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宋翔 >

第138部分

宋翔-第138部分

小说: 宋翔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草道:“赖先生;为什么不可再进攻广州;我们这一次虽然失利了;但也只不过只损失了千余人;以我们圣教现在的实力;就是发来十万大军也不难做到。”
    赖文政摇摇头道:“经此一战之后;广州必要加强守卫;就算我们再调大军;也未必就能攻下广州。何况就箅攻下了广州;也必然会损兵坼将;得不偿失。”
    他这么一说;赵草等人都想起攻打横山砦;攻打仁修县的事情。广州的城墙可比横山砦;仁修县高大的多;这一次钟子昴之所以采用这种混进城中;突然袭卉的战术;也就是因为钟子昂觉得没有把握强攻下广州。何况现在还有杨炎在广州把守;现在谁还敢小视杨炎;就是真发来十万大军;也未必就能攻下广州。
    钟子昂道:“赖先生;你有什么意见;尽管直言。”
    赖文政道:“教主;属下认为我们现在所占的地方也不箅小了;由于我们起事还不足半年;而这半年里一直用兵不断;根本无瑕建立一套有效的行政制度来管理这些地方。现在应该是稳定一下这些地方的时候了。而且目前我们的各项军费开支巨大;不能总是光靠夺取宋朝的州城府库来维持吧。也该制定一套合理的税收制庋;来保障我们有稳定的财务来源才是。等把我们占领的地方都稳定下来之后;再继续进攻宋朝。”
    摩尼教众大多都没有想过这方面的问题;听赖文政这么一说;都开始思考。过了好一会儿;赵草道:“赖先生说的不错;不过我看宋朝不会放过我们;一但我们不进攻宋朝;他们也一定会发兵来攻打我们。难道我们就不能一面进攻宋朝;一面完善行政吗?”
    赖文政摇摇头道:“现在宋军对我们都有防备;再打下去可就没有那么容易了。而且我们现在虽然有二三十万人马;但良莠不齐;武器;装配;马匹也都不全;也应该重新整编一下;选出一些精壮的为主;配齐装配;为主力征战;攻城夺地。而老弱的留守后方;维护地面秩序。而自吴拱病后;宋军一时没有能力来进攻我们;宋朝要重新发来人马;也需要二三个月的时间;这一段时间内;正好可以供我们来完善行政;整编军队了。”
    钟子昂道:“赖先生之言;正合我的心意;就这么决定了;我们先回德庆府;整顿政务。”
    ******************************
    广州城的残余战斗还进行了大半天;不过最终还是都平定了下来。
    安定好了之后;杨炎立刻命人计查损失;他带来的五百骑军竞然只剩下九十一个人;而黄明霞带来的黄家子弟加上广州黄家会馆里的人手一共有五十八人;而这时只剩下十七个人了;好在黄明霞;凌翔;黄泰松;黄泰柏等人都还没事。而广州的守备军残余的逃军见城中安定下来;也陆续都回来了;聚集在一齐也有三千多人。只有张杞带来的四千五百人马没有什么损失。
    等杨炎忙一段落之后;才想起要好好感谢叶沐雪;区发现叶沐雪己人踪不见。杨炎只好作罢。
    损失最大的是广州的居民百姓;死伤的人数超过了三万;而被烧毁的房屋住宅不下百余间。至少有数千人无家可归。一时间城中尽是哀哭之声。
    而广州知州程元州也不知躲到那里去了;赵汝愚便挺身而出;主持善后的事宜。他知道;摩尼教可能还会再来进攻广州;因此立刻全面授权杨炎;全面付责广州城的城防事宜。杨炎得到了授权;立刻行动起来;首先派人把张杞他们留在城外的物资淄重都搬进城中;又派出大批探子去打探摩尼教军的行踪。对于城门;码头等地又加强了盘查和管理。及大的加强了城防的管理。
    守卫加强之后;赵汝愚深知当务之急是迅速的安定了广州城内的民心。因此一面命人清整城中的死尸;清扫血迹;以防蔓生疾病。一面组织城中所有的药辅郎中;救治伤员。而谢元卿又出面;组织了一些商贾;熬药煮粥帮着救治伤员;又安排房屋收置无家可归的百姓。赵汝愚又打开州库;拿出粮食;财物来安抚受伤受难的居民。
    这样一来;过了三四天;广州城中的秩序迅速的恢复起来。
    而就在这时临安下来诏令到静江府;严令广南各州府加强守卫;准吴拱回临安养病;静江府的军务暂时交由戚方处理;又指名召杨炎和吴拱一道回临安面君。
    杨炎接到了召令;虽然有些奇怪为什么皇帝要点名召自己回临安;但现在广州也稳定下来了;虞允文交给自己的事情也都办得差不多了;正好借这个机会回临安去。算一算自己是八月底离开临安南下;原以为二三个月就可以返回临安;谁知这里的事情一件接着一件;一拖再拖;竟然拖到现在腊月中旬;正好可以赶回临安去过年。
    于是杨炎把广州的军务交给了殷世彪和张杞两人;又咛嘱他们一番。然后丈和谢元卿;黄明霞;凌翔;赵汝愚等人告别;领着谷雪萍和铁成林两人;回临安去了。
后记(免费)
    《宋翔第五卷广南》
    后记
    写完了这一卷我才发现一个问题,从第二卷第十一章到第五卷结束,全是在1168年,也就是宋乾道四年,金大定八年这一年中发生。而且到第五卷结束的时候,这一年居然还没有完,预计下一卷还会有两章在一年里。这样一来居然用了五卷,大约有五十多万字,来描写这一年里发生的事情。
    在这一卷基本上是分宋金两条线进行,宋的一条是以杨炎在广南的经历为主,当然也保括了其他事情,金的一条是以完颜长之的经历为主,并通过完颜长之的视线,带出蒙古发生的一些事情。两条线并不交,都是各干各的。
    书写到了这里要说明一下,这部小说是多线进行,齐头并行的。杨炎虽然是小说的主角,他的经历也是小说的主线,但小说并不是只有杨炎这一条线。还有完颜长之,也有铁木真。还有其他人。小说内容的总体的分布是这样的,有关杨炎的内容大约会占到六成左右,完颜长之的内容大约会占到两成。其他人会占到剩下两成。
    目前来看,杨炎加完颜长之都在各干各的事情,都在为自己积畜力量,为他们的下一次碰撞作着准备。不过这个过程还比较长,估计还会持续二卷左右的内容。毕竟现在他们两个人都还不是各自国内的支柱力量,即使宋金开战,他们暂时也不能成为主角,两个人都还需要时间来成长。
    最后说一下有关蒙古的事情,这一卷里涉及到蒙古的内容有三章,铁木真,王罕,扎木合,四杰,四狗这些主要人物也都蹬场亮像了。当然现在看起来,和小说主要的内容没有太大的关系,甚至可以忽略掉,但在以后小说将会出现三头并行的局面,铁木真倔起的经历,也将会是这部小说的一个重要内容。
    将铁木真写进这部小说,其实是受了我早年看过的一本叫【真心英雄】的小说,是一部中篇小说,描写铁木真西征的故事。我个人很喜欢,也许以后用把它贴出去。后来看了一些关于铁木真传记类的书,铁木真倔起的经历,本身就一段及具传奇的经过。跟本不需要在增加任何的内容,只用略作一点修辞就可以直接使用了。我非常喜欢,现在的架空或穿越历史类小说中,写蒙古的好像并不太多,因此我把蒙古崛起的经过也写进了小说里,按照我的大纲计划到了小说的后期,铁木真将取代完颜长之,成为杨炎最强劲的对手,他们之间将会碰疃出激烈的火花。希望各位书友会喜欢。
    好了就说这一些吧,希望大家继续支持【宋翔】
    祝大家新年快乐,事事顺心,万事如易。
宋翔· 第六卷 平南
一 回家1~~5
    时至腊月下旬;正是接近年关;历经了北伐;朝政动荡的大宋乾道四年终于就要过去了。
    然而这时的临安皇宫里;却没有一丝过年的喜庆气氛;尽管这时北方的金朝以经停止了兵戈;但作乱南方的摩尼教却有愈演愈烈的势头。谁都没有想到;从摩尼教作乱开始;到现在还不足半年的时间;不仅己经占领了广南西路的大部份地区;广南东路也受到了波及;连广州都几乎失守。朝庭也派出了三衙禁军前去征剿;但也毫无进展。
    不仅如此;广南甚至还引起了邻国的窥视;十二月十八日;交趾国王李天祚向大宋发来国书;称:摩尼教作乱;已波及交趾;大宋边境;交趾为保境安民;愿意出兵相助大宋平乱。
    而大宋接到交趾国书之后;也是议论纷纷;有些大臣认为可以借用交趾之兵;来对付摩尼教;有的则极力反对。赵眘也不敢小视;急忙招集宰辅大臣;商议如何答复交趾;以及如何平定南方的动乱。
    虞允文首先道:“借兵平寇;有害而无利。倘因摩尼教作乱;横践两广;力不能制;反欲假手于蛮夷,则适为天下所笑。何况交趾窥视我大宋两广之地久矣;熙宁年间就曾大举进犯,不可不防。依臣之见;交趾今名为助兵平乱;实为图我大宋的两广之地;倘因一时之利;而由之启畔;则为祸且为摩尼教做乱之十倍。今广南之事;当另选精兵猛将;再行征讨;乞饬罢交趾之兵;毋贻后患。”
    韩彦直也道:“交趾虽为小国;然一向贪得无厌;臣闻交趾正在暗助大理权臣高建铭;在大理国内叛乱做上。今又欲染指我大宋两广之地;只能以严词拒绝,以军威赫之;以为警示。实在不可结之为外援;否则我大宋南方将永无宁日;还望陛下三思。”
    赵眘点点头道:“两卿所言甚是;不过以严词拒之到是好办;但倘若国书到日;交趾国及就出兵犯境;又或与摩尼教相互勾结;这又如何是好呢?”
    韩彦直道:“陛下请放心;交趾国小力薄;这时正在全力助高建铭夺取大理国位;暂时绝无力量大举侵犯大宋;当务之急;还是速派精兵猛将进驻广南;尽快平息叛乱;使交趾国无懈可击;到那时;他们自然不敢再生挑畔之心了。”
    赵眘皱了皱眉头;道:“前者朝庭己派出吴拱领步军司的人马赴南方征剿;然而不但劳而无功;反而使叛军的势力越来越大。如今在我大宋之中;能力强过吴拱的无几;如果连吴拱也平定不了叛乱;那么还能派何人?难道说要调李显忠去广南吗?”
    梁克家道:“李显忠镇守建康府;也是重要的地方;今虽南北罢兵;但金人随时都可能再度南侵;不可不防;李显忠岂能轻动。依臣看来;还是从京中选一人前去征剿才是。”
    赵眘道:“从京中选将;那就只有杨沂中了。”
    虞允文道:“陛下;杨郡王己年近七旬;若是居中调度指挥;经略方纬尚可;如果要他领军出征;平乱灭寇;侧未免有些勉为其难了。何况南方气候严热;瘴气疾病甚多;这次吴拱兵败;至少也有一半原因是他染病不能理事;为将者还当是年富力强才是。”
    赵眘苦笑道:“说的到也是;那么还有何人能用呢?”
    这时龙大渊出列道:“陛下;即是如此;臣以为殿前司副都指挥使;庆远军节度使李道到是可以胜任;不知陛下以为如何?”
    赵眘听了;却沉呤起来;道:“李道吗?”
    龙大渊道:“李道才年过五十;正当年富力强;现在又任殿前司副都指挥使;早年还曾任过襄阳府御前驻军都统制;掌兵多年;深知军机;在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曾有茨湖大捷;名列中兴十三战功之一;若是选择朝中大将;他到是一个合适的人选。”
    原来自从吴拱兵败之后;李道就对龙大渊表示过;自已原意领军出征;去征剿摩尼教;请龙大渊有机会在皇帝面前推荐自己。因此今天赵眘问起;龙大渊就及力向赵眘推荐了李道。
    赵眘还是皱着眉头;站起身来走了几步;目光扫视了一下其他人;道:“众位卿家;你们又以为李道如何呢?”
    虞允文立刻出列;道:“陛下;臣以为用李道未必能够平定广南之乱;反而会误了大事。”
    龙大渊有些不悦;他及力推荐李道;一方面固然是因为和李道交情不错;另一方面如果真的启用李道;那么龙大渊作为推荐者;将在朝庭中付责李道平乱的一切调度事宜;这可是掌握实权的大好机会;而且一但李道能平乱成功;龙大渊也有举荐之功;就可以晋升宰相了。因此见虞允文出言反对;龙大渊道:“虞相公;如果李道不合适;那么你以为可以委派何人呢?”
    虞允文迟疑了一下;道:“臣以为杨炎更合适一些。”
    赵眘听了;也怔了一怔;道:“杨炎?”杨炎在广南的功劳范成大在发回临安的奏章中写得十分详细;赵眘也都以经详细的看世;说实话;杨炎在广南的表现和功绩远远超出了赵眘的意料之外。赵眘对此十分满意;他己经打算等杨炎回来;就立刻恢复他的官职。并且也决定;下一次再度发兵征讨广南;一定会重用杨炎。不过赵眘却从没想过会以杨炎为征剿乱军的主将;虞允文这突然一提出来;令赵眘感觉十分意外。
    任用杨炎为平乱的主将;只是虞允文一个初步预计的想法;其实虞允文对这个预计也没有太多底;他本打算等杨炎回来;先和杨炎谈过之后在做决定;但现在龙大渊率先提用;启用李道为将;怕赵眘就此答应下束;因此也先把杨炎提了出来。
    果然;一听他提出杨炎的名字;龙大渊冷笑了一声;道:“虞相公;杨炎才多大年纪;岂能为将;你这等说法;实在是荒唐。”
    听了龙大渊的话;虞允文只是微微一笑;道:“陛下;杨炎虽然年轻;但深通兵法;善知战机;非寻常之将所能及也;此次他深入广南数月;不仅有固守横山砦;仁修之胜;保卫广州之功;又熟知广南局势和乱军的情况;对于平乱自然大有益处;虽然他年纪尚轻;资历尚浅;但用人唯才;以他为将又有何不可呢?”
    赵眘的眉头皱得更紧;不断来回踱步;在仔细思考虞允文的话。刚才虞允文说的话都不错;不过这么任用杨炎;赵眘心里还是不放心;杨炎深通兵法又熟知广南局势是不错;但这次平乱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不是能打仗就能解决的。杨炎毕境还是太年经;除了领军打仗之外;其他方面的经验还不足。不过对于李道;赵眘也不认为是合适的人选;因此赵眘才犹豫不决,一时间也无法诀定。
    龙大渊正要在说话;争辩几句;虞允文己又道:“陛下;平定南方乃是大事;不可草率而定;好在也不急于这一时。我们可以回复交趾;先拒绝其心。臣以接到禀报;就在明天;吴拱和杨炎就从广南会返回临安;陛下不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