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宋翔 >

第139部分

宋翔-第139部分

小说: 宋翔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龙大渊正要在说话;争辩几句;虞允文己又道:“陛下;平定南方乃是大事;不可草率而定;好在也不急于这一时。我们可以回复交趾;先拒绝其心。臣以接到禀报;就在明天;吴拱和杨炎就从广南会返回临安;陛下不访先召其入对;听一听他们的意见;至于李道;可以令他将平乱的方略写成札子;呈交中书省阅;互相从较;再做决定也不迟。”
    赵眘点点头;反正就算再度发兵也要等到过年以后;还有时间来研究。虞允文说的也是个办法;道:“那么就依虞卿所奏;先令李道写札子;等杨炎回来再说。”
    虞允文听赵眘这么一说;这才放下心来;其实他心中还有一个议案没有提出来;那就是启用韩彦直去平定广南。韩彦直是将门之后;也精通兵法;而且也有很丰富的行政管理能力;是最合适的人选。不过这个议案不到迫不得己;虞允文是不会提出来的;因为目前朝中的执政大臣中;史浩与龙大渊勾成一党;梁克家和洪适的主张一致;只有韩彦直与自己的意见相佥;如果在这个时候把韩彦直调出临安;自己在朝中未免有些孤掌难鸣;许多主张事情只怕也做不成了。
    明天杨炎就要回到临安了;虞允文只能在心里默默祝愿;希望杨炎能够担任这个任务。
    明天就是腊月二十四了;民俗小年。
    ******************************
    新年将致;临安城中家家户户门口都张灯节彩;迎接新年。街道上人潮汹涌;两侧到处可见尚未搭成的花山;彩棚;男女老幼纷纷上街采办年货;小商小贩们拼命的吆喝叫买;热闹非凡。不时还有几队打扮的五彩缤纷的杂耍;马戏艺人走过;有时也会停下来耍几下;也能赢得行人们促脚围观;引发出一阵阵喝彩声。这情景比起广州还要热闹得多。
    谷雪萍坐在马上;兴致勃勃的看着街道上;一双眼睛左瞧右看;都忙不过来了。不由椋叹道:“临安可真热闹啊。”
    在前面引路的杨全回头笑道:“谷姑娘;今天是腊月二十四;是过小年;到了三十晚上再出来玩;可比这还要热闹得多。”
    今天一早;杨炎和吴拱一行到达了临安城外。杨全早己在城外等着接他了。于是杨炎向吴拱告辞;带着铁成林和谷雪萍跟着杨全回家。铁成林和谷雪萍都是第一次到临安;怡逢新年之际;一路上两人看什么都新鲜;铁成林到还好;谷雪萍却不停得问这问那;说个不停。其实杨炎也没在临安呆过很久的时间;许多问题只有杨全才答得上来。
    不过今天正好是小年;流苏昨天就跟着杨沂中和杨老夫人去郊外的田庄祭祖去了;明天才能回来;今天是见不着她了。杨炎心里微微有些失望;但另一个念头却不由自主从心里生出:这个时候赵倩如在做什么?她现在怎么样了?她知不知道我己经回来了。
    回到了临安以后;他和赵倩如又在同一个城市中;两人之间的距离似乎拉近了许多;但又还像是那么遥远。“我还能够见到她吗?”想到了这里;杨炎苦笑着摇了摇头;“见到了又能如何呢?”
    “宝髻松松挽就,
    铅华淡淡妆成
    青烟翠雾罩轻盈。
    飞絮游丝无定。
    相见争如不见,
    有情何似无情。
    笙歌散后酒初醒。
    深院月斜人静。”
    街道两侧的瓦舍勾栏之中,丝竹声乐传到了杨炎的耳中。杨炎心中微微一颤;这是前朝名相司马光所填的一首'西江月。美人'到是瓦舍勾栏中经常唱到的一首词。
    以前杨炎也听过这首词;当时心里还觉得好笑;司马光人品肃著;既使末做宰相;民间以称司马相公;不过他为人素来就是以严谨;公正;古怪而闻名;居然也会填出这样一首香艳;缠绵的小令来。既使是在当时;也有许多人不信。但杨炎这时听来;却是另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心中默默念道:“相见争如不见,有情何似无情。”不由有些痴了。
    正在杨炎心神恍惚之际;忽然听见杨全道:“我们到了。”
    杨炎抬头一看;只见两扇朱漆大门;挡在眼前。门楼上虽没有牌匾,但门口有两个大石狮子;好不威风。高墙雪白;红瓦映衬着墙内的绿树;连绵十余丈;十分气派。走进了大门;只见从大门口一条青石板辅成的道路;穿过一个很大的院子;直通向正房大堂。正房是用琉璃瓦覆盖;门窗柱子都涂成朱红颜色;地上辅正青石方砖;雕梁画栋,奇几飞檐。其余的建筑分两侧排开;整整齐齐;一率是用红瓦盖顶;青砖砌墙而成。青石道的两侧;都是参天的大树;在阳光的照射下;绿荫如萌。
    谷雪萍蹦蹦跳跳的欢叫道:“好漂亮的房子啊;阿炎哥哥;这就是你的家吗?好大啊。”
    杨炎搔了搔头;道:“大概就是这里了吧。”他离开的时候;府宅的扩建虽然是接近尾声;但也只是初俱规模;屋顶也没有覆瓦;油漆粉刷也没有开始;更别说是移植进树木。当时杨炎虽然觉得规模大了一些;但也太在意;现在看起来;连杨炎也不相信,这里就是在自己原来居住的东进院的基础上扩建的。
    杨全微微笑道:“二少爷;这里以后就是你的府地了。”
    杨炎苦笑道:“我不在家整么就修成这个样子了;我记得原来的图纸可不是这个样子的;是不是太奢华了一些。”
    杨全道:“这里每一处修改都是按照老郡王的意恩修造的;我看老郡王也是一番好意;想让二少爷住得舒适一些。其实这样的宅子在临安并不箅什么奢华;顶多只能箅中等府地罢了。”
    杨炎叹了一囗气;反正也修成这个样子了;总不能把它再拆了重修吧。于是又让杨全去给铁成林和谷雪萍安排房间。等到杨全把铁成林和谷雪萍都安排好之后;又回到堂屋里;发现杨炎正坐在椅子上发怔;杨全不禁有些奇怪;道:“二少爷;你刚回来;还是先去休息;在这里坐着干什么?还有什么事吗?”
    杨炎眨了眨眼;道:“我的房间在那里;我怎么也找不着了。”
    ******************************
    但杨炎刚回家;屁股还没有坐热乎;就立刻被虞允文派人请到政事堂去。杨炎以为虞允文急着要了解广南的局势;因此也不耽搁,立刻就跟着来请自己的差官来到了政事堂。
    这时正值下午未时;政事堂中是虞允文一个人当值;见杨炎来了;虞允文只说了一句话:“皇上要招见你。”然后也不容杨炎说话;带着进宫。一路上虞允文什么也没有说;杨炎也不好细问;只是在心里想皇帝找自己做什么?难道要亲自问广南的局势吗?
    虞允文只把杨炎领到集英殿前;就由值班的宦官将杨炎领进去见赵眘。杨炎还以为自己这辈子不会再见到皇帝了;谁知刚从南方回来;就立刻又进宫来见赵眘了。
    “草民杨炎;参见皇上。”杨炎上殿;立刻跪倒在地;给赵眘行礼。龙案的一左一右各站着一个侍奉的宦官;还有就是那个看起耒随时都要断了最后一口气的曹公公;正安静的坐在龙案的背后不远处;闭目养神。好像跟本就不知道杨炎进来了。再有就是坐在龙案后的赵眘和跪在地上的杨炎;再也没有第六个人。
    杨炎跪伏在地上;等了好一会儿;也不听赵眘叫平身;也没有听到宦官说话。心中正在奇怪;想着要不要再说一遍参拜的话;这时才听到赵眘的声音:“杨炎;朕有些事情始终都想不通;正要问一问你。”
    杨炎道:“不知皇上要问草民什么事情?”心里还在想着赵眘是要问广南的事情写?
    赵眘缓缓从椅子上站起身来;背着双手慢慢踱到龙案前面;慢悠悠道:“朕始终想不通;你究竟有什么好的地方;却能让永宁公主对你始终一往情深;居然告诉朕她这一生非你而不嫁。”
    杨炎做梦也没想到赵眘召见自己;会问出这样一句话来;忍不住抬头看着赵眘;只见赵眘正站在龙案边;背负双手;面带微笑看着自己;一时张口结舌;说不出一句话来。心里“砰;砰”直跳;只是在想皇帝为什么会问自已这个问题;难到是。。。。。。
    赵眘接着又道:“永宁公主秀外慧中;天生丽质;温和大度;才貌双全。虽然不是朕的亲生女儿;但朕一直视为己出。以她的人品;才貌什么样的驸马找不到;却偏偏对你情有独衷;朕实在想不明白;她到底是看上你那一点好处。”
    这时杨炎终于正定下来;苦笑道:“陛下这样问我;我也不知道如何回答。如果草民知道公主看草民那一点好处;一定改过来。”
    赵眘怔了一怔;忽然捧腹大笑起来;龙案两边的两个宦官也忍俊不已;捂着嘴偷偷的笑;就连静坐在龙案背后;闭目养神的曹公公的两道百眉也挑了一挑。赵眘一手扶着龙案;一手指着杨炎;笑道:“你……;你……”摇了摇头;道:“站起来说话吧!”
    杨炎松了一口气;站了起耒;赵眘重新回到龙案后坐下;道:“前者对你的处罚虽然说是重了一些;但你擅自闯到临安府衙去抢走刑犯;这做法也未免太大胆了;朕如不重责于你;又何以服众。不过这一次你在广南的做为;朕己经都知道了;正所谓功赏过罚;朕定会酌情考虑的。不过朕问你一句话;你要如实回答朕;你愿不愿意娶永宁公主?”
    杨炎呆了一呆;他从来没有想到自已和赵倩如;居然还有峰回路转的时候;颤声道:“陛下;此言……此言可是真的吗?”
    赵眘微微笑道:“君无戏言;朕岂能拿永宁公主的终生大事开玩笑呢?”
    杨炎猛然又跪在地上;道:“草民自知才疏学浅;无德无能;配不上永宁公主。但对公主却是一片真心;绝无虚言;如果……如果……”
    赵眘摆了摆手;打断了他的话;道:“好吧;看你的样子;朕也就不为难于你了;这么定了吧。你且起来说话。”
    杨炎站起身来;心里想到难道赵眘召见自己;就是是奖赏自己在广南立的战功;重新定下自己和赵倩如的婚事吗?
    赵眘道:“好了;该说正事了;摩尼教现在在广南作乱;吴拱因病不能征战;以经和你一道回到了临安。现在朝庭正在为另选大将;征剿摩尼教商议不定。如果朕任你为将;领军去平定广南之乱;你可愿意吗?”
    杨炎又呆住了;今天令他感到意外的事情太多了;简直就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没想到赵眘居然会想要任用自己为将;去平定南方。镇定了一下;才道:“陛下;此事过于突然;而且广南事情过于复杂;并非摩尼教做乱这么简单;我以前从未想过会亲自领军;去平定南方。可否容我思考几天;再答陛下。”
    赵眘点点头;对杨炎这种慎重;不轻许若的态度十分满意。如果杨炎一口答应下来;或是表示一定能够平定南方;他到反而不放心了。当然赵眘到并不是一定要委任杨炎为主将;但无论是由谁受命;平定南方;杨炎都会有大用场;因为他是现在朝中;最熟悉南方局势的人。于是道:“好吧;朕给你几天的时间;回去把平定南方的方略写成奏策;在过年以前呈上来;交朕阅览如何。”
    杨炎道:“尊命。”
    等杨炎退出集英殿之后;发现虞允文还在殿外站着。见他从殿中出来;向他招了招手;看来是特意在等着自已。
    杨炎来到虞允文面见;施了一礼;道:“相公;有何见教?”
    虞允文微微一笑;道:“子昊;如果你没有别的事情;陪老夫走走可好。”
    杨炎点点头;道:“杨炎愿意奉陪相公。”
    虞允文点点头;背负的双手;向殿外走去,杨炎稍微落后他半步;在虞允文后面跟着。
    两人走了一会儿;虞允文道:“其实这一次朝庭要任你为将;平定南方之乱;是老夫首先向皇上建议的;你是否觉得太过突然了?”
    杨炎又点点头;道:“这到是有一点。”突然想起什么来;道:“莫非当日相公委派我去广南的时候;就是为了有今天吗?”
    虞允文又笑了一笑;不置可否;道:“子昊你深知广南的局势;但可知道;我大宋现在看似太平;其实这次摩尼教作乱危险及大;并不在当初北伐之后;金国欲将南侵的时候。只不过朝中大臣都还看不透这一层;还在争权夺利;斤斤算计。”
    杨炎怔了一怔;虞允文说的也未免太夸张了一些;道:“相公;虽然说现在摩尼教作乱;声势浩大;远胜过前朝。但毕境仅限于广南一地;而且主要还是在广西;而大宋其他的地方并无多大的影响。不仅远远不比秦末;随末时那般遍地都是反王;就是比起当日金国大举压境之时;也要好得多了;相公为何如是说呢?”
    虞允文摇摇头;道:“你也知道;当日金军压境;看似凶猛;其实只是吓唬人而己;不世是希望借机让我大宋割让些土地;陪偿些银罢了。那时他们并没有力量真正南侵;而且就是南侵;大宋还有长江天险;也足以抵抗;所以当时看似危险;实际则并不足惧;只是汤思退等一干大臣一力主和;才夸大其辞而已。后来老夫回朝;和他们针锋相对;寸步不让;到头来金人不是什么也没有捞着;也一样乖乖撤军了吗?”
    杨炎点点头;道:“相公说的是;但为何说现在摩尼教作乱;比金国南侵时候还要大呢?”
    虞允文道:“一则我大宋现在只剩这半壁江山;而广南地广富富饶,物产丰盈;兼又有广州市泊司之税收;如果失去广南之地;又或者广南大乱;我大宋的国势也必将大减。二则从广南西接巴蜀;东靠福建;如果真让摩尼教成势;整个南方必将后患无穷。三则虽然现在南北罢兵;俭金人尚在北方虎视眈眈;幸好现在金国国内也有内乱;否则金国乘机南侵;我大宋必将陷入腹背受敌的局面。所以我才说今日之危;实在远胜于当日。如果不能尽快平广南之乱;或是将叛乱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势必会影响大宋的江山社稷,可笑朝中的大臣还以为这不过是疥癣之患;都还不以为然。”
    杨炎呆了一呆;终于点点头;虞允文是从宋金的全局来通盘考虑的;确实比自己所看的要深远得多;道:“相公深谋远虑,远见卓实;非杨炎所能及也。”
    虞允文叹了一囗气;道:“看得深远又能如何;这次平乱失利;虽然是因为吴拱生病;但居我看来;就算吴拱不生病;也未必就能成功。这次没有你出力;仁修;广州两役的结果就很难说了。如今总算是保住了静江府和广州;要不然这局势还不知会糟到什么地步。说起来;老夫还要感谢你;当日如果没有派你去广南;那才真是危矣;到真是用对了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