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宋翔 >

第223部分

宋翔-第223部分

小说: 宋翔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光衍也想了一会儿道:“贫僧与陈应求虽然有过数面之识,但并无深交,不过此人虽与虞相有些争执,不过都只是政见不同,非是两人私交有隙,而且此人一向忠诚许国,所以贫僧看来,他应该暂时不会改变虞相的部署,不过贫僧认为檀越也不可再多做拖延,还是应当迅速解决海盗,以防夜长梦多才是。”
    杨炎皱了皱眉,道:“按我的计划,在年内就可以彻底肃清海南的海盗之患,难道还嫌太迟了吗?”
    光衍摇摇头,道:“要说在年内就可以彻底肃清海南的海盗之患到不算晚,而且贫僧也知道,檀越为肃清海盗,曾做了无数准备,现在正是收网捕鱼之际,不过至少在表面看来,几乎还无任何成效,虞相当政时或许能等,但其他人未必就能等了,而且广南海盗之患环环相扣,复杂千万,非檀越不能胜任,一但檀越离开此任,以前所做的都将白费不说,只怕再难营造出这样一个好的局面了。何况还有北方的事情。”
    杨炎一怔,道:“北方又出了什么事情?难道金人又有意南侵不成?”
    光衍道:“那到不是,金人是不是有意南侵,贫僧到也不是知道得很清楚,不过现在金人正在边境增兵,到是事实。”
    杨炎摇摇头道:“就是金人在边境增兵,这也很平常的事情,未必就是真要南侵,至多不过是在边境发生些争端,现在大宋在边境守卫颇为严密,我看到也不必太在意。”
    赵倩如道:“若是虞相继续当政,自然不会太在意,但陈相对军事不甚精通,那就很难说了。”
    光衍道:“公主说的是,是以贫僧才以为,檀越应当尽早结束南方的海盗之患为好。恕贫僧直言,海盗之中,若不能速平,不访以招安为上。檀越不是以经这样在做吗?”
十三鹤蚌相争3
杨炎苦笑了一声,以前赵倩如也劝过自己,有时候并不是所有事情都能按照自己计划的实行,该妥协的时候就要妥协。道:“大师何以认为在下正在招安海盗。”
光衍微微一笑,道:“前任广州知州程元州在罢职回乡途中被强人所杀,这事情只怕是没有那么巧吧,据贫僧所知,海盗之中的孟兰君本是惠州海丰县人,程元州曾任过海丰知县,以他的为官,在海丰与人结仇也不奇怪。不知贫僧所说,对是不对。”
杨炎到是有些惊讶,道:“大师是佛们弟子,这些事情又是如何知道的?”
光衍淡淡道:“出世即为入世,若是不通世事,又何以普渡众生,当年佛祖释伽摩牟就是为解众主之苦,才不惜弃妻别子,修炼成佛。贫僧虽是佛门弟子,但对天下大事却也略知一二,而且佛门弟子身份特殊,因此能得到的消息也比普通人要多些。”
杨炎点点头,道:“原来是这样,那我也不瞒大师了。”于是将孟兰君的事情经过说了一遍。又道:“大师认为孟横和徐海会接受朝廷招安吗?”
光衍道:“据贫僧来广州这些时间的听闻看来,徐海或许会接受招安,而孟横则绝对不会,就算被招安了,也绝不会长久。”
杨炎道:“大师为什幺这么认为?”
光衍笑道:“一来两人做海盗的原因不同,孟横原来商人,是被官府逼,才去做了海盗,他对朝廷未必没有戒备之心,因此绝不会真心接受招安。而徐海则不然,他是出海被海盗抓住,为了活命被迫才做的海盗,到是与官府无关。因此徐海对官府的底触要比孟横小得许多。二来,现在孟横以经是南海最大的海盗头子,十几年来他一直纵横海上,我行我素,无人能管,心里一定不甘屈于他人之下,而徐海势力较小,外有孟横压制,就是在内部也有同伴成东林、麻叶制肘,反到易于接受招安。三来孟横以经年过五十,纵然余威犹在,但也必无雄心壮志,只是想保住目前的状况就心安理得了,而徐海才三十岁,正是而立之年,未必甘心做一辈子海盗。所以贫僧才认为,徐海或许会接受招安,而孟横则不会。”
杨炎点点头,道:“大师一番说令在下醍醐灌顶,茅塞顿开。”
光衍微微一笑,道:“檀越又何必过谦,贫僧看檀越心中巳早有定计,只是时计未到而己。不过徐海也是为盗多年,不到万不得已,必然不会轻易接受招安,不被人折服,也不会真心归降,此仍贫僧一点浅见,望檀越自已斟酌处理。”
杨炎道:“大师提醒得是,在下一定记往,时候不早了,也不打扰大师休息,就此告辞了。”
******************************
己是七月末八月初的季节;艳阳虽然依旧火热;但毕竟以经接近秋天,不时也有习习凉风拂面而来,并不那么酷热难当了。
虞允文虽然深卧在内堂之中,亦感受到秋天一天一天近了。那么进入秋季之后的大宋;是将迎来百谷收获还是万木凋落呢。
在采石矶的长江边面对六十万金军;自己谈笑自若,力挽狂澜;出镇四川整天厉兵秣马,为了收复关土整装备战;在朝堂上康慨激昂,才使大宋未能与金国议和。所做所为无不是为了国家,然而自己二次拜相以来一直尽己所能,励精图治,现在大宋虽然国势稳定,自保有佘,但终究还是无法收复失地,自巴虽然被称为救时良相,但也无不遗憾。不过世间不如意者,十常八九,兴衰之替,原是天道之常,非人力可以为也……
虞允文回想平生往事,历历如在眼前。
这时家人来报:“相爷,现在陈相公在外面求见。”
虞允文怔了一怔,自从他回家养病之后,向赵昚推荐陈俊卿接任宰相,赵昚思考再三,终于接受了虞允文的请求,诏陈俊卿回京,接替虞允文,出任尚书左朴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其实虞允文和陈俊卿的交情原本很不错,都力主对金国用兵,恢复失地,陈俊卿比虞允文年长,资历也早一些,在赵昚刚继位时,曾极力向赵昚推荐虞允文,称他可当大任,这才有了虞允文第一次拜相经历。不过两人虽然都是主战,但随着虞允文执掌朝政以来,两人因政见不同,关系反而渐渐疏远,当虞允文发现的时候,以经出任四川宣抚使,却没有机会弥补。
等到虞允文二次拜相之后,正值危险多事之际,虞允文忙于国政,也无瑕顾及其他,等到局势渐定之后,两人又因为对赵昚任用习近之事发生争执,结果陈俊卿主动要求外调,去了建康。而现在虞允文以经恶疾缠身,只能向赵昚推荐陈俊卿接任相位,其他的就无能为力了。
想不到陈俊卿一回到临安,首先就来看自己,虞允文立刻吩咐家人:“快请。”
不多时陈俊卿走进内堂,立在病榻前。
“应求兄,有劳你来看我。”虞允文从床榻上挣扎着欲欠身行礼,偏偏无力抬起身来。
陈俊卿急忙制止道:“彬甫,你还在病中,就不必多礼了。”说着坐在病榻边,这个时候,两个人以经不在是朝中的大臣,也没有改见分岐,而是又回复到从前喜忧相同的知心朋友。
虞允文道:“应求兄,你刚出任宰相,有多少朝政大事要操心劳力,那里还有闲功夫来看我。”
十三鹤蚌相争4
陈俊卿轻轻叹了一口气,道:“若论治国安邦,勤免执政,立法教民,兴利除害我不及你万一,这次蒙天子招我回朝拜相,现在是勉为其难。”
虞允文也叹了一口气,轻轻摆了摆手道:“应求兄,你也不必妄自菲薄,其实你为人孝友忠敬;清严好礼,这都是好的,而且分别邪正,斥权势而无所避;亦为我所不及。只可惜你对善恶太过分明;然而执于政者;须心胸阔大;能容不堪容者;方可……”说到这里;虞允文停住了;因为他发现自己说着说着;不知觉竟又说到两人的分歧上来了。
陈俊卿也苦笑了一声,道:“林甫,你放心吧,以后我尽量少和龙大渊他们冲突就是了。不过我对军务不甚精通,现在金国现在江淮一线增加军马;又听说金主完颜雍欲往泰山封禅;不知是何用意;还望彬甫教我。”
虞允文心中却想到“江山易改,本性难移”陈俊卿就算忍得住一时,但时间一久,也会忍不住的,但嘴上终究没有说出来。只是道:“军事方面,有韩子温执掌枢密院,他出身将门,又有带军打仗的经验,凡军伍之事多与他商议,当无大碍。金国虽在江淮一线增加军马;屯积粮草;确实似有南侵之意;金主完颜雍欲泰山封禅;或许只是掩人耳目;却也不可不防;不过现在宋金双方实力大至相当,江淮一线有李显忠坐镇;这两年应求兄出知建康;也做了不少准备工作;我看金人到也未必能够轻易得手。又或者只是希望迫使我大宋割土纳币,拱手称臣也未可知。”
说着,虞允文喘了一口气道:“不过既使战端未开,但一有风吹草动,梁克家、史浩、龙大渊这些人必会劝陛下与金国议和,应求兄当以严辞相距,绝不可与金国议和。”
陈俊卿慨然道:“彬甫,你放心,只要有我陈俊卿在朝,就绝不会与金人议和。”
虞允文又道:“不过若是金人无南侵之意,我大宋也不要轻起战端,应当积草屯粮、训练士卒、修善甲器,整兵备战。待金国有变,再侍机北伐。”
陈俊卿点点头,又道:“我记下了,北方之事就这么办了,那么南方之事,又当如何呢?”
虞允文喘了一口气,道:“广南仍是我大宋的根本,若是广南不定,则毋论北伐,乘着现在宋金无事,应当彻底平定南方,日后无论是防止金人南侵,亦或大宋北伐,都无后顾之忧。”
陈俊卿道:“现在杨炎正在平定南海海盗,他是你推荐的?”
虞允文点点头,道:“我正要说他,杨炎年纪虽轻,却是难得的将材,这次平定摩尼教,恢复大理、迫降交趾,肃清海盗,无不是谋定而后动,调度有方,用兵如神。现在李显忠、吴拱等人都以老矣,日后无论是防止金人南侵,亦或大宋北伐,都不可或缺,虽然说功多实绩;然而年纪轻轻就骤升高位;终究不是什么好事;而且也难免遭人嫉妒,我大宋将材本不多,日后应求兄应多加周旋,方使人尽其材而用。”
陈俊卿道:“彬甫,你放心吧,我都记下了。还有没有其事情要属咐的?”
虞允文又叹了一口气,苦笑道:“言尽于此,其他事情就非你我所能预知了。”
******************************
七月二十五日,临安以张孝祥为钦差,到广州传旨,一方面是向广东的各级官员传达虞允文病重,不能理事,而由陈俊卿接替虞允文出任宰相的人事变动,另一方面,在听取杨炎关于肃清南海海盗之患的下一步安排计划之后,中书决定继续采用杨炎的计划,也算是让杨炎安心。
另外张孝祥也说明,由于现在金国在江淮、鄂襄、川陕边境大量增兵,因为在广南集中了三衙禁军的四万多人马,也是大宋的重要力量,因此也要杨炎作好准备,随时都可能被调回临安,抵抗金军入侵,同时肃清海盗的事宜也应尽快处理,以防北方有所不测。
到了广南之后,等张孝祥宣读完了圣旨之后,杨炎这才知道金国正在向边境上大辐增兵的消息是真的,也有些吃惊,立刻向张孝祥询问详细情况。
张孝祥道:“杨制置,据本官所知,金国以经使用纥石列志宁为南京路宣抚使,南京留守司,知开封府尹;兼南京路兵马都总管;并且在归德、陈州、临颖、方城等地都大量增兵,现在江淮一线的金辛兵力以不下十五万,再加上襄郢、川陕一线,一共集结了大军近三十万,而且粮草、辎重、军需等物也在陆续运送当中。看来像是有意南侵。”
杨炎却皱了皱眉,道:“金国若是有意南侵,那么军马粮草调动,必然会极力隐瞒,以达到出奇不意的效果,怎么会事先就弄得这样沸沸扬扬,人所尽知呢?前一阵不是听说金主完颜雍打算出海求仙吗?”
张孝祥道:“杨制置说的虽是,但几十万人马,百万石粮草的调度,无论怎样掩饰,总会有痕迹露出来,不过那完颜雍到不只是想出海求仙,听说完颜雍夜梦仙人,传授其天书三册,欲将行泰山封禅之礼。”
杨炎到吓了一跳,从出海求仙到泰山封禅,完颜雍到是越弄越大了。不过泰山封禅也确实是每一位帝王所追求的盛世大典,完颜雍只怕也不例外。
陈亮却皱眉道:“我看完颜雍并非妄自尊大之辈,欲行泰山封禅,只怕是其中有诈吧。”
张孝祥点点头道:“同甫所说极是,中书几位相公也认为此仍完颜雍故作虚张生势,掩人耳目之举,而真实目地还是将要南侵。眼看将近金秋,如果金人欲意南侵,正是其时,所以陈相公和韩枢密才要子昊尽早肃清海盗之患,作好准备,以防不测之需。”
杨炎点点头,道:“那是自然,为保大宋江山,抗击金军,在下自当万死不辞。”
岳霖道:“那么现在朝廷可曾来得极准备。”
其实对于大宋的防线,杨炎到并不但心,因为他知道,自从虞允文二度拜相之后,对边境的准备工作就一直没有间断过,陈俊卿也是力主抗金的大臣,因此宋军的防守还是令人放心的。而且秋后马肥,对于以骑军为主力的金军来说,八月未九月初确实是南侵的最佳时候,如果才晚几个月,就进入了冬季。也就是说,自己最多也只有一个月的时间。但杨炎心里总觉得有什么地方不对,但俱体是那里又说不出来。
果然张孝祥笑道:“商卿尽管放心吧,自乾道四年北伐之后,虞相就一直经营江淮防线,可谓固若金汤,金人想要侵入大宋,只怕也不易。”
杨炎心中一动,忽然道:“张大人,不知完颜长之现在在做什么?”
完颜长之现在己是金国军方的重臣,杨炎问起他来,张孝祥到不感到意外,俱实答道:“完颜长之去年出任北京留守司;知大定府尹;兼北京路兵马都总管;在锦州为完颜雍监造龙船,居说是完颜雍打算泰山封禅之后,乘船东巡,自海上返回中都。”
杨炎听了完颜长之的消息;仍然不得要领;不过光衍所说的没有错;金国确定是有意南侵。看来自己肃清海盗的计划确实要提前了。好在现在摩尼教以经平定,交趾也以向大宋称臣,总算少了两个心腹大患,海盗之患虽然时间更长,但毕竟只是在海上,危害不到南方的稳定。
就在这时,一个差役进来报告,外面有孟记商号的掌柜孟鹏求见。
杨炎一听,急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