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汉贼 >

第410部分

汉贼-第410部分

小说: 汉贼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事孙宾硕言青州刺史焦和正在整顿兵马,不久也会前来。中原四州惟有徐州刺史陶谦态度暧昧,要说他支持吧,至今没有回音,要说他不支持吧,治下广陵太守张在此。反正他就是抱着胜了有我一份功劳,输了跟我没关系,不愧是混迹官场数十载的老油条,让人说不出他的不是来。
    另外后将军袁术、河内太守王匡一南一北遥相呼应。
    所谓蛇无头不行,袁绍乃是士人领袖,一手导演诛阉,雪党人二十载大恨,又是关东讨董的策划人,众望所归,当为盟主。然而让人气愤的是,冀州方面毫无动静,韩馥阴奉阳违,始终不予支持,袁绍在渤海仅募到数千兵,自认实力不足以服众,还要再等些时日才能赶来。
    没有盟主统一指挥,诸州郡只能整日蹲在酸枣晒太阳,白白浪费大好机会。
    河南尹,雒阳。
    酸枣距离京师仅四百余里,关东州郡起兵当日董卓就知道了,那一刻,董卓有万念俱灰之感。
    关东军骂他擅自废立,窃取权柄,笑死人也。
    废帝是得到太傅袁隗同意、百官同意的,不是自己任意妄为。即使废帝后,他也没有乱来,借不雨为由代刘弘为司空,后授予刘虞大司马,自任三公之太尉,最终公卿所请,登上相国之位,可以说每一步都走得合理合法。
    他自知为边地之人,麾下无治国人才,只有拉拢士人,他先拉拢士人领袖袁绍,碰了一根钉子,他不以为意,不改初衷,终得士人认可。以公卿子弟入宫代替奸阉、为党人领袖陈蕃、窦武等人翻案、并提拔其等子孙为官,擢用天下名士、乃至京官外任……
    自己对士人的建议言听计从,可是结果呢?原来,一切都是一场假象,一场骗局,士人早在他扶帝进京的一刻就开始谋划了。
    和往日谋士盈坐不同,今日相国府密室仅有李儒、田仪等寥寥几人。
    董卓满脸疲惫,似一日间老去,这才惊醒,原来自己已经快六十了。
    李儒认为董卓太过悲观了,开口道:“相国何须忧心忡忡?以儒看来,关东虽众,皆为新兵,哪是边军对手,一战可破之,无足虑也。相国宜当思虑西、北。韩遂西疆名士也,当能看清形势,相国有恙对他何益?授其高位,西方必安。袁本初自号车骑将军、领司隶校尉,相国可以盖俊为骠骑将军……”将军者,以大将军最高,次骠骑将军,车骑将军排位第三。袁绍为盟主,自号车骑,却次于盖俊,此离间之计也。
    董卓听得精神一振,道:“文优继续说……”
    李儒眼眸冷若冰霜,言道:“关东诸逆打出复迎陈留王,若是世间再无此人……”
    此话一出,一室惊骇。
    以董卓之胆大妄为亦感到心惊肉跳……
    与一盘散沙的关东军相比,董卓行动迅,有如雷霆,正月初收到关东兵起消息,次日拜韩遂为镇西将军领武威太守,以下皆有封赏,又次日拜并州牧盖俊为骠骑将军。十日大赦天下,称弃械投诚者免罪,数日后鸩杀陈留王刘辩,断关东军念想,月末议迁都长安。
    迁都……
    沉闷已久的京师一瞬间沸腾了,代表京中权贵的杨阀阀主杨彪、代表党人的黄琬、荀爽,以及代表军方的皇甫嵩、朱儁,乃至以相国长史刘艾为代表的宗室,甚至与袁绍狼狈为奸的伍琼、周毖等人,通通表示反对,可以说囊括了京中大大小小所有势力。
    董卓哈哈大笑,笑得眼泪都出来了,当初他言废立,整个朝堂,只有一个卢植当面反对,其他人或装聋作哑,或鼎力支持,而今他欲迁都长安,所有人立刻蹦出来阻止,何也?
    董卓算是看明白了……
    人人心怀恶心,可杀可杀可杀
    遂免太尉黄琬、司徒杨彪,杀伍琼、周毖,京中大怖,公卿无敢再言。
    酸枣联军闻帝陨落,如丧考批,关东诸侯是打着诛杀暴逆董卓,复立皇长子刘辩的旗号兴义军,现刘辩被董卓一杯毒酒断送性命,他们即使杀死董卓又能如何?
    联军士气急衰落,诸州郡自知继续这样下去,联军将不战自溃,等不及袁绍到来,赶紧设坛盟誓。但主持人选,兖州刺史刘岱第一个拒绝,豫州刺史孔伷也不肯,大家互相推让,倒不是谦虚,而是众人深知枪打出头鸟的道理,最后选广陵太守张功曹臧洪主持,一来他嗓门大,声若洪钟,很有气势。二来和盖俊相友善,诸人正欲借助其力,三来就是位卑了,也是最重要的,日后不会引起盟主袁绍的猜忌。
    臧洪乃操槃登坛,歃血而盟曰:“汉室不幸,皇纲失统,贼臣董卓乘衅纵害,祸加至尊,虐流百姓,沦丧社稷。凡我同盟,齐心戮力,以致臣节,殒丧元,必无二志。有渝此盟,俾坠其命,无克遗育。皇天后土,祖宗明灵,实皆鉴之”说罢涕泣叩拜,虽卒伍厮养,莫不激昂,人思致节。不过场面虽然感人,盟誓却无实质内容,目标只是笼统的“并赴国难”,既没有说要铲除董卓,也没有说如何匡扶汉室,矛盾心情可见一斑。董卓杀刘辩这一招,完全把他们打懵了。
    刘辩遇害,关东诸侯把火都撒到冀州牧韩馥身上,书信话语一次比一次严厉,韩馥不敢再阳奉阴违,传檄冀州诸郡,命各太守带兵来邺共讨国贼董卓。
    东西两方人马动作不断,盖俊也没闲着,从新年伊始便开始着手布置。调北地都尉马腾为使匈奴中郎将,一是这几年马腾不太安分,小动作极多,把他架起来,敲打敲打他,二是使妹夫杨阿若彻底掌控北地郡军权,三则是解放盖胤、庞德、张绣三员大将。
    正月末,盖俊集射虎、落雕二营三千,关羽、黄忠、张杨部一万五千,黑山精锐一万,盖胤、庞德、张绣三人率五千兵马外加五千匈奴骑兵,又紧急抽调西河都尉卞秉部五千步骑,大兵四万余人齐聚晋阳,目标直指董卓。
    贾诩很不解盖俊的动作,劝道:“今外则袁绍未起,内则宿麦未熟,实非南下良机。使君三思……”
    盖俊叹了一口气,他能说不久后董卓将焚烧雒阳城,东汉帝都毁于一旦吗?贾诩再聪明有些事也终究及不上他。游戏中,几年时间就能把残破的雒阳城恢复如初,但那毕竟只是游戏,况董卓驱京中数百万口到长安,一路上得死多少人?
    盖俊认为既然自己有力量,就应该试试看能否阻止悲剧的生。
    盖俊坚持南下,会合上党胡封部五千,合计步骑四万八千人。
    大军于上党治所长子县一分为二,一路以盖胤为主,统庞德、张绣、黑山诸部一万八千人西行入河东郡,如有必要,上郡鲍出一万人,西河卞秉五千人将配合他行动。一路三万人盖俊自将之,南下翻越恒山南麓,进抵河内郡。
第二百三十四章 人才
    第二百三十四章人才
    三万大军南下翻越恒山南麓,不见尾,军容极壮,河内百姓何曾见过这等强军,皆是暗暗叫好,心道不愧是天下第一骁将盖子英,麾下就是与别部不同。
    胡人历来不喜兜鍪,别说胡人,汉人自己本身同样不喜欢,长时间头戴重达数斤的铁兜鍪,任谁也受不了。不过盖俊还是强行叫胡人佩戴兜鍪,盖因他们那一头与众不同的式太显眼了,易惹汉民反感,双方争斗数百年,有着不易化解的仇恨。目前看来效果不错,其实大家都是同种人,披铁甲、戴兜鍪,不仔细看很难分辨出来。
    盖俊走出深山不久,现道旁一支数百人的队伍逆行而上,不由称奇,使人唤来一问。
    这支队伍的领是一个小伙子,年约三旬。说来可笑,盖俊自己今年也才二十九岁,居然认为和自己年龄相差无几,甚至比自己还大的人是小伙子。
    这人身长七尺余,宽肩细腰,骨肉匀称,相貌亦是上佳之选,尤其双目,炯炯有神,似乎能够看透世间人情万物,这种眼神盖俊很熟悉,曾在阎忠、何顒身上见过。
    “这是一个人才……”面对青年得知他是盖子英也不见色变,落落大方,盖俊心里感慨,翻身下马,问道:“足下尊姓大名?何以北上?”
    青年爽朗抱拳,说道:“在下姓杨名俊,倒有幸和将军同名,字季才,河内获嘉人也。至于为何北上,将军即将与董卓交兵,河内已为战场,避祸耳。”
    盖俊笑着道:“避祸不能选冀、兖二州落脚吗?”
    杨俊摇摇头道:“冀、兖去不得。依俊看来,天下再没有哪个地方比并州更安全了。”
    盖俊目光转向他身旁一个身高八尺的青年,其约弱冠之年,另有一个身高六尺余的少年伴侧,两人相貌同样出类拔萃,且有几分相像,料来是兄弟,问杨俊道:“这些人都是足下的族亲吗?”
    “只有一少部分是我的亲人。”杨俊再度摇头,为盖俊引介道:“他姓司马,名朗,字伯达,司马京兆长子也。这是他二弟司马懿,暂无表字。”
    司马懿,我x……
    盖俊笑容一僵,复回常态。这位三国历史上大名鼎鼎的枭雄正当年少时,不过已有几分沉稳气度,让人忍不住相信他未来必会成为国之大才。
    司马京兆名防,作为京官派,盖俊在酒宴上见过几次。司马懿大哥司马朗他也听说过,据说他九岁的时候,有客人拜访,那人当着他的面唤其父表字,汉代不仅不能当着儿子的面叫父亲名,连字也不行,年九岁的司马朗说轻慢他人亲者,不敬己亲,客人乃郑重道歉。又十二岁,试经为童子郎,监试者见他身材高大,认为他隐瞒年龄,为司马朗斥驳。事实也确实如此,河内司马一族和汝南袁氏一族一样,人人身材高大,面如冠玉,基因之优良令人称羡。
    “原来是名动京师的少年才俊司马伯达,你不是在太学读书吗,怎么回乡了?”
    司马朗谦虚道:“将军过奖,论少年才俊,世间有谁能及“射虎灭蝗盖子英”百一。董卓迁都,家父任治书御史,当徒西,此去祸福难料,特命我带兄弟归家。杨兄见识我素敬佩,他言家乡将有四方云扰,邀我去晋阳避祸,由此同行。”
    盖俊太感谢杨俊这位和自己同名的人了,竟然拐到司马兄弟,道:“二位以为孤此去胜负如何?”
    杨俊想也不想张嘴道:“与关东州郡并力,则破董卓易也。奈何人心不齐。”
    司马朗道:“关东州郡众十余万,止步酸枣月余,白白浪费大好时机,一盘散沙耳。袁将军不出,关东终究没有一战之勇气。将军此次南下,独向董卓,胜算堪忧。”
    盖俊洒然一笑,董卓兵强马壮,他才不会傻到和对方死磕,使关东渔翁得利。他此行目的要是阻止董卓焚烧雒阳,强迁河南民众,次占河内、河东二郡。当然了,河内的太守王匡,乃大兄袁绍一系铁杆。而河东亦不好到手,先不说它特殊的地理位置,天下大乱,州郡拒服王命,断绝钱粮,董卓若再失去河东的盐铁之利,将会活活饿死。
    两人都是大才,何况绝世奇才司马懿,盖俊当即提出徵二人为骠骑将军掾,随从南下,二人想了想,摇头拒绝。倒不是他们觉得盖俊不值得辅佐,杨俊自家知自家事,他所长非军事也。司马朗则是担心他从征会连累京中老父。
    盖俊听了二人解释,不再勉强,亲自修书一封,让他们到晋阳后去找并州别驾王信,并送与马车十数辆,供队伍老幼乘坐,二人长揖道谢,挥手作别。
    队伍渐渐远去,司马朗收回目光,道:“大兄,盖子英如何?”
    杨俊叹道:“忠臣耶?逆臣耶?看不懂、看不懂啊……”
    要说他是忠臣吧?其欺凌上官,数度抗命,甚至如同反叛一般劫掠左冯翊、河内粮仓。要说他是逆臣吧?凉、并这几年这么安定,多赖其功。董卓毒杀至尊,海内沸腾,而今袁氏不出,关东不前,惟盖俊只身南下,讨伐国贼……
    一直沉默不言的司马懿突然开口道:“无论忠逆,盖子英,英雄也。”
    ……
    盖俊率军抵达下恒山后个县城野王,河内太守王匡特地从治所怀县赶来。王匡少年时就与丈人蔡邕相友善,且两人同为袁绍圈中人,关系不能说极好,也不赖。
    盖俊一见面就怒气冲冲道:“韩馥那个小子搞什么鬼?他到底起不起兵?”在他的记忆中,韩馥似乎一早就参加了诸侯讨董,然而此时董卓鸩杀陈留王刘辩已快一个月,即将迁都,他那边还是雷声大雨点小,不知是否是因为他的到来改变了历史。其实真实历史上就是这般,韩馥直到三月份才在漳河同袁绍会盟冀州诸郡太守,而那时,天子都抵达西京了。
    两三年前时任北地太守的盖俊为商议妹妹、妹夫婚礼曾回到洛阳一趟,那时王匡就现他身上气势大盛,再也不是以前京中温文尔雅的盖子英了。今日一见,已经是持使节、骠骑将军领并州牧、美阳侯的盖俊气势愈凝重,几乎压得人说不出话来。
    王匡道:“韩文节正在紧急筹备兵粮,不出意外三月份应该会抵达河内……”
    盖俊眼珠一瞪,哼道:“三月份?这个月末他不到,孤就带兵亲自去冀州找他。”
    “……”王匡容色微僵,心里快思考盖俊此话何意?是为尽快解除袁绍困局,还是想……吞并冀州?
    盖俊仿佛没有察觉到王匡异样,自顾自道:“听说臧子源在酸枣?”
    王匡点头道:“是。不久前盟誓以他为主持,慷慨激昂,人思致节……”
    盖俊心道:“有个屁用?区区广陵功曹小吏如何能配得上我兄弟大才?”
    盖俊一脸不屑之色,不加掩饰,王匡怎会看不出,微微苦笑。
    “并州穷困,山高路远,我所带粮秣不多,王兄替我筹些。”
    王匡脸色顿时像吃了大便一样,去年盖俊南下抢了河内粮仓,致使他到任后捉襟见肘,至今兵不满万,这才几个月啊?他自己都快吃不上饭了,上哪给盖俊找粮去?
    盖俊斜睨王匡一眼,笑着说道:“王兄若是有困难,可以去找韩馥啊。”
    王匡心里很不舒服盖俊的强势,然而形势比人强,他无法拒绝。
    盖俊驻扎野王城外,派出信使前往酸枣,两地距离仅四百余里,只是需要过河,稍稍有些麻烦,次日到达酸枣联军大营。
    臧洪收到好友盖俊来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