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汉贼 >

第411部分

汉贼-第411部分

小说: 汉贼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盖俊驻扎野王城外,派出信使前往酸枣,两地距离仅四百余里,只是需要过河,稍稍有些麻烦,次日到达酸枣联军大营。
    臧洪收到好友盖俊来信,欣喜若狂,两人不少年没见了,盖俊信里意思很直白,告诉他酸枣联军没前途,他呆在那里是浪费才华,让他来河内,保他一个两千石。
    说实话一个多月来臧洪一腔热血渐渐冷却,酸枣联军的表现实在是太让人失望了,去盖俊那里,既能得高官,又能讨董卓,比呆在这里强百倍。只是广陵太守张待他不薄,他有些不忍离去。臧洪犹豫良久,终是下定决心,前往张处告别。
    听说臧洪要走,张泪洒衣襟,抓着他的手久久不放。臧洪文武双全,海内奇士,张打心眼里不愿他离开,但所谓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自己的庙太小,能给他的也就是郡吏而已,人家既然有当两千石的机会,自己没理由阻拦。
    见张动情而泣,臧洪亦泪如雨下,张虽然才干一般,却有胸襟气魄,识洪、重洪,将一郡大小事尽付之,实乃他之伯乐也。连关东联军诸侯都知道张为广陵太守,政教威恩,不由己出,动任臧洪。
    臧洪乃徐州名士,曾主持联军盟誓,闻他欲走,关东州郡皆来送行。
    曹操望着臧洪,满脸羡慕,别看他麾下兵卒五千,头顶骁骑校尉,歃血盟誓时他都没有资格列名,说到底他也就是陈留太守张邈麾下一将。
    臧洪和众人一一道别,言称盼与诸位共击董卓,说罢上马而走。
二百三十五章 跋扈
    二百三十五章跋扈
    大汉初平元年(公元19o年)二月十日,董卓集大兵于京师雒阳,强行镇压公卿反对意见,迁京事宜准备就绪,就等董卓一声令下就开始驱民西行。然而盖子英忽然将兵南下河东、河内,朝堂震撼。
    盖子英出人意料的南下,连麾下聪慧冠世者如贾诩都大觉意外,何况他人。
    董卓真的怒了,怒不可遏,他刚刚拜盖子英为骠骑将军,封赏不可谓不厚,对方不仅毫无感激,反而刀兵相向,世间岂有如此可恶者?
    董卓殿内当着陛下、公卿之面拔刀斫地,锵锵声不绝于耳,惊雷般的大吼声响彻大殿:“盖子英想干什么?他想干什么?这个大汉国的叛逆叛逆”
    大殿内一片死寂,太傅袁隗老神在在,公卿噤若寒蝉,静得吓人。
    左中郎将蔡邕面色铁青,低头思考良久,出列奏道:“陛下、相国,臣请为使,北渡大河,旬日间必劝盖子英北返。”
    董卓猛然回凝视蔡邕,胸口剧烈起伏,眼珠急转动,盖俊有挟父而逃的恶劣先例,他放蔡邕去,那不是肉包子打狗——一去不返了吗。摇头道:“蔡中郎之心孤意明矣,请回坐。”
    董卓视线转到太常马日磾身上,蔡邕去不得,马日磾倒是可以,他身为盖子英老师,所谓天地君亲师,分量足够。当即开口道:“太常可愿为使?”
    “嗯?”马日磾一怔,出列道:“愿为使节,规劝逆徒。”
    董卓点点头,当即以太常马日磾为正使,尚书李儒为副使,携旨北上,同时自己这边也做好谈不拢开战的准备。董卓掌兵数十年,怕过谁来?
    关中战区,左冯翊治所高陵以中郎将段煨率一万兵防御上郡、北地二郡之敌,侄子、中郎将董越镇守长安,精锐两万,西监韩遂,北助段煨。河东方面女婿、中郎将牛辅为帅,下辖校尉李傕、郭汜、张济,将兵两万,白波贼帅杨奉为副,对峙盖胤。
    京师战区,中郎将徐荣率兵两万向东进驻旋门关,虎视关东州郡联军。南线袁术孱弱,中郎将杨定为南方督,率兵一万把守广成、太谷、伊阙诸关。北方为重中之重,以陈郡太守胡轸为帅,督大将樊稠、李蒙、王方等,将兵两万,驻扎平县,监视黄河诸津,阻盖俊进京之路。
    董卓坐镇京中,麾下步骑三万,支援四方。诸兵共计十三万,看似不多,实则不然,这十三万人中以边军、禁军组成,前者善战无前,后者装备精良,足以打败任何对手。
    二月十二日。
    臧洪飞马赶至野王,远远就看到一支庞大的队伍,羽林,甲仗、班剑各数十人,人人身高皆在七尺五寸以上,玄甲耀目,威风凛凛。鼓吹在侧,鼓笳和鸣,箫声呜呜。
    臧洪双目死死锁定前方一人,其头戴鶡冠,身着华袍,腰金绶紫,姿貌极贵,正是持使节、骠骑将军、领并州牧、美阳侯盖俊。骠骑将军,地位不尽相同,或位在三公上,或比三公、或次三公,但无论怎么算,都已是人臣之极致。又兼并州牧,手下十万兵马,一方诸侯矣。臧洪在看看自己,徐州广陵郡功曹,区区一郡小吏。七载前,两人同举孝廉,一为北地郡长史,一为即丘县长,地位相当,七载后再见,却是天地之差。
    臧洪跳下马,神情激动,但顾忌盖俊的变化,一时显得手足无措。
    盖俊上去对着他的心窝就是重重一拳,朗声笑道:“好你个臧子源,难不成把我盖子英忘了?”
    盖俊变化极大,几乎与臧洪印象中的盖子英判若两人,不过盖俊这一拳却把他打醒了,盖俊固然已非过去的盖俊,可他知道,两人之间的友情从没改变。
    “子英……”臧洪热泪盈眶,大声喊道。
    盖俊一把抱住臧洪,狠狠锤捶他的背,分开后又给了他一拳,取笑道:“子源,你怎么混成这个德行?太有损我太学三友之名了。”所谓太学三友,即盖俊、臧洪、陈嶷三人,后者早去,只余二人。
    臧洪听了盖俊刻薄挖苦的话,和太学时一模一样,心口一暖,苦笑道:“你积点口德吧。前年冬天青徐黄巾暴起,甚于张角之乱,琅邪屡遭兵祸,我就辞了官回家养气读书,张府君闻我薄名,聘为功曹,甚为信任。”
    盖俊突然安静下来,半晌道:“你一直在琅邪任职?”
    臧洪“嗯”了一声,感慨道:“一直在即丘县,离公尚墓不到百里。”好友故去十一载,心痛依旧。
    盖俊瞭望东方,神色复杂道:“逢年过节,有替我为公尚尽份心意吗。”
    “这个自然。”
    两人一阵沉默,盖俊稍稍整理心情,振奋起来,道:“子源,说,想在我身边当官还是外放?河东太守怎么样?”
    “河东太守?”臧洪微微感到诧异,河东是董卓的命根子,他会同意任命?
    盖俊蹭着下巴道:“伯嗣已至河东,这时估摸着应该占领一两个县了。”
    臧洪容色一惊道:“你和董卓开战了?”
    盖俊斜视好友一眼,激道:“怎么样?敢不敢去?”
    “子英莫激我。诛杀国贼,我之愿也,有何不敢?”臧洪朗声笑道,音若洪钟。
    “哈哈。这才是我盖子英认识的臧子源。”
    两人久别重逢,聊起没完,通宵达旦,次日臧洪在上百侍卫的护送下急赴河东,盖俊一直送出十里远,恋恋不舍。返回不久便闻老师马日磾即将赶到野王,立刻出南城门等候。不出一个时辰马日磾至,董卓似乎有意震慑盖俊,使节车队规模极盛。
    “我是吓大的?”盖俊冷冷一哼,抬脚向前走去。庞德微微锁紧眉头,打了一个手势,数百铁甲亲卫心领神会,一拥而上,欲将诸羽林郎隔开,后者毫不相让,双方剑拔弩张……
    庞德抽出刀,指着羽林长官的鼻子,恶狠狠道:“给我滚否则,杀无赦”
    “杀……”数百铁甲亲卫齐齐暴喝,声冲云霄,杀气四溢。
    羽林长官何曾见过这等跋扈之人,怒喝道:“我乃天子之人,汝敢口出恶言?就不怕诛九族吗?”
    “我数到十,不退就杀”庞德根本不吃他那套。“一、二……”
    盖俊垂着头静立车下,眼前的一切仿佛与他无关。
    就在这时,马日磾掀开车帘走出,皱眉道:“你们这是做什么?还不把刀放下。”
    盖俊扭头斥道:“令明,你太放肆了眼里还有朝廷没有?把刀收了。”说罢向马日磾长揖道:“老师。庞令明出身边地,不知礼节,勿怪。”盖俊让庞德收刀,却没说退下,显然,他不愿独自面对羽林骑,董卓恨他入骨,万一里面隐藏一两个刺客或突然暴起擒住他,那岂不是自投罗网?
    马日磾知弟子所想,亦知其担心不无道理,暗自叹了一口气,为盖俊介绍身边之人:“子英,这是李尚书。”
    “李儒……”盖俊眯着眼睛端详着董卓的谋主。
    虽然早知道盖俊不满而立之年,但李儒看到真人仍然大为吃惊,掩饰不住,盖俊不蓄胡须,显得比同龄人还要年轻三四岁,就像二十五六岁的毛头小子,偏偏身上威严奇重,既矛盾又谐和。
    “这就是骠骑将军盖俊啊难怪董公忌惮如斯……”
    恍惚间李儒不可避免的想起了武帝时期的霍骠骑,两人‘形象’惊人的重叠。
    “今汉室衰败,无武帝那般雄主,天下谁能驭之?董公?”李儒心下摇摇头,就算让董卓再年轻十岁,也未必制得住他。
    李儒很想摆脱这种颓废的心态,然而一想到对手是个二十九岁的人,身兼骠骑将军、并州牧、万户侯,名声盖天下,十万虎狼之士愿效死命,就让人感到无边的绝望。
    盖俊看着李儒脸色剧烈变换,就如变色龙一般,哑然失笑道:“孤貌丑如此?害李尚书迟迟不能言……”
    李儒回过神儿来,尴尬地道:“素闻将军善戏言,好笑语,果然不假。”
    盖俊轻轻一笑,转对马日磾道:“一别三载,老师渐老,要多多保重身体啊。”
    “生老病死,人之常情也。”马日磾含笑道。
    李儒插话道:“将军此来是……”
    盖俊斜睨李儒,淡淡道:“孤闻董公欲迁都长安。移都改制,天下大事,故盘庚迁都毫邑,殷民怀怨。昔关中遭王莽残破,故世祖光武更都雒邑,历年已久,百姓安乐,今无故捐宗庙,弃园陵,必有糜沸之乱。这是何人出的馊主意?该杀”
    李儒解释道:“高祖都关中,十有一世,光武宫雒阳,于今亦十一世矣。据《石包谶》……”
    盖俊不耐烦的打断李儒话语:“《石包谶》?妖邪之书,也可轻信?董公就是凭它治国吗?若果真如此,依孤之见,他还是尽快回西疆老家吧,免得败我汉祚。”
    “……”李儒气得面色铁青,盖俊说话太不留情面了,张扬跋扈至此。
    马日磾出来圆场道:“子英不要口不择言,走吧,进城。”
第二百三十六章 马镫显威
    第二百三十六章马镫显威
    盖俊将马日磾、李儒接进野王城,盖俊表现太过强势了,压得李儒胸口闷痛,为了扳回劣势,一入县府立刻掏出圣旨,正色道:“骠骑将军领并州牧,美阳侯盖俊接诏。”
    盖俊不见动作,淡淡扫了李儒一眼,问道:“此为天子之诏还是董卓之言?”
    李儒不悦道:“骠骑将军太无礼了,董公乃是国朝相国,公卿之,怎可直呼其名?将军出身名门、少游太学、师从大家,下官本以为将军该是知书达理之人,今日一见,名不副实”
    盖俊被李儒挤兑得脸色一阵青一阵白,向马日磾长揖,甩袖而走。
    “连天子之诏也敢不从,这还了得?这还了得?……世间第一跋扈者,骠骑将军是也”李儒脸色涨红,持着圣旨的手臂一个劲哆嗦。
    “这个逆徒……”马日磾也被弄得下不来台,此事传扬出去,别人还不说他教徒无方?
    中午,盖俊亲自到马日磾房间赔罪,直言非是对老师不敬,而是与董卓势不两立。
    马日磾这时已经差不多消气了,说道:“子英,你此次南下所为何来?真为迁都?抑或暗助袁绍?如是后者,为师便要劝你一句,回并州吧,国家经不起这一战了。”
    盖俊恭敬地道:“老师面前岂敢撒谎?我确为迁都而来。”
    马日磾道:“为师虽出自三辅,亦不想迁都动摇社稷之本,然关东纷扰,惊骇天子,董公不得不迁啊。”
    盖俊右手食指轻轻叩击书案,一时间房间里只剩下清脆的“咚咚”声,半晌开口道:“我亦知董卓难处,迁都也不是不行,不过京中民众不能动。”一见马日磾欲言,盖俊复道:“老师别急,且听我言。董卓少不习书,心中无礼,以残暴强狠著称,河南尹有民数百万,我怕董卓急切用强,届时死难者何只万数?恐我等皆为罪人矣。”
    “这个……”马日磾低头沉吟,说心里话他不太相信盖俊的说辞,但也不得不承认他所言有理。以他这几个月对董卓的直观了解,他真的能干出这种事来。
    盖俊斩钉截铁道:“我的意思就是这样。希望老师替我向李尚书传达。”说罢恭敬一礼,起身离开房间。
    午后马日磾向李儒表达了盖俊之意,李儒想也不想拒绝了,马日磾或许不知道,可他心中甚明,因为“迁都”便是他提出的,乃是为了应对关东联军,和扼杀弘农王刘辩相辅相成。二策一出,李儒相信关东联军立刻会土崩瓦解,溃不成军。其中河南尹实施清壁坚野战术是迁都长安之策中很重要的一环,不可或缺。
    李儒知道盖俊不是为开战而来,稍稍松口气,试图说服盖俊放弃‘保民’,然而盖俊出乎意料的坚决,见也不见,翻来覆去就是那一句:“迁都可以,民不能动。”言外之意即是说要么同意我的意见,大家相安无事,要么拒绝,我带兵去雒阳和董卓理论。
    盖俊态度强硬,李儒也不想退让,数日间双方就这么僵持着。
    盖俊为了逼迫董卓让步,使殄虏校尉黄忠带领步骑一万深夜偷偷出,一夜间向西突进百里,经轵关入河东境。
    轵关以西,乃王屋山脉,满眼的大山小丘,道路艰难,行军异常辛苦,黄忠却满不在乎,紧了紧手中聚光宝刀。此刀乃是当年他同关羽比武,大将军何进嘉其武艺,赠送与他。转眼间,大将军死于奸阉之手,奸阉又死于士人、党人之手,最终董卓进京,轻易摘取士人的胜利果实,称雄天下,而今士人反击,组成关东联军……
    世道局势变得太快,直令黄忠眼花缭乱,摸不着头脑,但是有一点他知道,汉室不济,天下乱了。骠骑将军盖俊,当世人杰也,颇有雄心,正是好男儿建功立勋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