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夫夫孩子热炕头 >

第11部分

夫夫孩子热炕头-第11部分

小说: 夫夫孩子热炕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孩子没事吧?”
  “就是换季了,他自己不老实,怕热,冷了还怕凉,我跟他娘都不敢睡熟,生怕他蹬被子。”提起儿子,杨大哥这么老实的人,都有变成话唠的趋势。
  一进门看到付二柱也在,杨家大哥立刻转换了模式,变得有点精明的看着付二柱打声招呼:“付二哥也在啊!”
  “哎,杨达啊,你来啦!”付二柱看到杨达来了,知道今天这事是说不了了,干脆的告辞走了。
  送走了他,杨达特别叮嘱于良吉:“他这人,一向是唯利是图,你可当心点!”
  “我这里,他能图什么?”于良吉看小孩跟杨达亲近,也不抱过来,只是直接拿了杨达给的杏干,撕了一点点给小孩吃,剩下的自己吃了。
  酸酸的,还有点甜,味道不错,就是比起甘草杏还差了点。
  转身给杨大哥倒了杯水,付二柱来的时候,他都没倒水,别人来他都倒水了。
  “他恐怕图的大了!”杨达抱着孩子颠了颠。
  “我好歹是个举人。”这年头,功名在身,不论是文是武,都是很有身份的人,跟普通的老百姓不一样。
  石宏大挑了水回来,水缸满了就没继续,而是出去看了一眼,发现了鸡,还有不少东西,沉默了一下,干脆的去修理鸡架了。
  “就是因为你是举人,我知道他想干什么了!”杨达突然茅塞顿开。
  “干什么?”于良吉还很好奇,对方能有事情求到他头上?
  “你不是有五十亩地的免赋税吗?恐怕是打的这个念头!”杨达一脸正经:“想必很多人都打的这个主意!”
  于家的地,早就在他中秀才的时候就免了赋税,多余的名额也给了张家,也就是于宝宝的外祖家。
  如今这一中举,突然多出五十亩的名额。
  按照这里的规矩,秀才的功名他还有,也就是说,这五十亩是纯粹的多出来的免税名额!
  虽然赋税不多,但是能省则省啊!
  “要给谁是我说了算,不是谁来我就给谁。”于良吉对付二柱家已经无语了,真是越有钱越抠门。
  “你心里有个准备就行,他们家那个泼妇,可不好惹!”杨达叮嘱他,付二柱家的太有名,整个十八里铺谁不知道啊!
  聊了一会儿就走了,快入冬了,很多人都结伴去弄点硬木头,准备在冬天的时候烧。


第045章 乡亲送礼
  接下来的时间,陆陆续续的有人来过,都是给于良吉送东西的,美其名曰:贺礼。
  其实就是那么个意思,而且也的确有两家想打听一下,关于那五十亩地的分配问题,被于良吉打哈哈混了过去。
  他还没想好这五十亩地怎么办,是全都留着,还是给别人,因为给了别人,赋税的一半,别人就给他了。
  有点像是租赁名额,只不过朝廷的钱,他收了而已,还是收的一半,说实话,还真没多少。
  当然,这是在他眼里,在别人眼里,一百斤的粮食还是很有分量的,能省点是点。
  一直到傍晚要做晚饭了,客人们可是都来过了,于良吉将最后的客人都送出门,回头关上门,正好跟石宏大来了个对眼。
  俩人不约而同的笑了!
  “鸡架修好了吗?”于良吉客气的问,心中庆幸不已,幸好有这么个能干的人。
  “修好了,里头现在有十四只小母鸡,一只大公鸡,九只大白鹅,其中八只母鹅,一只公鹅。”石宏大如数家珍一样报数。
  这些鸡和鹅,都是乡亲们送的,一家一两只的给,结果就成了一群,不多不少,公母都有,挺好。
  “家里守孝,你也吃不到荤腥。”于良吉看着修缮一新的鸡架,特别感慨,就是他想宰一只打打牙祭,条件也不允许。
  “下蛋吃也挺好。”他昨天在县城里就吃过了,啃得肉肘子呢。
  晚上为了庆祝一下,于良吉用现有的东西,做了一桌好饭菜,甚至用羊奶蒸了羊奶小馒头给小侄子吃。
  那东西不稀释的话,太腥膻了,小侄子肯定不爱喝,他也不想让孩子勉强喝进去,再给留下啥心理阴影。
  记得以前他有个同学,一家子包括亲戚的身高,都没超过一米六,后来他的妈妈听说喝牛奶能增高,就天天给他喝牛奶,从小学一直喝到他上大学离开家,喝得他见了奶类的就想吐!
  把干豆腐切碎了用菜油炸了一下,拌了切好的白菜,葱花和一些调味料,包了一顿细白面的饺子。
  土豆烧豆角干,酱炖茄子干,大葱炒鸡蛋,还有一个油炸花生米。
  石宏大买回来的东西里,有两样海货,一样是紫菜干,一样是海带干。
  于良吉就打了一个紫菜汤,里头还掺了点儿葱丝,没有香菜只好洗了点香菜根咸菜,剁碎了丢进去,没放盐,正好调味了。
  四菜一汤,两样主食,是于良吉能做出来的最好的东西了。
  饺子有于宝宝手掌大,包了三十个,羊奶小馒头蒸了一锅。
  于良吉先将饭菜都分出一小份,拿到了原主以前的那半间屋子里,放到了一排灵位前。
  本来他是想让石宏大住这半间的,后来发现不太合适,因为这里供着于家的牌位呢!
  他要是住的话,渗人啊!
  要不住的话,让他带着孩子住?
  他心虚,孩子的眼睛还干净,更渗人!
  所以他第二天开始,就一直没提这个话头。
  石宏大好像也忘了一样,就那么跟他和孩子再大炕上睡了好几天,看样子已经习惯了。


第046章 算是同庆
  供板上应该是四个灵位,但是上头摆了五个,其中一个是没有刻字的,那是原来人们帮于良吉准备的,用来冲喜。
  其实就是怕于良吉挺不过去,提前预备下的东西,包括一副薄棺材板儿。
  于良吉将菜一样一样的摆上,心里默默的念叨:你们瞑目吧,虽然我是个外来的,但是我会好好对待孩子,原主也算是功成名就了,就是暂时不能立牌位,等我下葬的那天,肯定带着他留下的东西,也算是跟他一起合葬了。
  鬼神之事,以前他不信,现在他信了。
  穿越附身,以前他不信,现在也信了。
  于良吉很虔诚,甚至给牌位挨个倒了一小杯酒,是这里的人自己酿的土酒,老白干,度数高的很。
  平时不舍得喝,只有红白喜事的时候,才会拿出来款待亲朋好友。
  一个排位前摆了一个碟子,碟子里一个饺子,一双筷子,还有四碟菜,一碗汤,算是同庆。
  上了三柱清香,沉默的看了一会,就转身离开了。
  香烟缭绕之中,那筷子好像动了动,菜也动了动,汤碗起了一点涟漪,酒杯里白酒的香气淡了一下……。
  石宏大正在抱着于宝宝哄着他,饭菜都在桌子上,也没动筷子。
  “都吃,都吃,我今天高兴,中了举人呢!”于良吉抱过于宝宝,给孩子一个羊奶馒头:“宝宝尝尝,叔叔做的好不好吃。”
  于宝宝咬了一口,奶香味还带着一丝甜:“好吃!”
  于良吉赶紧拍了拍他:“慢点吃,别噎到,喝点汤!”
  那边石宏大立刻给盛了一小碗汤递给他,于良吉顺手接过来放到了孩子面前,看着他拿着小勺子慢慢的喝了两口才放心。
  “吃饭吧,吃饭吧!”于良吉客气的给石宏大用他自己没用过的筷子加了一个饺子:“没办法,守孝吃不得荤腥,只能吃素馅的,别介意。”
  “挺好吃的。”石宏大一口一个,嚼了嚼,觉得味道不错,吃了几口菜,更是竖起大拇指:“比饭馆里的都强上三分!”
  于良吉大乐。
  其实他做菜,并没什么秘诀,也许还不如人家经常围着锅台转的家庭主妇,他只是很舍得放油放调料而已,只要调料放的全,白菜也比肉好吃!
  “那就多吃点,今天乔大娘还送来了新的被褥和衣服,明天都换上,一会儿烧水洗澡!”要穿新衣服了,必须要洗个澡:“张家二婶子给送来了三双鞋子,明天也都换上。”
  “鞋子?”怎么不是乔大娘?
  “是张家二婶子给做的,有你的一双。”于良吉想到石宏大还不知道这事,赶紧跟他说一声。
  “好。”石宏大只是一愣,便继续吃饭了。
  吃完之后,石宏大出去喂马,于良吉烧水收拾,石宏大洗刷了一下浴桶,等水烧好了,他们也消食的差不多了,照旧先给小的洗,洗完了于良吉洗,等于良吉洗好了,石宏大再洗。
  石宏大洗澡的时候,于良吉就把新的铺盖拿出来,铺到了炕上,摸了摸,果然软乎乎。


第047章 于宝之名
  等石宏大收拾完了浴桶,烧完了热炕进来,迎接他的是新被子新褥子,新衣服和新鞋!
  不知道的还以为过年了呢!
  晚上依然是一灯如豆,于良吉今天也许是累着了,搂着小侄子很快就睡着了,石宏大趁着灯光细细的打量他。
  本朝的读书人在圣太祖的要求下,虽然不是非要允文允武,却不允许身体太弱,甚至为此增加了体能一项考核。
  不止是武举考,文举也考这一项,不合格的绝对不录取。
  就是文科的比的不如武举那么严格,但是也没弱到连这种人都能过去科举,可见那场病有多严重了。
  第二天一早,于良吉就爬了起来,煮了小米粥,热了大馒头,还蒸了一碗鸡蛋羹给小侄子。
  大馒头终于都吃完了,虽然现在天气凉了,但是吃食还是不宜多放的,吃完了也了了一件心事。
  顺便炒了不少咸菜丝,用干辣椒撒上白芝麻,混合了半碗菜油炒出来的咸菜丝别提多少吃了。
  石宏大起床之后,换上了新棉衣和鞋子,出去挑好了水,甚至找了点米糠喂了一下多出来的那些家禽,于良吉根本没想起来喂!
  正好早饭也可以吃了。
  吃完饭他就换上了一件旧的短打,顺便用干净的提布包了两个大馒头,装了一罐咸菜丝,灌了不少白开水。
  “这是要出去吗?”看样子,中午都不打算回来了?
  “去山上一趟,上次看到过几个枯树,砍回来做柴。”石宏大把马牵出来,套板车:“中午就不回来了。”
  “哦,碗柜里还有花生米,也带着吧!”于良吉做不到看人干活吃的馒头就咸菜,家里没有肉,干脆麻利的煮了三个鸡蛋,又将那些花生米全都给石宏大带上了,干活怎么能吃的那么简单呢?
  石宏大看了看忙碌的于良吉,什么也没说,但是套板车的时候,整个人都洋溢着一股轻松的劲头。
  准备好了之后,石宏大就赶着马车出门了。
  于良吉哄着孩子,教他读书识字,然后开始教小孩儿拿笔写字,头一个写的就是自己的名字。
  于良吉忽然想起来,古代的时候小孩子起名字的似乎是都要晚一点的,他家的于宝宝也一样,说是怕起早了上了阎王的生死簿,晚一点的话,天下那么多的宝宝,就不容易被黑白无常勾走了。
  算是另类的“人多势众”吧。
  想到于宝宝毕竟是小名儿,将来长大了也不能这么喊,孩子也五六岁了,翻出了说文解字,厚厚的一大本,相当于现在的字典,据说是圣太祖修订出来的。
  挑选了十个名字,团成团,让于宝宝选一个。
  “这个!”于宝宝就这样,抓了一个纸团出来给他叔叔。
  于良吉打开一看,当时就笑了!
  “宝宝啊,你有名字了!”于良吉将纸张摊在桌子上。
  “叫什么呀?”于宝宝已经知道了名字的意思,他很好奇,自己将来要叫什么。
  “以后我家于宝宝大名,就叫于兴怀。”于良吉将名字告诉孩子,甚至还教他写了一遍,这第一遍写的名字,他留了下来,并且在右下角留下了某年某月某日,与小侄子首次书写名字。


第048章 五福之印
  晋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是引起感触的意思。
  这跟他穿越过来,养了孩子,有感触,正好暗合!
  当然,其他的名字都各有寓意,甚至于良吉都已经想好了他将来的字,不管将来如何,这孩子成年之后,就叫“子安”。
  他将这件事情写在了另一张纸上,和这张纸放到了一起,以免自己忘记了。
  孙大爷来了,送来了热豆浆,还有豆干。
  “大爷,都快冷了,还能卖多久的豆腐啊?”于良吉有点担心,听说这里可是大白天都能跑野兽的地方呢!
  “霜降前卖卖,霜降之后就在家里做豆腐,能冻住了就不出去了。”孙大爷笑眯眯的给了于良吉好多豆干:“家里没别的东西,豆干还是有的,拿去吃,拿去吃!”
  其实昨天孙家的人来过了,送的是五斤大米,一只小母鹅,但是孙大爷觉得应该再给点豆干,他们家的礼看着薄了些。
  最主要的是,老头儿觉得举人老爷愿意吃他们家的豆制品,对他很有鼓舞。
  于良吉不好推却,大方的收下了:“行,我留下了,谢谢孙大爷,您家这豆干熏的可比饭馆里的好吃多了!”
  千穿万穿,马屁不穿!
  “我就说举人老爷喜欢我家的豆腐,他们都不信!”孙大爷受的那点委屈顿时就都没有了。
  “明天我给您写个字帘挂上去,您天天赶着小驴车,让人都看看,举人老爷给您家豆腐题字呢。”于良吉想了想,立刻想到了好主意。
  孙大爷家的豆腐的确好吃,他又是中了举人的,给做个广告效应,也挺不错,最主要的是,附近那些村子,根据原主的记忆,就没一家的豆腐做的有孙大爷家的好吃。
  那些村子做豆腐的人家可没少说酸话呢。
  “好啊,好啊!”孙大爷忙不迭的答应了:“你现在就写,写完了我带着回去让你大娘绣个好点的布帘挂着!”
  于良吉哭笑不得,这得多憋屈,非要现在就写?
  写就写吧,其实就是起了个名字,西施豆腐什么的,还是算了吧,就写了“孙氏豆腐”四个字。
  幸好他也继承了原主的所有会的东西,不然光是鞋子就够他呛,毕竟一个举人,要是连字都不会写,也太说不过去了!
  找出了原主曾经刻好了却一次都没用过的私印,沾了沾红泥,盖了上去,算是盖章了。
  于良吉看盖章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