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夫夫孩子热炕头 >

第116部分

夫夫孩子热炕头-第116部分

小说: 夫夫孩子热炕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二天就开始了行动,八个孩子家都给准备了四套新衣服,从里到外,从头到脚。
  吃食于良吉不要他们准备,统一在客栈吃就行了。
  再有,两位先生不陪着去,他们要给剩下的娃子们上课,于良吉是要跟着去的,于宝宝,于良吉跟学堂请了假,带他去看一看。
  上午大家都在忙,中午吃饭之后,于良吉本来要睡个午觉的,于宝宝太兴奋了,这娃子开始缠着于良吉:“小叔,县城什么样啊?”
  “挺大的,跟咱们村儿没啥两样。”是的,在于良吉眼中都是古代建筑。
  只不过县城都要大一些,繁华一些。
  “那也有杂货铺子吗?”于宝宝化身好奇宝宝。
  “有,好多个呢。”村里就一个杂货铺子,县城好多个,都在一条街上,批发兼零售。
  “那也有卖风车糖葫芦的吗?”于宝宝想了想,杂货铺子里头都有什么?
  可惜,他也就想到这些对他有吸引力的东西,别人家的小孩儿,都会跑几趟杂货铺子,买个盐巴打个酱油什么的,于宝宝压根儿就没那个机会啊!
  家里谁敢指使他出去,于良吉就恨不得把孩子时时刻刻放到眼前看着了,就上了学,于良吉也是时不时过去看一眼。


第235章 北陂杏花
  幸好学堂就在家门口,要是离家远了,于良吉恐怕都不放心让宝宝一个人去上学,就这样,还是四五个孩子一起上学放学呢!
  也幸好是这样安排的,不然于宝宝还不知道被于良吉养活成啥样呢!
  不过也难怪于良吉,尽管有穿越前辈珠玉在前,很多东西都苏出来,起码看起来比外界提前了一个世纪,可依然是古代不是?
  于良吉担心宝宝也是出自真心。
  “不止这些,还有吃的喝的玩的用的,很多很多。”于良吉摸了摸小家伙的头:“这次去,哥哥们赶考,你呢,就跟小叔去玩玩,嗯,权当出去旅游了。”
  原来五一十一都有假期的,黄金周嘛!
  但是这里没有。
  主要是一年三节,其它的节日没有大庆的习惯、
  三节就是端午和中秋以及春节。
  剩下的清明,重阳啊,这都是不怎么重视的,最多过节的时候吃点好的,或者祭祀一下。
  旅游?于宝宝不解,他还没学会这个词儿。
  于良吉给他解释了一下“旅游”的意思。虽然有点牵强,勉为其难算是“北京胡同一日游”那种性质的最短途旅游,可好歹已是出了家门不是?
  “等宝宝再大些,小叔就带宝宝去府城看看。将来宝宝长大了,考中了秀才,小叔就让宝宝跟大家组个团队,出门游学去。”于良吉抱着孩子展望未来。
  游学,是这个时代很流行的一种学习方式,因为大家无论文武,都想开拓眼界,也是圣太祖遗留下来的习惯,据说皇子们在满了十八岁之后,都可以隐姓埋名,跟人组团游学。
  期间很有可能认识一些人才。
  所以游学不仅是开拓眼界,还能撞一撞大运。
  若真的被皇子们看中推荐给朝廷,也不失为一个捷径。
  当然,这游学也需要钱财作为支撑,不然一帮穷学子能走多远?
  出去游学要有车马赶路,不能带丫鬟,那就成风流了,更不能弄了相好的,那就成下流了。
  只能带仆人,还得是少量的,不能事事都指望仆人做好,不然不是游学是出去玩儿了。
  原身因为家里条件不好,这游学也一直没能成行。
  到了于良吉这儿,当年他跟着导师天南海北的跑,都跑累了,还去游什么学啊!
  “那什么是游学啊?”于宝宝又听到了一个新鲜词汇。
  于是于良吉不得不解释“游学”一词,并且很高大上的引申到了当年孔老夫子也是带着一堆弟子各国游学来着。
  等他们爷俩儿终于说完了话,外头也套好了车,人们都准备好了,就等他们俩上车呢。
  于良吉的小车子,是有规格的,双辕马车,石宏大亲自赶车,乘客两名,是于良吉和于宝宝,另外两辆大车,巴家父子赶着,一辆车上做了四个学子,都穿着统一的衣服,带着个小背包。
  “家里都拜托你了。”于良吉将家交给了刘文喜打理。
  “请二位老爷放心。”刘文喜很慎重,这次走时间可长了,十多天呢。
  “走了要好好听小于举人的话。”有家长叮嘱自家孩子。
  “我知道。”孩子也不傻,没有山长大人,他们也不过是跟家里祖祖辈辈一样,认点字儿,会算算简单的账,土里刨食一辈子。
  这次考试,是他们山长为他们争取来的!
  巴家人都来送行了,孩子们是他们的希望。
  “好了,大家被耽误时间了。”老村长挥了挥手:“赶紧的走吧,这都快晌午了,再不走到了县城还不得吃晚饭啊!”
  其实老村长是夸张了,这才八点多,到县城最晚也就是一二点钟,吃午饭的时候。
  “是,大家上车!”于良吉一摆手,让学生们都上车。
  他自己抱着宝宝也上了车子,但是没关车门,就那么敞着跟大家摆手道别:“大家都回去吧,别送了,过几天就回来了。”
  但是大家还是坚持送到了村口那里,看着他们一行人走远。
  其中一个考生的娘当时就忍不住掉了眼泪:“这一去也不知道能不能考上,孩子这两天连饭都吃得少了。”
  旁边另一个孩子的娘也红了眼眶:“我家那个也是,吃的早饭就挑粥就咸菜。”
  “你们怎么不早说?”老村长真惊了:“这样孩子们能有心思考试吗?”
  吃不下饭了都,小于举人还不知道,考生们这么大压力,怎么能闷不吭声,不跟小于举人提一提呢?
  他是山长,肯定能排解一下孩子们。
  “老村长,你别听他们的!”刘文喜一嘴:“谁家孩子一大早起来就吃红烧肉啊?不腻歪啊!”
  一大早就给孩子准备肥腻的大肉,谁吃的下啊?
  别说孩子们了,大人他也吃不下啊!
  刘宋氏也指着旁边哭的那位:“大嫂子可别说了,你家孩子都跟我说了,说你紧张的整天杀鸡宰鸭子的,吃的他都要哭了。”
  老村长一听,就知道自己误会了,气闷的一挥手:“都给我回去,以后孩子们想吃什么就做什么,别瞎补!”
  离别的愁绪和担忧,都被冲散了。
  于良吉不知道村里人的乌龙事件,他坐着车子,开着窗子,让于宝宝看着外头的景色。
  其实也没啥绝美的景色,虽然想在绿草冒了出来,杏花也开了,但是这附近山上都是些山杏树,不高,开的花也不是多么的好看,只有一片坡地,全都是山杏树,如今开花成一片,看着还行。
  而且路过的时候,因为山杏花花香浓郁,闹得特别清楚。
  “在这里休息一下!”石宏大也看春色正好,就停了马车,让人下来活动互动,喝个水啊,放个水什么的,主要是他看于良吉喜欢这片山杏林。
  这地方初春,气温不冷不热,而且这面坡向阳,正适合休息。
  孩子们下了马车,纷纷抻抻懒腰,有人跑远处背人的地方解手,早上光顾着紧张了,忘了接手的也不是没有。
  但是更多的人是贪看初春美景,闻着山杏花香。
  “应景背一首杏花的诗,能背出来不?”于良吉看孩子们喜欢,就提了这个建议,给他们醒一醒脑子。
  “尊老爱幼,这里没有老人,就先爱幼吧,请小师弟先来!”这里头最大的比于宝宝大六岁,叫一声小师弟不为过。
  “行,让宝宝先来!”于良吉觉得也不错,小孩子嘛,培养一下机智,而大孩子们,则是有理有据,明明什么准备都没有,突然要咏诵一首跟杏花有关的诗句,可不得先想一想么。
  找的理由也不错,小师弟!
  宝宝年岁小,说错了或者背不出来也无所谓。
  不过大家没想过他背不出来,宝宝背书很有天分的,而且很喜欢看唐诗大全,睡前读物也是宋词大全。
  “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于宝宝还挺应景,这是一首宋朝王安石的《北陂杏花》。
  “好,好,好!”于良吉高兴地鼓起了掌,连脸色都红了许多,兴奋地,他就说,他家宝宝没事看着睡前读物,很有帮助!
  在现代,孩子的睡前读物都是童话故事;在古代,你就别想了,想也没用,于是于良吉就给孩子安排了唐诗宋词和元曲等。
  这东西简单,一首一首的,还不长,孩子当睡前读物,不是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么。
  原主会作诗,也只会平常的一点,于良吉压根没那心思。
  “小师弟果然喜欢看书,这首诗是谁写的?我都不知道!”有人承认自己短板了,还不如一个八岁的孩子。
  “这是一首宋朝王安石的《北陂杏花》,我前些天睡前看到的,刚背会没多久。”于宝宝可爱的道出了实情。
  于宝宝这一首诗背出来,大出众人意料,大家以为他会背一首唐诗,谁知道竟然是一首宋诗,宋朝最出名的是词,而非这样工整的诗句。
  还是冷门的以杏花为题的诗句。
  又这么应景!
  大家纷纷鼓掌,于良吉与有荣焉。
  石宏大将水囊递给了于良吉,让他喂了宝宝一点水。
  剩下一人一首,都背了唐诗,宋词少见,因为他们都背过唐诗三百首,填鸭式教育下来,不会背也会背了。
  就连几个学武的小家伙,也会背个“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之类的句子。
  “歇够了大家就上车吧,咱们到县城吃午饭。”收回水囊,石宏大招呼大家上车。
  “是!”几个大小孩童齐齐应声,颇有军训风采。
  于良吉笑着跟宝宝上了车,一路上风景如画,因为在北地那是不可能的,在十一点四十的时候进了城门,直接到的客栈,因为不管大人孩子都饿了。
  这家客栈好像是新开的,很大,很上档次的那种,于良吉下了车,小二就殷勤地给引路:“贵客您前头走着,三楼上房已经齐备了!”
  店小二有眼力见儿啊!
  能预定客房的人,还带着这么多半大少年,明显是学堂的先生带着学生来考试的么!
  这些人肯定以于良吉马首是瞻啊!
  “站住!”旁边一个声音怒了,伸手就拉小二的胳膊。
  于良吉一扭头,一皱眉,张云逸,他怎么也在这里?
  “这位客人,您有什么吩咐?”小二态度不变,说话口气也好。
  “你不是说没有地方了吗?”张云逸黑着一张脸:“那他们……呃……那他们怎么进来的?”
  他认出了于良吉!
  但是现在不是认亲的时候!
  而且他也听说了,于良吉现在跟人结契了!
  张玉文一家都被族长兼村长给骂了个狗血淋头!
  同时,知道了事情真相的老人们,也把族长骂了个狗血淋头!
  当然,他更是没能逃过这一劫,家里的老爷子几乎把他耳朵念出糨子来!
  害得他这个时候要带学生们过来,虽然不能考试,但是也要象征性的走一遭,美其名曰,学习!
  只是到了地方之后,才发现人来的太多,几乎没地方了!
  他还特意早来了十天!
  就是想着提前住进来!
  谁知道竟然还是没地方,而且这家客栈他打听过了,别看是新开的,却是新来的县太爷的产业!
  他当然要靠上来了!
  但是在看到于良吉也在的时候,立刻就警惕起来,毕竟听说于良吉结契的时候,新来的县令大人也去道贺了。
  当时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正罚张玉文一家闭门思过,不许出村一步的族长可后悔不迭了。


第236章 入住县城
  张云逸其实并不想来,但是听说了这事之后,他就想来碰碰运气,张家村公立学堂可没孩子有资格考试,因为他们连童生都不是。
  只是这次来,每个学生交了五两银子,他才勉为其难的带队过来,一问倒好,连大通铺都没有地方了!
  他能不呕么!
  能不生气么!
  “客人,这位贵客是提前就预定了房间的,不然来了也是没地方住的啊!”小二很有职业素养:“我们这儿真没地方了,大通铺都让一个学堂给包了的!”
  “那个学堂?”张云逸不服气的追问。
  “我们北安镇学堂。”正好有个人出来,看到张云逸,撇了撇嘴,故意气他的自报家门。
  “是你们这帮杂碎……?”张云逸开口就骂人。
  “你敢再说一遍!”来人生气了。
  来人是一米八多的大汉,在古代可真是堂堂七尺男儿,不过这人长得跟巴图他们有点仿佛,五官深刻,眼睛也不是纯黑色的,是带着点棕色。
  “小叔?”于宝宝没见过人吵架,而且俩人气势汹汹,孩子对周围环境很敏感的,尤其是于宝宝这样缺乏安全感的娃儿。
  “不怕啊!”于良吉握紧了宝宝的小手,对小二说道:“先带我们上去吧。”
  这种事情,他不会多看一眼!
  张云逸虽然认识,但是他当不认识,难道他还要主动打招呼?
  开什么玩笑!
  于宝宝倒是还记得张云逸,但是他记得这个家伙对小叔和他都没有什么善意,当然要随着他小叔走了。
  身后的人,更是跟着于良吉走了!
  店小二很有眼力的扯了个他的同事过来招待那俩已经唇枪舌战的客人,自己带着贵客往三楼走。
  客栈可是有划分他们服务的区域的,而他和另外六名小二是负责三楼贵客们,二楼是二十个小二,一楼是三十个,没办法,一楼大堂还兼酒楼呢。
  石宏大是跟于良吉并肩而行的,这客栈很大,楼梯也宽,不会拥挤,就小声问他:“那人你认识?”
  “张云逸,那个张家村的举人。”于良吉小声跟他道:“刚才那个人,是北安镇学堂的山长,也是公立学堂,不过比我们高一届,也是个举人,叫阿尔赫。”
  “嗯?”石宏大惊讶,这一听就是个外族人啊!
  “北安镇立镇百年,跟咱们十八里铺差不多,只不过咱们十八里铺都是流民组成,虽然说身份不怎么样,可都是汉人,北安镇不一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