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夫夫孩子热炕头 >

第221部分

夫夫孩子热炕头-第221部分

小说: 夫夫孩子热炕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里是怎个意思?”于良吉板着脸命令道:“磕头,烧纸!”
  于兴怀只好照做,同时在心里跟自己的亲祖父亲祖母,亲爹亲娘嘀咕:千万保佑小叔跟石叔好好的,他就出去游学个两三年而已,又不是十年八年的不回来了!
  上完坟烧完纸,一家三口才回了侯府。
  何管家正在清点东西,给于兴怀准备的东西时不时的添一些,这次他给添加的就是藿香正气丸,用来预防水土不服。
  又给装了好几把扇子,好几个香囊,好几个荷包!
  反正没少添置东西,等于兴怀要走的那一天,这一辆大车赶出去,于兴怀还觉得自己不好意思呢!
  结果到了集合地才发现,每个人都是一辆大车的架势!
  而巴家的兄弟俩,两辆大车还不算,还有一人两匹马!
  “看看,看看!”于良吉就差揪着石宏大的耳朵了:“大家这不是都不放心吗!”
  “嗯,是。”石宏大不跟他辩解。
  这一伙人就是一伙车队,一人一辆马车,赶着忽悠悠的,还行,都会赶车,没不会的!
  而且这马车都带着车厢,可以避雨,车厢上还都放着搭帐篷用的东西,看起来就像是远行的样子。
  “出门在外,不许胡闹,不许喝酒,更不许去人烟稀少的地方,还有……不许跟人看热闹!”于良吉本来想说“秦楼楚馆”的,想到这个时代,穿越前辈早就取缔了秦楼楚馆的合法化,也就没说,但是看热闹什么的,还是要当心。
  石宏大干脆的将代表骑尉府唯一的腰牌给了于兴怀,这个不比于良吉那庆丰侯的金牌,石宏大是武职,过关什么的,可以走专用通道,且遇事可以求助附近的驻军。
  而于良吉给于兴怀的则是他庆丰侯的金牌,代表他庆丰侯的意思。
  这种金牌一共三面,一面常年待在何管家那里,另一面给了石宏大,最后一面在于良吉装银票的箱子里。
  则是能代表庆丰侯的意思,轻易不给人,哪怕张兴业和张兴伟,给的也是侯府的腰牌,而不是金牌。
  “知道了,小叔,您跟石叔也要保重!”于兴怀看着于良吉并不比他大多少的脸,突然有点想哭了。
  长这么大,头一次看到小叔忙乱的不知所以,哪怕当年父亲去世,记忆里很混乱的时候,小叔也没这样过。
  于良吉看孩子眼巴巴的看着他,很想拦着不让他走了!
  “出门在外,记得害人之心不可有,但是防人之心不可无!”石宏大一看这叔侄俩,赶紧给分开,自己挡着于良吉跟于兴怀说话。
  “是,石叔,我走后,小叔就拜托您了!”于兴怀赶紧收敛情绪,他可是知道,他对小叔能红眼睛,可不敢对石叔这样,小女儿惺惺作态的样子,要是让石叔看到了,可有的他好受!
  “嗯,这个给你!”石宏大掏出一本小册子,塞到了于兴怀手里:“自己看完了记住后,就把册子烧了。不能给第二个人看到。”
  于兴怀一惊,手下的速度飞快,收起了册子,忐忑不安的看着石宏大。
  “别瞎想,若是遇到事情,不能解决的,就去找册子上的人,跟他们提我的名字就行了。”石宏大低声告诉他:“不论什么解决不了的事情,只要你联系了他们,肯定能解决。”
  “知道了,石叔!”这东西看样子很重要,于兴怀暗暗记妥当。
  再不愿意,时间也不等人,大家该启程了,一串车子走在大路上,于良吉就让石宏大赶着车子在后头跟着,从侯府送到了官道,石宏大就不打算再送了,于良吉就站在车上,一直看着车队走远,走到看不见为止。
  “好了,孩子出去两三年,见见世面也好过当个井底之蛙!”石宏大给于良吉拢了拢披风。
  二月的天气,虽然回暖了一些,可还是冷飕飕。
  “大道理我都懂,就是舍不得嘛!”反正现在四下无人,于良吉也不端着了,朝石宏大撒娇:“舍不得,舍不得!”
  “是,舍不得,老实的进去坐着,外头风冷着呢!”石宏大将人往车厢里一推,车厢里早就铺好了软和的棉褥子和兔毛褥子,于良吉坐上去软呵呵的,还有旁边的暖手炉也热着,茶水也有,准备的齐全的很。
  石宏大放下棉帘子,赶着马车回去。
  于良吉隔着棉帘子问石宏大:“你后来给他的是什么?还不让我看?”
  “是我原来的那些兄弟们的地址,你也知道,他们如今跟我的身份都差不多了,我跟孩子说了,有什么他们解决不了的事情,就找他们去,报我的名字,去年我已经给他们都去了信,拜托他们帮我照顾一下兴怀,行走在外,总有个什么事儿。”石宏大其实也不放心,但是这是于兴怀必须要走的路,所以他只能尽量保证于兴怀他们一行人的安全。
  “还是你想得周到!”于良吉当时就松了口气,毕竟石宏大那一行的人,可都是能直达天听的主儿,有他们在,起码不会让于兴怀他们吃亏。
  “只是,会不会给你添麻烦?”于良吉又想到石宏大的工作特殊性,就有点不把握了,不能为了孩子们给石宏大带来麻烦。
  说句不好听的,石宏大这一行忌讳颇多,平日里就连于良吉自己都不掺和石宏大的工作。
  “不会,早早的我就分别给他们去了信儿,再说了,咱们也不一定会麻烦到他们,只是给孩子找人照看些,又不是非要他们怎么样!”石宏大做事儿很有把握,不会触犯什么规矩。
  不然他也不敢把于兴怀拉下水。
  “那就好。”能这样更好。
  俩人回了侯府,一开始还挺好,于良吉也忙着,可是到了晚上,吃饭的时候,于良吉就蔫儿了。
  因为以往都是三口人吃饭,今天就他们俩了!
  “不喜欢吃?”桌子上四个菜,两道素菜于良吉爱吃,两道肉菜是石宏大的,还有一大碗汤,两碟小咸菜。
  “没,就是有点想孩子了。”于良吉拿着个大馒头,狠狠的咬了一口。
  他养活了十年的孩子啊!
  就这么出去玩儿了,丢下他跟石宏大俩,吃饭都没胃口了!
  “才走一天你就想了?”石宏大都无语了:“赶紧吃饭,吃完了你再看看你那个什么车啊桥的,然后去遛弯儿,好上炕睡觉,再晚点该冷了!”
  说着话的时候,还给于良吉盛了一碗汤,今天煮的是鸽子汤,给于良吉补身体的,做的很入味。
  “嗯嗯,知道了。”于良吉一鼓作气喝了汤,吃了半个馒头,剩下的半个给了石宏大。
  馒头蒸的个头大,石宏大也只能吃一个半,他自己刚才吃了一个,再加上于良吉的这半个,正好。
  且晚上不宜多吃。


第377章 椴木桩子
  饭毕,俩人歇了会儿,于良吉继续思念小侄子,石宏大看了看他,摸了摸下巴。
  而后出去遛了遛弯儿,消消食,便回了屋子,虽然是春天了,但是北地春天来得晚,回暖的也晚,所以暖气还没撤下去,屋子里倒也暖和。
  “去洗个澡!”石宏大不容于良吉分说,就将人拖进了浴室。
  不一会儿,浴室就响起了暧昧的声音,曹嬷嬷早已经撤掉了饭桌,给屋子里点了些灯,便带着人退了出去。
  这一晚因为有石宏大好一通折腾,心说可是将家里最大电灯泡给送走了,浴室里尽了兴,将于良吉好好的洗干净,包了浴巾抱出来,塞进被窝里,用干燥的毛巾擦头发。
  等头擦干了,于良吉早就睡的不知今夕是何夕了。
  第二天中午才醒,也没时间思念小侄子了,一个劲儿的瞪石宏大,昨天晚上石宏大就跟抽了风一样,跟憋了三年一样,他都哭泣着求饶了,这人还不罢手,他的腰啊!
  石宏大厚脸皮的给他夹了一筷子老醋黑木耳:“吃饭,吃饭!”
  嘿嘿笑着看于良吉,愣是把于良吉看的脸红了!
  “呸!”于良吉唾弃了他一口:“没皮没脸,大白天的看什么看?”
  “又不是纸糊的,还怕人看哪!”石宏大厚厚脸皮跟他呛声。
  “不许看!”于良吉立刻用粉丝沾了好大一下子辣根,塞到了石宏大嘴里,辣的石宏大当时就眼泪直流了。
  于良吉这才高兴的吃着自己也不知道是早饭还是午饭的饭菜。
  下午出去溜溜达达,也没心思弄别的,石宏大怕他想孩子,就跟着他一起出去溜达,如今正是早春二月,外头冷得很,溜达也没溜达很久,就回来了。
  于良吉进了实验大棚,石宏大也跟着进了去,里头的果子基本上都卖完了,过年那会儿最是畅销的时候,于良吉又擅长种植反季节的水果,如今十八里铺也有反季节水果,青菜别的村子种植,而十八里铺的是水果。
  比起遍地的青菜,水果当然更受欢迎,且能吃得起水果的人家,都是有钱人,不差那点银子。
  所以十八里铺的水果收购价并不便宜,而四季卖的更不便宜了!
  还有长着字的大黑李子,有金桔的吉利,还有蟠桃的新鲜,别提多火了。
  当然,蟠桃如今就侯府有,别人家的还没长到能结果的时候,所以侯府也卖一些蟠桃给四季,很贵,一个一两银子,四季卖的是一个三两银子……。
  特别黑!
  颓废了两天,于良吉才慢慢适应于兴怀已经出去游学的日子。
  适应了之后,他就想给自己找事情忙,结果事情找上门来了!
  “侯爷,您要的椴木桩子,到货了。”何管家就找到了他。
  天气好了些,雪也少下了许多,早早定好的椴木桩子,就被拾掇了出来,趁着春忙前,给送过来了。
  “哦?”于良吉立刻就元气复活了:“快,出去看看!”
  送来椴木桩子的是采林场的管事的亲自送过来的,因为是侯府预定的,他们秋末的时候就选好了,之后一直放在那里干燥,过了一冬天,干的差不多了,给磕了土下去,又修修砍砍的,弄了一百个过来。
  半人高,底儿却是直接连着树根子,那树根子也弄的很平整,像是个架子一样能支撑着树干。
  这椴木桩子都是按照于良吉的要求采集而成,且他要的并不是多少年的老椴树,只要够粗够高就行了。
  一百个椴木桩子放在那里,看着并不多,因为侯府地方大啊!
  于良吉一出来就奔椴木桩子去了,还是何管家紧拉着他,不让他走,顺便让旁边一直站着的人过来:“这位是我们家侯爷。”
  采林场管事的是个中年男人,带着二十多个力工赶着马车送东西过来,看着有点精明。
  “见过侯爷!”采林场管事的没想到于良吉会亲自出来,经过介绍立刻先给于良吉见了礼。
  他身后的人也跟着行了一礼:“见过侯爷!”
  “嗯,都起来吧!”于良吉只好板着脸,假装自己是来临时视察的领导,虽然前辈子没当过领导,但是他见过啊!
  “这椴木桩子不错!”于良吉拍了拍桩子,一看就是上好的椴木,且都是二十年以上的了。
  “这都是辽椴,比蒙椴要粗实些,也比普通山椴颜色好,因为那边要开一条大马路出来,这才扣下来根子,去年运过来的,一直放着,如今已经是干了,根儿也给您削平了……。”采林场管事的介绍的可卖力了。
  于良吉频频点头,等采林场管事的说完了,他立刻对何管家道:“这东西办得很好,赏,重赏,来的都有份儿!”
  “是,侯爷。”何管家抽抽着嘴角。
  他算是看出来了,侯爷这是不耐烦了,想赶紧打发人走,不然何必在人家一说完话,他这边立刻就赏了呢?
  还不是随便的打赏,而是厚赏!
  实际上,于良吉还真就是这意思!
  说那么多没用的干什么?他要的就是椴木桩子,且早已经付了钱,来一趟,说什么辽椴、什么蒙椴的,有用吗?
  终于把人打发走了,于良吉这才乐呵呵的仔细摸了摸椴木桩子,出去叫信叔派人帮他把这些椴树桩子给他搬到第五号实验大棚里去。
  信叔不太懂侯爷要干什么,但是还是找了十个力气大的过来,给他倒腾了进去。
  于良吉搓着手在五号实验大棚里转圈儿。
  他打算干什么呢?
  打算种植银木耳!
  银耳又称作白木耳、雪耳、银耳子等,属于真菌类银耳科银耳属,是门担子菌门真菌银耳的子实体,有“菌中之冠”的美称。
  银耳子实体纯白至乳白色,直径五到十厘米,柔软洁白,半透明,富有弹性。
  银耳味甘、淡、性平、无毒,既有补脾开胃的功效,又有益气清肠、滋阴润肺的作用。既能增强人体免疫力,又可增强肿瘤患者对放、化疗的耐受力。银耳富有天然植物性胶质,外加其具有滋阴的作用,是可以长期服用的良好润肤食品。
  银耳发源于四川通江,清宫侍女德龄著《御香缥缈,御膳房》论通江银耳:“银耳那样的东西,它的市价贵极了,往往一小匣子银耳就要花一、二十两银子才能买到”的记载。
  那个时候已经是快要民国了的,银耳还是那么昂贵!
  于良吉也是在新皇陛下给的赏赐里,看到了有银耳这一样东西,才知道在古代野生银耳数量稀少,乃是属于名贵补品那一类的东西。
  他记得上大学那会儿,还去过古田的银耳人工栽培园呢!
  银耳不但可用椴木栽培,而且还可利用木屑、甘蔗渣、棉籽壳等农副产品为主要原料,适当添加一些麦皮、米糠、石膏等为辅助原料,进行室内瓶栽和袋栽。这种室内代料栽培,可以充分利用树枝,短木或边角木料经切碎磨粉后为原料,那个时候这样栽培,是为了节省大量木材。
  甘蔗渣,棉籽壳等农副产品,原料来源充足,用来栽培银耳,既有利于农产品的综合利用,又有利用迅速扩大银耳栽培的范围,不受有无林区条件的限制。
  而且室内栽培,温、湿度等环境条件较易控制,银耳的生产周期短,病虫害少,产量又高。
  银耳的椴木栽培,其方法和步骤与香菇有许多相同之处。
  香菇的人工栽培,早在南宋的时候就有记载了,那个时候,叫“香蕈”。
  到了前朝,已经技术成熟了。
  等到了穿越前辈当家做主之后,更是大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