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论战庚子 >

第27部分

论战庚子-第27部分

小说: 论战庚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走进去,先老老实实地在巷子口站着,陪着笑脸问着一个双手张开护着身后一群像是一家子的男女老少:“大叔,我想进去可以不?”

    那个中年npc听到话直接赶人:“去去去,你们学生闹,别拉上我们这些老百姓。”余显一气之下直接拿出藏在怀中的手枪威胁:“你敬酒不吃吃罚酒,现在还让不让我进去。”余显一边装作凶横的样子恐吓道,其实心里也没有底,万一这里的男女老少有一个人喊了一嗓子,余显就要被外面打鸡血的游行群众给撕了的。万幸小巷子里都是老实人,余显进了小巷子,注意到几个小孩子害怕的眼神心里也有点担心,刚刚因为害怕才逼迫他们让自己进了,余显也害怕他们告密啊!余显就接着把刚刚那个中年npc叫过来,恶狠狠的说:“你们刚刚干嘛不让我进来?”那个中年npc看到余显手中的手枪立马老老实实的说:“你穿着一身学生装,我怕惹祸上身。”余显这才注意到自己一身祸装,刚刚就因为这一身洋装,刚刚就因为这一身服装被当成学生给裹胁进游行队伍。转头一看巷子里的老老少少尽都穿着“洋布”长袍,鸦片战争后,“洋布”大量输入,国人曾用它为料制做棉袍。当时有一首题为《绵袍》的竹枝词中说:“绵袍洋布制荆妻,颜色鲜明价又低。可惜一冬穿未罢,浑身如蒜伴茄泥”。蒜伴茄泥,言下之意全烂了。这是当时的一句歇后语,意在讽刺贪图便宜上了当的人。

    正在这个时候余显听到了军号声,在工程营里听了一个月的军号声的余显自然知道这是武卫右军的正规军集合的号声,这可不是先遣队这种杂牌军,余显心里为游行群众默哀了3秒之后更加着急了!一定不能被武卫右军发现!这是余显刚刚唯一的想法,余显瞄向那些老老少少,当然不是让他们当人质,清廷可没有人权观念,清军入关战争,凡烧杀三十九年始定。余显对清军的军纪没什么信心,听到号声后左右打量,惹得左右老老少少都连忙后退,余显这才注意到小巷子里面有一个破败的门,余显也没有管老老少少,一个人也没有开门,从墙上翻过去,里面是一个是一个废弃的庙,余显刚刚准备坐下,一想到巷子里的老老少少都看到自己翻过墙,为了防止他们向清军告密,余显又翻过墙,拿着手枪威胁老老少少都翻过墙,那些老百姓也知道清军的军纪败坏,老老实实地跟着翻过墙。
………………………………

第四十六章公与相

    中国历史上,读书人的地位向来较高,有所谓“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之说,读书人也常被称为“学老爷”。张鸣在《北洋裂变》中有如是论述:晚清时节,士兵们就不敢轻易进学堂生事,哪怕这个学堂里有革命党需要搜查。进入民国之后,这种军警怕学生的状况,并没有消除。即使有上方的命令,军警在学生面前依然缩手缩脚,怕三怕四。他们尊学生为老爷,说我们是丘八,你们是丘九,比我们大一辈。

    可惜泰安的这帮学生万万没有料到,有人利用的却是学生们火烧县衙的事情做文章,事情汇报到姜桂题哪儿就成了了另一个模样——造反,有火烧县衙为证。仅仅两个字就让姜桂题乃至sd官界震动,要知道清朝的正统性一直是个问题,要知道清朝十一帝一直都在强调“满汉一家”,但是既是一家又何必强调呢?满清的防汉之心是有的,从最后皇族内阁的闹剧可以看出。。北洋新军六镇中,第一镇就全部是旗人,装备最为精锐。。要知道驻扎在泰安的姜桂题将清朝皇帝赏赐的黄马褂奉为罕世珍宝,直到民国以后的重大庆典,他还经常穿上以示荣耀。

    结果自然是一场血雨腥风后,余显直到第二日才敢出来看,已经是“县无完村,村无完家,家无完人,人无完妇”了。几个心满意足的武卫右军正在小巷子口盘检“战利品”,不远处还有几个军官在吃着抢来的饭菜,几个厨子打扮的人在一旁陪着笑脸。几个士兵看到余显后,端起已经结了一层血垢的步枪向着余显走来,余显望着他们那不可名状的笑脸,心里打着寒战,急中生智大喊了一声:“我是工程营帮带,还不快过来!”余显看到那几个小军官向自己站起身子,向自己这边走了过来,心里才放下心来,要是被眼前这几个大头兵稀里糊涂杀了,余显可就连喊冤枉的地方都找不到。

    余显老老实实地把身份证给那个领头的小军官看了看,小军官验明身份后立马热情的说:“您就是昨天被反贼充不见的余大人啊,姜大人正找您呢!”余显看着小军官满身不知道是谁的血,厌恶地说:“赶紧带我去见姜翼长。”末了,想了想补充道:“把里面的人给我叫出来一起走。”毕竟一起待了一晚上,余显也不忍心看他们等会被害。

    原来的泰安巡防营的营地,现在武卫右军右翼营地,余显先把共患难的老老少少送出泰安这个是非之地,来到营地时已经是中午了,闻到饭香味道的余显顶着呱呱叫的肚子快步走进大厅,仔细算下来自从昨天一大清早被那个麻子脸军官叫起来到现在已经有一天半没有吃东西了,大厅里已经坐满了人,人最多的是穿着补服白鹇、鹭鸶、鸂鶒、练雀的传统官服的“衣冠禽兽”各种文官们;其次才是各种穿着西式武卫右军军服的人,泾渭分明的分成两派,一派余显有点印象,可是另一派余显就一个人不认识,按理说余显一个人不认识也算是正常,毕竟武卫右军早在余显加入前就已经是布防到sd各地了,可是好歹一起吃过元宵宴会的,起码有些印象,余显晃了晃脑袋,才反应过来——这些是sd旧有的巡防营改编的武卫右军先遣队。

    清初有“三屠”,那是指嘉定三屠,满清入关后的著名暴行之一。清末有“三屠”,不过却是指三位封疆大吏:南皮(张之洞)屠财,项城(袁世凯)屠民,西林(岑春煊)屠官。三屠者,袁世凯好行杀戮,自小站练兵至sd剿拳到tj搜杀拳民余遗,杀人不计其数,时称“屠民”;岑春煊性好劾人,不畏强暴,自监司大员以至微员佐贰,有时且劾至百余人,称为“屠官”;张之洞用财如水,人称为“屠财”。

    而今天余显见到姜桂题“果断镇压反贼”就可见一斑,姜桂题因镇压捻军起家,军纪极坏。

    可是余显却感觉到了不对劲,武卫右军的嫡系还好,无论是在武卫右军先锋队还是传统文官的人群中竟然有一种很欢快的氛围!有很多身着补服练雀或者海马亦或是黄鹂的九品或者是未入流的官服的玩家正在其中四处活动。几个衣着华丽的玩家直接在一个补服白鹇的四品文官前面表现。

    余显一进门,在场的npc斜眼瞄了瞄余显,看到余显只是穿着一身西式服装,满脸血污,以为他是“反贼”,可是又没有人看押,倒是很好奇的看著他,余显顶着众人的目光也是很有压力,按理说他应该去武卫右军那边,可是那边一个人也不认识,好在这个时候王占元出现了。老实说余显对王占元感觉一直不怎么样,今年39岁的王占元留着一个清末军界要员的标配的牛角胡,为人还好,就是有点扣门,余显送了钱之后就跟余显称兄道弟,但是相处的久了,余显发现王占元倒是仗义,平时有什么事都会帮忙,虽然不排除那几千块大洋的原因,但是这年头给钱办事的真不多。而且王占元时不时会拿出一些纺织、面粉、金融、电力、煤矿等方面的东西问他,一问原来王占元在tj已经开始投资,倒是让余显颇让余显惊讶,北洋军阀大多兵败当寓公,投资实业、金融的可真是少见!余显还特地查了查这个名声不显的北洋军阀,尽管他别说北伐1926年,就连东征1925年,都没到。王占元从1915年8月到1921年8月只统治了hb7年还是因为欠军饷导致部队哗变,可是人家兵败下野后后回tj从事工商企业活动。先后在bjtj大连、保定、济南、馆陶等地购有大宗房地产和私人住宅,在tj万德庄、东马路、估衣街、南市、河东、旧英租界等地有出租房产三千多间;并投资于纺织、面粉、金融、电力、煤矿等企业。如在中国、交通、盐业、金城等银行均有巨额投资。在tj东亚毛呢纺织公司、庆丰面粉公司、三星面粉公司、华北制冰厂以及敬记、永顺兴、乾祥厚等茶庄也拥有股份。他到底占有多少财富,实难细数,时人估计达三千万元。所以余显感觉王占元妥妥的是个成功的资本家。

    王占元来了倒是和余显好一顿寒暄,不外乎是:“昨天没有救到你,老哥很抱歉”之类的话。余显自然是礼貌地回答了。之后王占元把余显给大家介绍了介绍。余显注意到满脸纠结的知府,毕竟他治下出了这么大乱子,他无论如何都有麻烦,余显与玩家之间就好办了,泰安的玩家势力代表id叫“石敢当”,双方倒是开门见山,余显不客套的说:“这次“活动”你们倒是干的漂亮啊!”石敢当是一个膀大腰粗的北方的大汉:“好是好,没准以后全国都是这样。”余显也不是什么好人:“你们开动前怎么没有叫我一声?”石敢当不软不硬的顶了一句:“谁叫你们来的这么晚!”余显很是不甘心的说了一句:“你们吃肉,总得让兄弟们喝口汤吧?”石敢当也是明白人,心道:“我原本以为他是个好人,没想到却也是来要好处的。”最后,余显成功的从石敢当那拿到资福寺街一条街的铺子。
………………………………

第四十七章分赃

    “一为马前卒,鞭背生虫蛆。一为公与相,潭潭府中居。”同样在这个以“国泰民安”命名的城市中,大部分玩家在前一天“被害”,而npc更惨,泰安十数万npc十去三四,一片乌云惨淡,破败凄凉之景,好点的还有家人或亲人收尸,差点的合家死于非命,最惨的连亲朋都死绝了,尸体就直真的摆在街口,而最后者却是最多的,好在这才刚刚入春,天气寒冷,尸体还未及腐烂,倒不至于引发瘟疫。

    而余显在武卫右军的驻地里却看到的是一片欢快气氛:一些面相淳朴的士兵正笑着脸在清点手上少的可怜的几件还带着血的金银手饰,也不知道是从那个妇人身上抢来在的;而在隆重的议事厅中,穿着满清传统的长袍马褂官服,头上戴着似斗笠而小的纬帽,帽后拖一束孔雀翎的传统文官们开始争相在端坐在正中间的四品泰安知府献媚,以期望能捞到在昨天“空缺”下来的几个官位,知府衙门主要设有府堂、经历司、照磨所和司狱司。府堂是知府衙门中一个综合性的办事机构,内有典史若干人。知府手下虽大多是些九品、从九品之类的小官。可是知府衙门权利大啊统管辖区各县的文化、教育、司法、上令下达等行政工作,没有兵权,也不能直接任免知县,但是在三年一轮的知县大考核中拥有决定权,可以影响知县的升迁和任免。

    正所谓:“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跟着知府大人虽说吃不吃得到“肉”两说,可是“场”还是管饱的。更何况知府大人只身逃出衙门。这知府衙门众多属官之位,胜算也大些,所以一堆npc和低级玩家争相向知府大人投靠。

    至于收获最大的当然是坐在知府大人附近的几位玩家了,昨天泰安知县“殉国”了,同样包括整个县衙全都“殉国”了,巧的是排在石敢当前面的40余位候补县令无论是玩家还是npc帮已经“殉国”了亦或是退位让贤了。要知道古代有一句俗语,叫做:“破家的县令,灭门的府尹”,这说明古代的县令、知府这些“百里侯”权力之大,对草民具有极大的伤害能力。清朝盛行新官候补,称之为“需次”。郑板桥等名人都被需次过,王朝璩(qu)还写了一本《需次燕语》的书。清末县官李超琼在《日记》中说,他考中进士后到苏州,和他一起需次的达48人之多!一位叫唐崧甫的海南籍候补县令已经候补了20多年;另一位叫刘黎阁的福建候补县令,候补了26年,甚至连临时差事也没捞到过一次!

    清初实行这种候补制度,人数尚可控制。清中期以后无论是通过科举考试,还是用钱捐官,都需要追加投资才得到实缺。加之督抚等有力者的“保举”之类,实际上候补早已无序。

    可惜开服才两个月玩家暂时还鲜少得到督抚级“有力者”的青睐,但这次排在石敢当前面的人,npc中有的参加造反被杀,有的被殉国了,还有的已经意外了“事故”,亦或者是明哲保身退位让贤了,至于玩家们在这次争抢中也选择了沉默,最后石敢当成功的被知府大人承诺向向山东巡抚袁世凯保荐他,知府不能直接任免知县,但是在三年一轮的知县大考核中拥有决定权,可以影响知县的升迁和任免。知县的选任权虽然决定于吏部,但各地督抚也有一定的权力。某些属于最要缺、要缺的县如果缺出,可由督抚于本省已有一定任职年限且有经验阅历的对品官员题报调补,称“调授缺”。

    余显看着文官们分赃的全过程,看着他们一个个或是志得意满,或是垂头丧气,心里只有满脑子的担心:余显本来比其他玩家最大的优势就是他是玩家目前已知官位最大的一个人,在开服前2个月玩家手里的实力还不怎么强的时候,一定有求于npc的情况下,他这个唯一的五品官才可以狐假虎威,本来还以为可以依靠我大清那堪称丧心病狂的卖官鬻爵制度拖延几个月,捐纳起于朝廷以卖官来“集赀”,用以济一时之急需。就清代二百多年的历史说渊源和沿革,则其事最先创行于康熙一朝平定三藩“军饷浩繁”而“度支不继”的过程里。当时朝廷行卖官筹款,意在事竣即止。光绪三年(1877)山西“灾歉”,晋抚曾专折奏请部颁“虚衔实职空白实收执照二千张”,用来“资接济”。从康熙到光绪的两个世纪又数十年岁月里,这种不为帝王喜欢的捐班却始终在一茬一茬地不断长出于官场之中,并在19世纪中期之后数目愈来愈多。据后来的一种推算,经咸同而至光绪,拥有“虚衔”和“实职”的中国人里有66%是用捐纳的办法得来的。

    捐纳在年复一年地孵出大量的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