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侯门医妃有点毒 >

第498部分

侯门医妃有点毒-第498部分

小说: 侯门医妃有点毒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月息一分五厘,咬咬牙,多做几分工,或是找亲朋好友借一点,总能还上。
  京畿地区,借贷行业的风气,变得很清新。
  比起南方高利贷横行,京畿地区的私人钱庄,犹如小清新。
  可就算这样,还是有很多南方钱庄跑到京城开设分店。
  为什么?
  因为自从诏夫人开始修建南城门外,京城的商业越发活跃。
  各行各业,吃穿住行,全都被一个南城门外项目带动得兴旺发达。
  像那些烧砖的,烧瓦地的,做木材的……如今一年赚的钱,比得上过去几年赚的钱。
  商家活跃,借贷市场也就跟着活跃起来。
  即便月息最高不能超过一分五厘,还是吸引了大把南方北方,各地的私人钱庄涌入京城,抢占市场。


第555章 怕脑袋搬家
  少府家令开始诉苦。
  “南边宗族势力强大,少府钱庄在南边的进展一直不太顺。”
  文德帝一听,直接说道:“不是还有金吾卫嘛。朕就不信,那些地方豪强,敢和金吾卫作对。改日朕就叫金吾卫前往南边,杀他个人头滚滚。把反对的人都杀了,少府钱庄在南边能办起来吗?”
  少府家令面对文德帝的目光,下意识打了冷战。
  他在文德帝的眼中吗,看到了浓浓杀意。
  显然,要在南边大开杀戒,并非文德帝心血来潮,而是早有这个想法。只是在等待一个契机。
  少府钱庄在南边进展不顺,给了文德帝大开杀戒的理由。
  文德帝登基两年,只是在开耀三十八年,蔡家屠村案,一口气杀了一千个人。
  之后,一年多时间,文德帝极少开杀戒。
  朝臣们都说,文德帝比起先帝,仁慈,是个仁君。
  如今看来,哪里是什么仁君。文德帝是在憋大招啊。
  不杀则已,一开杀戒就是人头滚滚,成千上万人受到牵连。
  文德帝同先帝不愧是父子,都是一样的嗜杀,只不过方式不一样。
  少府家令喉咙滚动,深吸一口气,终于找回自己的声音,“能,能办起来。”
  文德帝哈哈一笑,“能办起来就好!朕对少府钱庄寄予厚望。朕的百姓能不能有好日子过,你们少府钱庄担着大责任。
  朝廷力有不逮,很多地方顾及不到。但是少府钱庄不一样,凡是需要钱的地方,就该有少府钱庄的人员。
  大周天下,如今到底是个什么情况,除了地方官员的汇报,钱庄也要承担起信息搜集的重担。
  朕不希望少府钱庄也出现欺上瞒下的情况。叔祖,你明白朕的意思吗?”
  “臣不敢当!臣明白!臣一定办好陛下交代的差事。”
  文德帝满意地点点头,“你的忠诚,朕是知道的。这些年,少府在你手中,是越来越好。不仅养活了那么多人,每年还能有这么多结余,殊为不易。但是,朕知道少府还可以做得更好,赚更多的钱。户部顾及不到的地方,少府要主动承担起责任。”
  “微臣遵旨!”
  少府家令压力山大。
  少府能有今天的成绩,他都拼尽了全力,几乎榨干了少府的潜力。
  还要再接再厉,赚取更多的钱。
  一时间,少府家令很愁。
  钱不是那么好赚的,新的利润点到底要从哪里来?
  目前看来,还是得指望少府钱庄。
  文德帝坐在案头,翻阅着账本。
  他好奇问道:“存钱还要给利息?这是怎么回事?”
  这年头,人们将钱存入钱庄,不仅没利息,还得倒给钱庄一笔保管费。
  少府钱庄之前也是这么弄的。
  但是随着业务量增大,少府吸纳储蓄的速度,远远赶不上贷款的速度。
  少府本身的资金量不是无限的,单靠少府的资金支持,钱庄根本做不大。
  这也是为什么,这年头的私人钱庄,即便是规模最大的私人钱庄,也没办法做到遍地开花。只能在有限的繁华的城市开分店。
  偏远地方,只能眼睁睁看着地头蛇给垄断了。
  少府家令偶尔在顾玖面前提起这件事,感慨资金压力大。
  顾玖当时就嗤笑他,“你们少府钱庄抱着个金山,却不知道钱生钱,真是叫人好生烦躁。若是叫我来做这个钱庄生意,保证什么私人钱庄,少府钱庄,统统喝西北风去。无人能和我竞争。”
  好大的口气。
  少府家令一听,顿时兴奋起来。
  他当即就问道:“这钱庄除了借贷外,还怎么钱生钱?”
  接着又好奇问了一句,“你怎么不做钱庄生意?”
  顾玖叹了一声,很委屈啊,“我若插手钱庄业务,要不了几年就能做成大周规模最大的钱庄,将天下大部分银钱搂在手里。本来做房产已经够打眼,手里再捏着个下金蛋的钱庄,我怕自己脑袋搬家。”
  这话当时少府家令听了,只当顾玖夸大其词,杞人忧天。
  将全天下大部分的银钱搂在手里,玩笑也不是这么开的。
  但是后来顾玖给他出了主意,目前只是刚开始试行,少府家令就敏锐的知道,真叫顾玖去开钱庄,就真没有少府钱庄的事了。
  天下的钱,真的有可能被她搂去。
  难怪她不肯做钱庄生意。
  比起钱,还是命更重要。
  当她的财富多到令世人侧目的地步,皇子妻的身份也保不住她。
  所以顾玖情愿做一些挣钱慢的项目,也不插手钱庄生意,好歹没那么招人恨。
  听到文德帝的询问,少府家令斟酌了一下言辞,这才说道:“少府钱庄资金压力大,存钱的人极少,老臣心头着急。要是资金断裂,如何能将少府钱庄开遍天下,岂不是辜负了陛下的期望。
  后来诏夫人给微臣出了个主意。她说,给点利息给存钱的人,多多宣传,好叫那些地主老财将埋在地窖里的金银铜钱全都存到钱庄换利息,如此一来,钱庄就有了本钱。
  而且还能替代户部,收拢全天下的金银铜钱。这些年,朝廷一直苦于铜钱不够。如果真的能将地主老财存在地窖里面的铜钱收拢,便是贴点利息给储户,也是值得的。
  所以,老臣就听取了诏夫人的意见,暂时在京畿一带试行存钱有利息的制度。”
  “哦!”
  文德帝细细琢磨了一番这里面的利害关系,问道:“存钱给利息,果真能吸纳金银铜钱?我看这账本上,说是试行了一个月,效果如何?”
  “启禀陛下,因为没有进行广而告之的宣传,效果并不明显。老臣本打算,等开了春,就全面推广此项制度。还请陛下准许。”
  少府家令躬身恳请道。
  文德帝嗯了一声,“如果真的能让地主老财将存在地窖里面的金银铜钱搬出来,存入钱庄,贴点利息也无妨。”
  大周的铜矿,以及金银矿,都不富裕。
  加上民间有把钱存入地窖,几代人都不花用的习惯,流通在市面上的金银铜自然就越来越少。
  朝廷要铸钱,却没有足够的铜。
  以至于铜钱质量下降,掺假。民间私铸钱币泛滥,进一步影响了朝廷税收。
  尤其是在南边,私铸钱币已经到了明目张胆的地步。
  甚至于地方官府发给衙役的俸禄,用的都是私铸的铜钱。
  别小看一枚小小的铜钱。
  户部每发行一枚铜钱,都能获取一部分收入。
  户部发行的铜钱越少,所获取的收入自然就越少。
  早些年,估摸着几十年前吧。户部光是靠着发行铜钱,一年就有上百万两的进项。
  如今,这笔收入已经降到十万两。十几倍的差距,令人心塞。
  户部也没办法啊。
  铜矿有限,市场上流通的黄铜也很少。
  加上皇宫和大户人家,每年都要消耗大量的黄铜。
  留给户部的黄铜根本没剩什么。
  朝廷发行的铜钱,自然也就越来越少。
  恶性循环,一直无解。
  直到今日,文德帝似乎找到了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
  文德帝再次强调,“只要能将民间百姓储存的铜钱收拢起来,就算多给点利息都成。朕甚至可以下旨,让地方官府帮着钱庄宣传。以后官府收取的税银,甚至可以走钱庄的账目,汇聚到京城后再结算。”
  少府家令意外惊喜,“陛下果真让税银走钱庄账户?”
  这可是一笔庞大的收入啊。
  就算只存入短短一两个月,也能解决钱庄本金不足的大问题。
  文德帝说道:“前提是,少府钱庄真的有办法将地主老财埋在地窖里面的金银铜收拢起来。若是办不到,朕也没理由,让官府将税银存入钱庄,然后到京城结算。”
  少府家令一副干劲十足的模样,“陛下放心,老臣绝不辜负陛下所托,一定用尽办法,将地主老财埋在地窖里面的金银铜统统搜罗出来。”
  “如此甚好。等等,钱庄还打算发行小面额银票?”
  少府家令忙说道:“诏夫人建议,既然要收拢民间铜钱,那就必须有替代铜钱的东西存在。
  过去,最小面额的银票是一两。但是绝大部分百姓在生活中,根本用不到银子,只用铜钱。
  想要收拢百姓手中的铜钱,就要发行小面额的银票。
  老臣同少府的官员商议了许久,打算先印发五十文,一百文,两百文,五百文,四种小面额银票。”
  文德帝好奇问道:“为何只印刷五十文面额的银票?十文,一文,不行吗?”
  “老百姓没有用银票的习惯,揣在兜里容易掉。一般的交易,还是先用铜钱。先等百姓习惯了使用银票,再印刷更小面额的银票也不迟。”
  文德帝顿时明白过来,连连点头,“你们考虑得很周到。百姓习惯用铜钱,贸然用银票代替铜钱,就怕激起民变。不错,不错,果然是老持稳重的做法。就照着计划慢慢去做。朕相信你们少府能办好这件事。”


第556章 就是这么自信(三更)
  少府家令琢磨着,今儿这场君臣谈话是不是该结束的时候,就听到文德帝提起分红。
  少府家令心头咯噔一下,果然在这里等着呢。
  文德帝乐呵呵地问道:“朕听说今儿很多人都拿了一大笔分红,叔祖拿了多少啊?”
  少府家令躬身说道:“不多,不多。过年时候能多加两盘菜。”
  “叔祖过年加的菜不便宜啊。”
  少府家令汗水都出来了。
  “朕当年也投了钱给顾玖,她怎么没给朕送钱?”
  “陛下日理万机,估计诏夫人怕打扰陛下。”
  “事关金钱,任何时候都是大事。怎么能因为怕打扰,就不主动送钱。真是岂有此理。”
  文德帝貌似是在调侃。
  然而少府家令却有些胆战心惊。
  他担心文德帝喜怒不定,迁怒到顾玖头上,于是说道:“今儿老臣还见了诏夫人。她说当年王府走公账投了五万两,她问老臣,这笔本金的分红该交给谁。
  老臣也拿不定主意,想着要不少府先收下来,等账本做好了,再交给陛下和娘娘过目?”
  文德帝哈哈一笑,“朕差点忘了这事。来人,去未央宫说一声,今晚朕到未央宫用晚膳,朕要和皇后喝两杯。”
  内侍领命,赶紧前往未央宫通知此事。
  文德帝又看着少府家令,“叔祖是不是还有账目没说啊?”
  果然是记得的。
  少府家令赶忙说道:“启禀陛下,诏夫人还有一难题。当年先帝投了三十万两,这笔本金的分红,该如何做账,还请陛下吩咐。”
  文德帝说道:“你先告诉朕,三十万本金,这回能拿多少分红。”
  少府家令直接说了个数字,分红和本金相比,直接翻倍啦。
  文德帝暗自咋舌,“有这么多?”
  “老臣不敢欺瞒陛下,的确有这么多。”
  “这么说朕投的那五万两,也都翻倍了?”
  “正是。”
  文德帝先是哈哈一笑,笑得很开怀。
  这是最近一个月来,最好的消息,没有之一。
  年底就看到花钱,没看到进账,文德帝都愁死了。
  没想到顾玖给了他意外惊喜。
  不过笑过之后,文德帝又板着脸,“哼,上次见她,她还在朕面前哭穷。朕还清楚记得,去年过年,太后让老大纳妾。顾玖口口声声说养不起。她这是欺君之罪。”
  少府家令迟疑了一下,“叫诏夫人拿嫁妆养妾室,不太合适吧。”
  文德帝似笑非笑地看着少府家令,“叔祖倒是一心维护顾玖。”
  少府家令正儿八经地说道:“她是老臣的晚辈,又帮了老臣许多。老臣不愿意看她委屈。”
  “你倒是坦诚。”
  文德帝的表情和缓了些许,少府家令偷偷松了口气。
  伺候文德帝这种看不透喜怒的帝王,真心累。真不如伺候先帝来得轻松。
  先帝喜怒都在脸上,懒得耍花腔。不高兴就是不高兴,要杀人就杀人。
  一切看得清清楚楚,倒也让臣子们省却了许多心思。
  文德帝喜欢反话正说,正话反着说。身为臣子,应付起来真心很累啊!
  有内侍走进大殿,说是诏夫人来了。
  文德帝笑了笑,“叫她候着。朕和叔祖还没聊完。”
  ……
  顾玖被请进皇宫的时候,就知道躲不过。迟早的事情。
  她在偏殿等候,琢磨着一会见了文德帝,要怎么说话。
  等候了大约半个时辰,才被请进大殿。
  这个时候,少府家令已经领了旨意出宫去了。二人没能碰面。
  “儿媳给父皇请安,父皇万岁!”
  “别万岁了。朕听说今儿分红,个个喜笑颜开。唯独朕这里,没见到一个铜板。”
  文德帝故意板着脸,十分威严。
  居移气养移体,短短两年时间,文德帝早已经脱胎换骨,不是当年的宁王。浑身帝王威严,给人十足的压力。
  顾玖深吸一口气,“父皇容禀,父皇的钱,因为不知该交给谁,儿媳便自作主张,先交给少府保管。不知少府有没有转交给父皇?”
  “为何你不亲自送到宫里来?”
  “区区小事,哪里敢打搅父皇。”
  “事关银钱,岂能是小事。世人蝇营狗苟,不就是为了那阿堵物。朕也是俗人,自然不能免俗。”
  顾玖嘴角一阵抽抽。
  陛下啊,你是皇帝啊,光明正大说自己爱钱,真的好吗?
  顾玖很果断,“儿媳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