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农门喜事:极品小财妻 >

第221部分

农门喜事:极品小财妻-第221部分

小说: 农门喜事:极品小财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等目送张志仁回去之后,张沁儿就趁着家中没人去了一趟郑家,如今她都成习惯了,但凡来县城小住,必定是要上郑家一次的。
  到了郑家,见里头也上上下下忙活的不行,丫头们见了她都纷纷笑着打招呼,随即又忙着擦拭家具门窗去了。
  林氏穿着一件宝蓝色的棉袄,戴着一套蓝宝石的头面,整个人显得十分有精气神,看见张沁儿神色便是一乐,招手让她过来:“你可来了,我正想这这两日你们会来县城置办东西呢。”
  “林伯母在弄卫生啊!”
  “是啊,你郑伯伯可算要回来了,先前些了家信,说是赶在三十之前回来。”郑伯景终于要回来了,林氏怎能不高兴!
  张沁儿有些诧异,要知道外出做官的人没有上头的批准,可是不能轻易离开所管辖的地方的,如今郑伯景已经是鄱阳县的县丞,那么即使过年也是不能私下回临川县的。
  “你郑伯伯是谁?他找了一个空子,算是过来办事的,只能待三天,等初三就得回去,唉!”林氏又是欢喜又是忧伤,如今郑伯景好不容易当了官,自家人却又分隔两地,不能团聚。
  “我听说鄱阳县好风光,等春天天气暖和了,林伯母就过去鄱阳县小住几日也是可以的。”张沁儿安慰着,当官的不能轻易离开,那家属过去就是了,何况张沁儿觉得郑成凯这个家伙好像压根不需要林氏专门留下照顾他的样子。
  “鄱阳县是不错,那一大片湖泊十分的好看,不过春天倒不是景色最好的时候,等到了秋天候鸟迁徙的时候,从北边飞来一群群野天鹅野鸭子什么的,那才好看呢!你郑伯伯给我的信,上回就提到过了。”
  一大片湖泊中并不是水烟淼淼,而是有一些露出水面的渚地,野天鹅们便在那里落脚,盘旋一段日子之后,再朝南方飞去。
  听着林氏的描述,张沁儿都不禁心动了,很是想亲眼看看那样的美景,鄱阳湖是很大的淡水湖,想必风光很是不错。
  林氏看她意动,也起了心思:“不如等明年天气暖和了,我们便一同去那边走走看看。”
  “这个……我得看明年有些什么事情么。”张沁儿没有马上拒绝,如果有空的话,她是很想跟着去的,反正跟着林氏出门,安全是没有问题的。
  “反正我闲着,等你有空再出门也是可以的。”林氏径直替她做了决定,不容半点拒绝,接下来又留着张沁儿吃饭闲聊,她的话很多,似乎要把这几日没说的话全部说完一样。

☆、285。第285章 :送年礼

  临近年关,县城里越发热闹,以往赶集时才会出现的人山人海,如今是天天如此了。
  留在县城里的两天,张沁儿自然也没有闲着,虽说不在县城过年,不过县城里的宅子也得打扫干净,门上贴上喜庆的对联,还得买一对红色的灯笼挂在大门口。
  等这些杂事一一做好,晗生和永安的学堂也开始放年假了,张沁儿就带着晗生永安去逛大街,他们得买不少过年要用的东西,另外给夫子的礼物也得准备好,回家之前就得送到夫子的家中。
  又过了一日,张志仁赶着驴车来了,里头摆放着四个大箩筐,各两箩筐鲜鱼,两箩筐蘑菇。大部分已经一起卖给酒楼,不过每样都剩下一些,这些是用来送人的。
  “两块腊肉、两条鱼、两斤红糖、还有两斤蘑菇以及四盒点心。”张志仁在清点着礼品,分出两份来,对晗生他们说:“趁着现在你们赶紧把礼品送给夫子,下午我们就得回乡下了。”
  这份年礼算得上丰厚了,晗生和永安各自提着一个篮子,朝自己的夫子家走去。
  张志礼是给人做事的,犯不着送东家掌柜的,反而还得了东家一个一两银子的红包,不过今天他是回不去的,得三十那日才能够放假去了,他已经和田老四商量好了,等到时候搭他家的车一并回去。
  等晗生永安的时候,张志仁给驴子添了一把草料,草料里面摻着豆饼,驴子在旁边吃的异常欢乐,打着响鼻。
  “这是晗生写好的对联。”张沁儿把要带回去的东西一一搬上车。
  张志仁就拿起晗生写的对联来看,句子倒都是常见的喜庆对联,但是字迹却比去年写的对联很有长进,不由得点头笑着说:“今年晗生的进步挺多的,学问上也学的扎实,这字也写的越发好了,他又是跟着何山长的,以后肯定有一番出息的。”
  晗生的字迹沉稳大气,先是临字帖写的,不过后来就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独特的字迹,让人一眼就能够看出不同来,这可见他平日里是十分的用功刻苦的。
  “那是,哥哥的字和学问,何山长也是夸过的。”张沁儿笑着说,与有荣焉。
  能够被何山长那样的人物夸赞,的确是件值得荣耀的事情,张志仁心情激荡,早已经把自己对科举的渴望一腔灌注在晗生的身上了,他看着晗生努力学习,就仿佛看见自己当年那般。
  只可惜当年的他,条件还是太差了,就算张老头有先见之明送他上学,家境差也使得他进步有限,能够夺一个秀才的功名下来,他也是吃了大苦头的。
  看张志仁一脸唏嘘感慨的神色,张沁儿就岔开了话题,问了些村子里的事情。
  “明天你三婶家杀猪,到时候可有杀猪菜吃了。今年一年咱家都一直忙着没空,也没有养猪,所以和你三婶说好了,她家的猪咱们买一半过年,这样就犯不着再散卖出去了。”张志仁说。
  “三婶家的猪也不大啊,瞧着还不到八十斤吧?我还以为不打算过年杀了。”这会儿没有饲料,猪的生长都是很缓慢的,冯氏家的猪才养了三个多月,的确不算大的。
  不过托蝗灾的福,那猪因为吃了一段日子的蝗虫粉,倒也显得胖嘟嘟的,要是再养上几个月铁定能够卖上一个大价钱的。
  “过年哪里能不杀猪呢!何况如今咱们两家也不靠卖这猪赚钱,你娘还有些不舍得,你三婶可大方了呢!说杀了猪才有过年的感觉。”
  说着闲话,忙着手里的活,不多时晗生和永安就已经提着空篮子回来了,他们也不必准备什么换洗的衣裳,家里都是有的,何况为了过年,杨氏还特意给兄弟两个做了身新衣裳的。
  关上门,大家就上了车,张志仁坐在车辕上,驾驭着驴车朝乡下走去。
  一路上街道繁华,到处都是人挤人,熙熙攘攘,沸反盈天般的热闹,小贩的吆喝声,买家的还价声,伴随着赶车人的‘让一让,让一让’。
  短短的一段路,反而因为人多,走了小半个时辰,张沁儿一直掀开车帘子,看着外头热闹喜气的街景,路过十字街赵倩儿家的布店时,看到里头客人很多,都在挑拣着布料棉花,伙计忙不过来,赵倩儿也出面帮着做生意,因为人多,她的手一直护在小腹上,那小腹已经微微的隆起,已然有了三个月的身孕了。
  回到乡下时,天色已晚,家家户户都点亮了灯火,从房子里漫出温暖的橘色光芒,映照着方寸之地,村子的上空飘着若有若无的香气,大片的田野则是黑越越的一片。
  熟门熟路的把车赶到家门口,杨氏早已经听到声响提着一盏气死风灯迎了过来。
  “你们可回来了!怎么这么晚?”
  “娘。”晗生永安下了车就叫人,惹的杨氏看了这个又看那个,有些日子没见,做娘的心里还真想的很。
  “街上人太多,车子跑不快,出了城,路上也有不少来往置办年货的车子,又是一番相让排队。”张志仁搓了搓手,一路赶车就算带着皮手套,手指头也怪冷的,被冻的有些麻木了。
  杨氏就没有再问,先让大家赶紧进屋,然后开始搬东西,卸车子,牵着驴子到后头关着喂草,一番忙活。
  “饭菜已经做好了,就温在锅里,你们先吃吧。”杨氏想起这事,赶紧朝堂屋那边喊了句,随即传来张沁儿的笑声,如铜铃一般清脆:“我就知道!早拿出来了,娘也快来吃,那东西先放着,待会再弄也是可以的。”
  “就是,你先放着,等我吃了饭就来弄。”张志仁也饿的慌了,站在屋檐下扒拉着碗里的饭菜,吃的贼快。
  夜凉如水,整个天地都透着一股清冷,寒风刮过,林子里传来飒飒的声响,竹枝彼此摇动相撞,光影斑驳。
  大家吃饱洗漱之后,就赶紧回屋休息了,别的话都等到明天再说,明天冯氏家杀猪,大清早就得起床过去帮忙了。

☆、286。第286章 :春计

  冯氏和杀猪匠是约在卯正时分,卯初的时候,冯氏就起床了,忙着烧火烧水,院子里已经摆着一个杀猪用的长圆形的木桶,这是烫猪毛用的。
  卯正的时候,杀猪匠按时来了,临近年关,也是杀猪匠最忙的时候,基本上一天得杀五六头猪去了。
  一进门就囔囔着:“热水都烧好了吗?那猪昨晚就没有喂食了吧?”
  “水都烧好,昨天只喂了早上。”有过杀猪经验,冯氏也不慌忙,带着杀猪匠去后面的猪圈。
  张志仁已经来了,捉猪的时候,杀猪匠一个人肯定是捉不了,得有个人帮忙把猪给捆了,一起抬到外面去。
  猪自然不肯就死,哼哼唧唧着,最终还是被人捆成粽子一样绑在长凳子上,张志仁用力按住还在挣扎的猪后退,杀猪匠就把自己带来的家伙什拿出来,那是一把又尖又利的杀猪刀,杀猪匠一手揪着猪头,一手执刀,精准的捅进猪脖子里,将气管切断,随着刀子被拔出来,一股殷虹的血液溅了出来,冯氏早就端着盆子准备着,赶紧上前一步,把盆子放在下面接血。
  整个过程猪都在挣扎嚎叫着,这个场景小孩子是有些怕的,张乐儿没有出来,而是留在房间里陪着小宝甜儿,等猪彻底死透不叫了,这才带着穿戴整齐的小宝甜儿出来看热闹。
  杀猪匠和张志仁一起把猪推到烫毛的盆子里,然后解开绳子,让冯氏去打热水过来。
  甜儿年纪小,看什么都稀奇,她已经能够走的很稳了,不过人矮,看不到盆子里去,就撒娇让张乐儿抱着她,一双圆溜溜的眼睛好奇的打量着一切。
  接下来自然就是开水烫死猪,大家忙着拔毛了,等整条猪变得光溜溜时,就要合力把猪搬到一扇门板上,杀猪匠手法娴熟的把猪破肚,取内脏,然后分成两半。
  剩下的事情就是主人家的了,杀猪匠还得赶下一头猪,接过冯氏的钱,就出了门去。
  整理猪下水的事情是杨氏和冯氏在做,张志仁挑了一扇猪肉拿大秤过了,然后按照市价算了钱,和冯氏先说声,然后就扛着猪肉回家去了。
  猪不大,一扇猪肉也不重,张志仁一个人扛在肩膀上丝毫不费力气,张沁儿留在这边看着热闹,因为事情也不太多,杨氏就没叫她们姐妹上手,和冯氏两个人就把这些事情都做好了。
  等吃过张乐儿家的杀猪菜之后,转眼就是大年三十,这一日整个村子里的年味就更足了,而张志礼也搭着田老四的顺风车回来了。
  准备年礼、走亲串门、东家吃饭、西家喝酒,一直从大年三十热闹到正月十五。
  十五那日照旧是两家一块儿去县城看过灯火杂耍,足足的歇息够了,这才重新又开始忙活起来。
  一年之计在于春,在初春的时候,就要定下这一年的计划了,张志仁丝毫没有空闲,十六这日,之前相中的长工就到富足村这里报道了,是一家子人,家里贫困,所在的地方去年蝗灾十分严重,原本几亩薄地产粮不多,还遭了蝗虫的祸害,一年到头颗粒无收,只好把地卖了换粮食过日子,这地没了,日子就越发不好过了,而这时恰好遇到黄大安,黄大安瞧他们一家都是老实勤恳的人,他们也见长工的待遇好的没话说,就同意到这边做长工。
  这家人一共是两男一女,外加一个八岁的小子,小子年纪小,还不能做重活,不算卖身做长工,而是帮衬着东家做些跑腿拿东西的小事,换口饭吃罢了。
  张志仁宅心仁厚,怜惜他们一家过日子艰难,也就同意了,反正不过是多添双筷子罢了。
  这户人家姓方,是两兄弟,老大二十七岁,有妻有子,老二二十三岁,还没有娶亲,四个人穿着破旧的衣服,枯黄消瘦的脸上没有一丝肉,单薄的身子在寒风中瑟抖着,一人背着一个包裹,里面放着他们的家当,瞧着也不过是几件旧衣服罢了。
  “我先带你们去住的地方。”对于方家能够按时来,张志仁显得很满意,走在前头带他们去地里头新砌的小房子里。
  张沁儿也跟在一旁,拿眼打量着方家人,这一家子都是老实本份的人,这会儿显得很是拘束,一个个又是好奇,又是不敢东看西看,只有那个孩子比较活泼,却也被那女人紧紧的拉着,生怕闯祸了。
  走了一段路,就到了地方,这个小屋子砌的不算大,只有三间房间,一间厨房和一间茅厕,不过倒砌了一个低矮的鸡圈出来,长长的一排,能够养上上百只鸡了,鸡圈的旁边则是一个牛栏和一个猪栏。
  砌这个房子的时候,张沁儿就想好了,既然房子是给长工住的,那索性把自家后院的鸡和牛以及猪什么的家畜都放到这边来养,平日里鸡就在甘蔗地里啄土吃虫,鸡粪还能够就地滋养土,把牲畜移到这边后,自家院子里就省的人再来清理打扫了,而牛粪和猪粪腐熟之后,也就近好施肥了。
  张沁儿不是精细享福的人,一到这边,福气是没有享到,倒是受了不少灾难,以前也是能够忍受鸡满院子的乱跑,地上一堆鸡粪,每日里都要打扫干净,即使如此,还是有一股味道,让人心里看着就不舒服。
  如今把鸡这些家畜移到这边来,没了那些熏人的气味,自家住的可就舒心多了。
  “以后你们一家就住在这里,先把包裹东西放下,我来和你们说说规矩。”张志仁指着那三间房子,让他们自己选一间。
  房子有足够的,所以方老大夫妻一间,方老二一间,剩下那个叫做福子的男孩一间,福子以前哪里住过这样漂亮的青砖屋子啊,又是年纪小,藏不住心思,顿时就喜不自胜,看着房子一个劲的傻笑。
  方老大有些不好意思:“东家……咱们都是粗人,犯不着住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