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农门喜事:极品小财妻 >

第97部分

农门喜事:极品小财妻-第97部分

小说: 农门喜事:极品小财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好吃,娘也来吃吃看。”
  杨氏走过去拿了一块吃,点头说:“是挺不错的,给你们姐妹做零嘴也好……等天气晴了,咱们再多做一些,给你哥哥和永安他们吃。”
  张沁儿点头,这个是自然的,黄大安家的红薯都被她预定了,等天气好,就直接让黄大安搬过来就是了,那些红薯放的时间长久一些,表面的水份蒸发之后,味道还要更加香甜的。
  杨氏也动手把晾在外面的衣裳也收起,说:“菜园子就差一点地没有挖好了,等今天挖好,下过雨之后就可以播种了。”
  张沁儿点头,也觉得这场雨简直是及时雨,不然自家挑水灌溉,可要累着呢。
  她们两家选定的菜园子,可没有渠沟,不能就近灌溉,都得靠人力从不远处的河边挑水才行。
  刚干活了没有多久,就看到白玉芹走了过来,大家不由得诧异的看着她,要知道白玉芹家可不住在这边,平日里是不会到这边走动的。
  白玉芹走的近了,看见她们就笑着说:“我可要给你们道喜了。”
  杨氏和冯氏顿时就愣住了,这喜从何来?
  “玉芹,这说的是什么话?我们有什么喜事的?”杨氏问着,她比白玉芹大了许多,算是长辈,可以直接叫名字。
  白玉芹就掩嘴笑了笑,说:“是你们的小姑子啊,你们的婆婆可给她相中了一门亲事了!”
  “贞娘?她就说了人家了?”杨氏不由得吃了一惊,这事可没有任何风声透露啊。
  白玉芹瞟了她一眼,说:“你们家的小姑子好歹也十四岁了,明年可就十五了!再不说人家,难道要像我一样?一把年纪嫁不出去只好招个上门女婿?我家还好说,只有一个八岁的弟弟,还没成年呢,可你们家可是有三个兄弟的,哪里能够招上门女婿呢?”
  杨氏顿时无语,冯氏则说:“玉芹,我婆婆给贞娘找了个什么样的人家?是谁介绍的,靠谱吗?”
  杨氏和冯氏几个都对性情温和的张贞娘抱有好感,所以对她的婚事自然也十分的在意。
  白玉芹就说:“那人是我娘家村的,家里有二十亩地,日子过的不错呢!”
  杨氏就‘哎呀’一声,说:“谁问这个,人怎么样?”
  问到人时,白玉芹明显迟疑了一下,眼神微闪,随即又热情的说:“人啊,当然是好的,青年才俊着呢,十里八乡的姑娘都想着嫁给他,可是他们对选媳妇的要求可严格着了,不过你们家小姑子倒是样样都好,这才说成了。”
  冯氏就说:“这女孩子找婆家,别的不求,只要人好,就一切都好了。”
  张沁儿旁观者清,早就把白玉芹的不对劲看在眼中,心想这男方恐怕有些什么不好说的吧!于是就问:“这门亲事是说好了,还是正在说呢?”
  白玉芹自从进了这个富足村,自然也是知道张沁儿是个有主意的人,不敢拿她当孩子看,就说:“正在谈,不过我估摸着肯定成!啊!对了,瞧我这记性!”
  白玉芹拍了拍自己的头,说:“今儿个我刚从你婆婆家出来,你婆婆可是说了,小姑子出嫁,你们几个做嫂子的得准备准备!”
  张沁儿无语,这倒真像是连氏说的话了!这话都说出来了,恐怕连氏最终会答应这门亲事,想着白玉芹在说到男方时的不对劲,张沁儿总觉得心里不踏实的很。
  杨氏和冯氏倒是和善的很,小姑子出嫁,做嫂子的自然得准备的,于是点头说:“倒是麻烦你跑这么一趟了,要是亲事说成了,我们自然会过去恭喜,也会准备好添箱的东西。”
  白玉芹听到添箱二字时,又掩嘴笑了,提醒的说:“你们婆婆可是说了,你们两个做嫂子的,每个人添箱的东西不能少于五两银子!要知道这可是你们的小姑子出嫁呢,人生也就这么一回了!”

☆、124。第124章 :连氏受气

  听到五两银子时,杨氏和冯氏都变了脸色,尤其是冯氏,如今家中可谓是入不敷出,家里的房子还是借张沁儿的钱盖的呢!如今紧接着又要出五两银子,冯氏只觉得气一下子不顺起来。
  张乐儿自然也是知道自家情况的,不由得不悦的说:“哪里有这样的?乡下下聘礼也有不过五两的,怎么嫂子添箱就要不少于五两了?这真是没道理,我们家每个月要给爷奶五百文奉养银子,日子都过的紧巴巴的,哪里拿的出五两银子来?”
  白玉芹忙说:“我可是递话的人,有什么也别和我说!”随即又打量了张沁儿和张乐儿的家,略带酸味的说:“你们两家的房子砌的这么气派,也难怪你们婆婆伸手向你们要钱呢!”
  白玉芹算得上富足村比较快砌房子的人,主要是因为有娘家帮衬,但是即使如此,也没有张沁儿她们家气派,还用上了琉璃玻璃呢!
  想到这里,谁能不嫉妒?
  冯氏忙说:“我们这房子还是东家预支工钱砌的呢,何况我家那个一个月虽说有一两多银子,但是在县城也是要吃要喝的吧?然后每个月还要给五百文奉养银子,我们的日子过的怎么样,明眼人一看就知道了。”
  这种苦水,冯氏是向来不和人说的,今天是被连氏要求的五两银子添箱给惊着了。
  白玉芹眼睛溜了一个圈,才说:“反正我话是带到了,你们自家准备准备吧,我估摸着顺利的话,年底应该就要出嫁了。”
  说着话,白玉芹又故意看了看乌云密布的天空,说:“天这么阴沉沉的,估计要下雨了,我得赶紧回去了,再见啊!”
  杨氏和冯氏看着白玉芹的背影,只一个劲的沉默,张乐儿心中气愤,却不能说,只能用小锄头一个劲的挖着土。
  过了一会,张沁儿才说:“娘,三婶,你们先放宽心,这个银子总能够谈谈的,何况也不是马上就要成亲的。”
  杨氏叹了口气,说:“只能如此了,我们还是干活吧,赶紧挖好这些地,到时候只管播种,冬天才有菜吃呢。”
  冯氏也收回神,默默的开始干活起来。
  不多时,风呼呼的刮着,树林被吹的簌簌作响,紧接着就有淅淅沥沥的雨滴落了下来,杨氏忙说:“咱们回家吧,下雨了。”
  于是各自扛着锄头回屋去了,好在屋子就在附近,当张沁儿刚走到屋檐下,雨势就越来越大,珠玉之声不绝于耳。
  杨氏整理了一下衣裳,就说:“你们姐妹休息一下,我去煮饭。”
  待杨氏进了厨房,张沁儿坐在屋檐下,默默的看着雨势,福儿则乖巧的坐在她的身边。
  张沁儿在犹豫,一方面她和张贞娘的关系不错,真心希望她嫁一个好人家,一方面她又不太想参合张家老宅的事情,虽然连氏和谢氏都占不了她多少便宜,但是想想和她们虚与委蛇就心情不爽。
  只是张沁儿的脑海中总是浮现白玉芹那闪烁的眼神,她心底就越发不安起来,给张贞娘说的那个男人到底怎么样呢?
  吃饭的时候,张沁儿最终还是做出了一个决定,说:“娘,要是明年没有下雨,我们就去老宅一趟,亲自问问,我总觉得不踏实。”
  杨氏就说:“有什么不踏实的?”
  张沁儿说:“我是想,问清楚了,就去隔壁村看看,打听一下男方的为人和家里的人怎么样,不然这么贸贸然的把小姑姑嫁过去,总觉得不好。”
  杨氏一愣,没想到张沁儿一个小姑娘竟然能够想到这么深远,一般说亲,男女双方都是要去对方家里瞧瞧,打听打听的,于是杨氏就说:“你这孩子就放心吧,你奶奶是什么人?她可精着呢!她虽然不喜欢你小姑姑,但是终究还是她的女儿不是?哪里会坑了自家女儿呢!你说的这些,她肯定都会事先打听好,觉得对方不错,才肯把你小姑姑嫁过去的。”
  张沁儿一听这话,也觉得有道理,连氏可不是那么好糊弄的人,精明的很呢!只是张沁儿却不知道,连氏是一个家里横的人,一心只会算计把她当回事的家人,而对外面人和事却显得不那么精明了。
  第二天下午的时候,雨势才逐渐收住,虽然没有下雨,但是天空仍旧一片灰霾,让人心情也好不到哪里去。
  杨氏带着张沁儿往张家老宅那边走去,而福儿则放在张乐儿家玩着,穿过大半个村子,终于来到张家老宅,因为天气的原因,张志廉并没有去祠堂教书,而是在家里,此时他正坐在院子里,嘴里吃着炒黄豆。
  张沁儿看见他,便打了一个招呼:“大伯好。”
  杨氏也点头打招呼:“大哥,爹娘在吗?”
  张志廉并不知道她们的来意,心想这会儿也不是交奉养银子的时候,于是就说:“在屋里呢。”
  杨氏就要带着张沁儿去连氏的房间,张沁儿却说:“娘,你去问问奶奶的口风,我去找小姑姑玩。”
  杨氏一想,才发现自己的确做错了,张沁儿是未出阁的姑娘,哪里能够跟着自己去问这种事情呢?于是忙点头,应着:“你去吧。”
  张沁儿走到张贞娘的房间外,喊了一声:“小姑姑,你在吗?”
  张贞娘听到她的声音,忙走过来开门,说:“沁儿啊,你过来有什么事情?”
  张沁儿仔细打量了一下张贞娘,见她和以往一样,而房间里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先前张莲儿和张贞娘一起住,如今张志仁和张志礼兄弟两家都分出去了,家里空房子多了,张莲儿自然就搬了出去。
  “我过来玩玩,莲儿姐呢?没和你在一起?”
  “莲儿跟着大嫂出门串门去了。”张贞娘说着,招待张沁儿坐下。
  张沁儿一愣,串门?谢氏串门还要带着张莲儿去?
  于是好奇的问着:“大伯娘去哪里串门了?”
  “是去村头的田家,听说田家两个儿媳妇手艺都不错,大嫂带着莲儿去学一学呢!”张贞娘笑着说,又说:“沁儿你过来玩也好,往日里我总呆在房间里绣花,时间久了,也无聊乏味的很。”
  张沁儿眼珠一转,便看到床边摆着一个绣了一半的鸳鸯戏水,心中一咯噔,心想张贞娘这就已经开始准备嫁衣了?于是就问着:“咦?小姑姑怎么绣起鸳鸯戏水来了?往日里不是绣荷包什么的吗?”
  张贞娘就说:“这是绣铺要求的,说再过不多久,县城里乡下都会有不少办喜事的,在乡下大家还能够随便准备些,县城里的人家可没有一针一线慢慢绣的功夫,一般都是去绣铺买一些绣品的。”
  张沁儿心一松,半开着玩笑说:“小姑姑也不小了,没准奶奶都要开始给小姑姑挑选婆家了!”
  张贞娘脸一红,低头说:“沁儿你怎么拿我开玩笑?这是还没谱呢,我如今身子骨不行,再说还没过及笄呢。”
  “身子骨?小姑姑你身体不舒服吗?”张沁儿忙关心的问着,看张贞娘总是一副娴淑的模样,却忘记她身子骨的单薄了。
  张贞娘脸更红了,支吾着说:“我其实也没事,就是……上次有一个婶子到我们家来,随口说了一句,她说……我太瘦了,将来会不好生养,婆家也不会喜欢的。”
  张贞娘原本就是早产儿,又不受连氏喜欢,自小身体的底子就不好,经过去年的逃荒,整个人更是瘦成竹竿了,难怪别人会说这话来,这时候相媳妇,都要看身材好不好,屁股大不大,屁股大的,才好生养。
  张沁儿又想昨天白玉芹所说的那话,又结合张贞娘自身的情况,就怎么想怎么觉得奇怪,张贞娘唯一的优势,无非就是张老头这个里正的女儿!
  除此外,丝毫没有了,那么隔壁村的那户人家到底看中张贞娘什么呢?
  “小姑姑,你每天晚上泡一些豆子,早上的时候磨浆过滤煮成豆浆吃,这样很养身体,对皮肤也好,我们都这么吃,你看我最近是不是胖些了?”张沁儿便推荐豆浆,这个是最方便,也是最便宜的,如今张家应该有很多豆子,也不愁原材料。
  张贞娘仔细打量着张沁儿,发现确实变化了一些,惊喜的说:“是哟,感觉沁儿胖了些,脸色也白了些!”
  张沁儿就笑着说:“最近天天往山里跑,要么下地干活呢,不然还能更白,等冬天的时候,就完全养好了,小姑姑你会煮豆浆吧?很容易的!”
  因为怕张贞娘不会,于是张沁儿仔细的说了说整个过程,最后又说:“如果想点豆腐,只要家里备些石膏就行,下次三叔从县里回来,就让他带些石膏给你。”
  张贞娘点了点头,表示自己记下了,不过她又担忧自己这样磨豆浆会让人反对,所以小脸上依旧不见多少笑容。
  张沁儿一看张贞娘的表情,就知道张贞娘在这里家里生活的也不如意,就说:“豆浆养人的这话,你先和莲儿姐说,然后要让大伯娘知道,就应该可以了。”
  谢氏虽然不得连氏的心,一连几次做错了事情,但是在家里还是比张贞娘好些的,只要豆浆吃了对张莲儿好,谢氏肯定会出大力说服连氏的,既然张莲儿可以吃,张贞娘自然就不愁了。
  张贞娘人虽然沉默寡言,对家里的情况却也是知道的,也觉得张沁儿说的是一个好办法,就点了点头,轻轻的‘嗯’了一声。
  “啪!”忽然从连氏房里传来一阵声响,听起来像是摔陶器发出的声音。
  张沁儿和张贞娘对视一眼,忙出门朝连氏房里走去,走到门口时,就看到连氏手指着杨氏,满脸严厉的责骂着:“你这个没良心的东西!我好好一个儿子都被你这坏女人教坏了!这话也是你能说的?你算什么东西?”
  杨氏满脸尴尬,她不过是委婉的说五两银子的添箱太多了,家里负担不起,连氏就忽然发作起来了,登时骂的她脸色躁红。
  “娘……我不是这个意思……是家里实在没有多余的钱了……”杨氏忙解释着。
  但是连氏却不给她解释的机会,厉声斥骂着:“你没钱?那还送你那两个儿子去学堂读书?一个月要你们五百文,你们还给我哭穷,现在唯一的小姑子添箱的钱,还给我推推搡搡的,你这还把我这个婆婆放在眼里吗?别以为分出去了,我就治不了你了!”
  杨氏越发委屈了,张志仁能够赚多少钱,连氏又不是不知道的,怎么好意思这么狮子大张嘴?他们家的银子难道都是天上掉下来的吗?
  “志仁一个月才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