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穿越者穿越了穿越者 >

第179部分

穿越者穿越了穿越者-第179部分

小说: 穿越者穿越了穿越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为如此高的建筑,竟然只有一层,据说其中采用了泰西和大秦的建筑技法,用木模浇筑灰浆叠砖为柱体,外拼贴以南诏、安东、西域特产的色彩斑斓的云纹石,用阴文明线的刻成各种历史典故的雕饰,看起来华美异常有浑然一体,几乎象是用一整根石料雕琢出来

    哪怕在阴天,透过各种斜开的雕花气窗和华美的装饰口,依旧可以维持足够的采光,而晴明日,可以看到各种金色的光柱,将室内照耀的熠熠生辉

    现在,各院诸科的学子毕业礼后庆典和老校友的联谊招待年会,也在这里举行,济济一堂的老面孔和生面孔,足有上千号人。

    我也算是第一次来这里,因为只有完成五年到七年科班正途的生员,才能站在这里举行集体的典仪,但却已经无数次听说过关于这里的各种传闻和故事。

    我心情复杂的如此思绪着,穿过高耸的柱廊和卷顶,交寄了个人物品,踏进了正堂,霎那间迎面扑卷而来的声浪和热气,展现在我面前的是一个极为宽敞的空间。

    各种丰盛的菜肴和酒水,由身着统一制服的低级生员们,象流水一样的呈送进来,迅填满那些长条案上,一个又一个诞生的空白。

    当然大多数人,就借着这个机会,偷个闲暇,好好观赏这个除了毕业礼等极少数情形难得开放的场所。

    或者干脆就躲在角落里,难得开怀的大吃大嚼算被师长、前辈撞见了,也就宽容的笑笑而已因为这是一年少数几次开放禁酒等修身节律的时刻

    这种自斟自饮的酒会,还是来自数百年前梁公首创的,但然后很快变成风靡一时的时尚,

    在大唐依旧如此中天的几百年间,它已经成为隐隐仅次于大比之后御赐的探花宴,以及谢师的烧尾宴之外,又一大公众性活动。

    其关注程度,甚至要列在诸入大慈恩寺登临文会提留、曲江放灯诗会,三月三沐身节之类的传统活动之前。

    相比同样高朋满座的,某家公卿王侯大臣显宦私邸里的气氛,无异要开明奔放的多,因为其中甚至还有一些教长教学人员的家眷在其中。

    其中不乏一些适龄婚配的小女子,多是来见世面的,或曰变相的相亲的,因为这里也不乏一些前程被看好者,或是已经在好前程上奋斗的学子生徒们,

    在师徒关系上进一步亲上加亲,同时是一种传统意义上被赞赏和传颂的古老行为。

    但是相对于那些少量点缀一般的女性,我很快就被穹顶和死逼之上的彩绘斑斓所夺神。

    因为作为四壁上的装饰,全是用不易掉色的矿物颜料绘制的先贤和他们的事迹,全是来自文庙和武庙供奉的神主,因此,既有波澜壮阔的战争绘卷,也有感人至深的耕织教化图。

    更有国朝幕府和宗室的共同先人——梁公一生征战的环形浮雕,

    从成都城下的千里大救援,以火器驱杀象军而踏平南诏蒙氏王城;到关内保卫战一路打到吐蕃高原深处,火烧红山宫的数千里征程;

    从带兵会盟回纥,平定草原的公主城之战和千里奔袭援安西;到踏破葱岭,跨过河中,穿过伊朗高原,扫平两河流域,于耶路撒冷城会盟大秦(东罗马),与来自三大洲的外域诸国,定下君臣名分的勒石为纪。

    正所谓“汉秉威信,总率万国,日月所照,江河所至,尽为臣妾”的赫赫一生。据说这段话,也被用阿米尔文字,腓尼基文、拉丁文和希伯来文等多种语言,刻在了耶路撒冷城外的巨型铁柱碑之上。

    这些浮雕壁烩上面,许多有名有姓的人物和造型,直接能在广府众多权贵重臣世族,乃至远国西夏的君臣世系中找到相应的渊源。

    据说这所有的人物,都是画圣吴道子在内等当时的一代大家亲自起稿,然后由最好的画匠按照比例放大到墙壁上,

    由于破例采用了被称为写真的新式绘画技法,所以人物看起来明暗清晰理透彻,堪称栩栩如生,连最细小的发丝和最微处的皱纹也明辨可鉴但其中争议最大的,

    还是配图中一些让年少学子面红耳热的女像,虽然是号称飞天或是仙女,却用了西域的风格真人一般大小,倘胸露怀,言笑可掬,据说都有原型的

    其中一些主要人像的眸子,用了金粉混合的玛瑙末子,因此只要肯留心就会发现,无论站在什么角度,都会生出那些画像中的先贤人物,正在看着你的错觉。7(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222章 年会

    (全本小说网,。)

    “宏美壮阔异常吧。。”

    一个声音在我身后道

    “每个初来之人,都是这幅情形的。。”

    “往思先贤,却是恨不能生若同世的。。”

    我转身却见到一副司空见惯的笑容可掬,却是年会上安排的年轻司迎,布缝的铭牌上,写着他的学名和级次。

    按照京学的传统,各种和典仪的场合,都是由低年级的生员,来提供相应服务程仪的,名为开眼见世面的传统。为他创造机缘,见到平时高高在上的大人物,或是能够对未来前程有所帮助的机会。

    不问你出身背景的,被抽到后都必须参加,并成为考绩的一部分加成,据说这也是梁公亲自留下的学训之一,因此能够被选到这里来的,也是些相貌端秀,口齿伶俐,处事老道的生员。

    再搭配那些事业有成的老校友或是崭露头角的学长们,很有些老中青少四代精英荟萃的味道。

    他主动请求看了我的手环牌号之后,将我引到四壁的休息区里,位于左侧柱廊后,一个相对靠近内里的前排座位上。

    虽然看起来大家都一个样,但是在这些细微之处,显然还是有所三六九等的,

    比如休息区里拥有官身的教授和学官们的席次,是居于最里朝门的疏言大台,正中高高垂挂的帷幕之后的,普通师长和助教们则是在左首连成一片,而年长资深的老校友和新校友,在右翼亦有相应的区域和坐席。

    正中的场地中,才是上百张宴饮长桌的所在,而那些高低阶的生员们,就只有在大堂出口两翼,拥有密集层叠的排座和一些廊柱下的散座。

    自古以来,各种宴会场合的排座,自是一门颇为讲究的学问,我的座次,刚好在那些师长和助教们,与新校友之间。也不知道意味着什么。

    不过这会环列四周的座位上基本没有什么人,都站起来到处走动和串联起来,忙着结交引见,或是大快朵颐。

    总体气氛还是不错的,所见各种笑逐颜开或是谈笑风说,高谈阔论或是妙语连珠的,要说口才修辞的功夫,显然是这些生员们所擅长的。

    或者说,其中某些人,就是存了某种表现自己言论和主张的心思,酝酿许久之后,特地跑这里来张扬一番,以谋取和吸引某些,潜在的前程和靠山的注目和关心。

    难道这才是那位程次座,要请我来的用意?我私下猜测着如此的动机,却浑然不禁。

    曾几何时,我也已经从他们们脱颖而出,成为那个站到令人仰望的位置上,有资格决定他们人命运的人了。

    响起某种乐声,由宛然清扬,变得有些荡气回肠起来,然后一个女声唱到。

    “二月初春心懵懂十里路翰墨专宠

    人道值千金片纸频问相思薛涛笺红”

    “恣谈笑妙理辨穷舞剑器清光截虹

    字句教明月高楼陈王怨歌今知何用”

    “碧瓦寒霜重金菊露华浓

    弦上心事可曾同。。

    安此身黄土一捧证此心碧血一泓

    唱不断乃与君绝栏外江水****长东”

    “这曲《挑兰灯》。。乃是幼发拉底河畔,梁公率大军决战与穷途末路的大食王阵前,”

    “偶有所感,而为随军的妾侍小慕容夫人,所做的应景”

    旁边人有颇带炫耀性质的考据道。

    “当年的上京十二品名花,梁公一人就攫取了其中八品。。”

    “这位出身吐谷浑王裔的小慕容夫人,尚不计其中。。”

    “据说其中每人都有梁公量身专做曲子和歌行,留下不少传世之唱响。。”

    “正所谓笑掌天下权,醉卧美人膝,歌咏悦兮,快意哉来。。”

    好吧,我能吐糟这位穿越者前辈,无所不在的存在感和恶意趣味么。文抄公什么的遗泽,起码也留点给后人啊。

    抱怨归抱怨,作为一个吃货的隐藏属性,我很快就被排得满满的各式餐点,所吸引过去了。

    装在琉璃器皿和金银盘盏里,炸的雪白的酥蓉虾,红黄相间的火腿菠萝卷、焦金色的螺式烤裹子、面炸鲜菌、蜜渍鱼生、耶条奶酥、蟹黄翅煲,香馅果子鸡。。

    还有传统的金腓玉侩,熊白啖,鹿匏、鲈莼羹、孔雀烧、灼象旋、等高端大气的宫宴菜式。

    稍微填了下肚子,然后就和那些生员一般,端着装满食物的餐盘和汤饮,慢慢度着步子,听着他们三五成群小圈子里,正在争辩或是讨论的内容。

    除了有一些类似发情季节的雄性鸟类羽毛展示之类的,直接或事变相的自我夸耀外。

    他们大多数话题,都比较应时应景的时事要闻,也有不少针砭时弊,图存鼎新的主张,当然也多少带了些书卷气和理想主义,说不好听就是好高骛远的不接地气。

    偶然间也有一些言之有物的东西,可惜与我的期待和目标,都相去甚远。毕竟诸如近些年的各级大比,常制科举,朝堂格局变化和走向,大人物的风言轶事,才是现下最热门的话题。

    理论上在这里所说的一切言论,只要是不射击推翻朝廷和颠覆国家,无论再怎么出格离谱,都不能成为有司论罪的凭据,因此今天在这里畅所欲言的性格格外的高。

    相比之下,我倒是对蹲在餐桌前的那十几个农学院的生员,比较感兴趣。因为这个专业,算是京师大学堂里少有比较脚踏实地的学科了。

    因此也被戏称为土耗子,一方面是因为他们老与土地打交道,另一方面则是他们利用学院的种子工具场地等资源,自己种植自己吃,可以说是饮食品种最丰富的一群人。

    相比其他以直接科举仕官,或是入幕历练为目标的其他院科的生员,他们的出路一般在海洲各藩,在领地的拓殖事务中,当任某些私属佐官,不过他们的前程也就差不多到头了

    了不起做到藩领的三管司领,也就止步了,然后转为藩主赐给世田的家臣,为子孙谋取一个更好的和出身

    但是相比那些政治、经济院为代表的竞争激烈院科,算是比较稳定的出身前程,因而也是许多出身微贱的生员,的主要选择之一。

    按照京学的惯例,新生入学的头一二年为通学科,两年期满才按照成绩和表现来选科。

    因此,我只是抛出婆罗洲会馆和夷州商团的名义,就轻易获得了他们的名籍、出身和专业擅长,志愿取向等等资料和联系方式。

    其次是藩务学院,也被称为半个小京学,因为这里门类颇多为诸院之冠,当然水准就有些良莠不齐了。

    这也是为那些自觉仕途无望,准备出藩的生员,准备的一个过渡和跳板,因为这里同样有很多海藩诸侯的子弟、族人,在这里就读谋个好继承家业的基本出身而已,因此很多下一代的臣属关系就在这里培养起来的,也是我名义上的本院,

    不过这里头就未免有些鱼龙混杂,相当部分人基本是在被劝退的合格线上厮混的,而另一些表现优异的人,也早已定下了主从名分,不是那么容易给挖走的。

    然后是商事分院,有些类似藩务学院,不过主要是南朝那些海商、会社有关的人等,宝泉街上的大半从业人等和东主、行首,都从这里出去的。

    不过在这里,人身关系就松动了多了,亮出汇通社和的字号后,从中我同样也收获了一些意向和口头约定。

    然后是明律分院,顾名思义,就是一群学法论典的,但也不是什么人都能以此为跳板,直接通过科举进入诸如大理寺,刑部、都察院之类的,从下层的事务官做起,或是转而从军,跟随底层军法官开始见习,走出一条曲线性的仕途来。

    一些人会投靠亲长师友,成为幕僚或是佐官之类的角色,另一些人则一张同年培养起来的人脉关系,充当某种交通内外的节点,成为包揽司法的忪棍。我若亮出官身来,也可以招揽到一些人的。

    至于最核心的政治和经济两院,我想都不会去想的,因为这两院又被称为小登科,他们实习的地方,直接在上城的那些署衙中,所谓最有前途的一群天之骄子,未来的政坛新星,或许就在他们之中。

    仅次之的还有同文学院,也是京学里的一个大分院,里面也不仅仅是只懂嚼文断字的书呆子,而是作为朝野各个部门公文庶务的辅佐官,培养基地,也是一条不错的前程,是那些出身不够好的贫寒学子的首选,从某种程度上说,他们才是科举的主力。

    在场的生员,有五分之二都是这里的背景。

    他们的主要目标是,在低层职位上积累一定资历后,寻机外放出去,以基层官僚副佐的身份,获得一个仕途的新。

    虽然因为出身资历的局限性,奉诏入阁拜相是不要想了,但是各大部和大小九卿之中,获得一个主官以外的清要之职,还是有所可为的。

    其他还有一些艺文、声乐科的生员,那就对我来说有些敬谢不敏了,虽然他们看起来很有才情也很有潜质,并且同样需要扶持和赞助人,只是对我来说我暂时不需要这些,不能直接增加生产力和战斗力的风花雪月之道。

    没到场的还有一个比较生僻的理化分院,据说因为生员短缺师资不继的缘故,被撤废的呼声日高。

    一番周游下来,我端着的东西还剩大半,却都已经冷掉了,正向端着回去换掉一些。

    “国朝须得变革。。先得求变与军中。”

    突然一个敏感词,刺中了我的耳膜,不由自主的驻足停下来。听了一会才明白,正在说话的人,乃是一名京师大学中杜姓的武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