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带着仓库到大明 >

第906部分

带着仓库到大明-第906部分

小说: 带着仓库到大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道德沦丧啊!

    ——浸猪笼

    方醒正在胡思乱想间,李二毛却红着脸说道:“老师,不是私奔,她的父母都同意了,还……拉了几车东西,说是陪嫁。”

    方醒已经有些头晕了,他指指李二毛家,说道:“赶紧滚蛋!滚蛋!”

    都不省心啊!

    方醒头痛不已,然后就往宫里去,他得去朱瞻基那里备个案,免得到时候引发物议。

 第1802章 谁的工坊(感谢‘刘爸爸有个小金库’成为本书盟主)

    聚宝山卫回归之后,朱芳那里的烟火就没停过。

    方醒看着那个在不断喷出浓烟的烟囱发呆。边上一个高大的屋子里不断有人进出着。

    朱芳在边上搓着手,“伯爷,您看这地盘就那么大,咱们弄了几个炉子都没地方摆了,最后没办法,就弄了这个大家伙,加热鼓风,试了好多次料,现在弄出来的钢材不是小的吹嘘,真的可以直接拿去浇注火炮了。”

    方醒缓缓转了一圈,看着那些轨道车在密布的铁轨上被牛马牵引着,轻松的进出于各个厂房,心中有些莫名的激奋。

    “伯爷,地盘不够,人手也不够,加上管得严,那些工匠们出入受限,怨言也有一些。伯爷,小的想是不是在边上再弄个聚宝山卫的那种眷村,让那些工匠的家眷也住进去,边上用军士看守着,这样应该……”

    “还有就是铁料,工部那边最近有些吃紧了,说是北边的铁矿还在开挖中,要等着……”

    方醒还在第一次见到这等工业场面的震撼之中,他摆摆手道:“这些都是小事,你专心做就是了。后面的我也不能再给你多少建议,但是材料,也就是钢铁才是王道,什么样的钢铁适合做什么,这些你都要去考虑……”

    方醒呼吸着有些呛人的煤烟味,说道:“焦煤怎么扩产,这个你和工部去协商,记住了,铁轨和枪炮是首要,回头我让书院的学生们经常过来,大家一起研究一下。”

    一辆料车被一头牛拉了过来,方醒闪到一边,看着矿石被拉进了一个大厂房里,就满足的道:“这就是工业!”

    工业必然会伴随着无数弊端,可方醒却在享受着污染的弊端。

    “伯爷,能多派几个学生过来吗?”

    朱芳嘿嘿的笑道:“那些学生计算可是一把好手,还聪明,小的担保,只要在这里干两年,肯定能挑大梁。”

    “我会考虑。”

    ……

    “缅甸的路要打通,不过朕不限定时日,尽力就好。”

    李二毛的建议朱瞻基非常认可,所以今日就召集了群臣议事。

    “陛下,缅甸一下,云南就稳固了,那么云南那边是否可以抽调兵力到缅甸去?毕竟没了缅人的威胁,放着大军驻在那里……靡费了些。”

    兵部尚书张本刚接手兵部,目前还被笼罩在金忠的巨大阴影下,所以他有些急于证明自己,这话说的就有些激进了。

    这话里就有些对准沐家的意思,顺便还给朱瞻基提供了一个解决云南‘军阀’的理由,可谓是计算精准。

    不过这等手段在群臣看来也只是平常,只是心思难得。

    于是乎文臣们都纷纷看向武勋那边,想看看谁会出来反击。

    朱瞻基登基后,大家都知道他深受朱棣和方醒的影响,对军队抓的比较紧,万万不肯偏向文官。所以张本这无意中的一炮,却让朱瞻基要站队了。

    陛下,军阀啊!

    想想前唐、前宋,那些军阀最后如何?

    沐晟的出身可了不得,他老爹沐英乃是朱元璋的养子,他自己从大哥沐春的手中接过了西平侯的爵位,然后就开始在云南展示自己的军事能力。

    其后他征伐缅人,接着又和张辅平定交趾,受封黔国公。朱高炽登基后更是对他青睐有加,还铸了一方镇南将军的大印给他,可见信重。

    这样的一位武勋,张本堪称是虎口拔牙啊!

    不过死道友不死贫道,文官们都在旁观着,等着看好戏。

    朱瞻基面色如常,可放在扶手上的手却猛地一紧,然后用审视的目光看了一眼张本。

    张本心中大悔,他发誓自己当时没想过肢解沐家,只是想建议皇帝把沐家再往前挪挪,放到缅甸去。

    武勋那边却是在冷笑着,就在张辅准备出班时,外面有人进来禀告道:“陛下,兴和伯求见。”

    听到是这个煞星来了,张本连肠子都悔青了。

    群臣也不淡定了,这位当年在交趾可是和沐晟并肩作战过。沐晟回到云南后对方醒赞不绝口,双方的关系眼瞅着就是直线上升,就差联姻了。

    张本给沐晟下了眼药,这不人家的盟友来了,你咋应对?

    方醒大步进来,躬身后说道:“陛下,臣方才去了工坊那边,朱芳跟臣抱怨,说是地盘小了,人手也不够,工部给的铁料也差……呃!怎么都这眼神?”

    方醒看到大家都古怪的看着自己,就纳闷的问道。

    朱瞻基却岔开话说道:“那边确实是不方便,离城太近,周围弄的乌烟瘴气,有时候刮风朕都能闻到味道……诸卿看看此事如何处置?”

    皇帝岔开了话头,群臣大多遗憾,杨荣说道:“陛下,那个工坊臣知道,只是它归属于谁?”

    朱瞻基一怔,工部尚书吴中纠结了一下,可别人都在为工部出头,他再不出来,以后谁会为他说话?

    “陛下,按理……那个工坊是要纳入工部管辖……”

    吴中的话进可攻,退可守,堪称是官场老手的修炼成果。

    吕震今日难得在朝,他出班微笑道:“陛下,那个工坊臣记得以前是兴和伯家的,那个朱芳好像也是兴和伯的家人,后来就弄了火铳和火炮,还炼了不少钢铁……”

    吕震这段时间忙的不行,人也瘦了不少,三缕胡须微动,看着竟有些仙风道骨的出尘。

    说完他归班,还对着方醒微微一笑。

    金幼孜出班道:“陛下,这等工坊堪称是要害,臣请放到工部管辖。”

    张本脱离苦海,随口道:“陛下,这工坊如今越发的大了,军中的火铳和火炮不少都出自他们那里,还有那个轨道,如今各处矿山大多用了,没有说不好的。”

    他本是想弥补一下先前那话的负面影响,却不小心给金幼孜提供了炮弹。

    “陛下,火铳和火炮乃是军国重器,岂可置于私人之手?”

    “咳咳!”

    吴中突然干咳了两声,金幼孜一怔,就看了他一眼。

    吴中尴尬的冲他拱拱手,然后垂眸。

    金幼孜心中一凛,就赶紧回班。

    朱瞻基目光淡漠的看了他一眼,说道:“京郊以后必然会慢慢的被侵占,到时候多有不便,那就在靠近西山那边找个地方,再造一个工坊。”

    方醒拱手道:“是,那边地方多,随便圈一块地就成,只是人手却要工部那边调剂一二,还有就是那些工匠就在工坊中不得外出,终究有碍人伦,臣请在边上修建眷村。”

    君臣的话有些坦然,边上的人心中渐渐的有些猜测。

    那个工坊莫不是皇帝的?

    想起书院的旧事,大家看向方醒的眼神就有些不对了。

    这人莫不是从那时就开始谋划了这些?

    书院教授科学子弟,与儒家争锋。

    工坊打造利器,攻伐海外。

    这是奔着文武双全去的啊!

    而且他莫不是……皇帝的总管?

    有人恶毒的在腹诽着。

    进宫当大太监吧!

 第1803章 西南战略的争论(为盟主‘如今已释然’贺,加更!)

    若说书院是笔,那么工坊就是刀。

    知行书院培养出的几批学生目前大多在各地奔波,都在默默的传授着科学。

    而工坊却是一个研究基地,朱瞻基曾经去看过一次库房,里面性能不同的各种钢铁样品让他眼花缭乱,心中振奋。

    这就是耗费了无数钱财和材料折腾出来的成绩,一旦以后需要某种材质的钢铁,只需到这里来寻就是了。

    那就是一个宝库啊!

    朱瞻基知道材料的难得,否则工部以前也不会步履维艰。在得到了火铳和火炮的制法之后就开始了疯狂发展,后来更是拿到了轨道钢的材料和制法。如今工部下面的各处工坊都已经排满了工期。外面等着拉货的牛马车每日络绎不绝。

    他也想过把朱芳的工坊归于工部,却遇到了难题。

    书院!

    方醒说书院的学生应当要学以致用,而工坊就是他们致用的地方。

    若是工坊归于工部,书院的学生们大抵就只能纸上谈兵了。

    还有……

    朱瞻基说道:“工坊是基于书院打造出了那些东西,若是归于工部,工部想要什么?朱芳?还是谁?”

    这话有些尖刻,吴中尴尬的道:“臣……臣惭愧。”

    朱瞻基皱眉道:“朱芳原先不过是一个工匠罢了,这些东西都是书院的师生和他慢慢的琢磨出来的,工部管着那么多的工坊,为何没有寸进?”

    皇帝转手就把炮火对准了工部,不管这是否是试探,他必须要还击!

    吴中免冠,口称有罪。

    这是新帝登基之后的第一次!

    急了呀!

    方醒觉得这个立威急切了些,就说道:“那其实算不得普通的工坊,更多的是在探究一些物性,在火铳和火炮打造方法教给工部之后,工坊的产量一直在降低。工坊并无威胁,就像是诸位在家中探究学问一般的简单。嗯,并无威胁,方某也未曾在家中装备这些东西,诸位多心了。”

    啪啪啪!

    把朱芳和群臣并列,这耳光打的啪啪响,可却找不到驳斥的理由,让人难受之极。

    朱瞻基缓缓看向群臣,看到有人满面涨红,有人双拳握紧,显然都被方醒把自己和朱芳并列激怒了。

    而吴中跪在那里有些无所适从,朱瞻基说道:“工部起来吧。”

    吴中默默起身退了回去,方醒补充道:“工坊里的人大多都是工部原先调来的,书院的学生有时候会去做做试验,而且……看守工坊的人说过,有人在和外界沟通,后来他们悄然跟着,一路跟到了工部,若非如此,此人当诛!”

    群臣默然,吴中满头大汗,再次请罪。

    工部派人想去偷师的事方醒早就知道了,朱瞻基同样也知道了,只是引而不发。今日算是撞枪口上了。

    张辅趁机出班道:“陛下,黔国公那边的事……臣以为还是原地不动为好。”

    方醒一怔,沐晟和他的关系不错,所以他一听就问道:“敢问英国公,大明目前无战事,黔国公要去哪?”

    张辅说道:“有人说缅甸那边平定了,黔国公驻军于云南有些浪费,何不如直接调过去。”

    方醒瞟了一眼张本,说道:“陛下,此事万万不可!黔国公久在云南,若是调往缅甸,臣敢担保,云南的那些土司定然会造反,难道到时候又把黔国公弄回来?”

    为了利益而抛弃战略的蠢货们啊!

    “那边的土司反复无常,改土归流之策初行,没有武力压制,那就是一场空!若是谁觉着自己口舌无双,可自请去那些土司说服一番。若是能说服那些人,方某马上辞官归家带孩子,此生不履宦海!若违此誓,天人共诛!”

    方醒看着那些文官们,恼怒的道:“云南一旦动荡,西南瞬间就会风起云涌,再想挽回局面,那就是另一个交趾!”

    战火瞬间从朱瞻基那边转到了方醒这边,他开始和文官们争论着云南在大明的地位问题。从朱元璋的高瞻远瞩,到朱棣的一以贯之,再到朱高炽的坚持不懈,一句话,大明的历代帝王都在重视云南……

    方醒以一敌众,丝毫不落下风。

    “……缅甸那头此时需要的是安抚,修路要土人出力,收税要土人出力,调了大军过去,那是什么意思?军镇?那些土人地头熟,心中害怕了,随便带着家人往丛林里一钻,到时候谁敢去缅甸?去了就得随时准备防御着从丛林之中钻出来的敌人!”

    从开始有人和他争论,到现在大家都听着他一人在说,殿内仿佛就是讲堂,方醒就是老师。

    朱瞻基面色古怪的看着这一幕,等方醒口干舌燥时,就说道:“此事就此搁置,工部……”

    这是要处置自己派人去窥探工坊的事吗?

    吴中冷汗都出来了,朱瞻基却说道:“大明的路是个问题,水泥路面好,但水泥却不够,工部要多建些水泥窑,把路修起来!”

    “要想富,先修路!”

    方醒随口说了一句以后熟悉的话,群臣愕然。

    说完方醒也觉得有些别扭,朱瞻基马上说道:“万事都难离钢铁,北边的铁矿已经开挖了不少,工部该扩建窑炉,户部。”

    夏元吉出班,朱瞻基说道:“和工部核算一番,需要多少钱粮,到时候报与朕知晓。”

    夏元吉应了,朱瞻基随即就散了朝。

    群臣走出大殿,外面的风一吹,金幼孜看着急匆匆出去的方醒,苦笑道:“被他给骗了!”

    大家看到吴中已经追了上去,就知道今日方醒的目的和沐晟根本就不搭干,他想的只是把工部勾搭上。

    主动和被动完全是两码事,就像是求人和被求。

    吴中追上了方醒,赔笑道:“兴和伯,那些事……本官知错,只是听闻朱芳那里弄了个老大的炉子炼铁,本官……兴和伯,都是为了大明啊!”

    方醒板着脸道:“陛下的意思,本伯自然是不能逆,吴大人自己去找朱芳吧。”

    方醒拂袖而去,吴中一跺脚说道:“兴和伯,工匠的事好说,好说!”

    方醒回身,笑容满面的道:“吴大人,一起吃午饭?”

    在朱高炽时期,方醒就想从工部弄些工匠来,可吴中这边多番推却,只说工部的工匠已经不多了,一个都舍不得漏。

    如今被朱瞻基和方醒弄个套子一钻,吴中算是被坑了。

    一顿午饭的功夫,吴中就被迫签下了条约,不但要出工匠,而且还得优先供应朱芳那里的原料。

    “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