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带着仓库到大明 >

第907部分

带着仓库到大明-第907部分

小说: 带着仓库到大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顿午饭的功夫,吴中就被迫签下了条约,不但要出工匠,而且还得优先供应朱芳那里的原料。

    “兴和伯,你这是……哎!”

    吴中摇摇头,觉得自己算是彻底被方醒给坑了。

    方醒把筷子放下,说道:“吴大人,宝船要出航,那些工匠该召回来了吧?”

    吴中的面色一变,起身道:“兴和伯,此事请找金陵工部,本官管不着。”

    方醒不动声色的道:“我知道,可不止于此。郑和那边造了一艘新船,非常出色,吴大人,大明不可能就在南边造船啊!南北分开,以后就算是有何意外,大明的造船也不至于会停滞下来。”

    吴中坐下道:“兴和伯,陛下若是一力要派船出海,那肯定也能成,只是却和群臣背道而驰,这不是长久之道。你今日和本官说这些也没用,兴和伯……”

    吴中认真的说道:“对于不少人而言,海外就是靡费钱粮的地方,海外就是……让人畏惧的地方,但……科学同样也是,言尽于此,兴和伯,咱们两清了。”

 第1804章 向我开炮

    “他们视出海为洪水猛兽,视科学为眼中钉,朕恨不能一下把他们全都拿下,可他们的力量庞大,他们足以掀翻大明!”

    朱瞻基有些焦躁,他在乾清宫前方的空地上踱步,方醒默默的跟在边上。

    “北方好些,南边几乎是盘根错节,此时朕终于知道为何父皇要派朕去南方的深意了,用心良苦啊!”

    “朕觉着自己就像是被困在了那张椅子之上,却不知道如何脱困,甚至连他们是如何捆住了朕的手脚都不得而知,这算是可笑吧!”

    朱瞻基自嘲道。

    “还早呢!”

    方醒说道:“这只是开端,就像是吴中所说的一样,只要你开了头,后面君臣之间就要开始暗中争斗。所以别急,宝船可以出海,但是扩大规模怕是会有一番折腾。”

    朱瞻基负手站着,喃喃的道:“道阻且长,关山难越,奈何!”

    方醒听到了些沮丧,他想起了历史上的朱瞻基被文官压得没脾气。后来他用羞辱文官来发泄,甚至还弄了内书堂,让太监读书,然后和文官打擂台。

    这就是文臣给君王定规矩,定下潜规则!

    哪怕你是帝王,可你也只能在这个范围之内折腾,超过了?对不起,咱们有很多手段来让你妥协。

    若是这帮子文臣厉害能干有眼界也就罢了,方醒对此举双手赞成。

    可这帮人……一言难尽啊!

    朱瞻基还年轻,有些激进,被这些臣子一磨,慢慢的就被磨出了脾气。

    再然后,他的脾气就会慢慢的被磨掉,和光同尘,认同那个规矩,大家就在规矩里玩。

    “要见到好处!”

    方醒劝慰道:“比如说缅甸攻伐,最大的好处就是解决了云南的外患,并可进一步拿到出海口,避开了麻六甲海峡,长期在那片海域保持存在。你别小看了这个,船队停泊在那里的话,几乎就是郑和船队以往航程的一半。能节省一半的航程,这是个了不起的成就。”

    朱瞻基也振奋精神说道:“是啊!而且船队停泊在那里,随时可以掌控那片海域,麻六甲之内将会变成大明的内海,好!”

    ……

    召回工匠,召回船工,召回水手,检修船舶,准备采购货物……

    朱瞻基的旨意一下,奏章自然飞进了宫中。

    ——海外宣慰靡费钱粮!

    无数奏章,但宗旨都是一个,靡费钱粮,毫无意义!

    朱瞻基强硬的全部扣留了奏章,解释都不带给的。

    于是群情激昂了,于是……

    “兴和伯在知行书院放话说了,谁敢阻拦船队出海,谁就是老鼠!”

    “老鼠?”

    “对,胆小的老鼠!而且兴和伯还说了,以后他必然是要出海去看看外面,还说什么那些反对出海的人都是鼠目寸光,闭关自守。那等人就该坐在家中等死,等着天塌下来,把自个给压死了。”

    “呃……这不是杞人忧天的典故吗?”

    愤怒了!

    皇城外情愿的人越来越多,他们没有指责皇帝,都把矛头对准了方醒。

    “羞辱太甚!羞辱太甚啊!”

    一位老臣站在皇城外,颤颤巍巍的说道:“海外有什么?一旦沾惹上了大敌,有的只是刀兵。耗费无数钱粮,却引得那些子弟不安心于学问,人人野心勃勃,就想出海博……博个富贵,这是什么?人心不古!道德沦丧!”

    这已经不是朝政之争了,而是站队!

    “听闻兴和伯还建议陛下开海,广开市舶司,这是要大兴商贾啊!”

    “陛下登基时曾经说过,在内则为提振商业……诸君,这是什么?这是商贾大兴啊!”

    那个老臣听到这里已经被气得满脸通红,几个官员在边上劝着,可有人却在边上**。

    气死了最好啊!

    气死了事情可就闹大了!

    “这些事都是谁鼓捣出来的?”

    一个官员在人群中喊了一声,顿时引发了一串答案,以及……愤怒。

    “是兴和伯!”

    “是方醒!是他蛊惑了君王!”

    “……”

    ……

    “这是想逼宫吗?”

    朱瞻基站在上面,杨荣注意到他的双手紧握,就赶紧说道:“陛下,外面那些人都在说兴和伯……”

    杨荣也觉得奇怪,出海这事朱瞻基就能敲定,哪怕反对的人再多,可却无法撼动他的意志。

    方醒为何要闹出这般大的动静?

    “陛下,兴和伯那番话有激怒群臣之嫌。”

    杨士奇摇摇头,诚恳的道:“陛下,兴和伯有些肆无忌惮了,这可不是臣子之道,臣请陛下下旨斥责!”

    这是个折中的建议,能尽快平息事态,并能竖立朱瞻基的权威。

    “陛下,先帝去了之后,兴和伯有些……张扬了些。”

    金幼孜觉得方醒现在越发的没有分寸了,听闻他和皇帝说话时也很随意,就像是两个好友,真真是跋扈之极。

    朱瞻基冷冷的道:“朕说了,这是逼宫!”

    船队准备重开的旨意一下,群臣进谏反对的不少。而这是朱瞻基登基之后的第一件大事,自然不肯妥协。

    若是照此下去,多半是群臣妥协,可君臣之间的关系却出现了裂痕。

    新帝登基就和臣子闹翻了,固然可以彰显自己的强硬,可在他没有掌控住局面之前,这种举措显得很无谓,也很……急躁!

    于是方醒就冒头了,一番话把那些反对重开宝船的人骂成了老鼠,顿时火力全都转到了他那边。

    杨荣无声的叹息着,说道:“陛下,臣以为宝船可重开,只是市舶司却要慎重思量。”

    金幼孜不敢相信的看着杨荣,嘴唇微动,声音虽然未出来,可从口型看却是两个字。

    ——叛徒!

    朱瞻基目前本就没有开市舶司的打算,可听到这话却说道:“开了又如何?”

    杨荣苦笑道:“南边本就有些自成一体的意思,若是再开市舶司,臣担心南边将会成为……另一个大明。”

    南方本就是富庶之地,一旦开了市舶司,一旦允许私人出海贸易,那就是烈火烹油,鲜花着锦。

    而北方有什么?

    北方只有大雪和塞外的敌人!

    到时候南北差距越拉越大,有心人鼓动一下,怕是大明的内战就要开始了。

    这个担忧以前方醒也说过多次,他总说南北隔阂,若是不加以引导,以后会有大麻烦。

    朱瞻基点点头,郑重的对杨荣说道:“朕知道了。”

    “陛下,兴和伯在皇城外和那些人吵的厉害。”

    外面有人进来禀告,面色古怪,就像是在忍笑。

    朱瞻基愕然,随即吩咐道:“带他进来。”

    ……

    “方醒,你无耻!”

    “蛊惑君王,败坏朝纲,方醒,你这个佞臣!”

    “……”

    皇城外,方醒独自面对着这些群情汹涌。他看着这些堵在门外的官吏,皱眉道:“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此事还轮不到你们在这里装忠臣,闪开!”

 第1805章 大明,不能没有海洋!

    “兴和伯,出……出海何等靡费,你为何一力鼓吹?”

    一个胡须斑白的老臣被众星拱月的推了出来,他戟指方醒,喝道:“还有市舶司,那是什么?你知不知道一旦南边开了市舶司,大明就必须要迁都!懂不懂?竖子!”

    这位老臣方醒认识,他是大理寺左寺丞倪舒文。

    老先生在大理寺堪称是活图书馆,经常引经据典的对案子发表看法,常常把上司驳斥的无地自容。最后只得把老先生安排去审核下面送来的案子,期间被他打回去要求重审的案子多不胜数。

    这样一位德高望重的老臣出来指责方醒,方醒只能先行礼再回话。

    方醒躬身道:“倪大人此言不差,不过这里不是议事的地方,方某这就进宫,咱们有话就在朝堂上说。”

    倪舒文挣开搀扶着自己的手,冷笑道:“好,本官这就求见陛下。”

    等乾清宫的太监出来传方醒进宫时,倪舒文也仗着老资格跟了进去。

    ……

    “迁都?”

    朱瞻基听了倪舒文的话之后,面色微冷。

    迁都北平是朱棣做出的决策,当时反对的人多不胜数。

    可朱棣却用强硬的手腕压下了那些反对。

    在朱高炽登基之后,把京城迁回金陵的呼声又高了起来。

    “陛下,塞外的敌人都没了,南边富庶,若是迁都金陵,臣以为市舶司也开得!”

    倪舒文的话很诚恳,兼顾了各方的利益,堪称是老成谋国之言。

    “倪大人,这是坑!”

    方醒毫不犹豫的反击道:“迁都金陵,咱们不说耗费,单说利弊。”

    倪舒文很有风度的侧身,表示自己在倾听。

    “南方富庶这个不假,开了市舶司,受益最大的是南方人也不假,可咱们不能因噎废食吧?”

    方醒指指南边说道:“只要能出海贸易,方某敢担保那赋税能让夏大人从此坐在金山银山上。至于您说若是不迁都金陵,南边就有分裂的可能,方某认为您把南边那些人想的太能干了些。不是方某小看他们,大明有的办法来钳制南方,比如说赋税。”

    夏元吉出班道:“陛下,商税一直在慢慢收取中,从当前来看,南方的潜力最大。”

    倪舒文说道:“兴和伯,税收只是一种调和的手段,南北差异依旧存在。有朝一日南人吃肉,北人吃糠,敢问兴和伯,到了那时,如何调和?”

    “倪大人,北方并非一无是处,不信您问问工部的吴大人,北方拥有多少矿藏!”

    北方拥有工业发展急需的资源,而且北方也不乏不冻港,关键是北方以后必须要维持扩张的态势。若是迁都金陵,那几乎可以宣告大明的北方从此成为弃子。

    “倪大人,北边有大铁矿和大铜矿,目前已经在开了,只是人手差了些,所以产出不多。不过倭国的银矿和朝鲜的铜铁矿产出不少,这个夏大人知道。”

    吴中没有搅合这趟浑水的意思,简单说说,然后回班。

    夏元吉也是老资格,所以他直接说道:“北边的矿产就是大明的财富之地,没有那些铜铁矿,哪来的刀枪?”

    简简单单的话里却带着威胁:现在可是火铳和火炮的天下!

    朱瞻基此刻理解了朱棣为何收紧火器卫所扩建的用意。

    他心中微动,想趁机给以后开市舶司定个调子,随即又打消了这个念头。

    这不是大讨论的时候,此时要是定调子,朱瞻基敢担保大家啥事都别做了,就等着扯皮吧。

    历史上这种扯皮的例子多不胜数,有的蔓延多年,活生生的把一个国家给扯垮了。

    治大国如烹小鲜,火候不到就起锅,不是生就是味道不对。

    朱瞻基目光幽幽,说道:“郑和来了!”

    ……

    郑和是来了,正在皇城外。

    “郑公公,敢问你所为何来?”

    围在皇城外的人群中有人问道。

    郑和也老了,但依旧步履从容。

    哪怕是风尘仆仆,可他的目光依旧锐利。他环视一周后说道:“咱家此来是为了出海!”

    寂静!

    郑和目光炯炯的道:“咱家早就上了奏章,只等朝中商议的结果。大明,不能没有海洋!”

    大明,不能没有海洋!

    这话掷地有声,大家都想起了郑和说过的话。

    ——欲国家富强,不可置海洋于不顾。

    ——财富取之于海,危险亦来自于海上!

    郑和微微颔首,大步走到皇城前。

    “臣郑和请见陛下!”

    他有自称为臣的资格,只是在前几年有些韬光养晦,多半自称咱家。

    不过今日一声臣,说明这位太监中的传奇人物已经坐不住了!

    没多久,宫中来人,直接把郑和领了进去。

    ……

    “……海外多国,有大有小,肉迷人的俘虏说过,就在他们的对面,那些大小国家正在征战,他们也在觊觎着海洋,想从海洋之中寻找到财富!”

    “从秦汉开始,武器不过是刀剑弓弩罢了,可如今是什么?火枪火炮,看看大明的宝船,在海上就像是一座小山。咱们不能闭关自守!当年的前宋何曾不是想守住?还有开海带来的庞大财力,可最终如何?守住了吗?”

    “守是守不住的,最好的防御就是进攻!”

    方醒的声音在大殿内回荡着,那个来禀告郑和在殿外的太监还没说话,朱瞻基就点点头,他赶紧回身去带人。

    “要敢于走出去,去看看外面的世界,那些岛,那些大陆,都不比大明小。大明有的东西,那些地方同样不缺乏!若是被人占据了,要不了一百年,上面就会崛起一个个强国。到时候艨艟密布大明的外海,火炮轰开大明的国门,各位那时可能说什么?”

    黄淮说道:“兴和伯,你说的这些只是臆测,海外有大国,这个谁都知道,比如说汉时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