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唐朝好地主 >

第850部分

唐朝好地主-第850部分

小说: 唐朝好地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汉京三大学府,国子监、京师大学堂、讲武堂也都已经放了寒假。许多学生虽家在外地,但几年求学期间并不会回家。往来一趟,路途遥远,花费时间许久。学生们的寒假时间并不长,年后不久就要开学,耽误不得。

    过年时就在汉京过,学校里食宿依然负责,趁这个空闲,逛逛汉京,周边游玩一下,与那些入京的举子们以文会友,或者去拜访一些自己仰慕的官员、大儒。

    张超一身寻常白衣,倒也十分儒雅,看着很像是国子监或者京大的年轻教授。

    午后时分,冬阳正暖。

    街道上熙熙攘攘的人群,摩肩接踵。

    张超很喜欢这种气氛,他不停的打量着路上的行人,判断他们的身份。身着紫绯绿青的官员,身后或皂或蓝的小吏随从。亦或佩着领主剑的贵族,身后跟着佩带骑士剑的骑士随从。

    又有身着丝绸凌罗的商人,身后跟着褐色或青衣的随从,又或是挎着刀身材魁梧的护卫。

    亦或是虽然衣着普通,可腰背挺直,眼里透着一股子京师人特有的自信和傲气的汉京百姓。

    也有些身着上面绣着某某工厂某某商铺名的工人伙计,也三三两两的走在人群中。

    白衣的举子士子们,则往往腰间佩着窄细轻盈的剑,一手又拿着把折扇,高声谈笑,一副指点江山的洒脱模样。

    在绝大多数的黑头发黄皮肤的大唐百姓中间,街上也不时有三三两两走过的胡商。

    他们有的牵着马,有的牵着骆驼,金发碧眼有之,朱发蓝眼的也有,还有那黝黑如炭,头发卷曲的也有。

    这些人行走在汉京街道上差不多都有一个特色,那就是怀着敬畏和向往之心。

    “冰糖葫芦,酸酸甜甜好吃的不行的冰糖葫芦!”

    冬天里,红山楂用竹签患起,蘸上麦芽糖稀。糖稀遇风就会迅速变硬,红红的山楂果外面一层透明的糖稀,吃起来又脆又甜,带点酸味还冰冰的,深受百姓,尤其是孩子们的喜欢。

    一根木棍缠着许多稻草扎成把,然后上面插满一串串冰糖葫芦。

    “多少钱一串!”张超笑着上前。

    卖冰糖葫芦的是个老头,估摸五十左右,一张脸全是褶子,眼神却是明亮。

    “你要哪种的?我这里的冰糖葫芦种类可多,有山里红的,有葡萄的,也有核桃仁的,还有各种都有的。”

    “给我来串各种都有的吧?”

    “三文钱一串!”老头取出一串,上面有山楂,也有葡萄,还有核桃仁等好几种。“我这冰糖葫芦可是好东西,吃了能开胃,还能清热解毒,消除疲劳,甚至还能养颜增智呢。”

    “我跟你说啊,连安国赵王家的小郎君,上次都吃过我家的冰糖葫芦,吃了直说好吃呢。”

    柯庆在一边忍不住想笑。

    张超道,“给我朋友也来一串,要全山楂的,他喜欢吃酸的。”

    接过,咬一口,甜、脆,还凉,确实味道不错。尤其是这山楂果,选的都是很大个一颗的,这老汉做买卖还挺实诚。

    取出钱袋,张超问老汉,“你家这冰糖葫芦还是有些贵啊,我记得去年都才卖两文一串呢。”

    “两文一串的现在也有啊,跟我家的不同,首先我家这用的是最好的麦芽糖,还加了金贵的冰糖。其次,我家的冰糖葫芦那都是去过核的,你吃起来更方便好吃。”

    张超呵呵的笑。

    加入了冰糖?加了多少?随便加一点,就能拿冰糖做广告,提升他家糖葫芦的价格,老汉确实厉害。至于说去核,这也算是比较聪明的一个经营手段了,但只是去个核而已,又没增加糖葫芦的个数,价格却上涨了五成。

    不管怎么算,老汉这都是大赚啊。

    “那我想吃有核的,有没?”

    “我去核也挺辛苦的,家里老太婆和儿媳、闺女一起忙活呢。”

    张超打开钱袋,里面有金币也有银币,新版的金币上铸着承乾的头像,银币上则铸着龙纹。

    铜钱也有,还有好几种,一种是大唐武德年间发行的开元通宝,方孔铜钱。另一种是贞观年间发行的贞观通宝,是中间无孔的铜元。最后一种是最新发行的新铜钱,上面铸的字是大唐元宝,背面则有十文两字。

    这种新式铜元被百姓称为当十钱。

    一枚是普通开元通宝的两个重,含铜九成,白铅零点八,锡零点二。

    一枚大唐元宝,当开元通宝和贞观通宝十文。

    张超的钱袋里,甚至还有几枚收藏的旧钱,有隋五株肉好,也有李世民下令铸造的当十和当二十铁钱。

    不过现在朝廷早下令,回收和禁止流通铁钱,隋五铢钱等旧钱也全都是禁止流通的。

    朝廷允许流通的铜钱只有开元通宝和贞观铜元,以及现在承乾新朝的大唐元宝。

    大唐元宝本质上来说,已经不纯粹是传统铜钱了,这是一种半信用货币。以原铜钱的两倍重,却当原铜钱十倍,相当于增值五倍。

    发行这种铜币,也是因为市场所需。今年的那次风潮后,许多百姓都对纸钞担了心,他们更信任金属货币。

    虽然说许多商家为了生意方便,还是渐渐重新选择使用纸钞,可许多普通百姓,却更愿意用铜钱。

    铜钱的需求量大增,但大唐的铜产量不高,却始终是制约铜钱铸造的一个瓶颈。哪怕朝廷已经立法,禁止使用铜制造铜器,也禁止铜外流,甚至军队里的火炮都采用铁。

    又在贸易时从海外进口许多铜,可铜依然严重不足。

    最终张超提出铸这种当十钱,然后限期把民间的所有五铢、开元通宝、贞观铜元都回收,改铸元宝。

    这样一来,现有的铜却没增加,可铜钱铸币出来的货币量却能大大增加。

    而另一方面,虽然这铜钱等于是升值,可因为毕竟也还是含铜的,比起纸钞,也能安抚那部分不信任纸钞百姓的心。

    当然,为了避免百姓说朝廷抢钱。

    张超也提出,百姓手里的旧钱,可以按一比五的比例兑换成新钱。实际上,百姓手里的钱并没贬值,也不会被朝廷抢。

    通宝变成元宝,金银币也拟新铸金元宝和银元宝,一金元宝值十银元宝,一银元宝当十贯铜钱。

    大唐的银产量极少,甚至不如金产量。因此过去很长时间里,金银之间的兑换比都在一比四五之间。不过这些年大唐对外贸易,大量的白银流入大唐。银存量大增,金银兑换比例也拉开了许多。

    金银越来越值钱,金则比银更值钱。

    通过铸币时对金银币重量、成份的调整,使得正在铸造马上要发行流通的金银元宝的兑换比例能达到一比十,银铜也能达到一两兑十贯这种较方便计算的比例。

    过去一金换五银,一银只能换不到两贯铜。

    而现在金银越来越坚挺,铜钱则由于使用当十,使得相对贬值。

    最终新的元宝钱,一金元宝值十银元宝,一银元宝值十贯铜钱。细算起来,一银元宝,其实还是值过去两贯铜钱,价格没变多少,倒是金价是实打实的涨了许多。

    一枚金元宝和银元宝都是足重一两,各含金银零点八八。

    老头眼睛很尖,一眼瞄到张超钱袋里的各种钱。

    看到里面的金银币时眼里放光。

    “客官,给开元通宝可好?”

    “元宝不好吗?我这还有宝钞。”

    “还是开元通宝最好喽。”

    老头没说拒收其它的钱,但还是比较想要开元通宝。

    “马上开元通宝就不能流通了,到时拿去兑换成铜元宝的,一比五,通宝可现在可是相当一文值五文的,我这一文通宝可是值元宝五文,六文通宝就值三十文钱了。”

    元宝已经发行,通宝马上就要禁止流通,现在各银行已经开始回收。一通宝兑换五文元宝,这个时候拿通宝当普通钱用,那可就亏了。

    朝廷对于铸私钱打击是相当严厉的,甚至张超家钱庄,过去也一直有一支专门的辑私队伍,不遗余力的去辑查这些铸假钱印假钞的人。虽然说,其实现在的铸币技术,一般人根本仿制不出,仿出那么精美的钱币,只会亏。而粗劣的仿制,十分容易识破。

    不过依然还是有百姓会收到假钱,而朝廷一但抓到铸假钱贩假钱的,处罚也是十分严厉的,直接流放边疆。

    老头收开元通宝和元宝区别很大,这段时间也算是一个特别时期。

    “就是感觉通宝好,喜欢。”

    张超只是呵呵一笑,拿了两枚开元通宝递给老头。

    “一通宝值五文,一元宝是当十,两串冰糖葫芦六文钱,我给你两通宝,你还要找我四文钱。”

    老头原本以为张超是个外地举子什么的,还没弄清里面的弯弯绕,结果却不知道张超这么门清。

    接了两文开元通宝,却还要找回四文钱,这真是个让人糊涂的生意。

    好在老头也是有办法的,他从怀里摸出钱袋,从里面取出四张一文的小钞递给了张超。

    “哈哈哈,”张超和柯庆一人拿着串冰糖葫芦在老头的幽怨眼神里转身离开。

    以后市面上就看不到开元通宝和贞观铜元了,以后流通的就是开元元宝,现在的十文铜元之后,马上还要出当二十面额,和当五、当二的。

    二十文元宝重四钱,十文元宝重两钱,五文元宝重一线,两文元宝重四分。

    不再有一文的铜钱了,一文的通通改用纸钞。

    新铜元宝的发行,其实对百姓不会有什么影响,特别是朝廷考虑到那些手里有铜钱的百姓利益,破格提出开元通宝、贞观铜元按一文兑五文,兑换开元通宝后,谁手里的钱也不会被朝廷套走。

    只不过以后再不会出现铜钱本身比面额更值钱的事情了,熔铸铜钱做铜器也不可能再有六七倍的暴利。

    货币还是会慢慢的向着信用货币发展。

    “看来朝廷对于这次回收旧钱,发行新钱的宣传很到位,大家都知道旧钱现在挺值钱的。”张超一边吃着冰糖葫芦一边笑道,这其实是一件好事。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1314章 得十钱而不死

    “柯教头,如今汉京寻常百姓一日收入多少?”吃着酸酸甜甜还很冰脆的糖葫芦,漫步在这热闹的汉京街头,张超感觉很惬意,也很自豪。这大唐盛世,提前到来,他也功不可没。

    “汉京寻常百姓做工,一日可得百钱。若是有技术的工匠,则收入更高。寻常人,也就百钱左右吧。”柯庆身为替张超掌管暗影的人,对于京师的市井生活,也是很清楚的。

    一天工钱百钱,指的是在汉京打零工的人,或者是工坊普通工人、商铺一般伙计等,这个收入应当说还是很不错的,但考虑到汉京做为大唐都城,人口百万,生活成本还是较高的。

    一天百钱,其实也就一般了。

    “想起十几年前,在灞上的时候,一百钱可不容易赚。”

    那时还是开国之初,粮价高,但房屋田产等却便宜。如今汉京周边的田产、住宅商铺这些都是节节高升,虽说现在田地不像过去那么紧张,许多百姓只要愿意,就能去边地移民分田。

    可汉京毕竟人口百万,这里附近的地依然是寸土寸金,汉京边上最肥沃的良田,成交价格达到二十贯每亩,一般的良田也有十来贯。但与之相对应的,离京城越远,田价越便宜。

    大唐田价最贵的就是五京,还有各大超过十万人口的都市郊区。五京是一线地价,达到十贯每亩以上。而杭州、交州、钦州、福州、扬州、江陵、江州等算是二线田价,一般在三贯以上十贯以下。

    三线价格则是那些州城附近,一般在一到三贯左右。

    一些偏远的地方,价格只在每亩一贯左右。

    最便宜的是在既偏远,灌溉又不利的一些地区,每亩田价仅三五百钱而已。

    这也是人口效应,许多偏远的地方,也是移民移走最多的地方,人口下降,百姓田地拥有数量也变多,田地交易变少。而那些都市大城周边,因为工商业旺,人口聚集,田地的价格也就节节上升。

    如汉京边上,最贵的都达到二十贯每亩,甚至还有价无市。而如果愿意去边疆领主们的封地,去了就能免费给田,甚至还有安家费可得。

    汉京的房产、商铺的价格,也是眼下高居不下,不断上涨。尤其如汉京这样拥有百万人口,流动人口又多的都城,对住宅和商铺的需求是极大的。

    特别是商铺数量基本上固定的,尤其是那些旺市街区,店面的租金更是惊人。好在当初设计汉京的时候,就早早为汉京城设立了许多卫星城,这些京郊的商镇,承担着许多手工业区、仓库码头,和大量工人百姓的住宅区的功能,为汉京分担了很大的住宅压力,要不然,汉京再大,人都挤在城里,也是会相当拥堵的。

    朝廷修建了不少的城郊住宅区,提供廉租房,为许多在汉京生活的百姓减轻了压力。

    甚至每年来京的许多商人,还有那些赶考的士子,都喜欢住到城郊。那里房租便宜,生活成本低,节省很多开支。

    能在汉京城里住房的,都是收入不错的,若能在汉京城里买房,哪怕是在外城买,也是相当有实力的。

    “汉京的百姓,起码还是能维持温饱的,日子算是很不错了。”

    张超觉得汉京百姓生活压力大,可柯庆却觉得他们很幸福。

    温饱,仅这一条,就是柯庆区别好与坏的标准。

    隋朝的开皇盛世之时,长安城的外城墙甚至都还没有修建完成,城里依然有大量的空置坊区,百姓在那里面住粮食,甚至在里面建起窝棚,许多贫民在那里生活,形成一片片不在官方登记里,却实际存在的贫民窟。

    可在汉京,却很少看到乞丐。

    基本上,都还是能维持温饱。

    虽说汉京生活成本高,但朝廷在城郊建有许多廉租房,房租很便宜,配套的设施却不少。

    有学校有医院,还有配套的公厕和澡堂,甚至有专门安排人做卫生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