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灭明 >

第538部分

灭明-第538部分

小说: 灭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临时都督府不差银子,南阳唐王府、汝宁崇王府、永宁万安王府、洛阳福王府,为天命军准备了充足的银子。

    各部主将都是喜笑颜开,特别是明军的降将,如牛可敬、罗泰、刘见义等,原本都是粮饷不足,没想到投靠天命军后,不但白面馒头每日管饱,打了胜仗就能得到赏银,临时都督府不少银子都是随军走,会议结束,就能兑现赏银!

    主将们脸上都是笑开了花,随后更是各抒起见,抢着向李自成汇报自己的心得与体会,李自成不时点拨两句,来到河南后,一年多的时间,天命军能发展到如此境地,实在出乎他的意料,将领们的水平虽然残差不齐,思想认识也不完全一致,但他们最为可贵的一点,都是愿战,这就足够了。

    牛金星却是提醒众人,明军在河南连连出现败局,朝廷必会有所行动,战斗还要继续,大家千万不要松懈!

    李自成想起了孙大总统的一句话: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牛金星的这些话,原本应该是自己来说的,有了临时都督府就是好,这些婆婆妈妈的话都省了,虽然牛金星说的是常理,但在座的将领们,有谁能听听得进去?没办法,走一步是一步吧!

    谈到天命军下一步的战略,众人都是歪着脑袋听了,将领们都希望继续战斗,只有战斗,才会有军功,才有可能领到赏银。

    但李自成只是要求刚刚整编的新兵,也就是后备营的第三团、第四团,分兵收取禹州、登封、新郑,将整个箕山完全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随后这两个团的士兵,便去往洛阳操训、守城,将独立营第四团马有义部替换出来,第四营、独立营这两个完整的编制营,将继续在河南游移,牵制河南的明军。

    黄河以北暂时不要过去,那里距离京师太近,万一朝廷震惊,派出京师的三大营过来拼命,那可不是玩的。

    李自成并非害怕京师的三大营,以大明现在的状况,三大营的战斗力也不见得强到哪儿去,但现在不是决战的时刻,天命军尚未在河南真正立稳脚跟,也没做好与明军决战的准备。

    天命军下一步的发展的方向,除了整个南阳,便是河南南部的汝宁府,以及开封南部,靠近南阳府、汝宁府的那一片州县。

    在各地设置官员、安置百姓的事,就交给了民事副使王胤昌、李琬,但新任官员的名单、简历要上报李自成,安置百姓的具体法子,也要经过李自成的同意。

    会议很快就结束了,主将们忙着去领赏银。

    但李自成还有一个隐隐的担忧的,第四营、独立营都要在河南南部游移,洛阳城内有一万七千士兵的后备营,但周围的府州县,每座城池内只有一两个百户的城防兵,基本上没有守城的能力,万一朝廷的大军袭扰这些地方,完全就是不设防。

    将三个营的主力部队分散驻守,根本不可能,明军恰好可以各个击破,这无异于自杀!

    河南中西部,并没有明显的山脉、关隘,将中西部与东部分割开来,更没有四川、甘肃那样的地形,只要封锁了数条要道,就可以拒绝明军的进入。

    中原地区历来是四战之地,除了西南部与天命军的属地商州接壤,其余周边分别是朝廷控制的陕西、陕西、山东、南直隶、湖广,谁也无法预料,朝廷会从哪一个方向进军。

    防不胜防!

    李自成初来河南游移的时候,虽然被虎大威追逐得有些狼狈,但那段时间,却是最惬意的,反正是朝廷的府邸,想打就打,想跑就跑,没有任何羁绊,但今日不同了,天命军占据了河南的西北部,各府县都有自己任命的官员,灾民也是初步得到安置。

    难道自己的一番心血,要毁在朝廷和明军的手里?难道朝廷比流寇还要流寇?河南西北部的百姓,刚刚有了一点活路,又要被朝廷生生掐断?

    李自成苦苦思索,一时却是找不到解决的法子,天命军可以在河南与明军玩“躲猫猫”,但数十上百万的百姓,不可能跟着士兵一起逃亡,如果百姓一直在逃亡,那何人种植粮食?来年即便风调雨顺,岂不还是饥荒?

    天灾人祸,人祸大于天灾呀!

    李自成一边在大帐踱步,一边喃喃自语,不知不觉掀开滚帘,出了大帐,看到大帐外到处都是欢天喜地的笑脸,心中忽地一动。

    自己不是一个人在战斗,现在已经有了临时都督府。

    临时都督府在洛阳城内,民事副使王胤昌、李琬都在洛阳,但兵事正副使李信、牛金星就在身边,有事可以问问他们的意见。

    李自成让和何小米去将李信、牛金星请来。

    二人刚刚离开李自成的大帐,这么快就被请回,知道是一些秘密的事情,他们不敢大意,急匆匆来到李自成的大营,“大都督?”

    李自成含笑让二人落座,又让何小米奉了茶水,方道:“刚才的总结会议,因为人多,有一件事不好言明,故此让你二人返回!”

    李信与牛金星对视一眼,道:“大都督请明言!”

    “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你们想到没有,”李自成淡淡地道:“一旦第四营和独立营离开密县南下,朝廷对洛阳用兵,我们怎么办?”

    李信轻皱眉头,缓缓道:“大都督,洛阳城内,有王绍禹的后备营,粮草又是充足,如果明军来犯,守城两三个月,应该没有问题吧?”

    “用不了两三个月,我军的主力就可以回援……”牛金星说到此处,话语忽地一顿,“属下明白了,大都督不是担心洛阳,而是担心周边的府、州、县……”

    李自成看了牛金星一眼,微微颔首,牛金星的心思,还真不错,“是呀,洛阳城自保应该没有问题,但也无力增援周边的府州县!”

    李信面上一红,该死,这么简单的问题,怎的没想到,反而让牛金星抢了风头?他的心中快速盘旋着,一时却没有主意,面上不觉现出汗珠。

    李自成双手捧着茶水杯,气定神闲地品着香茗,气氛虽然凝重,他的面上却看不出任何焦急。

    牛金星的心中,也是一直在思索,看了李自成一眼,忽地明白了,“大都督,如果朝廷的大军侵袭州县,让各地开门纳降!”

    “纳降?”李信大惊,用手指着牛金星的鼻子,大怒道:“你……”

    李自成摆摆手,面上含着笑,“先生有什么话,直接说出来吧!”

 第802章 风雨飘摇

    见李自成没有像李信那般生气,牛金星相信,李自成已经有了主意,他向李自成、李信二人拱手行过礼,方道:“如果朝廷的军队太多,各地州县必定无法自保,为了减少战争的损失,倒是可以让州县的主官主动纳降。全本小说网;HTTPS://。m;”

    他原先还有些焦急,此时受到李自成的感染,已经气定神闲了,虽然说着纳降的事,面上却是不改色。

    李信却是不干了,“好你个牛金星,大都督让你拿主意,你倒好,让各地的州县直接投降,我们好不容易打下的州县,难道白白交给朝廷?你究竟安的定什么心?如果不是知道你的身世,简直怀疑你就是朝廷的探子……”

    李自成哈哈大笑,道:“先生,既然李公子误会你,你就说出详情吧!”

    牛金星不动声色,道:“既然明显守不住,我们为什么要守?徒增伤亡而已!这些州县,我们无法大量驻兵,朝廷也一样,只要我们的主力回来,拿下这些州县,似乎也不是难事!”

    李自成暗自点头,这个牛金星,真是狠人呀,这样的主意也能想得出,虽然牛金星的话语没有说完,他已经明白了。

    李信思索片刻,这才发现,天命军所到之处,除了洛阳、开封这样的坚城,州县基本就是望风而降,实在没什么难度,但牛金星的话,太过匪夷所思,他还是有些不服,“大都督,牛先生,如果明军占据州县,城内一定会遭到破坏,我们的官员,还有刚刚解决温饱的百姓,还有,天命军的土地政策……”

    “破坏总是难免的,兵患嘛,”牛金星侃侃而谈,“来的毕竟是官兵,总好过流寇,只要城中的官员们主动纳降,不激怒他们,再说出彼时的迫不得已,或许还能周全,”他忽地长叹一声,又道:“其实,明军祸害城池,对我们倒不是坏事,对比天命军的仁政,就连普通的百姓们也会知道,他们更应该支持谁!”

    李信瞪大双目,“牛金星,你是让文武官员去当墙头草?”

    “形势所迫,墙头草也没什么不好,”牛金星看了李自成一眼,见李自成脸上挂着笑意,遂道:“官员们这是忍辱负重,为了百姓,我们应该理解他们!”

    李信不见李自成有反对,口气也就弱了,“如果明军占据州县后不走,难道我们还要等他们离开?”

    “所以,各个州县,存粮不能太多,维持半个月足矣,半个月之后,洛阳再运送粮食过去,”牛金星道:“城内没有足够的粮食,即使不用我们出兵驱赶,明军也是待不下去,现在各路明军,恐怕都没有足够的粮食,必须依靠沿途州县的补给!”

    李自成微微点头,牛金星不愧是大才,让官员们在天命军与明军之间摇摆,充当墙头草,不过,这样也好,官员、百姓们,可以在天命军与明军之间做个对比,谁对百姓好,也就一目了然了。

    还有,这是将天命军放在明军的对立面,完全对等的位置,不知不觉之间,官员、百姓的心中,天命军再也没有流寇的嫌疑了……

    大局就这么定了,李自成让李信、牛金星回去,以临时都督府的名义,立即给各个州县传讯,只要心中向着天命军,大丈夫能屈能伸,不要在乎一城一地的得失,保护百姓,才是重中之重!

    李信与牛金星下去后,李自成也没闲着,他给兰州的梁文成去了一封信,汇报了河南的详细战况,让后方天命都督府保持稳定,保证让百姓们过上好日子。

    ……………………………………………………

    夷陵是长江上游与中游的分界线,出了西陵峡,江面不仅开阔了许多,江心中的险滩、暗礁几乎消失不见,长江真正成为黄金水道。

    长江之水养人,夷陵也不意外,“世界四大历史名人”的屈原,“中国历史四大美女”的王昭君,都是出生在这片土地上,因为是“巴楚”文化的发源地,李白、杜甫、白居易、欧阳修、苏轼、陆游、杨守敬等,都曾在此留下足迹和脍炙人口的文字。

    可能是与阔狭顿异的地形结构有关,这里也是战略要地,以“三国故地”最为闻名,赵子龙大战百万曹军的长坂坡、张翼德喝断的霸陵桥、关云长败走的麦城、陆伯言火烧的七百里连营,等等。

    此时靠近江心的地方,数艘快舟正沿江而下,快舟之后,有三艘大型舰船,沿江北岸,还有无数的士兵,正拖着沉重的步伐,与舰船基本保持相同的行军速度。

    已经过了未时,江面上的斜风小了许多,一名头戴乌纱帽、身着大红色官袍的人,在两名亲卫的餐俯下,缓缓走上甲板。

    官袍的补子上,绣着两只仙鹤,一只立在水草丛中,伸颈侧目,另一只虽是在低空翱翔,却是伸出一双长腿,显然是缓缓下落。

    仙鹤官袍,是大明文官的一品,已是位极人臣,但这名官员的官袍,却是非常宽松,有“衣带渐宽”之嫌,腰间用玉带束了,胸前一片皱褶,显得有些不伦不类。

    护卫小心地将一品文官搀扶至甲板的中央,轻声道:“大人,快到夷陵了,要不要停舟,让将士们靠岸休息一番?”

    一品文官没有说话,却是抬起失神的双目,遥望着烟波浩渺的江面,那充满皱褶的面皮,犹如被火烤过,没有一丝表情。

    宽大的官袍下摆,随着威风轻轻抖动,双腿显然无法承受整个身子的重量,如果不是两名亲卫生生抬起他的双肩,恐怕连一阵风就可以吹倒。

    没人知道他在想些什么!

    过了好一会,一品文官缓缓地道:“有塘报过来吗?张献忠逃到什么地方了?”

    “回大人,张献忠攻破襄阳后,又渡过汉水,攻破樊城,现在正向东南而去,据猛如虎将军说,下一个目标,可能是枣阳,或是随州。”

    樊城丢了,实在没什么,反正张献忠也不敢在樊城逗留,如果张献忠敢连续攻击枣阳、随州,那就是在找死,朝廷重兵云集,张献忠只有钻进深山,才有可能逃避官兵的围堵。

    可是,襄阳丢了,哪怕张献忠已经走了,那也是滔天大罪,张献忠逃得了,他却逃不了……

    这个左良玉,哎,十万大军,怎的将襄阳重地弄丢了?襄阳本该固若金汤的……

    这位一品官员,自然是总督天下平贼兵马的督师杨嗣昌,他长叹了一口气,目光从江面上收回,不知道以后是否还有机会看到这波澜壮阔的江面。

    他的人生也算是波澜壮阔,因为流寇而起,也会因为流寇而落!

    洛阳、襄阳失守,福王朱常洵、襄王朱翊铭相继被李自成、张献忠诛杀,朝廷必须有人出来背锅,他领着兵部尚书的头衔,身为平贼总督师,手持朱由检亲赐的尚方宝剑,这个背锅的人,肯定非他莫属。

    杨嗣昌太了解朱由检了,他的父亲杨鹤,还有以前的熊廷弼、王化贞、袁崇焕,因为丧师失地而被杀的高官,实在数不胜数,身为平贼总督师,不但未能平贼,两位藩王却相继死在流寇手中,虽然不能就此宣告平贼彻底失败,却也是不可饶恕的大错。

    如果仅仅是洛阳的福王朱常洵还好说,杨嗣昌毕竟远在湖广,但襄阳被破,襄王朱翊铭被张献忠沉入汉水溺死,他实在是……

    其实,一月的时候,杨嗣昌便忧患成疾,不得已向朱由检请辞,但朱由检偏偏认上杨嗣昌,怎么说都没用,就是不换人!

    杨嗣昌心中叹道:当初如果不是这张嘴……或许这一生不会如此波澜壮阔,但亦不会被流寇弄得如此受伤……

    自己已经是油尽灯枯,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