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我本三国一路人 >

第282部分

我本三国一路人-第282部分

小说: 我本三国一路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见到这个情况陆仁就放了不少心,然后就叫来陈登,让陈登去负责徐州南面的防卫诸事。人当有自知之明,陆仁深刻的知道打仗这种事自己根本就不行,强行出头的结果只能是自取其辱,还不如把这些事交给懂行的人,自己只要作好后勤供给工作就行了。

    另外陆仁可没忘了曹操派自己来徐州的主要任务是什么。镇抚镇抚,镇住局面、安抚百姓才是他真正的主要任务。不过这种事陆仁早就轻车熟路,那些诸如放榜安民、劝慰百姓,以减轻徐州这里在刘备逃走之后的危机感的事,陆仁做起来不要太顺手。

    话又说回来,陆仁那个“仙师”的名号就是在徐州这里得来的,真论及陆仁在徐州这里某些事物上面的影响力,陆仁不见得就会比刘备差。再说陆仁在某些事情上可比刘备能干得多,由他出面来安抚百姓,再领着百姓去种地赚钱,其效果的确很好。

    这么说吧,陆仁在抵达郯城之后,前后不过五天,郯城周边的秩序情况就好上了许多,陆仁也终于能松下口气,然后再空出手来做点其他的事。

    比如说糜贞肯定会请陆仁重新召集一下在糜竺、糜芳失踪之后就变得散乱不堪的糜氏子弟,不过这个事陆仁不方便出面,因此是让陆信去受累,顺便的就让甄氏姐妹帮着陆信出出主意,也省得这俩姐妹一天到晚的在自己这里蹭吃蹭喝却又担心自己是有什么非份之想。

    要说非份之想,陆仁说没有是骗人,只不过现在真没那个心思而已。既然是这样,那么让这俩姐妹去受一受累、出一出力,觉得对陆仁的收留照顾也算是有所回报而心里安稳些,对陆仁也没什么坏处。再说自己现在在徐州是大众目光的焦点,身边要老是带着个倾国倾城的甄宓,想不被人注意到再惹来麻烦都不太可能。而甄宓的身份要是一但被人认出来,岂不是烦上加烦?

    抛开这些,还有许多乱七八糟的琐碎之事就不必多说了。只说陆仁这天在处理完了一些琐碎之事之后,再算了算日子,心说那件事该做了,再耽误没准就会误了事。

    于是乎,陆仁就差人把赵云兄妹给请了来,一番客套之后赵云问陆仁有什么事,陆仁只是微笑了一下再回应道:“得劳烦子龙兄与雨姑娘乔装改扮一下,随我去一个地方求一个人。”

    赵雨好奇的问道:“救人?救什么人啊?在徐州这里,陆仆射你一声令下可以调动军兵,要救什么人不是轻而易举的吗?哪用得着我们兄妹?”

    陆仁摆了摆手,笑道:“没那么简单!因为我们这是准备要去……即墨!”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四百一十九回 暗赴高密

    即墨,并不是什么很有名的地方。而对陆仁来说,如果不是因为在《仙剑四》中有那么一段令人觉得很温馨的“即墨观烟花”的情节动画,陆仁对即墨只会连半点的映像都没有。当然陆仁现在跑去即墨可不是为了能像云天河、柳梦璃那样在即墨看看烟火与花灯,且不说他现在根本就没那个心情,就说他所处的时代,烟花与鞭炮所需的火药也还没有真正的出现。

    陆仁去即墨的目的是救人,而且说实话,陆仁想救的人也并不是在即墨,而是在即墨西面百来里之处的高密。至于陆仁想救的人……这位要是真的被陆仁给弄走,袁绍包管会被气得暴跳如雷,因为这位是当时乃至后世都公认的经学大师郑玄。

    郑玄,字康成,汉末时期的经学大师,其生卒时间为公元127年至公元200年,籍贯在北海高密,也就是现代的山东省高密市。为人德高望重,不受征召,最初是领着学生们隐居在不其城南山里,进行注经和讲学活动。由于黄巾起义天下大乱,郑玄这里后来由于粮食断绝,无法维持下去了,只好与学生们痛哭一场,分手各奔前程。

    献帝初平二年,即公元191年,黄巾军攻占青州,郑玄在高密也待不下去了,就只好逃到徐州避乱。徐州牧陶谦曾大破黄巾军,境内比较安定,他听说郑玄到来极为欢迎,以师友之礼相接待。郑玄当时就把自己安顿在南城之山栖迟岩下的一所石屋里,很少出头露面,但仍然夜以继日、孜孜不倦地研究儒家经典。

    陆仁穿越时的“着陆点”是在公元193年,当时因为担心曹操征讨徐州时的“三光政策”,都一度准备在存够了路费之后就跑去郑玄那里避难。不过后来因为一连串的变故,也就使得陆仁没有去成郑玄那里,相应的对郑玄那边的事也没产生过什么影响。

    至于郑玄在徐州住了五、六年,当时孔融是北海相,对郑玄特别尊崇,因此孔融为郑玄修葺故居庭院,然后再三的派人请郑玄回郡返乡。所以到建安元年,即公元196年,郑玄便从徐州返回高密故。而据史料记载,郑玄在在回高密的路上曾遇到过大批黄巾军,但他们却对郑玄十分尊重,以至于“见玄皆拜,相约不敢入县境”。

    郑玄能够得到黄巾军那的尊重,这在历史上是有记载的。而郑玄是一位真正的名士,在颠沛流离中非礼不动,也是他能够获得黄巾军尊重的原因。再据史料记载,郑玄所在的高密县竟未受黄巾钞掠,就是郑玄以自己的人格和名望保护了乡土邻里。

    再到汉献帝建安五年,也就是公元200年,郑玄已经74岁了。作为一个饱经沧桑的老者,身体常觉不适。这年春天他梦见孔子对他说“起、起,今年岁在辰,来年岁在巴”,因为这一年是农历庚辰年,也就是龙年,而来年是辛巳年,也就是蛇年。旧时认为龙、蛇之年对圣贤不利,所以郑玄醒来后很不高兴,认为自己当不久于人世。

    或许这种记载有点玄乎,是写书的人有意的在神化郑玄也说不定。但也就是在这一年,袁绍与曹操的官渡之战暴发,袁绍为壮声势,争取民心和士望,叫袁谭逼迫郑玄随军。郑玄无奈之下只好抱病而行。走到元城,也就是现代的河北大名县境的时候,郑玄病势加重无法再走,于同年六月病逝于该县……

    如果仍旧按照原有的历史进程而不去理会,郑玄肯定会被袁绍强征往官渡战场。但事有凑巧,陆仁偏偏在建安五年年初的时候被曹操派去徐州镇抚州事,赶到郯城的时候也不过是二月头上。而陆仁因为婉儿的缘故,对袁家的恨意十足。尽管目前还不能直接的和袁绍干上,但是但凡是能够狠狠的恶心一下袁绍的事,陆仁都不会放过。

    像之前对待甄氏姐妹……照顾固然是照顾,但陆仁也有那么一层把甄宓这个袁绍的儿媳妇给扣在自己的手里的意思。而接下来你袁绍不是想用郑玄来给自己的脸上贴金吗?老子就偏偏要把人郑老爷子从你袁绍的手里给抢过来,借着这事在你袁绍的脸上狠狠的来俩耳光!

    不过这时的青州,也就是高密所在的山东地头,毕竟是在袁绍的手里,曹袁两家之间又已经处在了一个马上就要开战的状态,陆仁想从徐州郯城走陆路去高密拉走郑玄是不太可能的事。不过有糜氏的海运能力在,这就不成什么问题了。

    从陆仁与糜贞弄出来的连云港……这可不是后世的那个连云港,而是陆仁当时是正好选了那个地方,然后再由糜贞弄出来一个大码头,陆仁就顺手给安上了连云港这个名子。这个连云港距离即墨的海程不足四百公里,以糜氏的海船用不了一天就能打一个来回。而即墨距离高密不足一百公里,骑着马的话用不了几个小时就能赶到。

    这里顺便扯一句,糜氏一族自从糜竺、糜芳下落不明,糜贞又被曹操给掳去了许昌之后,内部的那些宗族子弟有如一盘散沙,外部则受到了徐州其他大姓宗族的压力,已经有了那么些宗族子弟分崩离散的意思。

    这个时候陆仁突然冒了出来,身份还是徐州刺史,再以陆仁与糜氏一族长久以来密切的关系,这些有如群龙无首一般的糜氏子弟还真都愿意听陆仁的。而糜氏一族在糜竺、糜芳、糜贞这三位都不在的情况下已经停下来了的海运诸事,在陆仁抵达徐州之后没用几天就恢复了过来。大规模的活可能是还做不了,但只是送个百十来骑去即墨,却是十足的小菜一碟。

    闲话少说,只说陆仁在把手头上的那些不得不做的工作都安排好了之后,就调动了糜氏一族现有的一些船只,再拉着赵云、赵雨这对兄妹和那百十来骑白马义从,登上海船之后从海路跑去了高密东面的即墨。

    再稍稍的花了点时间,陆仁、赵云、赵雨与百十来骑白马义从就来到了高密。不过陆仁可没有领着这显眼的百十来骑直接过去,而是请赵云先带着白马义从找了个合适的地方先躲起来,自己则带着赵雨和少数几个人以寻常客人的身份先去拜访一下郑玄。

    直接带着白马义从过去把郑玄给带走?那不就成了“劫持”了吗?郑玄那是多大的名头,陆仁要是敢来那么一手,回过头来恐怕连怎么死的都不知道。再说人家郑老爷子可是有家兵的人,史料中有记载着袁谭率黄巾降兵攻北海,围孔融于都昌的时候,郑老爷子就让独子郑益恩带领家兵前去营救孔融,只可惜反被围杀了。

    陆仁要是敢对郑玄来硬的,那还不得打起来?而一打起来再流个血、死个人的,人郑老爷子肯跟你陆仁走?再退一步来说,陆仁说想劫走郑玄,人云哥头一个就会不答应。黄巾军那样的匪军都尚且对郑老爷子无比敬重,又更何况咱云哥?

    于是乎,陆仁和赵雨一行不过十余人就赶到了郑玄的府坻门前。像现在这样的配置,因为和游学的士子几乎没什么分别,到也不会引来什么人的注意。而陆仁在郑玄府坻门前下马之后,从怀中取出了名刺,也就是当时的名片,客客气气的与门人交谈了几句,就请门人传递名刺并求见郑玄。

    郑玄名望高、学问大,每年会像陆仁这样前来拜访的人不在少数,故此门人对陆仁到也没怎么留意。除此之外,陆仁在名刺上稍稍的动了点手脚,自己则只自称是吴郡陆氏子弟,门人在不方便打开名刺的情况下就只能是拿着名刺进去交给郑玄。

    郑玄作为主人,当然可以把陆仁在名刺上弄的那点小手脚给去掉,再打开一看,郑玄的脸上当时就变了颜色。略一沉吟之后,郑玄就让门人把陆仁请到偏厅去见面。

    该弄的那点事弄完,陆仁就只带着赵雨在偏厅中与郑玄见上了面。而郑玄给陆仁的第一映象,并没有什么道骨仙风之类的,用陆仁的话说,就像是大学里那里白发苍苍的老教授……不过人家郑老爷子还真是搞学问的。

    几句客套话说完,郑玄看似随意的让从人都退下,然后才用很惊讶的语气向陆仁道:“陆仆射何故到此?老夫虽然在府中闭门不出、不问世事,却也知道袁本初与曹孟德大战在即,而陆仆射你是曹孟德之人,来到这青州之境,实与孤身犯险无异。”

    陆仁微笑着回应道:“近领徐州刺史一职,受命镇抚徐州,数日之前才到的郯城。”

    高密与郯城之间说远不远,说近也不近。况且陆仁抵达郯城也没几天,再以当时的信息流通,郑玄这里会不知道陆仁现在是徐州刺史的事也很正常。

    郑玄稍稍的愣了愣,但这一类的事与他没多大的关系,到也并不怎么在意。而在顿了顿之后,郑玄复又问道:“陆仆射犯险来此与老夫相见,不知是有何事?”

    陆仁深吸了口气,再好好的调整了一下状态,这才不紧不慢的道:“非为别事……郑老先生,在下这次犯险来此,是想请郑老先生赶紧离开此地,以躲开战乱之祸。”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四百二十回 暂缓一手

    “非为别事……郑老先生,在下这次犯险来此,是想请郑老先生赶紧离开此地,以躲开战乱之祸。”

    陆仁的话让郑玄郑老爷子愣了好一会儿才回过神来,摇了摇头向陆仁道:“老夫隐居于此,与世无争,又何来这战乱之祸?再者,纵然是袁本初与曹孟德打得天昏地暗,老夫这样的一个行将就木的糟老头子,对他们难道还有何用处不成?”

    陆仁心说你郑老爷子多半是读书太多,这会儿早就成了个书呆子,难道会连这点人情事故都不懂?不过陆仁对此也是早有准备,就把之前想好的话有条有理的说了出来。而主要的,也就是说明一下以袁绍那种好面子的为人,在开战之后肯定会硬逼着郑玄出来给他袁绍长长脸的事。

    一番细说之后,郑玄便陷入了沉思之中。又是许久过去,郑玄才轻叹道:“陆仆射的好意,老夫心领了。只是老夫如今又能去到哪里?老夫今年已经七十有四,或许今夜就榻,明日就再也不能下榻而行。如今能身归乡里,身死之日可以魂归故土,足矣……”

    接下来的话,陆仁根本就没什么心思去听了。反正陆仁心里明白,郑玄要么就是不相信自己所说的话,要么就是觉得自己都已经这把年纪了,死就死吧,能死在家乡故土这里就行。而一个七老八十的老人家,会有这样的心态实在是太正常不过。

    所以陆仁是耐着性子等到郑玄把话说完,这才向郑玄恭敬的施了一礼之后回应道:“既然如此,在下也不便在此叨扰,就此告罪而去吧。”

    郑玄上下仔细的打晾了陆仁一番,本来是想再说点客套话,然后再留陆仁在自己这里招待一下吃顿便饭什么的,但想想陆仁的身份,却也明白不便多留。因此客套了一下之后,郑玄是亲自把陆仁送出了门外,目送陆仁和赵雨这些人离去。

    一些门人弟子什么的见了这情况难免会觉得有些奇怪,说以郑玄的名望、身份,哪还有什么人能值得他亲自送出府门的?而自然而然的,就会有人向郑玄发了问,郑玄对此只是笑而不语,不过在心里对陆仁的评价可着实不低。

    这里再顺便扯一句,郑玄在建安三年的时候,曾经被献帝刘协征为大司农,给安车一乘,并且命令所过郡县长吏送迎。郑玄在家拜受后便乘安车前往许昌,但到差不多的时候马上又借口有病请求告老还乡,换句话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