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皇宋锦绣 >

第409部分

皇宋锦绣-第409部分

小说: 皇宋锦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整个铁路施工的路线上面,大大小小的河流,最长的和最短的,甚至差了10倍以上的距离。

    这些提前施工的,将会决定了整个工期的进行程度,而在春节过后,伴随着一座座的桥梁的逐步完工,铁轨的铺设工作也已经开始了。

    在300里的距离之中,一共被分成了10个标段,每一个标段不过是30里的距离,然后招募了大量的壮年劳力,进行施工。

    修建铁路,在这个时代,几乎全部是要劳力来执行。

    铁路最重要的就是各种的建筑材料,枕木,还是有铁轨,不是每一个地方,都是有便利的交通状况,单独的铁轨并不沉重,按照后世的标准,12米一根的铁轨,平均每米的重量在25公斤左右,也就是说,一节12米的铁轨,也就是300公斤,这基本上一个两轮马车,可以拉起两根。

    四轮马车,可以拉的更多,差不多能够拉起六七跟,只不过那样马车,对于道路的要求非常的高,按照之前的计划,整个工程部门,大量征集的马和马车开启了原料的运输。

    能够本地解决的就本地解决,比如说,就近开设了沙场和石头场,甚至一部分的砖厂,为此,甚至泄露了一些技术,让红砖开始逐步的出现在在北宋。

    对于这些,赵信基本上是不在意的,实际上,类似水泥,砖头这样的基础建筑材料,如果当运输的成本,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根本无法占据市场,一般水泥厂的辐射范围有几百里,不超过1000里,可是砖厂,就基本上是城市的附近了。

    一块几分钱,甚至更少的利润,当运输成本激增的前提下,直接会让这个厂黄掉。

    类似水泥和砖头这样的基础的建筑材料,在逐步的发展之中,赵信是准备放开的,比如说,水泥的配方,就已经交给了北宋,逐步放开这个配方,只是专注于高端。

    铁路的修建,除了水泥砖头和枕木之外,最重要的,就是铁轨了,这个,是没办法放开的,也只有丁海军的钢铁厂,才能够生产铁轨。

    这些铁轨需要通过水运,从丁海军运送过来,其中会在洪泽湖进行中转。

    应天府到汴粱的铁路,通过的河流不少,可是能够通行的,只有汴河和少数大一点的支流。

    汴河属于是的北宋京杭大运河体系的一员,也是非常重要的部分,可以说是遏制住咽喉的,这一条铁路的修建,就是为了缓解这一切。

    刚刚过了春节,寒冷的北国,冰雪还没有完全的融化,可是在破冰船的帮助下,汴河已经可以保持通航了。

    这倒是帮助了这个铁路的建设,汴河在除了冬季之外的其他季节,都是繁忙无比的,到处都挤满了船只,要想在中间运送铁轨和其他的建筑物资,是非常困难。

    一条150公里长铁路,两根铁轨就是300公里,一米25公斤,公里就是25吨,总共需要铁轨就是7500吨,加上其他的铁器和物资,总共的运输量最少在5万吨以上。

    这个运输量,对于本就繁忙的汴河来说,在寻常的时间,简直是噩梦,恐怕要把各种的物资运送上来,就会耗费大量的时间。

    现在,几乎独占的前提下,大量物资,通过水运,运送到了各个港口,以这些港口为节点,建设了大量的仓库,从定海军运输过来的物资,源源不断的运输到了这些仓库,这样可以极大的节约时间,让每一个铁轨从港口运送到工地的距离,不超过50里,这对于整个铁路的兴建,也是一件很有好处的事情。

    相对于白天施工,晚上就停下来的其中体系,其他的工程队,几乎是日夜赶工,特别是最简单的土方,他甚至会工作到晚上,在一些马灯的灯光照耀下继续进行。

    如果有一个航拍的无人机在的话,就可以看到,300多里的距离之中,无数人员在这里夜以继日的挥洒着汗水,正是他们的努力,一个划时代的工程正在快速的完成。

    在这中间,还有一个更大的统筹体系,他们几乎如同润滑油一样,融入到了整个铁路的兴建之中,通过快马,把整条铁路的施工状况,汇总协调所,通过计算和协调,调配整体修建的速度。

    比如说,一些小一点桥梁,会放少一些人,慢慢的完成修建,一些大一点的,会多放人。

    当然了,其中也有例外的,赵信他们观察的这个桥梁,就是一个例外,这个比较小的桥梁,本身的建筑优先级,远低于的其他的,甚至起重机也会在一周之后抵达,一周之后,才是它建设的高峰。

    赵信和韩琦的到来,改变了这个进程,让它提早了也一个星期,不可避免的,对整体的计划,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不过,一个最长不过是十几米的桥梁,对于全局的影响并不大,先修建就修建了的,只要稍稍的调整,最终产生的影响微乎其微。

    实际上,现在的施工进度,远比计划的更快,较为发达的水运系统,没有阻挡的独立运输,再加上因为出色的待遇和伙食,所激发的劳力们的积极性。

    这个时代,普通的农民,还是比较淳朴,要到大城市和繁忙的港口,才能够找到100文一天的工作,他们在家门口就可以获得,而且伙食的标准还非常的高,这种情况之下,这些淳朴的农民,当然会拼命的工作了。

    如果没有统筹的话,这样的拼命工作,根本无法提升效率,每一段都有固定的工期,你这边提升了,那边不提升,也是没有办法,一些桥梁,都是有固定的时间的,不是说调整就可以调整的。

    可是有了统筹就不一样了,最少布置了120个统筹人员,在这个工程上面,他们会通过快马,进行联络和数据计算,然后找出最适合的施工方法,甚至有时候,一两天的时间,就会有上千的劳力,调整工作的地点,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外一个地方。

    整个铁路,分成了十几个段落,有条不紊的进行着,效率不低的,原定,可能需要的3个月时间,才能够修建完成的铁路,可能不超过2个月的时间,甚至更短的时间,就可以修建完成,这样的效率,非常的高。

 第五百章 韩琦的请求

    第二天一大早,赵信再一次的准备出发,这是最后一次视察,按照昨天询问的工程进度,今天,整个桥面的吊装水泥预制件的工作,就会完成,铺设的工作,昨天进行了一部分,今天会完成几乎大部分的链接的部分,然后就是浇筑之后,等待凝结的过程。全本小说网,HTTPS://。m;

    今天的视察,注定时间不长,赵信在汴粱已经待的时间够久了,再待下去,也不会有更多的用处了,虽然在汴粱,跟贵妃之间的距离更近一点,可是赵信不能随便的入宫,更不可能进入后宫,如果单纯通信的话,依靠着丁海军发达物流体系,保证3天收到一封信,还是可以。

    趁着早晨,出城较为容易的时间,赵信快速的出城,可是刚刚走出坊市,就遇到了韩琦。

    韩琦当然不是偶然经过这里,他是故意的,昨天视察,让他收获巨大,当天回到了汴粱之后,就召集手下的负责人,商讨半成品的棱堡,还有起重机使用的问题。

    半成品的棱堡,这个只是对于现有的棱堡,进行一定的调整,一些步骤被减少了而已。

    能够修建棱堡的工匠,只要有了这么一个创意,按照这个创意来,也能够得到差不多的结果,甚至某种程度上面,比赵信给出的解决方案更好,可是起重机就不一样了。

    赵信虽然给韩琦,简单的描述了一下,起重机的作用,可是这个理论,还有起重机之中的滑轮组这种东西,还是非常陌生的,哪怕赵信打了包票,这个使用起来非常简单的,只要稍稍的了解一下使用的方法的,然后相互配合一下,就能够最终使用起来。

    可是不了解还是不了解,甚至非常的陌生,这种情况之下,如何能够让他放心。

    本身韩琦只是准备观看一天,修桥有什么好看的,虽然丁海军的施工方法,非常的出色,节约了大量的人力物力,速度也相当的快,可是看一天就可以了,没有必要看第二天。

    可是摸不清楚起重机的工作原理,这让韩琦很是头疼,他跟幕僚们商议了一下,从幕僚之中挑选了的2个比较年轻和伶俐的,想要趁起重机的工作间隙,进行操作。

    看到韩琦的车队,赵信也有些吃惊,知道了韩琦的目的之后,赵信也是满口同意,这玩意,就是一个的举手之劳,或许在昨天,因为起重机的工作量比较的大,抽不出来多少的时间,可是今天,最多就用半天的时间,就能够完成全部的造作的前提下,实验就没有多大的问题了。

    韩琦是整个北宋政坛,少数被赵信看中的官员之一,叶清臣的能力不低,甚至在一些方面,跟赵信很有共同语言,可是他习惯相对比较保守,不容易接受新鲜事物的。

    赵信也跟他讲述了,关于开设银行,建立信用货币的体系,可是叶清臣没有任何的表态。

    信用货币,在整个世界上面,也是从北宋开始的,北宋拥有着庞大的经济体系,民间的商业活动相当的活跃,可是北宋的基础货币是铜。

    中国是一个地大物博的国家,可是在一些主要矿产上面,并不能称之为的博,比如说,高品味的铁矿,比如说铜,以铜币为原料的话,整个北宋,最少也需要数百亿贯的铜币,才能够支撑整个庞大的市场。

    数百亿贯,那可是上千亿公斤的铜,上亿吨,对于北宋而言,这是一个根本没办法解决的问题,就目前而言,整个北宋,整个铜币的总量,也就是几亿贯而已,货币供应量的严重不足的,已经影响到了北宋的基本的经济了。

    各种替代的货币开始出现,铁币,当五,甚至是交子的出现,这些实际上,都是无奈的选择。

    如果以北宋的经济基础,再加上合理发行数量和兑换方法,这未尝不能开启一个新的篇章,单纯铸币和发行的收益,就可以的支撑北宋的财政的相当一方面,北宋的财务赤字,不会恶化到这种程度。

    没有一个统筹的货币眼光,甚至不知道经济学,在发行交子获得了第一批的收益之后,政府开始把交子当成解决问题的方法,不考虑实际的增发幅度,疯狂的增发。

    让刚刚开始的时候,还比较抢手,几乎是很新奇的交子,很快就没落了。

    当然了,在这个时代,还没有冒出问题,交子基本上都是在四川流行,很少出现在外,可是叶清臣还是不敢轻易的下定决心的。

    定海币的出现,不但没有引起整个北宋金融市场的变动,一方面,定海币制作精美,就算是北宋官方,都没有办法完成复制,另外一方面,就是因为整个北宋货币不足,别说是一点点的定海币,就算是10倍,甚至是100倍,也没所谓。

    赵信本身,寄希望于,让三司主导,成立一个的类似于发币行的银行,统筹整个金融事务,只要稍稍调整,就会比现在的定海银行发挥出更高的效用,对于缓解整个北宋的资金危机,非常的有帮助。

    叶清臣的保守,实际上,是浪费了这么一个机会,赵信的一些做法,绝对是比整个北宋,还要激进的多,这样激进的做法,当然会引起保守一点的官员非常的不适,就算是韩琦,也不可能全盘接受,更别说是叶清臣。

    可韩琦在这一点上,比叶清臣好了很多,相对于保守一点叶清臣来说,只要有明确的好处,或者利益,韩琦都会去做,这一点,是值得肯定的,这样的性格和习惯,很容易走上高位,就算是将来,赵信的目的达成了之后,从外围拿下足够的筹码,进而获得北宋权柄的时候,这么一个较为开放的,并且有能力的宰辅,也是可以利用的。

    一方有意,一方有心,双方就快速的达成了共识,再一次的前行,前往施工现场,不过相对于之前,这一次的阵容大了很多。

    在没有见到赵信之前,韩琦也是心中没底,他也怕赵信推脱,再得到了赵信的肯定的答复之后,放松了许多。

    两天的时间,韩琦跟赵信参观桥梁的修建,看着的如同的积木一样的搭起来的桥梁,几乎以肉眼看得到的速度在完成。

    至于那两个选出来,未来作为起重机操作者的幕僚,他们对于施工,也有一个简单的认知,之前从韩琦口中听到,跟现在眼前看到的,完全不同的。

    之前听说的吊装的水泥,他们还以为,是千斤左右的,甚至稍稍大一点的巨石,可是现在看到的,却完全不一样,这完全是数万斤,甚至是更大的巨石。

    这一点都没有说错,每一次8个立方,也就是20吨左右,可不就是4万斤么,这在传统上面,那是人力所无法达到的力量,几十个人,上百个人,都未必弄的动。

    可是起重机凭借着滑轮组的省力,偏偏能够把他们拉起来的,一想到自己就要操作这么强悍的东西,他们就忍不住高兴了起来。

    可惜还要等待,按照赵信跟韩琦的约定,今天上午,整个桥梁预制件的搭建工作,就会彻底的完工,到时候,进行一些基础物资运输,比如说,水泥,钢筋和一些铁质的工具的时候,才会用到吊车。

    这种使用,较为松散,对于速度和准确度的要求不高,这些可以他们来操纵。

    果然,中午时分,在全部的预制件,都已经放入到了不同的位置上面之后,在赵信命令下,开始换人了。

    每一个吊车,一般有两个位置,一个主,一个次,也被用上,一个尝试者在资深者的帮助之下,进行起重机的操作。

    起重机的操作,因为赵信的关系,更加的注重操作的,上下左右,非常的分明,而调整稍稍复杂了一点,对于正常的智商人而言,稍稍熟练和指点一下,就明白了。

    看到手下,跌跌撞撞的开始了操作,韩琦饶有兴趣的看了一下,可是一会之后,就有些无聊了,失败很多,就算是成功了之后,也是平平淡淡的。

    一个吊车的操作,又不是炫技,讲究的是稳定和效率,而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