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皇宋锦绣 >

第410部分

皇宋锦绣-第410部分

小说: 皇宋锦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个吊车的操作,又不是炫技,讲究的是稳定和效率,而不是炫酷,当然没有什么好看的。

    这时候,桥面开始的施工了,大量的人员聚集在桥面之上,这让韩琦有了兴趣,一个才两天时间,就基本上完成了雏形的桥梁,哪怕只是一个很短的桥梁,也很有趣,他甚至会饶有兴趣的,到桥梁上走了一圈。

    哪怕还没有完全的粘合,一些预设的机关,让铁环还有预制件的不同的部分,都完美的结合到了一起的,已经拥有了渡过行人的强度了,未来了,当一层层的水泥,凝结完毕了之后,就会形成相当坚固的桥梁。

    那才是真正的,承重能力极强的桥梁,铁路桥,比起一般桥梁,甚至是一些古代的传奇桥梁,承重能力都要强的多的,原因就在于他的用途。

    不说铁轨,枕木,等铁路本身的重量,单纯火车本身的重量,因为整个车厢,不像后世的车厢那样,达到60吨那么的可怕,对于车厢的强度要求非常的高。

    15吨的重量,只要稍稍的加固一下,拥有高强度的钢板就可以了,自重没有那么的大,可是单纯车厢,最起码也有7吨左右的重量,加上马,等附属装备的,一节车厢的重量,最少也在30吨左右。

    这个程度,大大的超过了普通行人的重量,就算是一些新式的四轮马车,他们的总重量也不会很高。

    水泥在没有凝结的时候,还有凝结之后,他们之间的额强度是绝对不一样的,但是就算是没有凝结的水泥,只是预制件之间的联络的,就足以承受住庞大的重量了。

    另外一边,那些韩琦的幕僚们,他们的进度非常的不错,10台起重机,已经准备交付给北宋了,韩琦带来的幕僚,也会成为第一批,操纵起重机的人,对于他们,丁海军的熟练者,也没有任何的藏私,甚至是平常总结出来的一些小技巧,也一一的传授。

    因为简单,这个操纵,只是在牲口提供动力的前提下,开始以一定的速度,把东西,从低处,运送到高处,然后通过力臂和位置的移动,运送到合适的位置之中,这对于这些操作者来说,充满了新奇。

    一天的时间,就在这样的参观之中,非常充实的过去了,韩琦收获巨大,他在跟派出来的人员了解了一下,知道他们已经基本上掌握了,或许无法单独的执行,可是摸索一下,还是可以。

    这个起重机的操作非常简单直观,适应性非常好,哪怕没有人传授经验,也可以很快的上手,而且效果出众,最大的其中重量是500石,也就是25吨左右,这比他们之前估计的,不知道高出了多少。

    韩琦心满意足,他终于可以把新式的棱堡,投入到实战之中,未来,在短时间之中,一大批这样的棱堡都会建设起来,甚至在战争之中,也会伴随着战争格局的加大,不停的向前延伸,给军队以强大的支持。

    韩琦收拾收拾,他准备在接下来,枢密院的例行会议之中,提出这个,并且把目前在北方兴建的棱堡体系,从成品,变成半成品,减少防御的同时,也大量的减少成本,同时,会把起重机,放在北方边境的。

    按照跟丁海军的协议,会每隔2个月提供一个,这样虽然时间久了一点,可是起重机出色的性能,足以弥补了这一切。

    韩琦是跟赵信一起来的,可是回去的时候,赵信并没有跟着韩琦一起回去,赵信来到汴粱的目的已经达成,

    在春节过后,赵信就应该离开了的,这一次来到汴梁,时间长达40多天,当然了,也办成了很多的事情,无论是新产品在汴梁的销售,还是铁路的项目的落地,都基本上达到了目的,治愈在这个过程之中,投入了多少资金,对于赵信而言,并不是什么大问题,这种情况下,回归汴粱,就是一个浪费时间,回去才是最正确的选择。

 第五百零一章 最长的桥

    韩琦在下午的时候,满意的离开了,虽然他贵为宰辅,就算是深夜回京,也不会进不了门,可是这样特权,就算是韩琦,动用起来也比较麻烦,哪怕这里距离汴粱,快马就是半个时辰的距离,他们也会提前回去。(全本小说网,https://。)

    韩琦走了,赵信没有走,当天晚上,赵信实际上,就是在工地附近住下了,离开是已经决定好的,甚至昨天晚上,赵信还给贵妃送了一封信,他可以想象,贵妃接到新的表情,不过,温情虽然好,他不能够再沉迷下去了。

    定海军从无到有,发展到现在的这种程度,不算是关键的攻坚阶段,却也离不开他掌控的。

    虽然说,按照既定的目标的,丁海军的大局上面,不会产生多少的问题,可是细微的问题,肯定是会出现的,越早回去,就可以越容易解决,对于工业化而言,一些细微的问题,也足以引起重视,轻则影响效率,重则影响某一种产品的方向。

    实际上,在丁海军最初发展的三年之中,除非是关键的事情,否则的话,赵信,是不适合离开丁海军的。

    最初的三年,是丁海军发展最快的三年,发展已经步入了正规,哪怕因为污染的问题,一些项目没有涉足和的领域,减少了大量的收入,可是仅仅是目前的收入,就是一个天文数字的。

    要知道,单纯汴粱来说,丁海军的各种直营店,在汴粱的销售,半年4000多万贯的销售额,在现在,又增加了一个台阶,玻璃制品,绝对可以称之为,整个北宋的奢饰品,

    经过了调整之后,引发的风潮,不停的酝酿,最初的时候,就达到了接近千万贯的销售额,一直到春节过后,都没有减弱多少。

    这跟赵信的估计,有些的差异,他没有想到,汴粱和辐射区域,购买力会如此的强悍的,这是北宋最精华的区域,哪怕是在后周后汉时期,也没有经过多少的战乱,从后汉一直到目前仁宗年间,几乎百年的和平,又是首都,让汴粱附近,非常的繁华。

    这个数据,赵信实际上是判断错误的,他是按照大名府,还有周边的数据,来计算的,大名府,虽然也是北宋四京之一,甚至在五代十国年间,还是战乱之地,北宋建立之后,也有被攻破的经历,面临着辽国的威胁,民众和富豪能够有多少。

    可是汴粱不一样,它是首都,又承平接近百年,这种情况下,积累起足够的财富是正常的,再加上丁海军的各种产品,非常合适普通人使用,所以才产生这么大的销量,并且在春节之后,还持续下来。

    这样的前提下,加上之前的产品的各种的销量的,预计整个年度,在汴梁的销售额度,可能会超过1亿贯。

    一亿贯啊,这是之前,没有人能够想到的数字,如果放在整个汴梁人身上,平均每一个人会花费100贯,这有些多了,虽然有些人,甚至花费万贯,10万贯都面不改色的,可是大部分人花费都是一个定量的数字。

    可是汴梁辐射,可不单单是汴梁本身,而是整个汴梁周边,涉足到整个水系之中的范围。

    这个涉足的,可是千万人口,甚至一些富商和官员,也会随着官职的更迭,还有一些其他的移动过程之中,进入到汴梁。

    这些哪怕毛利润,也超过了30%,真的算是真正的成本的话,高达80%以上的,这可是一倍可怕到了极点的数字。

    这些,只是单纯的在汴粱的一些销售,汴粱或许在整个北宋政治经济的版图上面,占据了绝对的优势地位,就算是辐射的人口来说,也占据了整个北宋的十分之一,可是要说,汴粱的销售额,占据整个北宋的绝大多数,那就是说笑了。

    十分之一的人口,哪怕人均的消费额较高,相当于寻常地方一倍,甚至两倍,还有可能,再高,那是不可能的。

    丁海军生产的产品,不是专供高端的奢侈品,如果算是高端的,也只有玻璃制品这一项,未来,当玻璃制品,收回了一定的资金之后,也会迅速降价的。

    相对于产出较为困难,价格高昂的高端产品,还是最初级的产品,更容易获得更大的利益,或许要成千上万的数量,才能够达到原来,销售一件产品获得的收益,可是以工业的生活从那速度,生产成千上万的产品,并不比的一件精品的困难。

    就算是现在,除非赵信使用卡牌系统具现产品,以正常的方法,手工来生产的话,哪怕是手艺精湛的师傅,经过了长时间的摸索和熟练,要生产出一件精品的话,也需要好几天,甚至是十来天的时间。

    可是如果这样手艺精湛的师傅,进行工业化的生产的话,只要有一定的机器辅助,再加上一定的生产流程,足以生产出成千上万的成品,这一点,从大名铁匠作坊就可以看出。

    或许,炼铁跟玻璃的制造,不能够等同视之,可是也算是差不多的,大规模的玻璃产业,也是日常生活中的基础产业之一。

    因为眼光的问题,赵信从来都不会考虑那种暴利的行业,暴利的行业,永远不会长远,除非是在材料和工艺上面的,否则的话,单纯的秘方,永远不可能长期的保存。

    威尼斯人,对于玻璃制品的保护,可以说是严格到了极点,在没有通讯工具,没有飞机和卫星的时代,找一个偏僻无人的荒岛,全部派遣死囚来生产,让威尼斯保持了几百年的时间,可是最终还是泄密了,当整个欧洲的玻璃制造工艺飞速的发展。

    保持秘方,对于一家一户而言,那是巨额的财富,一个简单的秘方,就足以支撑一个家族数百年,可是对于一个国家来说,那就是障碍。

    换成21世纪的,找到某种的关键的没放,当然是要保密,可是在这个时代,整个世界,连原来的科技水平,都没有发展到北宋的高度的,更别说丁海军这么提升幅度科技的,用相对开放的态度,兴建整个丁海军的科技基础的,然后,就是自由的发展了。

    一夜无话,赵信的身体素质,再加上野外的帐篷,也不是那么简陋,最少说密封性相当的好,一夜无话。

    第二天清晨,天刚刚亮,太阳还没有彻底的升起,趁着微薄的晨曦,看着已经在忙碌之中桥梁的,这个从无到有,在短时间贯通的桥梁,只是这一片土地上面的一部分,而在晨曦的另外一边,在山峦遮挡住的平原地方,还有一条寄托着丁海军的期望的铁路,在紧张的修建。

    只要铁路完成了基本的施工和修建,庞大的运力,带来效率,绝对会让整个丁海军的产品,获得更大的销售结果。

    工业社会,供需是关键,一手原材料,一手销售,原材料上涨的,带来成本的大量上升,最终下降利润的,或者被迫涨价,影响销售份额。

    这中间,交通的问题就非常关键,后世很多工业区,多是兴建在交通发达的地方,一些贫穷的地方,哪怕人工成本低到很低的程度,也无法吸引到大型级别的工厂,核心就在于交通问题。

    北宋的交通条件,已经比绝大部分的朝代好很多,北宋是最为重视京杭大运河,借助着京杭大运河的水系,贯通中国最重要的几大水系,长江,黄河,淮河,海河,几乎把整个中原最重要的水系,都囊括其中,水运异常的发达。

    哪怕是最传统的水运,只要规模起来,保证来回的运输,也能够保证把运费降低到非常低,这个运输,支撑了整个丁海军的生产和销售。

    伴随着丁海军的体量越来越大,河运的方法,就有些不太合适了。

    水运在任何时候,都是比较廉价的,可是真正廉价的,那是海运,海运才能够全天候的运输的,只要不是封冻港,并且海运的承载能力,只要技术标准,能够兴建多大的船,就可以使用多大的船来运输。

    在同等吨位的前提下,越大的船的,运输费用也就越低,除了人力成本之外,还有运输等一系列的成本。

    河运就不一样了,大河的承载能力强大,小河的承载能力较小,同时,还有枯水期和丰水期的区别,甚至北方还有冰封,这对于体量较小的丁海军,影响不算很大,可是当丁海军继续发展,特别是掌控了整个北宋的日常消费的时候,需要的物资可是天文数字,这样的数字,河运虽然可以,却不能成为主力。

    这才是赵信花费了40天的时间,专门到汴粱的而结果,现在,已经成功完成了,他当然应该功成身退了。

    赵信是跟韩琦一起离开汴粱的,他的船队,还留在汴粱,实际上的,这个船队过去的40天时间之中,已经来回汴粱和洪泽湖两次了。

    赵信这一次到汴粱排场巨大,可是丁海军需要的物资和运送的商品,是海量的,一只巨大的船队,当然不能就这么的趴窝在汴粱,它们肩负的任务很庞大,需要满载各种的货物,来往于河道之上。

    现在,最后一次运输,在2天之前,完成了卸货,就等在汴粱,这不,赵信出来,船队也跟着出来,目前,就在汴河之上。

    赵信没有直接上船离开,既然已经看了这么一个桥梁,那就多看看,应天到汴粱的这个铁路,很短,却非常的关键,不但是向北宋高层展示的舞台,也是关键的咽喉,一旦建成,从应天府到汴粱,货运能力,将提升很多倍。

    甚至一定程度上,还会提前催动客运的产生,封建社会,对于户籍管理比较的强悍,可是短距离移动,还是没有问题的,一些在农民,离开土地,到城市之中打零工的,也有不少。

    只要铁路修好,价格又不是很高的话,一些远在应天府的农民,甚至可以跑到汴粱之中打工,原来,只是四五十里左右距离的人来,现在300里距离,也是大半天的时间而已,这对于农民来说,只要负担的起车费,过来是没问题。

    因为这些方面的考虑,赵信没有直接的离开,而是沿路视察了一遍。

    铁路实际上,没有问题,有丁海军修建的经验,修建已经不成任何的问题了,关键的节点,永远是桥梁。

    在这些桥梁之中,之前些通过的那个桥梁,不过是一个小地方,真正关键的地方是那些大的桥梁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