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天下豪商 >

第778部分

天下豪商-第778部分

小说: 天下豪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宋道宗现在正在思考一个非常复杂的算学问题——如何只用直尺和圆规做出一个正方形,使该正方形的面积积为已知圆的面积的两倍。看似简单的问题,据说难倒西方无数的算学家。赵佶觉得自己一定比他们聪明,所以想解出答案,思考了几天却发现自己被难住了,所以就没功夫管国家大事儿了。

    不过蔡京和苏迟并没有挪步。蔡京道:“陛下,凉州急递,河西节度使章援去世了!”

    “章援……”赵佶叹了口气,“谁做了留后?”

    “章援的遗表举荐新任河西大教化团总教谕章倬出任节度使留后。”

    “父死子继,还是家天下啊!”赵佶一笑,“两府集议了吗?”

    “议了。”蔡京道,“两府一致认为应该把章援的官爵都封给章倬……承认河西镇世袭。”

    赵佶摇摇头,道:“那不算世袭!章倬是先当选河西大教化团总教谕,再成为节度使留后的。

    河西以大教化团为尊,总教谕才是河西之主。所以章倬也是选出来的,和武好古一样……”

    “陛下圣明。”

    赵佶道:“就按两府集议处置吧。还有什么事情要说吗?”

    “原幽州节度使司上京留守使杨戬递来了国书……国书上称其为大周共和国驻开封府特命全权公使。”

    “特命全权公使?”赵佶问,“什么意思?”

    “就是长驻开封府的使臣,和原来差不多。”苏迟道,“另外,原来的上京留守司也要改成公使馆。”

    “哦,”赵佶点点头,“就准其所请吧。”

    “陛下,”蔡京道,“两府集议认为,朝廷也应该向天津派出相同的特命全权公使。”

    “也好,”赵佶问,“派谁去?”

    蔡京道:“两府建议派蔡攸出任此职。”

    “蔡攸……”赵佶想了想,“也好,就叫他在天津府留心观察,掌握周国的虚实。”

    蔡京道:“老臣一定将陛下的话转告犬子。”

 第1218章 军国 一

    (全本小说网,HTTPS://。)

    又到五月仲夏,万物并秀,生机盎然。(全本小说网,https://。)

    当大宋同知枢密院事张叔夜和大宋驻大周特命全权公使蔡攸率领的贺使团队,通过宋周两国边界,进入天津府辖区后,便立刻感受到了别样的生机和活力。

    从天津府乡间通过的道路是用一块块切割整齐的大条石铺就的,宽阔而且平整。四轮马车行进在上面,平稳舒适,和在沧州境内的颠簸摇晃还时不时陷进泥坑里面的状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因为要仔细观察大周共和国,所以张叔夜和蔡攸放弃了乘坐官船沿黄河、界河直入天津市的路线,而是在沧州南平县下船,然后换乘天津出产的四轮马车,沿着沧州官道和天津府公路(公民国家的路当然是公路)北上天津市。

    沧州的官道都是土路,路边的土地几乎都是大片的牧地,用木栅栏圈着,里面种了牧草,放满了牛羊。

    对沧州的情况非常了解的张叔夜知道,这些牧场的主人几乎都是临近的天津豪商。宋周(幽州)之间的牛羊贸易规模是非常大的。周国的奸商们每年都能用食盐、布匹、粮食和酒从草原换取大量的牛羊。其中的一部分会转手卖给宋朝,赚取一笔丰厚的差价。

    不过现在周国的土地基本上和兵役挂钩,可以自由买卖的私田很少。所以做牛羊生意的周国豪商们无法在天津府获得牧场,就只能打宋朝所管辖的沧州的土地的主意。

    他们或是购买,或是勾结沧州官府豪绅侵占(许多天津豪商本就是沧州人,在沧州这边也有势力),或是通过种种手段获取了沧州的骑士职田——沧州(指原宋属沧州的南部)也是当年安置骑士的地区,所以有许多骑士庄园。但是这些庄园的主人现在都各有所归,基本上都没功夫料理庄园了。可是大宋朝廷害怕惹出是非,也没收回这些职田。于是就给了天津豪商低价长租的机会。

    而得了沧州土地的商人,并没有把这些土地租给佃农——因为很难租出去,沧州离天津太近,有力气种田的,大部分都去天津打工,其中一部分还混成了地主公民。

    因此在沧州建立牧场,用来给草原上购入的牛羊增肥剪毛,就成了能让沧州的土地产生最大价值的买卖了。

    所以到了共和元年(政和四年或公元1114年)的时候,沧州已经出现了“羊吃人”的状况。除了南皮商市因为宋周贸易而繁华起来,其余地方都只剩下日益破败的城镇,几乎荒废的村庄和大片大片的牧场,显得有点萧条。

    可是进入天津府境内后,萧条和破败,顿时就被一片欣欣向荣的繁华所取代。

    不仅道路平整宽阔,而且道路两旁还栽种了树木,行走其间,犹如在林荫中穿行,非常舒适。

    透过树木之间的间隔,张叔夜和蔡攸看到的是一片片被成行的白蜡树(白蜡树是一种经济树木,既可以饲养白蜡虫,树干也可以用来制作长枪)分割成片的庄园,都是半耕半牧。

    耕种的部分,现在已经是一片郁郁葱葱,除了在北方平原上很多见的小麦,还有一些低矮的灌木,应该是从天竺都护府的地盘上引入的棉花。

    而用来蓄养牲畜的牧场上,放养的也多是马匹。多数都高大强壮,毛色鲜亮。其中不乏能让张叔夜都眼前一亮的良驹!

    在大片的麦田、棉田和牧场中央,则是一座座被壕沟和红色的砖墙包围起来的壁坞。

    这些壁坞的占地面积并不大,就是一座小小的方形城垣建筑,有些壁坞的四角还向外突出,形成了一个类似“马面”(就是突出于城墙外侧的高台设施)的构造。

    “怎恁多城堡?”蔡攸看着一座靠近公路的壁坞,皱着眉头问。

    “这些称为壁坞,是周国骑士在乡间的居所。一座壁坞通常是四五家共建,周围就是四五个骑士庄园,每个庄园都是1500亩土地。一百个壁坞则建个百户乡,由四五百户骑士订立乡约,推举乡老,设立乡学……”

    张叔夜侃侃而谈,言语中竟对天津乡村的社会充满了羡慕。

    “什么?乡约,乡老,乡学……这里是天津还是蓝田?”

    作为“旧党”大佬蔡京的儿子,蔡攸当然也要推崇蓝田吕氏乡约了。可他怎么也没想到,在礼崩乐坏,无父无君的天津,居然有人在实践乡约。

    而且……看上去搞得还不错!

    “蓝田怎能和此间相比?”张叔夜嗤的一笑,“吕氏何等人家?和升斗小民有甚好约的?所谓乡约,不过是吕氏一家之言罢了。

    倒是天津骑士诸家,贫富尊卑仿佛,都有千五百亩养士之土。管子曰:仓禀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说的大概就是他们这样的人家吧?而且周国骑士的子弟早就可以免费入读小学,百户乡中又有乡学开蒙。所以骑士子弟,几乎人人知书达理,文武双全。便是女子,也都识得文字,习得刀弓。如此四五百家,才能遂行乡约,自治自习啊。”

    如果用后世西方的阶级划分理论来给周国骑士划分阶级,他们大约都是富农(中国标准的富农根本就不富),并不是封建领主,因为他们没有领地,只有职田农场。而且他们都要负担军事义务,有点类似普鲁士的容克。

    几百家这样的军事富农凑一块儿,都有文化有武力。经济地位都是肩碰肩的,谁也不欠谁的,谁也不替谁扛活。在入伍服役的时候还是战友。自然就可以订立乡约,共同遵守了。

    如果换成一个官僚大地主家族和一群苦哈哈的贫下中农,你约个屁啊!就是订了乡约也是忽悠人的。

    所以哪怕宋朝执政的“旧党”这几年努力推行乡约,基本上也没啥效果,即便有人响应,也不过是上下相蒙,骗点政绩罢了。

    “乡以上就是县,”张叔夜道,“百坞为一乡,五乡通常就设一县。县治则设在位于交通要冲的商市之内。而商市通常包给商会,订立商约,实行包税自治。周国的县治则包括一个县衙,一个裁判庭,一个县尉所,一个议事会,一个税务所,一个兵役所。其中归属县令管辖的,就只有县衙、县尉所、税务所。

    裁判所在周公属于法务部(原法务监)直管,县官是管不着的。

    兵役所则归州府防御使司管辖,负责管理在乡的府兵、骑士的备战和召集。

    至于议事会有多大的权责,则因地而异。若是直辖州府的县议会,就是个监督审查之权。如果是自治州府的县议会,那就看州府的安排了,有些地方的县议会可以推举县令、县尉……实权可不小啊!”

    蔡攸一边听一边点头,张叔夜说的这些,都是他通过枢密院北面房收集得到的。算不上深入,不过也比让蔡攸两眼一抹黑的展开观察要强多了。

    听了一会儿,他突然发现一个问题。周国的治理看起来似乎简单高效,井井有条。各级衙门官署的数量很少,但是权责分明,而且都能得到比较有效的监督。

    可是照周国这么个搞法,地方上的权力、武力似乎过大了。如天津府这里,区区一个县就能拥有2500家左右的骑士户。如果充分动员,上万骑都能拉出来!

    如果是府兵户占多数的县,恐怕可以动员的军队人数就更多了。

    县级就那么厉害,那州府两级的兵力要强到什么地步?

    州府那么强大,朝廷还这么管辖?

    “呵呵,”张叔夜听了蔡攸的问题,只是笑笑,“这就要靠安居兄自己去查明了……说实话,老夫也弄不清楚。也许是小邦易治?一切都在眼皮底下,能乱到哪儿去?

    昔日李唐初兴,关陇为本,关中遍布军府,别处却没有多少军府,大约也是这个缘由吧?”

    张叔夜不愧是允文允武的将门之后,对于各朝兵事典故,了如指掌。所以一眼就看出武好古实行的公民兵制,其实就是隋唐府兵的升级版。加强了府兵(骑士)户的经济实力,让他们能更好的服役。同时提升了他们的社会地位,让他们可以抵抗权贵豪门的剥夺。

    蔡攸眉头一皱:“那岂不是说,周国可以效法李唐,以燕辽为本,以公民御天下?”

    “应该是可以的!”张叔夜拈着胡须,脸色已经凝重起来了,“也许武好古还没想到这个办法,也许周国需要休养生息……行寓兵于农之法,就得张弛有度,不可一味用强。否则兵力使用太过,农事荒废,府兵、骑士也会破产贫困,无力负担兵役。幽州陡然扩张,得辽西、辽东数千里沃土,没有十年休养,是很难消化的。”

    蔡攸问:“那十年之后……”

    张叔夜轻轻摇头,“天下大乱啊!”

    “一定会乱?”

    “一定!”

    “为何?”蔡攸不解。

    张叔夜叹了一声:“因为庄园不析产,骑士多儿孙啊!过上十年,等骑士、府兵家的儿子们长成了,长子可以继承庄园,小儿子们怎么办?”

    “真的?”

    “错不了的,我家最知道儿子多了的苦楚!我家老祖24个儿子啊!你想想。。。。。。澶渊之后就没什么仗打,多苦啊?”

 第1219章 军国 二

    (全本小说网,HTTPS://。)

    出身于一个特别盛产儿子的将门家族的张叔夜,一眼就看穿了大周共和国的本质——别的事情他不知道,儿子多了没出路的道理,他还会不知道?

    虽然宋朝的将门不是长子继承制的,但是能够通过门荫入仕的名额,终是有限的。全本小说网https://。

    张叔夜的祖宗张耆也没什么盖世奇功,不过就是真宗藩邸出身,能荫多少子孙?

    一大堆子子孙为了这点门荫,真是什么招儿都使出来了……想多了都脸红啊!

    所以在深明武家的儿子就是扩张动力的张叔夜看来,这个表面上的公民国家,天下为公的共和国,本质却是一个凶暴到了极点的国家!

    用后世的话说,这就是个万恶的****国家啊!

    当然了,建立一个****国家并不是武好古的本意,实际上他并不知道自己统治的是一个军国,而且看着也不像啊。

    共和元年夏季的周国,那是一片安宁祥和,繁荣富庶。骑士、府兵们大都忙着经营自家的田庄,教养子弟,或者……忙着和老婆制造为了的小****者!

    打仗?

    对不起,除了一群惟恐天下不乱的职业军官,就没几个人想打了。

    燕地周遭,大部分有血性,也有条件去从军打仗的男儿都上过战场,其中的大部分人都有了至少150亩的黑土地田庄。真不少了,要搁到解放战争那会儿,怎么都得划分个地主成分!

    要是那种分到了1500亩的骑士,绝逼是恶霸地主!

    既然都当上地主、恶霸了,打仗的劲头自然就小了。

    特别是周国的这二十几万地主、恶霸大多是苦出身,本来也没多大野心,不想着怎么大富大贵,能有150亩肥得冒油的黑土地,当然是心满意足了。

    譬如在辽河岸边各自分到了150亩黑土地的朱大和尚和朱二和尚,现在最恨的事情就是被兵役所的军官揪去训练长枪、刀盾和弓弩——家里有那么多的土地要料理。四十户府兵共居的村寨才修了一半,还得接着夯土垒石。

    自家还有房子要盖,去年分田的时候,上面还给朱家两兄弟各发了个契丹人的破帐篷(这是旅顺之战中缴获的战利品,都分给下面有住房困难的府兵户了),挺大的两个地主恶霸,现在就住在缝缝补补勉强不漏风的帐篷里面!

    连替朱家兄弟扛活的渤海佃户,都住得比他们舒服!

    哦,之所以会有贫下中农住好房子,地主老爷住帐篷的情况。主要是因为定居在辽河流域的府兵户有武装殖民的性质。

    根据共和国都军机司和兵部的命令,所有的府兵老爷,都必须以四十户为单位(正好一个排),聚集而居。而且要住在有城墙和壕沟保护的村寨之中。

    辽东、辽西的21。5万个府兵户,现在就居住在5300多个堡垒型村寨当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