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这个天国不太平 >

第292部分

这个天国不太平-第292部分

小说: 这个天国不太平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这样的场景,同样在各大已经投产的磷肥厂周围上演着。

 第528章 北伐的条件成熟

    最近这段时间,冯云山还真的是繁忙无比。

    首先是炼油装置有了结果。

    广州城西的西华山下炼油厂已经建成并进行了试产,在连续失败四五次之后,终于成功地炼制出了还算合格的成品燃油,汽油、柴煤油和柴渣油。

    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石油化肥司司长徐寿虽然炼出了油,也将常压蒸馏塔内的油气成功的抽了出来,冷凝下来,汽油都是很标准,但柴油和煤油便混绕不清了,而柴油和渣油更是搅合在一起,冯云山只好再次跟他讲解原理,终于让徐寿弄明白了为何汽油是从最上面的几层抽出的,而柴油和煤油是从中间的那里分开最为合适。

    剩下的,便是让徐寿自行去再次尝试,直到调整出合格的煤油和柴油为止。

    冯云山将炼制出来的近百多斤煤油,叫人送来王府,作为夜晚的照明点灯用油。对于这种特权,冯云山是不会避讳的。他本来就是圣王,就是应该享用圣国最好的资源,更何况,他不率先使用,如何能引导其他百姓来进行使用?

    二是美军的俘虏问题。经过刘胜邦一番“亲密的交流”,布坎南中校已经同意归降圣国,为圣王效力。冯云山听到刘胜邦来禀报这个消息,很是高兴,他早已了解到,这个布坎南中校竟然是个大宝贝。

    前美国海军军官学校的校长,又对以蒸汽机为动力的军舰研究非常透彻,冯云山不由想起,圣国尚且没有培训海军军官的学校,不由也萌生兴办这样一座学校的念头。不过,如今马上要进行打仗,而这个布坎南中校也是个海战的指挥好手,于是,冯云山决定还是先将布坎南作为左宗棠的副手,直接任命为讨虏军总参谋部作训处副处长,直接负责培训海军将士。

    让冯云山更加惊喜的是,这个布坎南中校,他不但自己投靠了圣国,还立即转换角色,迅速将自己看成圣国海军将领,为冯云山招揽起人才来了:在他的劝说下,被俘虏的87名美国海军士兵,共有55名愿意跟随他,归顺圣王,只有32名士兵不愿归顺,哭闹着要回美国。

    布坎南为他们求情,冯云山答应下来,不过,他提出考虑到他们都是圣国的战俘,不能直接放他们离去,总要付出代价:只要他们为圣国尽心尽意的服役二年,便送他们回国。

    冯云山的这招,成功地骗过洋人,他们不知道,冯云山压根就没想放走他们,而是找个另外的借口,招揽他们,只不过,这个借口是以强制性服役为借口,实际上,这32名美国士兵与那55名美国士兵干着一样的活,只是不拿俸禄而已。

    冯云山想到即将到来的黄河改道决堤,便想着早日北伐,争取挽救百姓的时间。

    他暗自盘算了一下,觉得北伐的条件基本成熟!

    不过,广州实在是距离北方太远,想到最近一两年内,作战的重心是在北方,自己身处广州,通讯指挥都很是不便,冯云山第一次萌生了将圣王王府等机构迁往北边一带的念头。

    要北伐,自己一直处于广州肯定是不行的,这个时代,在铁路等交通设施还未修建普及,主要靠水路行船和马车的方式,信息传递太慢,一旦北方有变,等自己知晓,已经是几天之后了,错过了最佳应对的时间。因此,这个圣王王府要设立在圣国的中心地带,交通方便才行。

    而广州,还是让其作为圣国的第一大贸易港口,还有圣国的基础工业基地,作为圣国的经济之都最好,至于军事和政治之都,不得不说,广州的确是不那么合适。

    冯云山想起历史上的某个势力,也是在广州发展壮大,但北伐之后,便立即将政治重心重新移回南京和北京。而自古以来,这两地,之所以称之为南京和北京,便是两地从来都是作为“京”的存在,未尝没有道理。

    这样说来,自己若是要选择将圣王王府迁出广州,多半也是要优先在这两地进行选择了。

    不过,此事关系太大,即便是冯云山,也要慎重对待,考虑清楚后再决定在哪里。如今,还是先考虑北伐之后,再考虑具体哪里。

    根据最近各地的禀报,今年夏粮已经基本收获完毕,圣国所在的基本都是南方水稻种植区,第一季稻谷已经收割,从目前各地禀报的情况来看,今年是个大丰收之年。

    事实上,早在去年,自从圣国实施新版的田亩制度以后,治下百姓耕种热情空前高涨。圣国缴获了大批满清官绅的田地,分配给贫苦百姓,对于一些寻常乡绅、大户虽没有收缴土地,但也督促他们进行了降租减息,在讨虏军的武力下和圣国日益扩张的声势下,这些乡绅不得不接受降租减息的事实。

    这样一来,穷苦百姓都有自己的田地可耕种了,而且,不像以前种出的粮食绝大半要交租交税给交出去,如今有了圣国新的田亩制度,种出的粮食,只要交小半给租主或是圣国的乡镇公所,其余的都是自己的,于是百姓的种地热情一下被点燃了。

    事实证明,有了这种巨大的政策刺激,爆发出的生产力极其恐怖。

    根据产粮第一大省糊南,单单对去年秋粮的统计。整个糊南人口2200万,共有耕地5300万亩,其中水田占4500万亩,平均亩产2。8石稻谷。其中,单单缴纳给圣国国库的税粮,便达到390万石,税银230万两。

    这样一算,税粮比当初满清在糊南一地收取的,虽然收取的比例要低,但总数却要多上不少。这自然是因为满清对于那些地方官绅和豪族无力收税,中间又经多层次的盘剥造成的。

    圣国对于百姓的私田,只收取一斗谷的粮税和半钱的银税;对于公租田,则是收取8斗5升稻谷的粮税,银税则不收取。

    这个政策,无论是对于有大量私田的乡绅,还是无地耕种的佃户,都是比较有利的。特别是对于有私田的人家,冯云山便是用这种不单收粮食,还收银子的方式,促进粮食和货币流通起来,让百姓有多余的粮食可以售卖出来,而圣国需要粮食,则可以在市场直接采购,避免了大规模粮食调运的繁琐,将之交给市场运作。

    如今效果已经显现:糊南原本价格较高的粮价,很快因为去年一年的产粮大增,都降低了下来。乡绅豪族更是大量售卖粮食,他们也没办法,若是不卖,眼看今年又是一年的丰收,只怕价格会更低。

    当然,也有冒险之人偷偷运粮至北方的满清统治区售卖,但一旦被圣国特务司探知到,便有被全部收缴的危险。

    而廣东廣西和茳西福键等地,去年也一共归入圣国国库粮食700万石,税银390万两。

    算上糊南的,圣国国库共收入粮食1090万石,税银620万两。

    而今年的夏粮,因为糊南境内平稳,加上风调雨顺,产量比去年的秋粮又略有增加,特别是长沙府等地,有磷肥的使用,不少地方的粮食都有了明显的增产,当然,这在整个糊南来说,还是很小的一部分。夏粮的粮税正在陆续的缴纳,还未统计,但从粮食的增产情况来看,应该不会少于去年秋粮的收获。

    可以想象,随着磷肥的大规模应用,粮食还会更多。

    粮食问题解决了,剩下的,便是兵力。

    此次北伐,冯云山其实准备搬用历史上的洋人进军路线,将重点兵力集中在海路进攻,一举攻占北京,击溃满清的京师重兵,直捣黄龙。

    而这最为紧要的,便是北伐将士,还有军舰和火炮,以及火枪等武器。

 第529章 圣国的军舰也不少了

    北伐战略,原本已有考虑,不过,冯云山却是有顾虑。既怕兵力不够,不能突破满清的重兵抵抗,占领北京城,又怕调兵太多,自己的后方不稳。

    这样想想,冯云山有些忐忑起来,历史上的二鴉战争,英法联军为了击败清军,可是出动了一万七千多人,百余艘军舰,当然这其中也包括辅助兵种和运输补给船只。

    不过,那时的英法侵略者,已经是在克里米亚战争胜利以后,武器和战术都有了显著提高的情况下。因此,冯云山将这方面作为参考,在现有的讨虏兵作战能力和武器都不如洋人的情况下,觉得从天津府大沽口登陆作战的兵力,至少要近四万人才行,以兵力人数来弥补战力和武器的不足。

    而且,形势也不一样。

    冯云山清楚满旗贵族的心态,认为洋人杀来,不可战胜,索性就逃到一边,反正过段时间洋人自然会离开,最多赔偿些银子什么的,反正有朝廷赔偿,从那些汉人奴才身上多搜刮点就成了。

    可这帮满旗老爷兵们,遇到像讨虏兵这样的反贼时,就不一样了,这可是真的来抢江山的。要是其他地方尚且会逃,到了京师,退无可退,肯定得拼死反抗不可。

    因此,冯云山考虑再三,还是集中最优势的兵力,集中从大沽口进攻,迅速推进北京,补给满清调兵救援和准备防守的时间。

    这样一来,原本的作战计划就要调整。

    就算多损失些兵力,就算麻烦很多,也没办法。毕竟,自从那天想起明年便会发生的黄河改道的旷世灾难后,冯云山便知道自己必须尽快平定北方黄淮一带才行。留给他的时间不多了,只能一击必中,便有其他的隐患也顾不上了。

    这天中午,罗大纲已经从韶州府返回,前来王府拜见。冯云山见其脸上有些差,有些不知道如何安慰,刚想说话,罗大纲道:“圣王,都过去了。罗某命中注定没有儿子,不过,罗某还有好几个侄子,倒也不怕罗家香火断了。如今,一切都抛开,还是灭掉满清最为重要。”

    冯云山大喜:“能放下最好!大纲兄弟,作为老兄弟,云山倒有句话要说。如今你亦正当壮年,不如再娶一房,不出几年,便能再有后人,说不定,还不止一个。”

    “哎呀,圣王,不可,不可,罗某一把年纪了,何曾还做那等念头?”罗大纲这般猛汉,竟然有些扭捏起来,“再说,也没哪家姑娘会看上罗某这样的大老粗啊。”

    最后一句话,让冯云山不禁大笑,顿时心下明白了:“哈哈,原来如此!大纲兄弟不须担心,此事便包在大妹身上好了,本王稍后与她去说说!”

    说完,冯云山笑眯眯地看着罗大纲,让后者很不好意思。

    冯云山也暗自好笑。想不到,一向豪爽的罗大纲,竟然会耍些小心思,明明心里想再娶一房,嘴里还说不考虑再娶。这人啊。

    “对了,大纲兄弟,正好你回来,本王便与你说一下。本王决意要提早灭清妖,尽快北伐。到时,最主要的兵力都从海上走水路进攻。”冯云山脸色一正,严肃地说道。

    “太好了!圣王,属下代表甲五师请战,请圣王命我甲五师为先锋!”一听冯云山说要北伐从海路攻打满清,罗大纲大喜,当下连称呼都变了,自称属下,连忙站起来敬礼并请求出战。

    “放心,如今就数甲五师为我讨虏军水师的精锐,这先锋部队,肯定非你们莫属。”冯云山笑着答应下来,接着道:“不过,具体的事情,本王等下便召集总参谋部前来,让他们拿出章程来。”

    下午,王辏г私懿文辈康囊桓扇说龋苛烊胧ネ跬醺欣础

    副总参谋长左宗棠领头,后面跟随着作战处副处长卡拉格?夏尔、作训处处长崔大同、副处长布坎南,后后勤处处长周胜富。情报处由左宗棠兼任了,而军事科学处副处长徐寿因为最近在忙着炼油,便没有过来。

    众人见过冯云山之后,冯云山便朗声道:“诸位已经知道,本王决议不日便整军出征,挥师北伐。此次出征,乃是圣国成立以来,最为浩大的一次,也是最为关键的一次,可谓与清妖的生死决战,不由有失。”

    冯云山顿了顿,手一挥:“因此,本王要求,你们总参谋部必须搜集最精确的情报,拿出最周密的方案来。”

    “圣王,是不是过于急切了?如今讨虏军将士虽然比清妖战力强些,但还未完全练出来。若是再过个一年,属下有信心将各部将士轮训一遍,提高军力。”崔大同建议道。

    “这个不必多言!如今必须在一个月内集结完兵力,筹备好作战所需,随时准备出征!个中缘由,你们日后便会知晓。”冯云山也难得解说,直接武断地下令布置起来。

    “筹集五万兵力,其中陆师要四万,水师一万,从海路进攻,抵达天津府。总参谋部便按此筹备和制订方略。至于之前商议的派主力前锋先取汕东,派偏师攻略菏南、汕西,照样实施,不过,要提早,在海路大军出发之前,便要打响、打痛清妖。并且,此路兵力沿京杭大运河水陆并进,主师和偏师在茳苏淮安府分兵,一路径直北上,一路西向攻打菏南汕西一带,吸引清妖的兵力。”冯云山手指挂在堂前的地图,一边示意,一边说出总体作战方略。

    冯云山话刚落音,左宗棠击掌赞道:“圣王此举大妙!属下佩服!”

    作战处副处长卡拉格?夏尔也操着还有些生硬的中文,叹道:“圣王好计谋!”

    冯云山也不谦虚,摆摆手,道:“先别忙着拍本王马匹。如今适合外海航行的兵船军舰有多少?能否一次装载五万兵力?”

    后勤处处长周胜富回禀道:“圣王,两广远洋公司辖下有可以用于外海航行的大中型船只近四百艘,坐得紧凑些,再加上一些常规的火炮、兵器和辎重等,可勉强运兵力二万五千人。”

    左宗棠接过话,说道:“战船方面,如今也还算可观了。长洲造船厂新造的二艘护卫舰,二艘快速帆船,还有一艘巡洋舰,都已完成试航,这五艘新建军舰,在长洲岛旁待命。”

    “罗师长最近新俘获的三艘美国军舰,叫什么来着?哦,对了,是‘灭洋号’、‘克洋号’、‘俘洋号’三艘军舰,也在珠江江面待命。”

    “还有甲五师原本的五艘西洋军舰,上次曰本海战,沉没了‘陈开号’,如今还剩下四艘,加上五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