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主宰江山 >

第713部分

主宰江山-第713部分

小说: 主宰江山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另外他们就还要跟着真正的科技工作队,安排、组织农民学习养殖鸡鸭猪羊的技巧,种植牧草、苜蓿的技巧,和如何产生最大效益。还有保护水土的基本方法、方式,水土流失的危害,等等。

    这不是让这些老百姓去保护水土,而是要他们别去破坏水土。

    整个队伍不管百姓们的态度是否积极,工作队每天除了教书,传授农业知识,帮助群众解决突发问题之外,剩下的时间就是劳动。

    长宁也不是没干过活儿,到了童子营里,皇子公主一视同仁,优待也不会在这种招眼的地方搞特殊,可是她哪里有过这等沉重劳动的经验啊。

    她一个小姑娘挥起锄头来,一天、两天时间,手上就磨起了血泡,血泡挑破了那还是疼,再‘体验工农’也不能让人家公主的手上磨出茧子不是?长宁于是就得到了几天的休息时间,做一些后勤工作,等手上的血泡下去了,这才重新‘上岗’。

    但长宁内心是不愿意去挥锄头的,她向领队反应,给‘不讲道理’的驳回了。带着一股气上岗的长宁是以在挥动劳动工具的时候太用力,结果一下子磕到了石头上。长宁手上已经愈合的伤口都震裂了,还流出了一点点血,长宁看了后一下子就悲从中来,放声大哭起来。

    领队的不过来,一旁的‘小伙伴’们可是知道‘友谊’的,纷纷跑来安慰长宁。还有大呼小叫的招呼卫生员来包扎的,实际上长宁就手掌上的一个愈合了的伤口重新开裂了。

    哭泣了几声,长宁放下遮住眼睛的手,不顾周边人的劝阻,抽泣着继续开始挥动锄头。而她周边的小伙伴们也被领队叫去干活了,很快,抽泣也没有了,长宁胸中的委屈化成了一种悲愤,悲愤又变成了巨大的力量。这位十七岁的小姑娘拼命的挥动锄头,在地上乱挖乱刨起来。

    直到高高举起锄头的手臂被人拽住了,长宁扭头一看,却是跟队的生活老师吴嬷嬷。吴嬷嬷是一个五十来岁的老妇人,鲁山人,早年也有儿有女的,但一双儿女却都在战争中死去了。所以她现在是孤苦伶仃的,在成均公学成立之初,人就进来做生活老师了,这一待就是小二十年。

    吴嬷嬷当然看得出长宁这是在怄气,叹了口气,“公主啊,你休息一下吧。”这规矩是您老爹亲口定下的,这些年里但凡违背了这规矩的人,可全都要遭殃,没人敢破例。

    吴嬷嬷温暖的话和慈祥的表情,让长宁的悲愤情绪得到了一定平息,不过工作队的一个组员看到吴嬷嬷在安慰长宁,也打了一嗓子,“公主殿下,你就别犟了,好好地休息休息。你这么干活没有效率的。”

    听到这组员关心的不是自己内心的悲愤,而是自己干活效率的时候,长宁突然很想用双手卡住他的脖子,如掐着一只小鸡的脖子一样,在奋力摇晃中将这个不会说话的笨蛋如同小鸡一样掐死。

    不过这种事情也就是想想,陈汉的皇室,不管是皇子还是公主,可都没有随便杀人的权利。

    长宁是很想痛骂这人一顿的,“你不会说话就别说话啊,没人那你当哑巴不是?”

    但是大家都在干活,如此个气氛下,长宁觉得这么发脾气未免太傻。所以她只能忍下来,而如此一来她心里头的火气就咕嘟嘟的更旺了。

    吴嬷嬷也白了那人一眼,那组员虽然不会说话,但却懂得看脸色,知道自己惹人不快了。那得,自己走人好了。然后吴嬷嬷就又宽慰了她一些话,或许是刚才发泄了一圈,情绪得到了疏解,长宁也就不气的要挖破老天爷了。

    “收工!明天在干。”领队的扯起嗓子吆喝了一声。

    长宁抬头看了看,似乎也没空多大点地方了,忍不住答道:“队长,加把劲今天干完不就行了。”

    “问题是今天干不完。这地儿种了树后还有善后呢,怎么这也得干到明天下午。”长宁的眼睛估算的还是不准,领队当然知道小姑娘的潜意思是什么了。“该放松的时候咱们也别把自己逼的太紧,时间还很充足,完成任务不成问题。大家回去之后好好休息,明天还要忙呢。”

    长宁仰头看着天空,怎么就没有一点阴云呢?

    榆林这一块地不算缺水的。她在回去的路上脑子里想着榆林气象的介绍,不仅仅是榆林、神木,包括整个毛乌素沙漠在内,那都是自己作死的。

    这个地方并不缺少雨水,跟真正的沙漠地区是不一样的。这里每年的降雨甚至能达到250—440毫米,集中于每年6—8月份,这段时间的降雨可占全年降水60—75%,尤以7月为多。降水年际变率大,多雨年为少雨年2—4倍,常发生旱灾和涝灾,且旱多于涝。

    在这片土地上种植或许很困难,但作为森林草地,作为牧场,完全是没问题的。

    长宁他们一群人刚刚抵达榆林的时候,就遇到了一场中雨。所以,这里的气候真不算差。但可惜啊,之前的历朝历代都没有注意到保护植被这个问题。

    小姑娘家多愁善感,刚刚还气得要死,想着老天爷怎么不下雨,他们就好偷个懒了,但转眼间就可惜这里了。因为她想到了自己等人下驻的那个小村庄里。总人口还没有他们这个工作队多呢,只有百十人。

    人均耕地两亩地也没有,全村人过去都靠给蒙古人放牧,外加自己也养点羊群为生。前些年一期治沙工程展开的时候,他们这儿就有一支工作队落脚,那几年可以说是这个小村庄日子过的最舒坦的时间。

    但是几年的好日光过去之后,这个村落的‘经济’就再次陷入了困顿,这里的百姓除了养羊以外,就是能靠着护林,挣上一点钱。而一期治沙工程种植下的树木和沙棘等耐旱植物,也多多少少为他们的羊群提供了些许养料。

    小村庄在没落了一年多后终于发生了一次大分裂,超过一半的人口迁移到了别的地方。或者还在榆林府,或者已经远在天边了。

    二三百人的村庄现在变成了百十人的村落。但这些剩下的人,依靠着护林的工作,还有种地养羊【人均养羊的数量变高了,人均耕地也增高了,人少了,人均资源增多了么】,日子还真的能过得下去,且比前清时候真心是好多了。

    不过小村庄村民们的生存是不成问题了,可教育、医疗则还是很严重的问题。

    陈鸣早就想到这方面了,他让手下的医学精英们去编撰一本陈汉版的《赤脚医生手册》。不要求有那么多的深刻医学知识,只要有最基本的常见症状的诊断与处理,比如拉肚子、石灰眯眼、中毒——野果中毒、蛇毒,或者是食物相克而中毒,一些最基本的解毒法子。再一个就是小儿的常见病,以及急病的简单处理,不需要‘赤脚大夫’全都能解决,只要他们能暂时缓解病情,或是延长患者的生命。

    再有就是预防疾病啊,也就是保持内外的卫生,还有中医的针灸与推拿,和一些基本的食疗,常用中草药,外伤——骨折、刀枪伤的救护。

    陈鸣要求的不高,但这个不高对于眼下的时代来说,却是太高了。

    他的命令已经下发了这么多年,那么多的名医圣手在这个‘问题’上也研究了这么多年,耗费了这么多年的时间,可还是没有拿出来一本让编撰者自己都信服的手册。

    而小村落的教育就更不用多说了。

    连榆林府县的学校、老师都还不够,就更不用说这里了。

    长宁从山坡往下看去,只见夕阳中矗立着一片片灰色的房屋,这里的房屋就没有高大的,恐怕被大风给掀飞了,但一栋栋建的还相当结实,都是一期治沙工程展开后的岁月里建造的。

    小孩穿的虽然半旧不新,不少人的衣服上还缝着补丁,但至少每个孩子都穿的整齐,而不是破破烂烂的,而且面上没有菜色,显然都吃得饱。

    狗是这里很多人家都喂养的动物,孩子们和狗在门外嬉闹着。唯一一条干净整洁的引水渠则还是当年的工作队负责建成的一条暗渠,他们在距离小村七八百米的洼地见了一处蓄水池,然后用水车将水源源不断地送入引水暗渠里,一直送到村中的各个蓄水池。

    之所以用暗渠这种引水模式,这种安排是为了保证了饮水的干净整洁。要知道这里天天刮风,而且村外就有成片的防护林,一到秋天落叶纷飞。而且村里头还养了一些的羊,被糟蹋了可不好。

    就在陈鸣的眼睛全都盯在大事儿上的时候,他不知道自己的五女儿正盼望着十八岁的到来。

    她只要到了十八岁,那就不用一年受一回苦,遭一次罪了。

    相反,当她满十八岁之后,每年她就可以到自己想去的地方玩一遭了。这个‘愿望’可以一直满足到她正式结婚。

    所以长宁很期盼着自己能够满十八岁。那个时候她就能每年出去好好地玩一玩了。

    她要去北极,看一看冰雪的世界;她要去南洋,看一看什么叫雨林;

    她还准备去昆仑,想去找一找元始天尊的玉虚宫。佛教竟然在自己的起源地被印度教给灭了,这让她内心里对佛祖的敬畏之心大跌。只不过法门寺要是真的挖出了佛祖的真身舍利,她是一定要看看的……

    而至于结婚,如今的年代,那家的贵女二十岁刚过生日就结婚啊。是想男人想疯了,还是长得太丑唯恐嫁不出去啊?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八百九十六章 遭贼惦记

    里海岸畔的西海。

    “我想我们正在改变着俄罗斯军队。”

    一天的早晨,当潘昶照例跟着出操部队一起绕城跑圈时,就看到不远的地方,一支俄国部队也正在吭哧吭哧喊着号子跑过来,为首那名军官还很友好的跟他们打了个招呼——这样的情况已经越来越常见了。故而潘昶身边的警卫营营官都如此的发出了这样的感叹。

    潘昶现在已经是正儿八经的旅帅了,西海的国防军现在只剩下了六千人,其他两千人不是已经战死,就是因为受伤被拉回到后方修养,余下的六千人被编成了一个不满员的旅。

    “这些人如果被俄军调散开,回到各自的驻地、部队去,想必咱们的很多训练内容会立刻就在俄罗斯军队里传播开去吧……”

    潘昶听了不以为意:

    “前提条件是他们的军纪军规能一直这么严格。他们的食物、营养也能跟得上。”

    “依我看啊,这老毛子的身体素质确实不差,但他们的后勤太差劲了。这方面改变不了,再大的个头也是虚的。这不在于训练方式,而在于后勤,在于有钱没钱。”

    潘昶的认知更直指核心一点。

    国防军的训练强度很大,但这是建立在国防军官兵优沃的后勤补给上的,事实上要是不在西海这个敏感的地方,整个帝国能始终保持着如此强度训练的部队就只有南京的禁卫军了。

    这是国防军训练纲目中运动量最大的‘甲’字方案,而一般的主力部队所采用的训练纲目只是乙字。

    这当中就存在着一个营养问题。

    如果官兵们的营养跟不上,而军队还保持如此强大的训练度,那是会把队伍练完蛋的。

    这个问题就不知道俄国人已经意识到了没有。在他看来俄国本身的练兵方式其实不能说很烂,现在的欧洲军队很强调军令的,这方面还保留着浓郁的排枪击毙时代的作风,作为军队首脑这些日子以来他与俄国人的接触较多,对于俄国的真实状况比原来了解更多。然而俄国人在士兵的供给上做的真的很差,也就是战斗期间还补充着一些肉食。在和平时期,英国的士兵除了面包外还可以拿到米,肉,豌豆和奶酪,而俄军列兵就只有面粉和豆粒,必须是庆贺节日或是战争的时候,俄军士兵才能闻到肉味和伏特加。此外俄军的士兵有时拿到的也可能不是裁剪完毕的制服和军靴,而是衣料和皮革,制服和军靴必须由让他们自行来制作。弹药同样如此,火药,铅和纸被分发到各团,让士兵自己来制作。从这些我们更能看出这些俄罗斯母亲的儿子是多么容易养活。

    俄军按照年度征召新兵的传统让俄军成为欧洲最庞大也是最廉价的军队,同时却没有给人民施加不可承担的负担,这个体系让俄军在整体的竞争中很是出色。但是单兵素质就不要寄托太大的希望了。

    俄国人如果真的全面学习国防军的练兵方式,最后吃亏的反而会使他们。除非圣彼得堡愿意改变‘灰色牲口’的地位和成本。

    “相比起练兵方式,我想他们更感兴趣的还是我们的作战方式——包括巴库汗。昨天赛义德·穆罕默德·哈塔米那个阉人又来找我了,拐弯抹角扯了半天才听明白他的意思:想要跟咱们私下里换一点军火。最好能用大炮和火箭弹。还想从咱们队伍里聘请几个教官。”

    “说只要做到这一点,我就是巴库汗国最尊贵的朋友。”潘昶笑着对警卫营营官说。巴库汗把国防军当成天方世界的军队了,以为统帅就是军队的最高主宰。

    但实际上呢,别说潘昶跟巴库人私下里交易军火,就算他敢把为巴库派遣几个教官的小事儿做出来,旅教导员就敢联合宪兵部队把他给抓起来,到时候警卫营也不会再警卫他了。

    潘昶一边跑步一边接着说道:

    “俄罗斯人也来找过我,想用黄金换火枪、大炮,开价很高……”

    西海的国防军几次打败了俄军的进攻,那手里肯定有不少的俄军器械,俄国人愿意出钱赎买。

    而且这些日子里,不管是巴库人、奥斯曼人、波斯人,还是俄罗斯人,都发现了火帽的秘密。切听下面的人汇报,有人在直接接触国防军士兵,说只要他们肯私卖枪支、火帽的话:一支步枪【带附属火帽】一百英镑,十个火帽单独卖价一英镑。而要是士兵愿意投靠俄军的话,那过去就是校级军官待遇,还奉送良田美宅美女……

    “很是很麻烦的骚扰啊……”

    国防军对官兵的掌控力真的是这个时代的欧洲人所难以想象的。所以,俄国人的拉拢早早就暴漏了。以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