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明末球长 >

第787部分

明末球长-第787部分

小说: 明末球长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下,大批的粮食、弹药、器甲装船。

    长江上的漕船,以及各种货船也再一次忙碌了起来,由于长老们推行的海运政策,以及许多人的保守,原本在运河为主要生意的船主们,看在金钱的面子上,开始为张大王工作。

    大批大西国的兵马,也从各地纷纷被抽调出来,朝着登船的位置集结了过去,此次张献忠除了一个义子艾能奇留守四川,带着最后的预备队准备接应之外,孙可望和刘文秀全都随军前进,而李定国也接到命令,想办法尽量发展军力,争取与义父汇合。可以说,精锐尽出,参与这一次的北伐行动,这就牵扯到了很多地方的兵将的调动。

    虽然刚刚发了一笔财,但是在江南花花之地的诱惑下,孙可望还是抖擞精神,抽调精锐,参与这场盛宴,他拼凑出来的十万人马,倒是有不少可靠性不错的部队,收编的土司军队虽然军纪和训练不足,但敢打敢拼的光脚汉子,可是不弱。

    而刘文秀的军队则集结了三万步骑兵马,还有相当多种类多的火器,前明工匠逃亡,给了他们多好的机会。而他们的目标非常明确,就是朝江南方向前进,他们的主要敌人是一盘散沙的南明军队,目前来看,机会简直太好了。

    至于张献忠本人,则以大西朝皇帝的身份,亲自统帅五万精锐的本部兵马,这次行军,真当兵的有十几万,再加上抓来的雇来的壮丁,总数接近二十万,而张献忠非常老实的没有太过吹水,只是虚报了一倍,诈称五十万大军,比起几万人就号称八十万的军队,节操简直满满。在重庆府集结,沿着长江,狠狠的朝下游杀去。

    这三路大军真正的主力其实还是张献忠统领的部队,作为识货的人,他将可以搜罗到的火炮控制在手,而刘文秀和孙可望的部队负责那些小城,大军准备好后,很快出发,哪怕是动员,也是简单明了。

    “弟兄们,咱们老少爷们,可都是真汉子,可是那些地主,世世代代霸占着最好的地,组好的婆姨,这能不能忍?不能忍,那就反了他们,我宣布,任何一个有功将士,只要立功足够,就有资格去找到一户地主,杀了这头肥猪,将他的家产战友,老婆和小妾都归你,土地也归你,你们说,好不好。”

    时日欢声雷动,许多人喊哑了嗓子。

    万众瞩目全川苦不堪言的东征终于在重庆出发了,二十几万人登船,可是一个巨大的工程,哪怕是长老会也会疯狂,更别说统御力和政治力严重不足的大西了,好在又不是被长老会养的有些嘴巴刁钻的长老军,为了去富裕的江南抢劫,还是可以忍耐,按照指定的时间,全部集结在了重庆,同时集结在这里的,还有上千条转满了各种粮秣弹药物资的船只,作为卖掉内裤最后的家当,张献忠是真的下血本了。

    从重庆出发,出了巫山,过了被长老们偶尔惦记的三峡,自然就是湖广了,首当其冲的巴东和归州二话不说,已经提前十天时间宣告了投降,归州知府非常光棍的,带着一家老小和历年搜刮的百万家私逃亡,同时掀起了一场逃跑热潮,城中的一些胥吏和守军杀掉了一些试图抵抗的同僚,打开了城门派人找到大西的兵将,将归州献给了张献忠。

    所以本来张献忠打算誓师之后,便先拿归州祭刀的想法也只有落在了空处,当然了,大军在他主持之下,对于那些冥顽不灵,既不肯捐钱捐军饷犒军,又不肯让家丁帮忙助战,因此财产被瓜分也就显而易见了。

    不打勤的,不打懒的,就打你这不长眼的。

    湖广虽然大,但是南边的衡山府、永州府、宝庆府,靖州宣慰司这样明显弹压不稳的土司都千难万难的地方,自然无法对上面形成合力,归根到底,大明朝的政府结构有很多的问题。

    古典式政府的执政动力来自于税收。

    基层官府为了增加税收,在正常情况下,必然要使用增多人口,垦荒增产,打击偷税漏税的活动,这实际上也是一种正向反馈,在任何国家民族,人口繁衍都被视为是执政成功的象征。

    但是大明朝,基本上都是反着来,所谓的重农,变成了把国家税收都压制在农民身上,而纵容士绅大规模的抢劫土地,使得每年的农税根本收不上来,而商业税更是在儒生们与民争利的口号下,接近被取消,最后,有钱的不纳税,有地的不纳税,光拼命鼓噪穷人纳税。

    这一点,与后世的皿煮国家差不多。

    后世皿煮国家,也有相似套路,比如某个取向的政党,最喜欢对选民宣召福利政策,也就是给你发钱,但这是非常危险的。

    在这样的政策下,这个政党更趋向于或者希望创造大量需要领取福利金的穷人,这样才能保证他的政党可以有大量的票源。

    反而是,如果一个政党的基本盘,是中等以上富户的选票,那么他就必然要扩大这个人口基数的,反而有利于整体进步。

    当然了,情况很复杂。

    而与此同时,在江阴的李定国军队,也在休息了几个月后,也早已提前在当地财富的辅助下,完成了战备,作为军中主帅的李定国亲临第一线,对士兵鼓舞士气,在将左梦庚的精锐吞并后,其实他的部队非但没有受损,其实实力还在,这一下足够那些懦弱的南明官绅喝一壶的了。

    当然了,李定国这个时候出手,可以说是做了相当的思想斗争,承担了巨大的压力的,这是一个艰难的决定,因为长老会派人告诉他,此次南下,是为了拯救那些黎民,如果李定国愿意的话,可以任命他为前线的将军,却是要在南洋与红毛人进行一次决定双方命运的大决战,彻底把他们赶出天朝的势力范围去!

    看过世界地图的李定国还是很纠结的,作为军人建功立业的想法自然是在的,打内战怎么说都没什么意思,但最终还是放下了顾虑,他还是得为手下儿郎考虑,毅然出兵响应张献忠的号召,开始对周边州府蠢蠢欲动,并且装备了来自北方工业的武器,换上了一身戎装,以大西东路军总前锋的名义开始招降纳叛,一时间从者如云,多少失去希望的农民纷纷联络响应。

    不但如此,张献忠还在这几个月之中,千方百计的联系上了一直被长老会压制的几位王爷,还有不少的野心家,都被他以大西皇帝的名义,什么总督啊,将军啊,招讨啊,反正大西军的军制混乱,层层叠叠的,这些草纸不如的任命书在内部是没有用处的。

    李定国虽然东征西讨能力极强,对部下的向心力也足够,但这是建立在不断的胜利之下的。

    长老会并没有名人收集癖,只不过是尽可能的收编有用的人才,这一点长老会绝无人种和籍贯的高低贵贱之分,对于李定国这样一个耿直果敢而且可以为大明打到最后的人物,他们是非常尊敬的,而且此人虽然是出身北人,却在南方打了几场胜仗,可以说,如果弄到南洋,做个剿匪警备司令,专门对付土著,简直是再合适不过了,因此许多北方工业的业务员都知道长老会对李定国的招纳之心,所以对于李定国的生意过程中他们也都对李定国很是客气。

    没错,生意无分大小,这里有两块金锭子,你给我说说看,哪一块是高贵的,哪一块是低贱的?

    李定国尝到了军备竞赛的苦果,周围的州府开始采购来自帝都,打着北方工业徽记的武器,虽然可以通过战斗夺取武器,但是这样的想法明显是把南明军人当死人了。

    李定国很清楚目前自己非常危险,内部分为了老兄弟、左梦庚的手下、在江南招纳的流民三股,不同于长老会的现代化的新兵连制度,军队的训练、管理、指挥被分开,在缺乏后方文官支持的情况下,李定国不但要管理军队,对于民务也不得不插手,百姓逃亡的速度,在那些有钱富户跑掉差不多后,所谓贫贱不能移,也就是如此了,但生产效率的下降,使得他对士兵的控制力减弱,除了老兄弟还能维持士气,其他的就难了。

 第1010章 乱战江南

    (全本小说网,HTTPS://。)

    李定国在大西军内部的权位是安西将军,这个西字就说明了很受重视,虽然三十来岁的人,却很有威望说话是管用的,在张献忠偶尔互相给义子们互相掺沙子的情况下,哪怕是孙可望手下也是有他的部下的,当得知自己与后方失去联络后,李定国军队上上下下很是纠结。(全本小说网,https://。)

    长老会派人给李定国送的劝降信当然不止一封,对于李定国来说,还是很有些感激的,本次他孤军深入南明,就是因为背后不断捣乱的帝都奸商,但同时,他又觉得,那些长老们做事情非常光棍又讲道理,居然没有任何气愤的感觉。

    而且,如果依然对抗长老会,人家的兵只是去南洋打仗,又不是不回来,同时对于南方那地方,人少地多的情况也是很有了解,他在长江南岸,经常可以见到整船的移民,被鼓舞着鼓动着,前去海外寻找自己的生存机会,每个人几百亩的土地,哪怕是他手下的老兵都动心了,目前仅有维持士气的方式,就是海外之地见不到祖坟多么凄凉。

    看着这些从本土跑掉的壮丁,没有一家不是眼馋而无奈的,尤其是南明开始了自己的碎片化道路,也就是不断分化成不同的军阀,五位亲王之间彼此攻击,他们也都没有料到,大家打的是一个主意,事实上这也是长老会有意无意造成的,不断的骚扰下,他们忽然想到,也许只有躲在军营里,才能保证安全了吧。而大大小小的豪强,也开始纷纷自称什么将军,更是加大的乱源,尤其是有些人的圣旨居然是真的。

    李定国看完了长老们给他的信,又看了看那份简单的军事地图,哀叹了一声,下令对于长江上的移民船不再监视,然后准备随时放弃江阴,将主要战场放在他最熟悉的陆地战方面,同时开始联络五位亲王。

    其实李定国很清楚,无论是福王、潞王、唐王、鲁王、桂王,还是那十几家自立的头目,对于帝都军(在感情上他们无法接受中央军之类的称呼)是毫无战意可言,哪怕人家此时并无军队护从,只是一些做生意的人,却也是丝毫不敢赖账,反而是不断的封官许愿。

    他可是知道,小福王家的那个儿子,为了求着帝都方面拥立他为皇帝,洒出去不知道多少官位,哪怕是杀父之仇也不在乎,而其他的王也差不多,在他们看来,帝都没有皇帝,只要接受自己当皇帝,那就什么许诺都可以做。

    却是眼下,包括他的江阴的部队,虽然也可以凑出十万当兵吃粮的汉子,但吃的就是帝都长老卖给他们的食盐,都以装备帝都武器自豪,哪怕整个长江并无帝都的军舰,帝都旗号的运输船也受到了最大的尊重,无人敢惹。

    这仗根本没法打,即便是他强撑着要打,只怕士兵们的士气也崩溃,可以说,只要长老会真派自己的战船过来炮轰一阵,全城就很难鼓起勇气作战,这不是因为怯懦,而是实力差距太大,反抗也就是浪费时间啊。

    也绝对守不住,最终只是白白的撕破脸,落得一个兵败的下场,与其这样,他倒还不如明智一点,最重要的是,在形成了江西、直隶、扬州、安徽等集团后,大家虽然彼此明争暗斗,对于李定国这个造反派却是不约而同的抵制,当然了,这抵制也是与拉拢一起来的。

    当然了,也不是没有好消息,地主的逃亡使得李定国可以直接授予农民田地,可以说是不费一枪一弹,便进入到了江阴周边地区,并且很快便将这个影响力对外进行辐射,而那些带路党也给力的很,虽然没有大战,但小规模的战斗中,李定国的精锐老兵还是给这些腐朽的江南人好好上了一课,而有了稳定的地盘和税源,也就可以开始于帝都方面做生意,采购军火了。

    李定国顺便还将军中的一些老弱裁撤掉,包括陕西老弟兄以及左梦庚家的人,让其归农干活,在心底并不看好自己的目前面临的情况,而他现在的情况是,敌人很弱,很菜,但就是那么讨厌的多。

    在这段时间,那个让他恨的牙痒痒的北方工业公司各路的业务员,在江南各州府疯狂活动,以刚好把你兜里的钱抢走的价格,兜售各类武器,从锋利的刀剑,到那些可怕的火器,只要肯给钱,帝都方面可以轻松的调配过来。

    而武装起来的地主们,虽然那些家丁依然很菜很面,但却也是武装起来的家丁,而小股部队的小冲突很快就让李定国目瞪口呆,虽然依靠着精锐的士兵取得了胜利,但是这样的胜利再来几百次,他就可以变成光杆司令了。

    发生第一次冲突的原因很简单,虽然江阴的粮食不缺,食盐等物资充足,但是缺乏营养的他们对于副食品的需求是渴望的,而这次的冲突起因很简单,占据江阴的李定国军,此时还有三万余,环顾四周皆是敌人的情况下,他们的粮秣倒也可以保持一段时间,虽然想尽办法,也不能满足这些士兵吃饱饭之外吃点下饭的菜的欲望,于是在各地进行采买,从一开始就是在军纪的刀尖上跳舞的过程。

    江南可没什么菜篮子工程,标准化养鸡场,菜场。

    原本在朱元璋的规划中,一个农民大概可以种植十几亩的水浇地,然后搭配几亩虽然不是很肥沃,但是可以种菜的地,这些地里的菜,往往满足自身之外,还可以卖给城市里的人,补贴家用。

    但是朱元璋死后,这套制度立刻瓦解,对于儒生来说,凡是不允许他们贪污腐败的皇帝,都是暴君。

    朱元璋是彻彻底底的农民子弟,打下天下后,所做所为都对得起农民子弟这个头衔。在朱元璋的治理下,社会生产力不仅得到了恢复,还得到了极大发展,朱元璋亲自下令要进行全国大移民,要让土地和人员的分配更合理,而且政府大力扶持农民开荒,开出来的土地都是自己的,政府还送耕牛等开荒器械,今天长老会的所谓宅地法,不过是因循旧制而已,作为农民的儿子,朱元璋深深的明白,一个农民要是能拥有一块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