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甲午崛起 >

第740部分

甲午崛起-第740部分

小说: 甲午崛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德皇威廉一世在自己的寝宫大厅接见了伊藤博文和森山茂。

    即便是伊藤博文这种有一定经验的政客,见到德皇威廉一世的时候,还是难免会感觉紧张。

    七十多岁的威廉一世,精神矍铄,满头的银发,胡须也是白的。

    “尊敬的陛下。”伊藤博文和森山茂赶紧对德皇行礼,深深的一鞠躬。

    “请坐吧。”德皇眯了眯眼睛,并没有将眼前的这两个日本人放在眼里。

    对于威廉一世来说,不要说日本,就是在欧洲名声更大的华国,他也没有放在眼里,因为,亚洲似乎离的太远,至少德国还没有介入到亚洲去。

    “谢陛下。”伊藤博文和森山茂赶紧道谢,并且坐下。

    “你们找我有什么事情吗?”威廉一世开门见山的问道。

    “哦,我们主要是来拜会陛下,我是伊藤博文,日本的外交大臣,今天能够见到陛下,万分的荣幸。并且,我们日本国想在外交上,得到德国的支持,相信陛下应该知道日本和华国现在正在打仗,希望陛下能够在外交上支持我们,还有,不要卖军备给华国,我们日本将来会向德国订购军舰的。”伊藤博文开着空头支票,事实上,他的钱都拿给英法了,哪里还有实力再向德国订购军舰。

    “你倒是很直接,你们这些小国家,希望给一点好处,就贪得无厌的索取,是很烦人的。”威廉一世轻蔑的道。“向你们这样的国家,我见的多了。”

    “尊敬的陛下,我们日本国的确是一个小国,但是日本和德国的关系一直很好,日本自明治维新以来,就很崇拜德国,去德国参观考察,修宪也基本参考德国。”伊藤博文献媚道:“日本的发展,对于德国在亚洲的势力扩张,只有好处,没有坏处,如果让华国强大起来,亚洲将没有欧洲列强说话的余地。”

    伊藤博文说完,拿出了早已经准备好的红色信封。

    威廉一世感到好笑,给他送礼的人很多,但是像伊藤博文这么直接的人,倒是很少,而且送的这么自然,像是跟他很熟悉一样。

    “你这是做什么?我会要你的钱吗?”威廉一世佯装不悦道。

    “陛下不要误会,我不是用钱收买陛下,尊贵的陛下,怎么可能为了钱而改变心意?这只是我们日本国对于陛下的见面礼而已,希望陛下不要放在心上,这个钱,跟我向陛下恳求的事情,没有一点关系。”伊藤博文一个深深的鞠躬,“请陛下务必收下。”

    威廉一世笑道:“你倒是很会说话,我想,你和俾斯麦交谈,一定会很有趣。”

    威廉一世说着,拿起信封,用手指在嘴巴上点了一点口水,打开了信封,抽出了其中的支票,看到居然是500万马克,吓了一跳,暗道这么大的一笔钱,这个日本人真的是疯了吗?

    伊藤博文偷看威廉一世的脸色,就知道威廉一世动心了,暗自窃喜,他不怕送钱会打水漂,最担心送不出去,伊藤博文在外交上,的确是很有魄力的。

    “陛下,我们告退了。不敢打扰陛下休息。”伊藤博文见威廉一世还在犹豫,赶紧说道。

    威廉一世暗暗点头,暗忖这个伊藤博文果然是一个人精,很懂得察言观色,“好吧,这件事情我会考虑。”

    “谢谢陛下。”伊藤博文和森山茂赶紧鞠躬。

    威廉一世对身边的侍从官员做了一个手势,意思是送客,侍从官员上来领着伊藤博文和森山茂出去。

    “大人,这次怎么样?是不是成功了?”出去之后,森山茂便迫不及待的,小声的興奋的问伊藤博文。

    伊藤博文点头道:“成功了九成吧,但是还不能说百分之百,因为还有俾斯麦这一关,不过我看,在德国的眼里,我们日本和华国,似乎都不太重要,所以,我想,他们看在钱的份上,应该会支持日本的。”

    “是的,那个华皇在外交上非常吝啬,贿赂官员都是小里小气的,有大国的架子,又怎么会向我们这样,对德皇这样的人低声下气的呢?”森山茂笑道。

    伊藤博文听完森山茂的话,非常不高兴,冷哼了一声,向前走去,吓得森山茂不敢再废话了。

    伊藤博文虽然跟华皇是对手,但是伊藤博文事实上是很欣赏华皇的风骨和做事的方法的。

    在实力上,华国强大,日本弱小,如果颠倒一下,伊藤博文相信自己同样不会靠着这些低三下四的手段去和列强高层交往,所以会生森山茂的气。

    伊藤博文事实上在能力上是要比李鸿章强太多了。

    如果不是华皇改变历史,统一了华国,原本历史中的李中堂有何改革内政的举措?

    华皇欣赏李鸿章,主要是因为李鸿章的应变能力,所以,李鸿章顶天也只能作为外交人员。

    建个舰队,那和内政的关系不大,而且这舰队也只是舰队,不是海军。

    而且中国第一个办海军的,是左宗棠,那已经比幕府海军晚了十几年。

    幕府开眼看世界如此之早,倒幕派还是觉得太慢。

    伊藤博文,本身出身贫贱,开眼看世界的时候已经晚了,1863年才得到机会,去英国留学,也就待了半年。

    这时候李中堂已经是封疆大吏,伊藤只是长州的一个小翻译官。

    回国之后赶上倒幕闹革命,伊藤作为长州智囊一步登天。内政改革是不容易,不容易哥就闹革命去。

    李鸿章没有这种胆量,他只能做辅臣。见识更是相差天渊了。

    伊藤本来没受过什么高深的儒家教育,这是个好事,要是受了,满脑子的理学思想,那就是连个算术馆都要反对的倭仁之类了。

    儒家教育,误国不浅。伊藤受了点粗浅教育,然后就直接去留学了,回来之后,看日本没有一样合理的东西。

    提出“国是纲目”,内中有两点很重要:1。取消等级差别 2。学万国学术。

    伊藤没有什么和学为体的想法,他头脑中只有学术。

    出国是改变思想的最快路径,倒幕之后,新政府一半人都出国考察了,回来之后异口同声要改内政。

    这种思想,李鸿章在同期是万万没有想过的。

    当然,外国政体也有区别,学哪一种,这是伊藤的设计了。

    李鸿章认识到制度的不足,恐怕还在甲午之后,比伊藤晚了三十年。

    以三十年的差距,怎么会比伊藤干得好?日本又不止伊藤一人,山县有朋一手打造日本军制,是日本皇军的父亲之一,那思想也比李鸿章超前几十年。

    伊藤博文让森山茂准备密会俾斯麦的时候,华皇已经接到了密电,知道伊藤博文见过了德皇威廉一世。

    “陛下?”卡特丽娜卡芙公主轻声唤道。

    萌总裁回过神来,长叹一声,“好像事情越来越麻烦了!”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1248 伊藤博文确实很强】

    “怎么了?”卡特丽娜卡芙公主吃惊的问道,她刚才也看了电文,没有发现什么问题,“不就是伊藤博文见过了德皇吗?这也不能说明德国就会支持日本人吧?毕竟德国和英法是面和心不合,会看着英国人在亚洲的势力继续扩大吗?”

    “我是从电文最后这句来判断的,是德皇的侍从官员亲自将伊藤博文和森山茂送出了皇宫,这说明伊藤博文这次又用老法子了,不但送钱给德皇,还送钱给德皇的侍从官员了,而且,看情况,效果很不错。”萌总裁解释道。

    卡特丽娜卡芙公主有点无法理解,“这么大的事情,是送钱能够搞的下来的?那么我们不比日本人穷,我们也送钱吗?”

    “我们送钱不送钱,这不是最重要的,问题是,我判断德皇收了日本人的钱,这说明什么?说明德国人本来就是从内心倾向于日本的,毕竟我们是亚洲最大的国家,是个列强,都不希望华国强大起来。”华皇继续解释道。

    萌总裁这么一说,卡特丽娜卡芙公主顿时全部明白了,担心道:“是陛下说的这个道理,现在很麻烦了。”

    萌总裁拍了拍手,“别太丧气,伊藤博文本来就是一个很厉害的人!我们继续努力。”

    伊藤博文的遗产就是后来政府都管不住的军部。山县为什么要设军部?

    全世界强国都这么设,谁家没有陆军部海军部?谁家没有参谋部?

    打仗靠一个将领存乎一心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李鸿章虽然用兵多年,也不知道这道理。

    军政军令分离的道理,北洋舰队和淮军都没有体现出来。有如此大的差距,又有什么理由说李鸿章能比伊藤干得好?

    李鸿章亦然,他的见识太落后了。或者说同时期的中国,却是太落后了。

    华皇认为,即便是说伊藤博文是日本的擎天柱也不过分,上可以沟通天皇,中可以制约军部,下可以团结民众。

    能够以一己之力把日本的国力发挥的淋漓尽致。而且,虽居上位日久,却一直不骄不躁,在位时让日本国际国内战略方向始终保持正确。惊才绝艳,迄今为止,日本战国之后第一人!

    但是,历史往往被小人物改写。如果不是一个日本中尉侮辱了朝鲜王后,惹毛了卫队长安重根刺杀了伊藤博文,让他再多活10年的话,虽然二战大致的结果可能不会改变,但是对中国而言,抗战胜利的代价,也许就不止损失5000万人口。

    在原本的历史中,伊藤曾经对李鸿章揶揄道:想当年中堂大人何等威风,谈不成就要打(指1884年伊藤因日本想侵略朝鲜来华与李鸿章谈判,被李鸿章断然拒绝一事),如今真的打了,结果怎样呢?我曾经给过大人一句忠告,希望贵国迅速改革内政,否则我国必定后来居上,如今十年过去,我的话应验了吧?

    李鸿章叹了一口气说:改革内政,我非不欲做,但我们国家太大,君臣朝野人心不齐,不像贵国一样上下一心。如果我们两人易地以处,结果会如何?

    伊藤思忖片刻,表示:如果你是我,在日本一定干得比我强;如果我是你,在中国不一定干得比你好。

    从对话上可以看出,伊藤博文不仅是能力强,心胸也是很宽广的,如果不是这样,华皇不会这么看重伊藤博文,伊藤博文的确是一个值得当,或者说配当华皇对手的人,对手太弱的话,生活会索然无趣。

    1875年4月明治政府发布诏书承诺建立立宪政府,建立内阁,伊藤博文任外交大臣。

    天皇命其起草宪法,伊藤博文认为德国体制最适合日本,便以prussian nsititution为模型编订日本宪法(并未全盘移植)也就是从这时起,日本开始接受“民主”“自由”等思想。1889年,明治宪法颁布这是日本历史上,也是亚洲历史上第一部宪法。

    纵使外界对它的评价是“ostensible nstitutionalism”(表面的立宪政体),但这之后,日本已成为亚洲第一个立宪国家及法治国家。(不说司法是因为此时的日本司法权独立仍未得到保障)由明治宪法见,伊藤博文对日本乃至亚洲的影响是一定的,不可否认他是一位很出色的政治家。

    华皇佩服伊藤博文,主要在于伊藤博文对于朝鲜的掌控上,伊藤博文其实是反对吞并朝鲜的,如果伊藤博文能够多活20年,日本很大可能不会想要武力侵占整个中国,那样的话,战争对华国的伤害其实是会更大的。

    伊藤博文当时是反对吞并朝鲜的,这是有点伟人的眼界,才能做到的事情。

    首先,20世纪初期,朝鲜半岛统一政权的正式名称叫做大韩帝国。

    1905年日俄战争结束前后,《桂…塔夫脱协定》(日美)、《第二次日英同盟》(日英)、《朴茨茅斯条约》(日俄)三项条约明确规定日本可以自由取得朝鲜半岛,吞并也好殖民也罢,事实上不存在障碍。

    伊藤博文之所以反对吞并,而改以设立朝鲜统监这个职位,其实包含着伊藤博文本人理想。伊藤博文是亚细亚主义者,简单来说,希望日本以先进带落后,扶助中韩两国发展,再强强联合,抵抗欧美列强。洋务运动期间,伊藤博文非常关注中国改革;1898年戊戌变法,伊藤博文来中国给康梁提出很多建议,不过也直接触怒慈禧,最终出现戊戌政变。

    对韩国他也是如此,他希望在韩国复制明治维新。

    1906年3月,伊藤博文正式就任初代朝鲜统监,他利用日本贷款在各地兴建学校、鼓励工商业发展、模仿日本建立政治制度,在最初设想中,韩国内阁全部要由韩国人任要职,让他们跟随日本脚步逐步走上近代化国家之路。

    为了让韩国更好融入日本,伊藤博文甚至与韩国王室展开交流:他将10岁的韩国皇储李垠带到日本留学,并亲自养育,希望他能在将来成为日韩交往的桥梁。

    但问题在于,为了让韩国听日本的话,日本不得不大面积剥夺韩国主权:1907年韩国代表前往海牙国际和平会议,却遭俄国人驱逐,以此为借口,1907年7月20号,伊藤博文逼迫韩国皇帝高宗退位,另立新帝;7月24号,《第3次日韩协约》订立,韩国内政完全落入日本人手中;8月,伊藤博文命令韩国军队解散。一方面剥夺韩国外交权,这是往殖民地发展;一方面鼓励韩国发展,这是往独立国发展。两个力同时作用,怎可能成功?大体如此,过了3年左右,韩国出现大量反对势力,伊藤博文改革推进速度很慢。

    1909年6月,伊藤博文辞去朝鲜统监一职,7月,日本内阁达成协议,着手推进日韩合并。1909年10月伊藤博文遇刺,1910年8月,日本借机宣布吞并韩国。

    伊藤博文最大理想其实就在外交这方面。日俄战争前他反复与俄方商谈,希望尽可能避免战争;开战后他立刻派遣特使金子坚太郎前往美国,寻求合适时机议和;加上他创立了日本旧宪法。伊藤博文本身具备书生理想化的气质,与山县有朋这种泥腿子不同,这才有了他在韩国这3年不成功的改革。

    伊藤博文有一张照片很有名,他与妻子穿着朝鲜民族服装跟朝鲜人照相,如果没有相当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