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科幻世界电子书 > 末世妖行路 >

第536部分

末世妖行路-第536部分

小说: 末世妖行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吕布咬牙道:“我欲杀此老贼!”说完以后,似乎有些犹豫道:“奈何有父子之情,恐惹后人议论。”

    王允没想到吕布的顾忌竟然是这个,看来‘张飞先前骂他是三姓家奴的话’对他打击不小。这还真应了那句话‘众口铄金积毁销骨’,连吕布这样的大英雄,也被流言所惑,便微笑道:“将军自姓吕,太师自姓董。将军想想,凤仪亭掷戟之时,他岂有父子情啊?”

    吕布一愣,随即神色一变,进而愤然道:“若非司徒之言,吕布几乎自误!”

    王允见其已萌生杀董之意,便说之道:“将军若能匡扶汉室,乃是忠臣,青史传名,流芳百世;将军若助董卓,乃反臣也,载之史笔,遗臭万年;利弊得失,清浊忠奸,将军……你好好想想吧。”

    吕布沉吟少许,随即似乎下了某种决心,避席下拜道:“司徒一言,令我拨云见日、茅塞顿开,我意已决,大人勿疑。”

    王允点点头,随即有些犹豫道:“只是……只是事若不成,恐怕反招大祸啊。”

    吕布闻言拔出佩刀,大叫道:“吕布誓扶汉室,屠此****,若违背此誓,万劫不复!”说罢一刀刺入膀臂,鲜血立时汩汩而出。

    王允见吕布竟然发此大誓,便知事情已成,当下不再掩饰,跪谢道:“汉祀不斩,皆出将军之赐也。还请将军切勿泄漏!待临期有计,允自当报之将军。”

    当下吕布与王允约好怎样相见,便慨诺而去。

    不久以后,王允请仆射士孙瑞、司隶校尉黄琬商议。

    士孙瑞道:“方今圣上患病新愈,可遣一能言之人,往郿坞请董卓前来议事;令一面以天子密诏付于吕布,使其伏甲兵于朝门之内,引董卓入内诛之:此上策也。”

    黄琬闻言点点头,不过有些迟疑道:“可是……该派何人前去啊?”

    士孙瑞冷笑道:“我推荐一人,便是吕布同乡骑都尉李肃;当日他亲自说服吕布来投董卓,结果董卓不计其功,根本不迁其官,于是他甚是心怀怨恨;此人颇有口才,又是董卓一党,若派此人前去,董卓必不怀疑。”

    众人点点头。

    王允道:“善。”随即请吕布前来商议。

    吕布到来之后,闻听众人计划,便哼声道:“昔日劝我杀丁建阳,亦此人也。今若不去,我必先斩之。”随即使人密请李肃到来。

    李肃到后,看到场中的情形,不由得一怔。

    吕布试探道:“昔日公说服布杀丁建阳而投董卓;今董卓上欺天子,下虐生灵,罪恶贯盈,人神共愤。公可传天子诏往郿坞,宣董卓入朝,我率甲兵伏兵诛之,力扶汉室,共作忠臣。尊意若何?”

    李肃早知吕布为人,见他试探自己,顿知自己若不答应,恐怕今天是出不了这个门了。不过这事儿倒是合他心意,便道:“我亦欲除此贼久矣,只恨身单力薄、无同心者。今将军在此,真天赐也,肃岂敢有二心!”遂折箭为誓。

    王允大笑道:“公若能干此事,何愁不得高官。”

    次日,李肃便按照昨日商议的计划,引十数骑,前到郿坞,入报天子有诏。

    董卓教人唤李肃进入。

    李肃见到董卓后,当堂叩拜。

    董卓问道:“天子有何诏啊?”

    李肃一脸欣喜道:“太师……大喜啊!天子病体新痊,心思淡泊,便会集文武于未央殿,商议要禅位于太师啊。”

    董卓闻言腾地离座而起,惊喜道:“竟有此事?王允之意若何?”王允曾经‘几次三番对他说’要为他谋划、立他为帝,且两家如今已快要结为亲家,因此他第一反应就是这件事是王允主导的。

    李肃答道:“王司徒已命人筑受禅台,只等主公到来。”

    董卓大喜若狂,哈哈大笑道:“我昨夜梦一龙罩身,今日果得此喜信。时机不可失!我现在就备马入朝!”随即当场便命心腹将李傕、郭汜、张济、张绣四人领飞熊军三千守郿坞,自己即日要排驾回京。

    吩咐完了这一切后,他看了看旁边的李肃,觉得自己似乎一直以来冷落了此人,便道:“我若为帝,你当为执金吾。”

    李肃拜谢称臣。董卓点头,哈哈大笑,随即入辞其母。

    其母时年九十余岁;从这就可以看出董卓的遗传基因确实很好,身体一直很壮硕,若不是横死,恐怕要活很大岁数,这还真应了那句话‘好人不长命、祸害遗千年’!

    ……

    (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1117章 国师三国(六九)

    (全本小说网,。)

    董母听儿子说要离开,便问道:“吾儿此去何往?”

    董卓回道:“儿将前往受汉帝禅让,母亲自此便是太后了!”

    董母闻言却没有感到多少欣喜,而是有些担忧道:“我近日肉颤心惊,你此去恐非吉兆。”

    董卓现在已被野心蒙蔽了心智,哪还听得进去这个,便道:“母亲将为国母,岂不预有惊报!”随即辞母而行。临行的时候,对貂蝉道:“我为天子,当立你为贵妃。等我登基之日,便是你我成亲之时。这也省得你有‘作妾’这一步,成全了你的名声,你可还满意吗?”

    貂蝉已得殷素芳报之事情经过,明知就里,当下便假作欢喜拜谢;原来自貂蝉入相府以来,殷素芳便以‘陪嫁丫鬟’的身份追随其左右。常利用飞剑之术、在无人之时、往来传递王允的消息。

    她为人低调、且有意避着相府来客,整个相府竟无一人察觉到她的异常。可以说貂蝉之所以能这么好的完成反间计划,殷素芳功不可没。毕竟貂蝉只是一个孤苦伶仃的女人,她能有这么大的胆气和能力,完全是殷素芳每天夜里在她身边常常劝慰她、给她打气的结果。

    董卓出坞上车,前遮后拥,望长安来。行不到三十里,所乘之车,忽折一轮。董卓不得不下车乘马。又行不到十里,那马咆哮嘶喊,掣断辔头。

    董卓感到事情有些不太对劲,问李肃道:“车折轮,马断辔,是何征兆啊?”

    李肃回道:“主公,此乃太师应受汉禅,弃旧换新,将乘‘玉辇金鞍’之征兆也。”

    董卓此时最喜欢听人说吉祥话,闻言便大喜而信其语。

    次日,正行间,忽然狂风骤起,昏雾蔽天。董卓再次问李肃道:“此何征兆啊?”

    李肃再次道:“主公登龙位,必有红光紫雾,以壮天威耳。”

    董卓又喜而不疑。既至长安城外,百官俱出迎接。只有李儒抱病在家,不能出迎。董卓进至相府,吕布入贺。

    董卓道:“我登九五,你当总督天下兵马。”

    吕布拜谢,就帐前歇宿;原来董卓当夜没有在相府留宿,而是随大军住在大帐内。

    当夜忽有十数小儿于郊外作歌,风吹歌声入帐。歌曰:“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不得生!”歌声悲切。

    董卓此时还没歇息,便问李肃道:“此童谣主何吉凶?”

    李肃赞道:“此乃是言‘刘氏灭、董氏兴’之意。主公此来一连三次碰到天降吉兆,此乃天要许位于主公啊。”

    李肃这纯属于睁眼说瞎话了……这‘千里草’乃是一个‘草字头’、加一个‘千’字、外加一个‘里’字,正是应着‘董卓的董’字;而‘十日卜’乃是‘卜’、加上一个‘日’字、一个‘十’字,正是‘董卓的卓’字……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不得生!合起来就是董卓不得生还。

    不得不说,王允他们找李肃来做说客,确实是找对了人;要是换个旁人,都不能像他这么睁眼说瞎话,将董卓哄得一愣一愣的。

    董卓闻言是哈哈大笑。

    次日侵晨,董卓摆列仪从入朝,忽见一道人,青袍白巾,手执长竿,上缚布一丈,两头各书一“口”字。董卓问李肃道:“此道人此举何意啊?”

    李肃道:“此乃故弄玄虚之人也,历朝历代都有‘各派之人’想要入主国师。当初高轲高国师就曾经在孔铉门前斗法,只不过受到了‘孔铉等儒家学人’的讥笑。此人这是看太师将要继承国位,故而前来自荐,似这等人几乎都是没什么本事的,太师不必在意。”说罢呼吁周围将士将其驱走。

    董卓闻言便不以为意,随即领着大军进朝,群臣各具朝服,迎于两旁。李肃手执宝剑扶着董卓的车鸾而行。

    到了北掖门,董卓的军兵尽被挡在门外,独有御车二十余人同入;董卓以为这是受禅礼仪,毕竟这种场合的确不能带大兵进入,而且吕布和王允都在里面,因此就没有多疑。

    等到进了北掖门,董卓遥见王允等各执宝剑立于殿门,不由得惊问李肃道:“众人持剑这是何意?”

    李肃却不再回话,直接闷头驱车直入。

    王允大呼道:“反贼至此,武士何在?”言罢,两旁立时转出百余人,将董卓车鸾团团围住,持戟挺槊刺之。

    不想董卓危机意识惯了,竟然到现在还穿着内甲,以至于刀剑刺甲不入,只伤其臂令其坠车。董卓大呼大叫道:“我儿奉先何在?”

    吕布从车后转出,厉声喝道:“圣旨在此,奉皇上诏书讨贼!”

    董卓大惊道:“奉先我儿,为何如此啊?”

    董卓现在是真的感到无法理解,自始自终他都对吕布恩礼有加,他甚至昨日还许诺吕布为兵马大元帅,不想吕布却在今日反了他。他却不知‘将要被他许以贵妃之位的貂蝉’实则早被定为是吕布妻子。他以为吕布是调戏他爱妾,自己受了委屈,却不予追究,以德报怨,吕布必定感恩;实则在吕布眼里,他是横刀夺爱,死不足惜。

    吕布不答董卓的问话,一戟直刺咽喉,将其刺死,李肃随即割头在手。吕布左手持戟,右手怀中取诏,大呼道:“奉诏讨贼臣董卓,其余不问!”将吏皆呼万岁。

    门外甲士见董卓已死,且圣上诏书许诺其余不问,便纷纷投降。

    后人有诗叹董卓曰:“霸业成时为帝王,不成且作富家郎。谁知天意无私曲,郿坞方成已灭亡。”

    吕布又大呼曰:“助董卓为虐者,皆李儒也!谁可擒之?”

    李肃应声愿往。忽听朝门外发喊,人报李儒家奴已将李儒绑缚来献。王允命缚赴市井斩首;百姓闻之皆争相观看,一时间长安街道人满为患。

    王允又将董卓尸首,号令用白布包裹,上书‘董贼’二字。董卓因为尸体肥胖,看尸军士便将‘董卓肚子上的白布’开了一个大洞,用火置其脐中为灯,膏流满地。百姓过者,莫不手掷其头,足践其尸。

    ……

    (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1118章 国师三国(七十)

    (全本小说网,。)

    王允又命吕布同皇甫嵩、李肃领兵五万,至郿坞抄籍董卓家产、人口。

    李傕、郭汜、张济、张绣闻董卓已死,吕布将至,便引了飞熊军连夜奔凉州去了。殷素芳趁乱保着貂蝉躲入密室,这才没有被‘想要霸占她的西凉兵丁’抓到。

    第二日望着人去楼空的郿坞。殷素芳问貂蝉道:“你今后打算如何?吕布快要来了。你真要嫁给他、做他女人吗?”

    貂蝉摇摇头,叹息道:“蝉乃命苦之人,此行无非是想报答司徒大人的养育之恩,如今恩情已报。蝉愿自此青灯相伴,远离尘嚣,不再过问世事。”

    殷素芳叹道:“你青春年华,又身家清白,没有被人玷污,又何必自哀自怜。你若不想再见吕布、王允,与其虚与委蛇,不如与我同去。我帐下皆为女兵,我们互相扶持,岂不胜过依存那些男子?”

    貂蝉闻言心中大动,她现在确实没有地方去。再加上此生她并没有被董卓玷污、哀大心死,她现在还是清白之身,自然对未来还有盼望,便点头应允了殷素芳。

    殷素芳大喜,随即带着貂蝉连夜赶往了汉中。

    却说吕布至郿坞,没有碰到貂蝉,以为貂蝉被西凉军兵掳走了,心中大急,连夜追赶,不过却没有追上。

    皇甫嵩则是命人将坞中所藏良家子女,尽行释放。但系董卓亲属,不分老幼,悉皆诛戮。卓母亦被杀。卓弟董旻、侄董璜皆斩首号令。收籍坞中所蓄,黄金数十万,白金数百万,绮罗、珠宝、器皿、粮食,不计其数。

    收缴完这些后,皇甫嵩回报王允。

    王允于是大犒军士,设宴于都堂,召集众官,酌酒称庆。

    正饮宴间,忽有人报曰:“董卓暴尸于市,忽有一人伏其尸而大哭。”

    王允闻言大怒道:“董卓伏诛,士民莫不称贺;此何人,独敢哭耶!”遂唤武士道:“与我将其擒来!”

    片刻擒至。众官见之,无不惊骇:原来那人不是别人,乃侍中蔡邕也。

    王允叱责道:“董卓逆贼,今日伏诛,国之大幸。你为汉臣,竟然不为国庆,反为贼哭,此何为?”

    蔡邕伏罪道:“邕虽不才,亦知大义,岂肯背国而向卓?只因一时知遇之感,不觉为之一哭,自知罪大。愿公见谅:倘得黥首刖足(古代刑罚,脸上刺字,剁去双脚),使续成汉史(司马迁曾受宫刑后写史记,蔡邕这是在效法),以赎其罪,邕之幸也。”

    众官惜邕之才,皆力救之。太傅马日磾也对王允道:“伯喈(蔡邕的字)旷世逸才,若使之续成汉史,诚为盛事。且其孝行素著,若妄杀之,恐失人望。”

    王允冷哼了一声道:“昔日孝武帝不杀司马迁,后使之作史,结果导致其诽谤之言流于后世。方今国运衰微,朝政错乱,不可令佞臣执笔于幼主(汉献帝如今还年幼)左右,使我等蒙后人讪议也。”

    马日磾无言而退,低声对身旁众官道:“王允有些太武断了!善人是国家的楷模,史著是国家的经典。毁灭楷模,废除经典,国家如何能够长久?”

    四围人皆感叹,但因为如今吕布和王允是一条心,王允军权在握,众人都不敢过多发言。

    当下王允不听百官之言,强行命人将蔡邕下狱。

    不久以后,李峰遵高轲之命,进宫面见陛下,上表称臣。原来董卓身死之事传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