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科幻世界电子书 > 末世妖行路 >

第537部分

末世妖行路-第537部分

小说: 末世妖行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下王允不听百官之言,强行命人将蔡邕下狱。

    不久以后,李峰遵高轲之命,进宫面见陛下,上表称臣。原来董卓身死之事传到了汉中。高轲正在攻打成都,闻言董卓已死,便止住兵息,派李峰进京入见。

    李峰听到蔡邕之事以后,因为‘蔡文姬在高轲这边的缘故’便为蔡邕求情,述说蔡文姬之凄惨,想要王允网开一面;结果王允不允。

    李峰问他待何?王允答此事不可饶恕,要将蔡邕缢死。

    李峰闻言就心生一计,便退而求其次,请王允准许他将‘蔡文姬从匈奴人手中获救的事情’告诉蔡邕,让他死的心安;王允这才应允。

    李峰见到蔡邕,将蔡文姬的事情一说,蔡邕大哭。李峰随即掏出他在蜀山没事闲着收集的龟息丸,对其述说其用,让蔡邕服用。蔡邕服用了以后果然气绝,李峰与现场制造‘蔡邕上吊的假象’后,让人报告王允说蔡邕自己上吊死了。

    王允闻言来查看,果然蔡邕气息全无;李峰趁机说要替蔡文姬‘将蔡邕的尸首运回汉中’进行安葬。王允允诺;李峰于是派人秘密将蔡邕送回汉中。

    待这一切都办完后,次日,李峰早朝入见汉献帝,将‘高轲的汉中太守印信’奉上,传来高轲的原话,说:“臣一心只想兴兵讨董,今董贼已死,臣无心做官,愿送回印信,交权与朝。”

    汉献帝闻言没有明面答应,而是命李峰暂且退去休息,私下则是会集文武百官商议,此时该如何办?

    百官皆道:“如今天下诸侯众多,袁绍、袁术、刘表、公孙瓒各自割据。如果此时收了高轲手中大权,恐怕天下诸侯会起疑,以为陛下没有恩膏,进而说不定会真的谋反,如今汉庭衰弱,实在经不起太多的消耗了。因此陛下不但不能收回高轲手中权力,还应该重赏他。既然如今益州刘焉谋反,何不许高轲以益州牧、前将军的职位?”

    汉献帝想起当日‘何后在位’的时候,高轲入宫保护他们,对他颇多礼遇,丝毫没有因为他是一个落魄王爷而轻视他;后来董卓欺凌他,也是高轲第一个当殿刺杀董卓;而后十九路诸侯讨伐董卓,名为保驾,实则各怀鬼胎,董卓火烧洛阳后,众诸侯竟无一人想要救他。只有高轲孤军深入,在潼关削发立誓;如今又是高轲第一个上表称臣,并且要求归还兵权与中央……不管别人怎么想,汉献帝自己已经认定高轲是大大的忠臣,对高轲的信任甚至在这一刻要超过了殿下许多王公大臣。于是便允诺了众人的提议。

    其实这整件事都是荀攸的计策,故意向朝廷交还权利,乃欲擒故纵之计。高轲果然因此捞得了大便宜,这下益州归高轲可谓是名正言顺了。

    (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1119章 国师三国(七一)

    (全本小说网,。)

    却说这事以后,天下士大夫闻蔡邕竟然被王允逼得上吊自杀,不由得尽为其流涕。后人论蔡邕之哭董卓,固然是其不是;然而王允杀他,过错更甚。

    有诗叹曰:“董卓专权肆不仁,侍中何自竟亡身?当时诸葛隆中卧,安肯轻身事乱臣。”

    此时的诸葛亮已经初出茅庐,刘备三顾茅庐的时候是公元207年,当时他是二十八岁,如今是192年,他已经十多岁了。可以说蔡邕的死,对于幼小的诸葛亮来说,影响还是很深的。

    再说李傕、郭汜、张济、张绣一路逃居陕西,再往西便有马腾、韩遂辖制。几人一寻思,此非长久之策,便使人至长安上表求圣上赦免。

    王允接到几人的奏报后,怒道:“董卓之所以如此跋扈,皆因为有此四人助纣为虐;如今虽然大赦天下,但独不赦此四人。”便遣使者回报李傕、郭汜。

    从这就可以看出王允有些目中无人了,你是何人?你只是一个臣子,难道欺负天子年幼,你就可以一言而决吗?王允的这个举动给‘幼小的汉献帝’造成了极大的震撼,不过他在董卓面前隐忍惯了,因此面上并没有表现出丝毫的波动,内心却已经恨上了王允,认为王允和董卓是一丘之貉。相比之下,他忽然发现‘主动放弃权利的高轲’才是他真正的肱骨之臣,不由得愈发得思念起高轲来。

    李傕看到王允的奏报,叹声道:“如今求赦不得,我们还是各自逃生吧。”

    谋士贾诩闻言摇头道:“诸君若弃军而独自逃生,则只要‘区区一稍有能力的亭长’就能将诸君绑缚矣。不如诱集陕人并本部军马,杀入长安与董卓报仇。事后,可挟天子以令诸侯,奉朝廷以正天下;如果不能成事,倒时候再走未迟。”

    李傕等人闻言甚觉其言有理,便然其说,遂放流言于西凉州,用凶言恐吓道:“昔日高轲曾削发立誓,要将掳掠洛阳的西凉军兵尽皆杀死。宁可西凉焦土无人耕种,也不留一人与世。如今王允将欲洗荡此方之人矣!”

    众人闻言皆惊惶失色。

    李傕见众人已经惊惶,便又放留言道:“我们这样徒死无益,你们可愿从我谋反吗?”

    众人皆表示愿从。于是李傕、郭汜聚众十余万,分作四路,杀奔长安而来。路上正遇到董卓女婿中郎将牛辅,引军五千人,欲去与丈人报仇,李傕便与其合兵,使其为前驱。

    四人陆续进发。王允听知西凉兵来,忙与吕布商议。吕布道:“司徒放心。这些人不过是区区鼠辈,只是仗着数量吓人罢了!”于是引李肃领兵出征。

    李肃当先迎战,正与牛辅相遇,大杀一阵。牛辅抵敌不过,败阵而去。

    不想当晚二更,牛辅乘李肃不备,竟然来劫寨。李肃军没有觉察,立时大乱,李肃败走三十余里,折军大半,来见吕布。

    吕布大怒道:“我已经在司徒面前发出狂言,言此等鼠辈,不过是仗着数量,我一鼓可破之。你何故挫我锐气?”遂命人斩李肃,悬头军门。

    可怜李肃杀戮董卓,立此大功,竟然因一小败而被吕布斩了。从这就可以看出吕布的生性何其薄凉。其实吕布之所以如此不理智,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貂蝉。他已经认定貂蝉是被李傕等人掳走了。因此他才恨李傕入骨,恨不得立即将李傕全军杀死。李肃这次纯属于是受了无妄之灾。

    次日吕布进兵与牛辅对敌。牛辅本一校尉之才,连一杂号将军都不如,如何敌得吕布?再次大败而走。

    当夜牛辅唤心腹人胡赤儿商议道:“吕布骁勇,万不能敌;不如瞒了李傕等四人,暗藏金珠,与亲随三五人弃军而去。”

    胡赤儿应允。连夜收拾金珠,弃营而走,随行者三四人。将渡一河,胡赤儿便谋取金珠,杀死牛辅,拿头来献吕布。

    吕布问起情由,跟随胡赤儿的从人便出卖他道:“胡赤儿谋杀牛辅,夺其金宝。”

    吕布闻言大怒,即命人将胡赤儿诛杀。领军前进。行不到三五里地,正迎着李傕军马。吕布不等对方列阵,便目赤欲裂,挺戟跃马,麾军直冲过来,口中大呼,“李傕……还我貂蝉来!”

    李傕军不能抵当,不得不退走五十余里,依山下寨,随即请郭汜、张济、张绣共议,曰:“吕布虽勇,然而无谋,不足为虑。我引军守住谷口,每日诱他厮杀,郭将军可领军抄击其后,效仿当年彭越撩拨项羽之法(彭越是游击战大师),鸣金进兵,擂鼓收兵。而张济叔侄,则分兵两路,直取长安。令吕布首尾不能救应,其必然大败。”

    众人点头,用其计。

    不久以后吕布勒兵到山下,李傕引军搦战。吕布忿怒西凉军兵掳走貂蝉,冲杀过去,李傕引兵退走上山。山上矢石如雨,布军不能进。

    忽报郭汜在阵后杀来,吕布急忙回头迎战……刚到近前,就听闻对方鼓声大震;吕布刚要冲阵,汜军却闻鼓直接退军了。

    吕布见对方不敢正面迎战,便回马准备收军,不想锣声响处,傕军又来。未及对敌,背后郭汜又领军杀到。及至吕布来时,郭汜军却又擂鼓收军去了。

    激得吕布怒气填胸。一连如此几日,欲战不得,欲止不得。正在恼怒,忽然飞马报来,说张济、张绣两路军马,竟犯长安,京城危急。

    吕布急领军回,背后李傕、郭汜杀来。吕布无心恋战,只顾奔走,折了好些人马。及到长安城下,只见贼兵云屯雨集,围定城池。

    吕布军与之连连争战不利。

    因为杀不退李傕,无法得知貂蝉去向,他为人便愈发得狠厉,常常一言不合就大发雷霆。军士畏吕布暴厉,便多有降贼者,吕布这才意识到情况有些不妙,心中甚觉忧虑,行为也收敛了许多。

    数日之后,董卓余党李蒙等人在城中为贼内应,偷开城门,四路贼军一齐拥入。吕布左冲右突,拦挡不住,引数百骑往青琐门外,呼吁王允道:“势急矣!请司徒上马,同出关去,别图良策。”

    (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1120章 国师三国(七二)

    (全本小说网,。)

    王允大叫:“我乃社稷老臣,岂可独活?你不必管我,可速去,努力以国家为念!”吕布再三相劝,王允只是不肯去。不一时,各门火焰竟天,吕布只得弃却家小,引百余骑飞奔出关,投袁术去了。

    李傕、郭汜纵兵大掠。太常卿种拂、太仆鲁馗、大鸿胪周奂、城门校尉崔烈、越骑校尉王颀皆死于国难。

    因为贼兵围绕内庭至急,侍臣便请天子上宣平门止乱。李傕等望见天子仪仗,便约束住军士,口呼“万岁”。

    汉献帝倚楼问道:“卿等不候奏请,擅入长安,意欲何为?”

    李傕、郭汜仰面望着汉献帝,也不下马参拜,直接奏道:“董太师乃陛下社稷之臣,无端被王允谋杀,臣等特来报仇,非敢造反。但见王允,臣便退兵。”

    王允当时正在献帝身侧,闻听此言,奏曰:“臣本为社稷计。事已至此,陛下不可惜臣,以误国家。臣请下见二贼。”

    汉献帝虽然不满王允专权,但此时见他竟然没有抛弃自己和吕布同去,便想起了他的好,有些徘徊不忍。王允见状,便自宣平门楼上跳下楼去,大呼道:“王允在此!”

    李傕、郭汜拔剑斥责道:“董太师何罪而见杀?”

    王允冷笑道:“董贼之罪,弥天盖地,不可胜数!受诛之日。长安士民,皆相庆贺,你等难道没有听说过这个盛况吗?”

    李傕、郭汜自知理亏,便狡辩道:“太师有罪;我等何罪,竟然不肯相赦?”

    王允大骂:“逆贼何必多言!我王允今日有死而已!”

    二贼闻言大怒,手起刀落,把王允杀于楼下。史官有诗赞曰:“王允运机筹,奸臣董卓休。心怀家国恨,眉锁庙堂忧。英气连霄汉,忠诚贯斗牛。至今魂与魄,犹绕凤凰楼。”

    众贼杀了王允,一面派人去将王允宗族老幼,尽行杀害。士民见之无不下泪。

    办完了这一切,李傕、郭汜寻思道:“既然已经到了这一步,不杀天子谋大事,更待何时?”便持剑大呼,欲引兵杀入内庭。

    见李、郭二贼欲弑献帝。张济、张绣赶忙进谏道:“不可。今日若杀之,恐天下诸侯不服,不如仍旧奉之为主,赚诸侯入关,先去其羽翼,然后杀之,天下可图也。”

    李、郭二人闻听便从其言,按住兵器。

    献帝并不知道下面发生的这一幕,见下面军兵不退,便在楼上宣谕道:“王允既诛,军马何故不退?”

    李傕、郭汜喊道:“臣等有功王室,未蒙赐爵,故不敢退军。”

    献帝皱了皱眉头,问道:“卿等欲封何爵?”

    四人各自写职衔献上,勒要如此如此官品,帝只得从之。封李傕为车骑将军、池阳侯领司隶校尉假节钺,郭汜为后将军、美阳侯假节钺,同秉朝政;张绣为右将军、万年侯,张济为骠骑将军、平阳侯,领兵屯弘农。其余李蒙等,各为校尉。

    众人得到封赏以后,齐齐谢恩,遂领兵出城。下令追寻董卓尸首,不想只获得些零碎皮骨,不得已以香木雕成形体,待安凑停当,便大设祭祀,用王者衣冠、棺椁,选择吉日,迁葬郿坞。

    不想临葬之期,天降大雷雨,平地水深数尺,霹雳震开其棺,尸首提出棺外。李傕等只得等候天晴再葬,是夜又复如是。三次改葬,皆不能葬,零皮碎骨,悉为雷火消灭。天之怒卓。可谓甚矣!

    李傕、郭汜自此便消了厚葬董卓的念头。

    自此李傕、郭汜独掌大权,残虐百姓;密遣心腹侍帝左右,观其动静。献帝此时的行为可谓荆棘难动,不得不再次选择隐忍。朝廷官员,并由二贼升降。因二人要采用人望,便特宣朱儁入朝封为太仆,同领朝政。

    却说高轲得到汉献帝的诏书后,便派王累为使者,出面去见刘璋,以诏书示之。并温言道:“父罪不及子,刘璋仍可继承刘焉爵位。”

    此时李傕、郭汜等还没起兵反叛,刘璋等人没想到董卓竟然死了,那岂不是说大汉朝又要重归皇室?那他们如果再兴兵反抗的话,岂不是真的变成反贼了?

    刘璋思来想去,想起奏报上所说的董卓被人在肚皮上点灯,膏油满地。便魂不附体,随即第二日便召集文武说要投降。众人苦苦相劝,然而刘璋已经被吓破了胆子,他可没有董卓那般‘与天下诸侯相抗’的胆量,故不理会众人所言,亲自开城门投降。

    事后高轲入城以后,果然善待刘璋,他的财产一概未动。甚至还按照他的爵位给他食户。庞义等人没想到高轲竟然如此善待刘璋,丝毫不怕他反噬。那略有些惶恐的心便彻底安定下来,心道:“投奔这一位厚待手下、又有能力的主公也不错。”

    他们却不知这可不是高轲大度,而是高轲早知道刘璋乃无能之辈,就是借给他俩胆,他也不敢谋反,故而故意厚待,不想却收了庞义等人的忠心。

    要知刘焉手下这些将领虽然没有旷世大才,但是水准却并不差。高沛、杨怀、邓贤都统帅接近70,虽然无法当将军,但是却是精英校尉,平时统帅一郡的兵事足以。赵韪、庞义更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