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锦衣夜行 >

第636部分

锦衣夜行-第636部分

小说: 锦衣夜行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纪纲咬着牙根儿笑“给我盯紧了他!只要给我抓着他的小辫子,哼哼!”他丢了一粒黄豆到嘴里,细细地咀嚼了一阵,又问“塞哈智在干吗?”八大金刚的老大朱图苦笑一声道“那个贼胚,自打进了咱锦衣卫,就鼻子不是鼻子眼不是眼的,瞅啥都看不上。他把咱们锦衣卫当成普通的卫所了,普通卫所的指挥佥事负责训练和军纪,这个夯货就天天抓训练和军纪,咱们又不用打仗去,可他把咱锦衣卫的兵轮番调去练这练那,『cào』得那些兵『玉』仙『玉』死。
    他还总说咱们锦衣卫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动不动就提起杨旭来,简直把他敬若神明,还特意把杨旭当年干的几桩大事叫人详详细细写下来,让士兵们诵读、揣摩、学习,简直他娘的比读书人供奉孔圣人还虔诚。这还不算,他还抓军纪,衣冠不整、言行不端、点卯迟到、值更饮酒…,只要叫他抓着一次,就是一顿皮鞭,闹得卫里『jī』飞狗跳!”
    纪纲哼了一声道“咱们的人现在确实有点不像话了,兵不像兵,倒像是匪,我看他这么折腾,也未必就错了!”
    纪纲捋着胡子思索一阵,道“这人是皇上亲兵出身,跟着皇上的时间比我还长,不看僧面看佛面,只要他不碍我的大事,由他折腾去,你们不要得罪他,这种『混』人,什么『混』帐事儿都干得出来!”
    八大金刚苦着脸答应一声。
    纪纲又问“木恩和陈东、叶安在干什么?”
    钟沧海道“回大人的话,咱们安『chā』在东厂的耳目禀报说,木恩和陈东、叶安现在是照猫画虎,咱们平时查什么,他们就查什么,前几天咱们派去盯着陈瑛的几个密探发现有人鬼鬼祟祟地在盯着他们,还以为是陈瑛的人,本打算把他们引到僻静处干掉,结果打得两败俱伤才发现,他们是东厂的人。
    另外,昨儿个咱们派去刑部听审的两个校尉和东厂的番子抢着先看卷宗,结果一言不合,大打出手,撞翻了旗牌,那墨还溅了刑部尚书宋礼一脸,气得宋尚书把两边的人都拖下去,打了一顿板子!”
    纪纲怒气冲冲地一拍桌子,喝道“他妈的!”
    纪纲忽然觉得一阵的头疼,就好象自己娄了那误坐观音莲『huā』台的红孩儿,被人套了一身的箍,这个紧呐。
    头这一疼,只觉腰也酸了。他最近纳了一对双胞胎作妾,『chuáng』第间一双姊妹『huā』『shì』候着,甚是得趣,再加上于坚事发之后,他诸事不顺,只好夹着尾巴做人,先避过风头再说,闲来无事,房事不免比以前频繁了些,伐挞多了,身体有些吃不消。
    他叉着腰,气咻咻地生了阵子闷气,才没好气地问道“杨旭呢,他在干什么?”
    八大金刚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后由纪悠南答道“大人,杨旭,………,什么也没干!”
    纪纲怒道“什么也没干总也得干点什么吧?”
    纪悠南咽了。唾沫,苦笑道“他自打回京,每天就是陪着老婆孩子,出『门』就是赴宴喝酒,被咱们收买的那个厨子说,他们老爷偶尔有客到访,也是客堂相见、设宴相请,从不去书房议事。还说他们老爷纵情声色,有时候要与三个妾大被同眠,第二天早上起来照样龙『精』虎猛的。厨下曾经得了夫人吩咐,每日调制参茸龟苓汤,原以为是给他们老爷服用的,后来才知道,原来是夫人们吃不消,腰酸体乏,所以……………”纪纲脖子一梗,下意识地反驳道“呸{能有这么厉害?吹去吧!你们重金收买的这个厨子到底靠不靠谱儿?”“嗯?”八大金刚都诧异地看向纪纲,不明白他对这件事反应为同如此『jī』烈。
    纪纲老脸一红,讪讪地道“尽打听些无聊的事情!”
    高翔讷讷地道“是大人吩咐,事无巨细,就连他几点起『chuáng』、几点入厕都要打听仔细……”纪纲不耐烦地道“好了好了,我知道了,当初咱们胜了一局,把刘『玉』珏赶出南镇,锦衣卫全成了咱们的天下。现如今杨旭扳回一局,不但夺回了南镇,还在我的眼皮子底下,放了个浑人捣蛋。这也就罢了,皇上居然又设了一个东厂,虽说那东厂番子都是咱锦衣卫出去的人,刑狱大权也依旧掌在咱们手中,只怕天长日久……”
    纪纲越想越是烦恼,沉声吩咐道“现在的形势对咱们不利,你们都安份着些!都下去吧,1小纪留下!”
    纪悠南得意地目送几个同僚离开,赶紧殷勤地凑到纪纲面前,纪纲沉沉地道“酒色财气四堵墙,人人都在里边藏。那木恩虽是阉人,定然也有所好。你给我好好打听打听,这个人得想办法拉拢着,只要把东厂拉过来,咱们就算是扳回了这一局。一个刘『玉』珏、一个塞哈智,
    撑不起大场面!”纪悠南沉声应道“是!”纪纲眯起眼睛想了想,又道“为了挂帅出兵的事,汉王跟杨旭正相持不下,这件事多关注一下,时刻注意事态发展。朝政上的事,咱们锦衣卫『chā』不了手,不过,不防找机会,助汉王一臂之力!”
    纪悠南吃惊地道“大人,汉王不是咱们的对头么?怎么还要……………”纪纲目光一横,纪悠南顿时住口,纪纲道“这政争,就是血,是『阴』谋,是绞杀,是你死我活,是无所不用其极的残酷战场!汉王虽是咱们的对头,但是眼下有他们在,咱们的地位才能稳固!”
    纪悠南恍然,钦佩地道“属下懂了!”纪纲目光幽深,低低说道“君如卧虎高踮,诸臣如鹰盘旋,谁是那只兔子?把老子当小白兔?兔子急了,也是会咬人的!”n小白兔求胡萝卜,关关求月票推荐票!!。
第854章 暗战
    秋,深秋,多事之秋。^^^^
    出兵安南之事还没个定论,在南北西三面连番战事期间所掩盖下来的诸般问题就纷纷浮出了水面。
    这日早朝,都察院御使赵衿实然上表称,洪武年间,朝廷立下规矩,各地设置若粮仓储备,以备粮荒时间,可以开仓济民,同时各地要疏浚河道、建造水库,以备洪备旱,这都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之举。然而自前年以来,战事频仍,府库存粮为之一空,又因大量征调民役输运粮草,各地河道久不疏浚,恐来chūn水汛会酿成大祸。
    因此,赵御使提出,希望皇上下旨,严令各地布政司切实做好粮食储备和水利设施的建施,同时应把这项业绩列入相关官员年终考课,以确保太祖高皇帝时制定的这项体恤百姓的政策得以贯彻实施。
    赵御使是都察院的少壮派,前两年做巡城御使的,刚刚成为十三道监察御使,地位比较低,提的又是国计民生方面的问题,所以他的出头没有引起大佬们的注意,但是这件事关系重大,皇帝却是不敢等闲视之的,在那个时代,三农问题就是国家最最根本的问题,农村、农业、农民这三大问题解决不好,国家必生大luàn。
    因此朱棣立即下旨,命有司依此办理。紧接着,内閣又呈给皇上一封奏折,原来是江西广信府玉山、永牛两县发生大瘟疫,疫情暴发迅猛,至呈报时止,已然死亡近两千民众,紧接着户部又报,广信府上饶县也发生瘟疫,死三千余人,当地民心惶惶,不少人背井离乡,逃往他地。
    朱棣大为紧张,立即命令输运粮食、药龘品,救灾救疫,赈济地方。这道旨意下完,户部就跑到谨身殿向皇上哭穷,没人、没钱、没法救灾。朱棣召集内閣议事,一时也拿不出急切有效的办法,朱棣无奈,只得下旨,除在京的《永乐大典》编撰事宜外,金陵大报恩寺、武当山道场两大工程暂且停工。
    随即朱棣又诏谕北京行都司:北京军民数年之前,或效力戍行,或供亿师旅,备历艰难。平定以来,劳苦未苏。而营建北京,国之大计,不得不重劳百姓。自今北京诸郡不急之务,及诸买办,全部停止。
    这些工程暂停,总算挪出了大笔的银两,分别用于救灾救疫和储备粮食,在此期间,陈瑛起初并未发觉内閣和六部重点呈报这些事情的本意,眼见朝堂一片热火朝天,文武百官都在关注国计民生问题,陈部院不甘寂寞,忙也勒令所属查缉问题,结果还真被他查出一个大问题,急急报与皇上,虽然其目的不纯,却给百姓们做了一件大好事。域名。
    原来,河南邓州这时也发生了疫情,只不过这里的疫情不是针对人的,而是牛疫,大批官牛生怖去。当地官府对交由百姓饲养的牛马都有严格的考核和惩罚制度,但是像这种并非饲养不善的不可抗力,本来不该予以惩罚。但是大批官牛怖,官员们唯恐受到朝廷责备,于是就把损失分摊到了养牛户身上。
    官员们要求饲养官牛的百姓照市价赔偿,结果折腾的许多百姓卖田卖房,还不够的,甚至卖儿鬻女,一时惨不堪言。陈瑛把这事儿报到朱棣那里,正为国计民生感到焦头烂额的朱棣只气得三尸暴跳,大骂道:“养牛,本来是为了让百姓们能够过上好日,现在怎么反而成了毒害百姓!”
    愤怒已极的朱棣随即下令,要求当地官府一律免去因牛疫而摊派到百姓头上的赔偿;卖掉的房屋、田地,由官方予以赎还,卖掉的儿女,也由当地官府全权负责寻回。同时,对这些邀宠媚上、坑害百姓的官员进行了严厉处罚,可是这一来,朝廷又是好大一笔支付。
    朱棣捉襟见肘,不得不考虑起夏浔所说的话,他的确有意让汉王去平定安南。一来,汉王朱高煦在漠北的表现可圈可点,确实是个帅ォ,而张辅在安南之战前,名声不显,无人知道他是名将之ォ,在朱棣看来,他的儿去征安南,恐怕比张辅做的还要好。
    同时,他这么做也有安抚儿的意思,高煦不是庸ォ,真就把他养在那儿,做个无所事事的闲散王爷?男儿在世,谁不想有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业名载青史。皇位已经给了大儿,就算是补偿吧,也该让二儿闯一番功业。可是因着钱粮短缺诸多问题的暴露,他不得不考虑这里边的冒险因素。
    张辅在安南已经证明了他的能力,而且熟悉当地军事地理、风土人情,高煦毕竟不曾在南方打过仗,万一首战不利,拖延下去,那么……
    有鉴于此,朱棣心中最合适的人选又变成了张辅,一连几天召张辅入宫议事,讨论再度出兵安南需要用兵几何,有何具体计划和措施。陈瑛这ォ明白敢情以上种种,都是项庄舞剑,意在汉王啊!可怜他糊里糊涂地被人利用了一会,恼羞成怒的陈瑛立即还以颜色,上表奏陈:都指挥单政骄恣违法,擅令家人出境易马,乞请惩处。
    朱棣见了奏章,随即批示:“chūn秋人臣无外交,今军人胆敢为贸易事,如稍有不平,争竞启隙。此事关系重大,虽有功亦不能宽容。着即:削其官职,捕其入狱,依律严加惩处!今后但有军人贸易,一应循此办理!”
    这单政是镇守九边的一位将军,与陈瑛想要打击的人八杆打不着,而且准确说起来,这人还算是丘福一系的,但是得了这道圣旨的批示,可就不是单对九边兵将而言了,陈瑛立即派出几个心腹,由佥都御使俞士吉带队直扑浙东,寻双屿卫的晦气去了。
    神仙打架,许遭殃!太龘系和汉王系为达目的,所用的手段都是迂回转折,鱼肠藏剑,就事论事的话,谁也不是为了争夺领兵权,个个都打着为国为民的幌,你想弹劾都无从下手,而且不但汉王和太龘不曾出面,就连他们阵营中的领军人物也优哉游哉地“置身事外”,手段可谓滴水不漏。
    与此同时,纪纲也没闲着,他正绞尽脑汁地想这汉王造势,他算看明白了,如果汉王倒了,他这条走狗的利用价值就不大了,朝中风云变幻,斗得越是jī烈,他的地位ォ越稳固。
    谨身殿里,纪纲候着与皇上奏对安南战事的张辅一走,马上找个机会溜进去,三言两语就绕到了汉王身上,对朱棣赞叹不已地道:“臣闲暇时,去龙江驿看过汉王殿下演兵,当真龙精虎猛!臣曾为陛下牵马坠镫,效力军中,观今日汉王,颇有皇上当年的英武之姿。那天策卫被汉王一番调教,简直是脱胎换骨,京营精锐,莫有可敌者!”
    “哦?”
    朱棣一听,脸上不禁露出了笑容,近日他烦心事太多了,如今一听儿这么出息,不免有些欢喜。
    纪纲趁机道:“皇上国事cào劳,心力耗损过甚,臣看今日案头奏疏不多,皇上何不出宫散散心呢,就去龙江驿观武好了,臣知道,皇上素来喜欢行伍之气,只是九五至尊,机会难得!”
    朱棣听得兴致起来,呵呵笑道:“也好,你去安排一下,莫搞太大的阵仗,朕微服往龙江驿一行,去看看汉王演武!”
    纪纲大喜,连忙恭声应了,心中暗道:“汉王,机会我给你争来了,你可要好好表现啊!”
    纪纲这边匆匆安排圣驾启行,那边就不动声色地把消息透露了出去,汉王的心腹得了消息,飞也似地赶去龙江驿报讯,朱高煦闻讯大喜,他却不知道纪纲这是有意帮忙,还以为纪纲故意进言,让父皇上寻自己岔,当下打起精神,把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