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大宋将门 >

第174部分

大宋将门-第174部分

小说: 大宋将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在王拱辰奔赴陈州的时候,突然另一个消息传来,向陈州输送的一批粮食,多达五万石,居然在运河倾覆,稻谷淹了水,几天之间就变质了,根本没法食用。

    这个消息,无疑又是冷水泼头,雪上加霜。

    周边各地也不宽裕,再想调集粮食,只怕要一个月以上,而且此时夏粮还在收割,等到完粮纳税,更是黄花菜都凉了。

    贾昌朝眼睛灌血。发疯似的念叨着:粮食,粮食,上哪里找粮食?(未完待续。。)

第280章 曹国舅飞升记

    真正遇到了大灾,赵祯才越发觉得王宁安说的有道理。

    如果国库充盈,陈州出了问题,直接调拨粮食过去,半个月的时间,粮食绝对能送到。可如今呢,夏粮没收上来,朝廷仓库都空了一个月了。

    京城没粮,就要向周围的府县催要,让他们拿出粮食,可问题是各个府县也不一定有,就算有粮,大灾之年,也不是轻易就能拿得出来的。公文往来,推诿扯皮,耽搁两三个月,是轻轻松松。

    贾昌朝能第一时间调拨几万石粮食过去,已经很了不起了。

    可问题是五万石打了水漂,一下子就把贾昌朝,还有赵祯逼到了绝路,不得不召开御前会议,包括三司使曾公亮,御史中丞欧阳修,还有两府的相公,全数聚齐。

    贾昌朝眼睛带着血丝,“陛下,臣已经下令去催,另外臣斗胆恳请,向陈州当地豪强借粮,凡是借粮的,朝廷都赐予官职奖励。”

    好嘛,直接把卖官鬻爵的这套都拿出来了,可见贾昌朝是真急了。

    难得,一肚子大道理的富弼、王尧臣等人没有反对,唐介想要张嘴,可一想到几十万人生死存亡,也只好闭嘴了。

    “贾爱卿,如此算来,陈州能支持多久?”

    “一个月!”贾昌朝道:“老臣做不到,愿意受罚。”

    赵祯又道:“那一个月之后呢?”

    “夏粮该收了,臣让官吏加紧催要,然后直接把粮食运到陈州,务必让灾民活下来。”

    “夏粮能调拨多少,又能维持多久?”赵祯继续追问道。

    贾昌朝看了眼曾公亮,“三司那边估算过没有?”

    曾公亮脸色很难看,犹豫道:“夏粮调拨陈州,最多只有50万石,因为超出了50万石,就会影响京城漕粮。如果京城缺粮,那可是上百万人的生计,这个后果谁都承担不了。”

    大家伙深以为然,汴京是大宋的腹心首脑,无论如何,也不能出现饥荒,不然事情更大条了。

    赵祯道:“50万石也不少了,能撑过去吗?”

    “不能!”欧阳修发话了,他在河北救灾过,很有经验,“陛下,这50万石,如果通过漕运进京,做少也能剩35万石,可是如果运到陈州,只怕能有15万石就不错了。”

    怕赵祯不明白,欧阳修给他讲解了原因,各种运输方式当中,水运是最便宜的,损耗也最少。

    大宋立国近百年,为了养活京城的官老爷儿,那是费尽了心思,修出四大漕运河流,一路畅通无阻。

    可陈州不一样,道路非常差,又有流民,沿途要派遣人马护送粮食,光是路上损耗,就要一半以上,加上牲畜草料,官吏贪墨等等问题,能到老百姓手中的粮食,15万石已经算是不少。

    如果灾情不严重,或许还可以应付……

    赵祯只好点头,让政事堂即刻去操办。这帮人都走了,赵祯揉了揉太阳穴,苦笑着看了眼陈琳,“老百姓有句话怎么讲?叫有钱男子汉,没钱汉子难!”

    赵祯哀叹道:“朕这个皇帝啊,从里到外,都透着穷,真是可笑。”

    陈琳陪笑道:“陛下仁慈,亘古未有,不过老奴以为,等交趾那边种出来粮食,或许就没问题了。”

    “是啊,王卿是有本事的人,只可惜,这次事发突然,要是再晚几个月,没准朕就不用发愁了。”

    陈州出了灾,赵祯第一时间就想到了王宁安,可再一想,就否定了,无他,鞭长莫及!

    王宁安身在交趾,传旨过去,就要半个月不止,等他征调粮食,装船运输,然后再转漕运,转到陈州,至少要三个月以上。

    更何况,根据王宁安的奏报,第一批稻谷刚种下去不到半个月,要想收获,那是一个月之后的事情了,怎么算时间都不够用,赵祯只好打消了念头。

    总不能事事都依靠王宁安吧,朝廷养了那么多官员,难道是吃白饭的?

    赵祯越想越气,正在此时,突然有人禀报,说是国舅曹佾递牌子求见。赵祯很烦躁,不想见曹佾,犹豫了一下,还是让他进来了。

    见礼之后,赵祯突然沉着脸道:“开发岭南的时候,你们家拿了不少钱吧?京城的各个将门一共出了差不多700万贯,真是富可敌国啊!”

    穷疯的皇帝什么都能干得出来,连对自己的小舅子都不客气了,就差直接伸手要钱。要不是看在他是皇帝的份上,立刻友尽!

    曹佾躬身道:“官家,臣此来就是捐献救灾的。”

    人家竟然是主动地,赵祯反倒不好意思了。

    “景休,你有心了。”

    曹佾有些感动,忙说道:“臣家中世代深受皇恩,如今国家有难,臣不能袖手旁观。赵祯欣慰笑道:“果然是自家人,你说说,能拿出多少,算朕借的,等日后朕一定归还。”

    对赵祯的记忆力,曹佾半点都不看好,可是他没有办法。这几年,曹家赚得太多了,如果还当守财奴,早晚要吐出来。

    而且曹佾太清楚王宁安的忽悠能力了,那些将门子弟看似跟着他去岭南做生意,实则早晚会被绑上王宁安的战车,到了那时候,曹家可不是将门中的唯一了,曹佾觉得很有必要更抱紧他姐夫的大腿。

    当然了,这么大的事情,直接往外拿钱,不但没用,还容易露白。

    “启奏官家,臣手上有一万石白砂糖,臣愿意全数贡献出来,按照50石粮换1石白砂糖计算,能换来50万石粮食,用来救济灾民。”

    白糖在宋代价格可一直居高不下,哪怕有了王宁安插手,京城的糖价也是80贯一石,而粮食呢,最多六七百文,不会超过1贯。

    曹佾的兑换方式,基本上只要了四成的价钱,可以说说捡到是谁的便宜。

    赵祯稍微思量下,笑道:“这个法子朕不陌生,王宁安当初救灾的时候就用过,只是他是拿烈酒和鲸肉换粮食,景休是用白糖。”

    提到了王宁安,曹佾忙说道:“官家,臣觉得王大人在救灾上,经验丰富,智计百出。臣提议官家应该下旨,询问王大人救灾方法,让他出人出力。”

    “朕还琢磨着王卿离着太远,既然景休提到了,那朕立刻下旨。”

    赵祯又说道:“景休主动贡献1万石白糖,朕心甚慰,你就替朕去陈州一趟,把粮食送过去。”

    曹佾还有些迟疑,这么干会不会有刁买人心的嫌疑,说实话,他都被文官欺负怕了,树叶掉下来别砸到脑袋。

    “你不用担心!”赵祯黑着脸道:“他们没本事筹措粮食,净让朕烦心,让百姓失望!还敢诬陷忠良,看朕不狠狠收拾他们。对了,让醉翁也陪着你去,朕要听实话!”

    ……

    赵祯的愤怒和怀疑是有依据的,陈州距离京城可不远,怎么就突然冒出了这么大的灾,恐怕不是蝗虫那么简单吧?

    果然,随着欧阳修和曹佾的前往,更多的情况汇报上来。

    原来陈州知州名叫朱富至,此人并非科甲正途出身,但是非常强势,手段硬得很,他在陈州五年光景,搜刮地皮,把老百姓的民脂民膏都给榨干了。

    后来他又盯上了朝廷的赈灾款,他在过去两年,虚报灾情,拿到了钱粮之后,居然中饱私囊,一文钱也没用在老百姓身上。

    他之前贪得太狠了,结果陈州出了蝗灾,他反而不敢上报了,因为蝗灾不同寻常,朝廷一定会派员勘察,他怕漏了底儿。

    可问题是他压得住百姓,管不住老天爷,蝗灾越闹越大,邻近的州府都受了池鱼之殃,不堪压榨的百姓,为了活命,奋起反抗,这才有百姓起义。

    朱富至已经被王拱辰拿下,陈州年的贪墨还在清查之中。

    倒是陈州的百姓,才是真正可怜的。

    前两年的灾荒就没有得到抚恤,已经是山穷水尽,大家伙把希望都寄托在今年的庄稼上,结果又出现了蝗虫,这不是要把人往绝路上逼吗?

    曹佾到了陈州,身临其境,他真的惊呆了,他亲眼看到,有人抓起路边的土,就往嘴里塞,周围的树木已经被扒光了,树叶,树皮,草根,池塘里的鱼虾,甚至遍地的蝗虫……都成了充饥的食物。

    锦衣玉食的曹国舅,从来没见过这个,他突然觉得自己的心被扎了一刀子。

    坐不住马车,曹佾跳了下来,没走出多远,就发现一个妇人像是发了疯一样,身体不停抽搐,口里吐出白沫,她怀里的孩子吓得哇哇大哭,伏在她的身上。

    这时候女子突然张开嘴,露出黑黄的牙齿,奔着孩子的手臂咬了下去。

    这是饿疯了!

    曹佾勐地蹿过来,照着妇人就是一拳头,妇人直挺挺倒下去。曹佾出手不重,可对方身体太虚弱了,居然直接昏死过去。

    “熬粥,赶快熬粥。”曹佾扯着嗓子大喊。

    手下人为难道:“国舅爷,这里没有柴火,怕是不方便吧,再往前面30里,就是陈州……”

    还没等手下人说完,曹佾直接冲到了自己的马车前面,让人把马匹牵走,举起斧头,就把马车给噼了,架上铁锅,没有半个时辰,粥的香味四溢,等死的人们又活过来……曹佾烧车煮粥的地方,若干年之后,感恩戴德的百姓建成了庙宇,供奉着曹佾的神像,把他生生送入了八仙之列!(未完待续。。)

第281章 还要靠王二郎

    曹佾终究不是真正的神仙,他只能竭尽全力,向陈州运输粮食,解救灾民。

    他很快发现,灾民实在是太多了,每次发粥,都会造成哄抢,不少人被踩踏受伤,甚至死去。

    不就是一碗粥吗,竟然连命都不要了,真是造孽啊!

    曹佾见识了人命的卑微,既无奈,又愤怒。

    “醉翁,我就不明白,莫非不能多建几个粥棚,多安排几个人手,何至于弄得如此凄惨?”曹佾愤怒抱怨说:“每一顿都有人受伤,说他们草菅人命都不为过!”

    欧阳修幽幽道:“国舅爷,你当他们不知道吗?”

    曹佾一愣,“醉翁的意思是?”

    “唉!”欧阳修重重叹息一声,“灾民太多了。”

    曹佾摇头,依旧不解。

    欧阳修沉吟半晌,苦笑道:“国舅爷,陈州,加上附近的灾民,至少上百万,这么多人吃喝,地方衙门拿不出足够的粮食,可是又不能不管。因为一旦百姓走投无路,就会造反,一发不可收拾。”

    说到这里,欧阳修道:“国舅爷是个聪明人,想必明白了缘由吧?”

    曹佾思索了很久,突然眼睛瞪得大大的,从瞳孔之中,喷出了愤怒的火焰!

    “我明白了,我当然明白了!”

    曹佾愤怒道:“他们故意减少粥棚,故意让灾民哄抢,这样一来,青壮就能抢到粥,而老弱妇孺就被饿死了。青壮的人能造反,老弱妇孺掀不起风浪,死也就死了……他们不是在救灾,是在杀人!”

    曹佾如梦方醒,欧阳修淡淡苦笑,“代以来,救灾莫不如是。百万灾民,最后能活下三十万,已经算是正常了,活下来五十万,就是天大的功劳。当年富相公赈灾,也不过救活了一半人,就被士林称颂,万民赞叹了。”

    “这算什么?”曹佾大怒,“他们包藏祸心,让百姓自相残杀,我不明白,这也能算是功劳?还要不要脸?”

    面对曹佾的质问,欧阳修苦笑连声,“老夫去找王拱辰,让他出面压一压,有曹国舅的粮食,灾民或许还能多几分生机。”

    说完,欧阳修不顾满脸惊骇的曹国舅,他起身去找王拱辰。

    果然,在一天之后,王拱辰就下令彻查赈灾不力的官员,还挑出了私自贪墨赈灾粮食的五个小吏,当众砍头,血溅当场。

    灾民们看到此情此景,如痴如醉,跪在地上,唿喊着万岁,满腹的怨气都消失了大半,重新对朝廷充满了希冀和盼望。

    曹佾看到这里,他突然觉得十分荒唐,荒唐到想哭!

    这就是能治理天下的名臣啊,简直是一群可笑的骗子!

    你们当老百姓那么好欺骗吗,能骗得了一次两次,还能继续骗下去吗?

    早晚有一天,百姓会识破你们的鬼把戏。

    曹佾非常愤怒和不齿,以往总是听到王宁安说文人无耻,曹佾更多是一笑了之,心说人家饱读诗书,孔孟门人,一肚子诗书礼仪,怎么可能道德那么低!

    可是真正目睹了,他才清楚,这帮人的心比谁都黑,比谁都狠。

    王拱辰一面控制着粮食供给,一面有下令征召厢军。条件不算太好,每个厢军,一天能得到一斤粮食。

    对于饥饿当中的灾民,简直就是救命稻草,所有人都削尖了脑袋,要加入厢军。

    经过仔细挑选,一共招募了一万多人,这些丁壮连夜都被调走了,落选的灾民和那些老弱妇孺看在眼里,只有浓浓的羡慕之情。

    全然没有察觉到,当青壮走掉之后,他们就彻底成了砧板上的鱼肉!

    看到了这里,曹佾终于想了起来,这一幕何其相似啊,当年黄河决口,夏竦在河北不就是这么干的!至于富弼、文彦博,再往前算,多少文臣都是这么救灾的。

    这个方法也的确是好主意,先用施粥,把老百姓稳住,然后淘汰一部分人,等到大家都喝粥喝得没了力气,只想求一条活命,再来招兵,强壮的人走了,剩下的就是一帮老弱病残,只能任人宰割。

    朝廷多给一些粮食,就能苟延残喘长久一些,如果幸运,便躲过了灾荒,如果不幸运,就只有饿死。

    哪里是救灾啊,简直是包藏祸心的陷害屠杀!

    可就是这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