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大宋将门 >

第472部分

大宋将门-第472部分

小说: 大宋将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宽夫兄,现在咱们是一根绳上的蚂蚱,要想让生意持久,就需要一个好名声,上百倍的暴利,固然不错,但很容易把生意弄成一锤子买卖。”

    文彦博迟疑一下,试探着问道:“二郎,你的意思是像当年平县榷场那样,名义上保护辽国商人的利益,实际上榨干他们的财富……妙啊!”文彦博笑得更像个老狐狸了,他举起粗瓷茶杯,大笑道:“以茶代酒,老夫先干为敬!”

第721章 饿肚子的宰相

    如果世上只能活下一个人,那么文相公的生存概率绝对远远高于王宁安!

    老家伙就像是变色龙一样,无论到了哪里,都能很快适应,并且找准自己的位置,然后舒舒服服过日子,积累能量,等到积累足够了,就会兴风作浪,翻脸不认人,什么廉耻,节操,早就把文相公给卖了。

    就拿王宁安来说,他喝着味道怪异的茶,都要摇头,觉得难以下咽。文彦博却喜笑颜开,跟王宁安大谈商机,如果能把江南,巴蜀的顶级茶叶弄到西北,一定能卖个好价钱。

    不知不觉间,老文已经成了浑身铜臭的商人,处处以商人的眼光看问题。

    当然了,这没有什么不好。

    要治理西北,首先就要理顺商业活动。

    有了交换,就有了税收,有了税收,就能养兵,有了兵就能建立秩序……这就是一个王者应该做的。

    王宁安没急着攻打凉州,因为从西域来的商人已经把消息送了过来。

    慕容轻尘他们很幸运,希志的十万人马攻击蒲昌海,或许希志觉得,宋人种的粮食,会落入他们的手里,所以他就没有毁掉蒲昌海边的几十万亩良田。

    根据慕容轻尘的计算,今年能收获30万石粮食,不算很多,但是足够蒲昌海的人马吃上两年。

    王韶趁着夏季,又向西域送去了三批汉人,这样一来,蒲昌海周围聚居的汉人已经超过五万,另外还有将近十万的俘虏,以及回鹘人,这里已经成为西域比较大的一处聚落,仅次于伊利。

    王宁安初步估算一下,以慕容的实力,足以自保,他没必要透支大宋的国力,去强行开边。

    所以大可以利用一年半载的时间,把西北的情况理顺,积累足够的力量,然后再攻取凉州,拿下属于自己的封地。

    王宁安只是向杨文广要了一万五千人,其中一万步兵,五千骑兵,已经足够守卫兰州之用。

    杨文广倒是希望女婿多带一点人马,要知道他的宝贝女儿,还有更宝贝的外孙都在军中呢!

    杨家传到了杨怀玉这一代,往下就没什么人才了,尤其是杨怀玉的夫人一连生了四个女儿,把杨文广都气死了。

    老百姓有句话,叫做盗不入五女之门!

    什么意思?

    就是说,一家连着生了五个女儿,连个儿子都没有,就是倒霉透顶,无药可救了,连小偷都不愿意盗窃你家的钱,怕沾上晦气!

    恭喜杨怀玉,只差一个,就实现伟大成就了!

    杨文广气得了不得,偏偏杨怀玉更倔,他和夫人的感情很好,女儿多了更贴心!他不纳妾,也不和丫鬟通房,就是一棵树上吊死,弄得杨文广一点办法没有。

    老爷子不得不把主意打到了狗牙儿和小彘身上,实在不行啊,就抢一个外孙过来,继承门户,反正这俩小子都挺讨人喜欢的。

    杨文广派遣了最精锐的500杨家部曲,全都交给了狗牙儿和小彘,用意不言自明。

    对于老岳父公然挖墙脚的行为,王宁安只能呵呵两声!

    主意你随便打,反正是我的儿子,还能跑了不成!

    王宁安的精力还是放在了规范商业,让经济正常运行起来。他刚想办正事,文彦博那边就闹出了大动静。

    咱们文相公在市面调查了几天,然后果断出手,抓了十二个宋商。

    文彦博当众公布了他们的罪行,比如以次充好,交易欺诈,贩售假货,严重破坏商业秩序,损害各方商人利益,败坏大宋名声……老文立刻下令,要求斩立决!

    这事一下子就闹大了。

    大宋的商人都不干了!

    你文彦博脑子有病啊,西域的笨蛋不骗他们骗谁,你文彦博到底站在哪一边?你怎么向着外人?

    众多的商人,气呼呼找到了王宁安,哭求王爷出手,救这些可怜的同伴一命。

    王宁安当然震怒,他果然找到了文彦博,可人家文相公根本不理王宁安。

    你是王爷怎么样?

    商业的事情属于民政,是老夫的职权,不服气啊,咱们到御前打官司!

    王宁安跟文彦博狠狠吵了一架,文武两位大员,几乎就差动手打架了,最后的结果,文彦博处死了其中两个人,另外十个,财产全数充公,并且逐出兰州,永远不许他们过来经商。

    文相公断然的一手,震撼了混乱的市场,不管是宋商还是西域商人,甚至大食商人,都被镇住了。

    随即,文彦博划出了一块专门的市场,并且安排人员和兵丁,前去守卫。

    在市场的交易中心,有许多牌子,上面会开列出商品的内地价格和边地价格,并且出台一个指导价。

    如果严重背离指导价,交易可以作废。

    譬如说,一匹绸缎,在内地10贯钱,边地20贯钱,在市场上,指导价格通常会略低于边地价格,定在18贯左右。

    显然,这一项措施,极大保护了西域胡商的利益。让大胡子们感激涕零,他们终于见识了大宋文官的风采,果然是大公无私,刚正不阿,对待所有人,哪怕是外人,都是一视同仁,实在是太贴心了。

    很快,所有的胡商都主动登记,在交易中心进行贸易。

    虽然要缴纳十分之一的交易税,但是胜在价格公道,商品质量有保证,他们简直是求之不得。

    当然了,只有少数人才能看得清楚,文彦博的鬼把戏。

    譬如价格上面,边地价格,也分成很多种,横山的售价,和幽州一样吗?秦州的,和延安府一样吗?而且不同的时间,因为货物供应不稳定,价钱也有差别。

    文彦博选了最贵的地方,最贵的时间段,所以标出来的边地价格,根本不是大宋商人能卖到的价格。

    实际上,指导价格,已经远远超出了丝绸均价。

    大宋商人,已经狠狠赚了一笔。

    文彦博又规定,所有交易,必须使用大宋的交子,这样一来,西域商人带来的金银,就必须先兑换成交子。

    当然了,文相公不会让客人吃亏的。

    可看似公允的价格背后,却是交易中心快速积累贵金属,有了贵金属作为保证,就可以发行更多的交子。

    然后用精美的纸,去采购西域的货物……这一套生意经,王宁安只是点播了几句,文彦博便心领神会,着实是高明。

    这也和经营西京银行有关系,说到底,文相公已经和传统士人渐行渐远,他已经领悟了金融商业游戏的规则。

    玩得风生水起,赚得脑满肠肥。

    不到一个月的功夫,文彦博就把10万贯揣进了腰包,顺便还拿了几块值钱的土地。

    照这么下去,用不了多久,就能积累一大笔财富,如果打通了河西走廊,说不定能赚得更多!

    再有大宋施行铜本位,说实话,铜的价值还是太低,要买一匹丝绸,就要用五倍于丝绸重量的铜钱,才能购得,非常麻烦。

    假如能发行银币或者金币,那样的话,可就赚大了!

    文相公满眼都是金光灿灿的小星星。

    他立刻给儿子文及甫送信,丫的见你老爹受苦,居然不跟着来西北,还留在洛阳享受,你想造反啊?

    文彦博在信里都开骂了,臭小子,赶快滚过来,一起商量发财大计,敢不过来,老夫就不认这个儿子!!

    把信送出去,文彦博又觉得自己身边缺少帮手,什么都靠着自己一个人,还不累死!

    他想了想,就去找那些耆英社的宿老了。

    这帮人别的本事不行,但是行政才能还是很不错的,几十年的历练,哪个不是人精儿?文彦博先找到了宋庠的家。

    耆英社的几位都算是发配过来的,他们没有府邸宅子可住,宋庠一家,挤在了一个东倒西歪的四合院。

    房间昏暗逼仄,周围污水横流,邻居也是三教九流,什么人都有。

    宋相公哪受过这个罪啊!

    自从住进来,他从没踏出院子半步,整天在翻着他的一箱书,翻得都快烂了。

    今天宋相公却看不下去了,道理很简单,都到了下半晌,还不吃饭,想饿死老夫啊!好不容易适应了粗粝的粮食,老夫已经别无所求了,怎么连最基本的温饱都达不到啊?

    宋庠气哼哼出来,结果正好看到老妻,还有两个儿媳妇相对哭泣。

    “哭什么,为什么不做饭?想饿死人啊?”

    他吼了两嗓子,夫人满肚子气,也忍不住爆发了。

    “老爷,你还以为自己是致仕相公啊?你是发配的犯人!路上还有吃的,到了兰州,都一个月了,朝廷早就不发粮食了!”

    “什么?”

    宋庠瞪大了眼睛,怒吼道:“不发粮食?他们想饿死老夫不成?那,那这些日子,咱们吃的粮食,都,都是从哪来的?”

    “你才知道问啊?咱们家,咱们家也要典当过日子了!”

    夫人捂着脸,呜呜痛哭,羞愧地跑进了旁边的屋子,这时候宋庠的儿子从外面回来,连拉得老长,跟吃了苦瓜似的。

    “爹,恕孩儿无能,这东西人家不要!”

    儿子手里拿着两个玉簪,送到了父亲的面前。

    宋庠一愣,“怎么会没人要?这可是上好的汉玉,鸡骨白,在京城,少说几百贯呢!”

    儿子无可奈何,苦笑道:“爹,西域啥都不多,就是玉石玛瑙多,满大街都是,早知道,咱们就该多带点金银器过来,哪怕一个官窑的瓷盘,茶杯,也能换到粮食……儿子,儿子实在是没办法了!”

第722章 穷则思变的宋相公

    躺在硬板床上,浑身的骨头生疼。

    宋庠仰望着昏暗的天棚,下意识伸手摸了摸靴子里的匕首。

    想我宋公序,乃是三元及第,自从入仕之后,就是万众瞩目的焦点,一路顺风顺水,干到了同平章事,后来以司空衔致仕,还被封为郑国公。

    论起官职,还胜过富彦国一头。

    天之骄子,士人典范,如今年过花甲,却要遭受如此羞辱,一家人连饭都吃不上!还活着有什么意思?

    吴育聪明啊,他死了,至少还能埋骨桑梓之地,像我这样,去国怀乡,跑到了西北,到死了,只怕连一块坟地都找不到!

    宋庠懊恼悔恨,他有心一死了之,可是当初在京城的时候,他就没有决心,如今跑到了兰州,哪有那个胆子!

    他摸索了半天,突然发现匕首的鞘是银制的,上面还有几颗珠宝,十分精美。

    “有钱了,有钱了!”

    宋庠兴奋地大呼小叫,赶快叫来了儿子,见老父手里拿着匕首,不停乱晃,把宋家人都吓傻了,以为老爷疯了呢!

    好不容易,宋庠才说明白,家里人总算有了笑容。

    赶快,拿着匕首,跑到了当铺,换了钱,买了白面,又买了一大块羊肉。

    蒸馒头,炖羊肉汤。

    全家老小,眼睛都蓝了,上次吃肉,还是刚到兰州,文彦博送的烤全羊呢!一转眼都一个月了,没尝到肉味,那感觉,不用说了!

    当宋庠拿着拳头大的开花馒头,喝着浓浓的羊肉汤,啃着肥美的羊肉,他突然想哭。

    “真是丢人现眼啊!”

    他把馒头一扔,有心不吃了,哪知道小孙子瞪着眼睛,就盯着剩下的馒头。

    老宋迟疑了一下,讪讪又抓起来。

    “吃,吃吧,别浪费了。回头爷爷想办法,让你们天天有肉吃!”

    小孙子终于露出了笑容,一大锅羊肉,吃的一点不剩,宋庠想要去休息,他琢磨着要好好想想,下一步该怎么办!

    正在这时候,有人敲门,来的正是宋祁,他不是别人,是宋庠的兄弟,之前当过工部尚书,兄弟俩感情还不错。

    这一次都被发配到了西北,宋祁满脸为难,到了哥哥家,见到了桌上的羊骨头,他忍不住咽了下口水,眼睛怎么也离不开了。

    宋祁对天发誓,他不想这么庸俗,但是肚子里咕咕叫了。

    “兄长,那啥……你们还有富余的粮食吗?我,我……”宋祁摸了摸身上,早就干干净净,他这一路西来,比哥哥还倒霉呢!

    夫人染了病,需要医治,一路上宋祁就把随身携带的东西,都送给了押运的士兵,这才换了一点药,保住了夫人的命。

    他这是被逼无奈,跑哥哥家里讨吃的。

    宋庠看着兄弟凄惨的模样,忍不住摇头,“唉,把面给他拿去吧!”

    他说完了,夫人,还有几个孩子,嘴上应着,却舍不得动弹。

    就这么尴尬地坐着。

    宋祁老脸通红,他真想一走了之,不给哥哥为难,但是家里头两天没吃的了!宋庠这边,也不好受,几十年的兄弟,说起来,一点白面羊肉,能算什么!

    可,可眼下这点东西,就是一家人的命!

    僵持了足足三分钟,宋庠哀叹了一声,径直到了后面,抓起面袋子,又拿起了羊肉,往外走了两步,又转了回来。

    他转了一圈,找出一个破瓢,给兄弟倒了一瓢白面,又小心翼翼,切下了两根羊肋骨,把剩下放好,这才从厨房出来。

    回头看了看,他还小声念叨了一句:君子远庖厨!

    ……

    又过了三天,宋庠琢磨着,兄弟家里可能早就没吃的了,他手上还剩下一贯钱,宋庠数出了100文,拿在手里,掂量了半天。

    他突然觉得钱是这么可爱,就连浓重的铜臭,都变得好闻起来。

    踯躅半晌,宋庠才趁着外面人少,走出了大门,循着方向,找到了宋祁的住处,其实他们就隔了一条街道而已。

    宋庠叩响了房门,迎接的并非是宋祁,而是宋祁的幺子,见大伯来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