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一世富贵 >

第724部分

一世富贵-第724部分

小说: 一世富贵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常鼎叉手:“回大帅,这几日壕沟以北番贼的探子多了不少,我们商议,想来是番贼要出山了。镇戎军北边有壕沟和定川寨,番贼往年出山进犯,多不走那里,而是多从刘堡往三川寨和怀远城来,沿着瓦亭川南犯。是以这几日,我们来到这一带巡视。”

    任福道:“今年陇右诸军攻得猛,番贼眼看天都山不保。没了天都山,他哪里敢再入瓦亭川?走这一路,那是有来无回!你们只管与治下各堡寨,听从耿参军指挥,保住镇戎军即可。此次来的兵马不少,全去镇戎军只怕粮草不济,我带大军沿这一路行。”

    常鼎看了刘肃一眼,叉手应诺。他们都是任福所管,自然听候吩咐。

第221章 细腰城

    自庆州往镇戎军,最近便的道路是沿马岭水北行,到环州境内再沿其支流向西,一直到镇戎军北的天圣寨和乾兴寨。这两寨分别建于天圣和乾兴年间,以年号为名。

    这条路惟一的问题,是在环州和镇戎军之间盘距着明珠、灭臧、康奴三族生羌。这三族的居住地通过蒲川河谷与党项地盘相接,一直暗通款曲。这个连接三族的地方,一处有一座古城,名为细腰城,另一个地方名为葫芦泉,党项一直驻有兵马。

    要从环州到镇戎军,必过细腰城和葫芦泉,今年泾原路的第一仗,便在这里打响。

    葛怀敏回庆州之前,已经用快马知会了王沿。为争取时间,王沿命都钤辖李知和带本州兵马为先锋,在葛怀敏之前出发。两人会合的地方,便是刚被李知和打下来的细腰城。

    看着一片残垣断壁,葛怀敏皱着眉头对李知和道:“向来都说细腰城这里是要地,怎么看起来如此残破?番贼在这里驻有重兵,难道没有整修过城池?”

    李知和叉手:“回副部署,传言未必可信,这里其实并没有大股番贼。末将赶到这里的时候,只有千把人马,多是老弱,一战便就哄然散去。城池就是这般,据说是一座不知筑于何年月的古城,早已倾颓。番人本是逐水草而居,惯于住帐篷,并没有重筑。”

    葛怀敏上前看了看长满枯草的残垣,连连摇头:“番贼多诈,钤辖切莫大意!这若是番贼的骄兵之计,候我们从这里过去,断了归路,着实可虑!”

    李知和无奈地道:“我们此番是去天圣、乾兴二寨,只要到了那里,自有粮草供应,又何惧番贼断我归路?只要此番灭了昊贼,则大局已定,就是有番兵来断归路,到时兴兵来杀散就是。临行前招讨一再叮嘱,此次天都山一战非同小可,我军要昼夜兼程。”

    “不,不,不!”葛怀敏连连摇头。“兵法有云,未虑胜,先虑败,先要立于不败之地才可求胜。这处地方正扼浦川道路,下面明珠、灭臧、康奴三族有精兵数万,若是从后面追杀过来,岂不骇人!我们先在这里留上一二日,查探清楚,留下精兵镇守,才可前行!”

    大将带兵作战要专权,出了庆州,王沿就鞭长莫及,管不到这支队伍了。作为副都部署的葛怀敏大权独揽,李知和心里再不愿意,只好服从葛怀敏的命令。

    环庆路面临的局面与泾原路不同,天都山并没有到这里的道路,威胁不到他们。至于韦州监军司,现在那里还剩下多少兵马都不好说,就是能抽出大兵南下,由于沿路没有补给,也不能深入宋境。由于细腰城和葫芦泉切断了环州和镇戎军的联系,这关键的地方没有大宋的寨堡,而党项更加没有在这些地方储存粮草的习惯,大军到不了这里。而葛怀敏说的那三族生羌,就纯属多余,能发动这种一二百里外的大战,那就不是蕃落,而是另一个党项了。他们的所谓数万精兵,只在他们地盘有用,一如被徐平看了笑话的禹藏花麻。

    是以李知和出兵的时候,王沿就一再叮嘱,他们要不顾一切,兼程赶路,以最快的速度赶到镇戎军。后路不需要考虑,还有夏守的数万禁军精锐,慢慢向庆州回撤,足以保证这一带的安全。

    葛怀敏出身将门,一生顺风顺水,并不是凭借战功升到这个位置的,真讲到带兵作战他远不如任福。他早就打定了主意,此次去天都山是捡功劳的,一点风险都不能冒,只要瞅准机会捡到最大的战果就好。执意在细腰城逗留,并不是他有意拖延时间,而是确实害怕下游的三族从后面打过来。

    历史上在范仲淹的主持下,种世衡在这里筑细腰城,是一件大事。这座城的意义,其实不是对党项的作用,而是掐断了下游一直摇摆不定、叛服不常的那三族生羌与党项的联系。细腰和葫芦泉两城筑成,从此明珠、灭臧、康奴三族没了外援,再闹不起浪花来。

    按照王沿的部署,葛怀敏的大军应该尽快赶到天圣和乾兴寨去,掐断元昊出天都山后东向沿山路北进韦州的道路。那里离这里还有近百里路,不应在这里逗留。

    吃罢午饭,李知和一再向葛怀敏强调尽快行军的重要性。哪怕就是暂驻细腰城,也应当派先锋部队先行,与天圣寨取得联系。

    葛怀敏本就不是一个有主意的人,以前在夏守手下不用自己作主,一切好说,现在独自出来领兵一时适应不过来。见李知和坚持,葛怀敏唤过本路钤辖张建侯,对他道:“此去乾兴寨还有两日路程,路上多是生羌,路道不靖。一会你带本部先行,打通道路,知会乾兴寨主王文和天圣寨主张贡。我们数万人马,让他们早早措置粮草。”

    张建侯应诺,略作休整,便点齐本部三千余人,沿路先行。

    李知和对葛怀敏道:“大帅,我军驻扎这里,无非是怕南边的明珠三族邀我后路。既是如此,不如派兵马沿蒲川向南巡视,若是无虞,便可拔寨东进,不必虚耗粮草。”

    葛怀敏摇头:“不只如此!这一带先前非本朝土地,不识地理人情,大意不得。不但是南边的明珠三族要防,北边的韦州监军司更加要防!”

    李和和无奈地道:“自韦州到这里并无道路,这一带山河破碎,大军哪里来得了?”

    “钤辖,你看周边沟壑纵横,谁又知道通到哪里?倘有我们不知道的小道,番贼沿路而来,出其背意攻我侧后,如何是好?”

    李知和只觉得头大斗:“正是因为沟壑纵横,这里山中道路,必是沿着大河。哪怕是没有水的沟谷,也是早年的大河干涸,水流冲刷出来的。数百里间,如果有道路到这里,则必然要有流经的大河。韦州到这里,着实没有,他们的道路只能到乾兴寨!”

    葛怀敏连连摇头,无论李知和说什么,他都是不肯向前去了。

    李知和无奈,只好道:“既是怕北边有番贼来,那便这样,南北各派一军,查探有无贼情。南边自然是看明珠三族的动向,至于北边,只要看有无道路即可,如何?大帅,我们最多只能在这里待一天,若是迁延日久,天都山被元昊跑掉,罪责不小!”

    葛怀敏想想也是,这才唤过将刘贺和钤辖李丞亮,各带两千兵马,分别向南北方向查探。以五十里为限,今天去明天回。如果安全,后天大军起程。

第222章 两路出山

    天都山元昊大殿,党项高官济济一堂。元昊高踞宝座,沉声道:“探马报,宋泾原路任福带数万兵马北来。一路去保镇戎军,一路走得胜寨,妄想攻我天都山。如果让他们把谷口围住,则就走不得了。已经不能再等,必须立即出山!”

    众臣一起高呼万岁,赞同元昊立即带兵出山。这是真心实意,随着高大全一军的步步紧逼,大家在天都山待得心惊肉跳,实在等不下去了。

    元昊又道:“这一次离了天都山,只怕再也回不来了。陇右宋军着实难缠,此次到了韦州必要议和,再徐图大计。”

    张陟出列行礼:“只要乌珠带着主力到了韦州,则一切皆有可能。我们誓表用语谦卑一些,宋帝欢喜,不定会把天都山再让给我们。此时最重要的,是乌珠要安然到韦州去。”

    元昊点了点头,道:“此时东边向天都山来的,一路是泾源路的任福,还有一路是环庆路的葛怀敏。他们每一路的兵马都不太多,约摸两三万人。如果打得好,我们能够吃掉他们一路,日后议和就更有了把握,也有转圜余地。”

    众臣都沉默不语。到了这个时候,元昊还想着打个胜仗再议和,心过于大了些。

    元昊不理,接着道:“此次出山,我带五万人去攻刘堡,而后去三川寨。成克赏带洪州三万兵马,去围定川寨。”

    杨守素出列道:“乌珠,北边西寿旦夕间就可能不保,至为危急。此时出山,还是并兵于一路,不去管来的宋军,全力北上去韦州才是。如若不然,我们就是灭掉几万宋军,北去的路途一旦被堵上,只能束手就擒!”

    “西寿去萧关尚有百里,急切间宋军如何能够堵住去路?就是他们有小股兵马到了萧关,我们与韦州兵马南北对进,也能灭他们于葫芦川中!朕意已决,你们不必多言!”

    杨守素与张陟微微摇了摇头,重又回到列中。萧关被堵住,还有夺天圣寨走山中小路去韦州的道路。不过山间小路,支撑不了数万大军急趋几百里,落到那个地步,天都山中的大军就要大部留给宋军了。元昊就是逃了,也失去了对峙的本钱。

    见众臣再无异议,便就如此定了下来,成克赏出列领命。

    在天都山中的党项大军,主要分两部分。大部是元昊的亲兵主力,还有三四万人是来自于横山地区的军队,由洪州的成克赏指挥。横山一带是党项的根本之地,点齐起来的军队多,而且骁勇善战,每一战都少不了他们的影子。他们远来天都山是客军,不可能留下来坚守,要撤当然是他们先走。而且洪州的老对手就是环庆路,让成克赏去定川寨,先拔掉这个大宋壕沟之外的重地,而后作北去的先锋。

    元昊看着成克赏,语重心长地道:“大王,宋军诸寨之间互不统属。此次出山,若是能够调动他们疲于奔命,抓住几千人的孤军,则要断然吃掉。只要我们打出一个三川口,就功德圆满,与大宋议和,有了七八成把握!”

    成克赏叉手应诺。他的手下一直没有参战,横山诸羌又是党项根本,对宋作战最是坚决,此时士气依然高涨。有机会打一个胜仗,自然求之不得。

    吩咐罢了出山的事情,元昊对野利仁荣道:“阿舅,山里还剩近两万兵马,全部都交予你。天都山我们一时不能回转,这里的宫室、粮草要全部烧掉。我们离开时暂且不烧,留与你支撑与宋军周旋。等到我们到了萧关,你便带军撤离,那时把这里烧成白地!”

    野利仁荣出列应诺,心里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滋味。自己兄弟两人,一个在卓罗城为元昊断后,现在已经成了大宋的阶下囚。自己又断后,将来又会是什么下场呢?

    高大全加上张亢两军共五万人左右,野利仁荣以两万人据险而守,说起来兵力按人数说是足够的。正常来说,死死守住天都山也不是什么稀奇事。问题是现在两军的战力差别巨大,完全不能按照人数算。不要说他那两万人,按照现在逐次死守的路数,天都山里的所有党项军不走,一个冬天也会被高大全全部打完。

    防守的要诀在进攻,如果不能组织力量反攻,多少人就只是个数字。指望着逐次抵抗把进攻方的兵力消耗光,是不切实际的想法,更不要说宋军的兵力一直有补充。现在整体态势上,党项能够反攻的可能全部被掐掉了,天都山已经是一处死地。对于陇右来说,这就是已经成熟了的果实,唾手可得。

    散了朝,元昊把张陟和成克赏叫进自己宫殿,对张陟道:“相公,此次出山,你随着洪州兵马一起走。我带大队,去会任福那厮。”

    张陟应诺,犹豫了一下,才道:“乌珠,任福是大宋宿将,拔自小卒,数十年来老于军伍,不可小视。不能数倍于敌,乌珠不可冒然攻他。不然被他拖住,将有大祸!”

    “我自理会得。他若是步步为营,没有破绽,我自然不会去招惹。在三川寨外虚晃一枪,引动镇戎军周边宋军南去,便自北还,与你们会合去韦州。”

    张陟叹了口气:“镇戎军一带宋军堡寨众多,兵马不少。说是互不统属,破绽不少,那也只能是在我们能够从容作战的时候,才能一口一口吃掉。现在西有强敌,一旦被陇右宋军突破天都山,进入葫芦川,则就势去矣。依老臣之见,还是要稳妥,不必执着于一定要打一场胜仗。只要留住了我们这数万大军主力,才有跟大宋议和的本钱。”

    元昊沉默了一会,断然道:“事在人为!不能有一场胜仗在手,与宋议和,必然要受无穷屈辱。想太祖皇帝与宋议和,受了多少委屈,我岂能如此!”

    张陟叹一口气,不再说话。元昊说的是实情,不用一场大胜吓一吓宋朝,依着那些朝臣的性子,在天都山大败之后想议和不知要付出什么代价。打到现在,大宋支撑陕西战事的钱粮依然充足,而且随着战事的进行,向这里运粮的道路越修越多,各种渠道变得越来越通畅。在这种情况下,想跟大宋议和已是不容易,只能去求契丹斡旋。契丹又是那么好求的?他们的胃口比大宋还要大得多。能够在不得不求和之前打一场胜仗,不但是对大宋的筹码,这个筹码同时也是对契丹的,这才是元昊拼着死也要在北去前打一仗的原因。

第223章 各军持重

    定川寨在曹玮所建的壕沟之外,是镇戎军的第一道防线,同时监视天都山出葫芦川的谷口。这里地形开阔,与附近的刘堡、养马城等形成一个完整的防御体系。

    与刘易分手之后董士廉昼夜兼程,一直到定川寨,才彻底放下心来,去见这里的守将。

    听说带了陇右都护徐平的蜡丸密信,定川寨主郭纶不敢怠慢,忙派一队兵马,护送他们一行去镇戎军。从行政建上,这一带都归镇戎军管辖,到了那里董士廉就完成使命。

    边境州军,正值战时,知军通判一文一武,同样有会食制度。兵士来报,镇戎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