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明官商 >

第14部分

大明官商-第14部分

小说: 大明官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注:太监崔杲奏讨盐引一事,历史上发生在正德元年(1506年),为了剧情需要,上元灯火将它提早了一年,众位火眼金睛的朋友勿怪,就当冯虞小朋友的蝴蝶翅膀多扇了两下吧。
    正文 第八章 冯氏十三香
     更新时间:2009…6…18 18:22:04 本章字数:2640
  前些日子冯虞满心想着赚钱,如今真的大把银子珍玩在手,反倒是睡不着了。一会儿想着二百两纹银的巨款要用在哪些地方,一会儿又琢磨那老和尚为什么突然变身善财童子,就这么迷迷瞪瞪过了一夜。第二天不用照镜子,冯虞也能想见自己已经换了一副熊猫眼。
  不过呢,再怎么着,该办的事儿还是还是要办的。当前头等大事自然是开店了。牛也吹了,钱也拿了,怎么也得见点儿响动吧。于是,冯虞叫上忠叔又出门了。
  还回到那沿街老铺子,原先冯虞对有这么个地盘已经很满意了,一门心思愁的是上哪儿弄点本钱。起步这会儿开个大酒楼未免力不从心,做个小食馆利太薄,搞个类似前生无名子、永和豆浆那般的中式快餐店是最合适不过的。环境整洁些,用料要新鲜,借鉴后世的流水作业法,出品快,半自助,再多整出些后世才有的吃食,不愁没生意。
  如今腰包鼓了起来,冯虞对这铺子也挑剔起来了。别个倒还没什么,就是地段有点高不成低不就。
  杨桥巷这地方住的多是官宦商贾,开个一般的速食小店,这些有钱人家自然不屑光顾,平民百姓又少有往这一带走动的。有点儿档次的快餐,最合适的主顾想来想去莫过于官衙的文书皂隶,设在福州省城的大小衙门倒是不少,可多是开在城市中心的鼓楼一带,西门边上的杨桥巷又着实远了些。这么看来,恐怕是要挪地方了。
  主意已定,冯虞招呼忠叔一起到鼓楼一带去看看。要说冯虞这两天的运气着实是不错的,在鼓西街上还真给他寻着一处出转店面的。
  这家商户原是贩瓷器的,开在一堆府衙边上原想近水楼台先得月,做点儿官面上的生意。可不知是没摸清门道烧对香还是别个什么缘由,反正好几个月了还没做过一两个大单,直接改瓷器陈列馆了。这店家心灰意冷,挂单转店。
  冯虞看看店铺占地足有自家老铺四倍大小,门面陈设也还象样,后头还有小院、库房,示意忠叔过去,三言两语就以三十七两纹银拿下,到不远处钱庄取了现银,当场交割房契。一桩大事就这么结了。一时间冯虞心情极好,差点没哼起《今天是个好日子》来。
  和忠叔一路晃悠回家,兴致不减的冯虞当即取了纸笔,回想着一晚上没睡琢磨出的那些个开店筹备的条陈,逐一写下,让忠叔依着一条条尽快给办了。忠叔接过来上下略略一看,只见纸上写着三大段,分别是门面整饬、应雇人手、食材杂物,数目分明材质精细,不禁暗自佩服自家少爷思虑周详。他是不知道,冯虞前生就是做生意发家的,各式酒店餐馆三天两头没少去,这会儿自然是手到擒来。
  “少爷,我们自家的铺面怎么办?”
  “看看租给谁吧,多少能贴点工本哩。”
  接下来这几日,冯虞可有得忙了。虽说忠叔熟门熟路办事利索,可这好歹是开店不是开饭,说起来也是千头万绪。要让五十好几的忠叔一个人蹦跶,只怕要不了几日就得趴下了。再说了,不管是采买还是进人,不少事项还得冯虞这当家的点头才行。最后,还有个活计非得冯虞自己动手才行——复制王守义十三香。这可是冯大老板打算用来起家的核心技术,非得牢牢攥在自己一个人手中不可。
  这王守义十三香,据说是沿袭北宋兴隆堂独特的原料配方,历代不断生发,依照中医理论和用药要求严格配方,根据食疗原料的性能,精心炮制而成,使烹饪的食物色、香、味俱全。实际上“十三香”并非十三种原料构成,而是以花椒、胡椒、丁香、草果、大茴、桂皮、木香、砂仁、白芷、良姜等二十多种中药材炮制加工而成。
  冯虞把还记得的配方调料写在纸上,嘱咐忠叔带上一个新雇的伙计(餐馆开业前暂充家仆)每样买十斤,而且要到不同的店里分开采买。为了保密,冯虞还故意故意还添上盐、糖和醋,反正以后都用得着。配料备齐,再寻来一副石舂、一副药秤,还有纸笔等物什,王守义十三香仿冒工程这就可以开工了。
  有句话叫“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冯虞这回算是牢牢地把这句话记下了。房门一关,兴奋劲一过,他很快意识到侵犯知识产权也不是个好干的活儿。要想制成盗版十三香,冯虞起码要过三关。第一关叫做研磨。好几十斤的调料都要用石舂捣成粉末,才好调和在一处,这是什么样的工程量!
  无奈之下,冯虞只好发动忠叔、采妍齐上阵,又向四邻借了两副石舂,仨人往库房中一猫就是一天,日头偏西时,方才一个个灰头土脸地钻了出来。浩大的工程还没完成一半,不过用来调配那已是绰绰有余了。这还是万里长征第一步。
  接下来就是调制配方,这活不费什么体力,就是费神,各种调配比例先要精测记录,之后是搅匀、闻香、尝味,再喝几口冷水恢复味觉。就这三轮工序,说来是再容易不过,真要做起来三轮下来少说也得一盏茶工夫。
  就这么又耗了一天,其间上过无数回茅厕,好歹拣出十来种香气、味觉较佳的配比。到了这份上,还有一关得过,就是实证了。
  第二天晌午,冯虞亲自下厨,一个红烧排骨一个素炒空心菜(中原古称蕹菜)一个丝瓜蛋花汤,小户人家能有这伙食不容易了。再说这几道菜与旁人所做相比,鲜美香醇许多,吃得一家子眉开眼笑。可是接下来就不妙了,连着六天中晚两顿正餐,菜色居然一直没变,虽说每回味道多少都有些变化,可就算是龙肝凤胆也架不住这么吃啊。到了后两天,厨房中香味一起,家中众人就直想吐。
  历经千辛万苦,冯虞的仿冒事业终是大功告成,顺手还搭了一份卤料粉的配方。看着手中录有配方的云笺,冯虞长出一口气,几天的辛苦没白吃啊。转头正想说上几句,却发现家人个个比他还激动——终于和红烧排骨说再见了,这几日看见猪字就倒胃。
  冯虞正待再接再厉,娘亲突然提了一句:“这几日见你忙,没敢讲,你爹出殡那几日舅舅是帮了大忙的。有了空闲,你得登门拜谢,亲归亲,礼数是不能缺的。”
  这一说倒是提醒了冯虞,大舅那边是要拜谢,杨千户那头也得去报到,还有明性长老那边还得问个究竟,这些个都是拖不得的,只能心中暗自感叹,忙的忙死,闲的闲死,两辈子都是劳碌命啊。幸好家中还有个采妍,平素不怎么吭声,但是干起活儿来最是麻利,这几天别的帮不上,那成堆的调料已是碾得七七八八了。小丫头还特有眼色,往往冯虞刚直起腰松口气,一条拧得半干的毛巾的已经递到眼前。
  想到这儿,冯虞不禁感激地望了采妍一眼,小丫头脸一热,自去收拾桌椅去了。
    正文 第九章 兼职小特务
     更新时间:2009…6…18 18:22:04 本章字数:2512
  第二天一早,冯虞向忠叔问了路径,自个儿出门先奔锦衣卫衙门去了。到地方取了腰牌往前一递,门子细细查验一番,确信是自己人,便分出一人领了冯虞直奔大堂而去。到了堂前阶下,那门子示意冯虞候着,抬脚进屋通传。过了片刻回转出门,挥手示意冯虞跟上,绕到后堂边上的东耳房,往屋中一指,径自拱手而去。一路上两人并无只言片语,让冯虞觉得此处果然不是一般所在,自有一股森严肃杀之气。
  冯虞独自进屋,不敢随意落座,倒背了手四下观看屋中陈设。只见屋中临窗处摆了张太师椅,摆了个猩红缎面靠垫,左手边设一张空茶几,右边屋角高几上放一座盆景松,西墙边一溜四张椅子,两边各有一对茶几。背后墙面上挂了竖幅的梅兰竹菊四君子,落款处是永乐朝院体工笔花鸟名家、福建沙县人边景昭的签名铃印。
  转悠来转悠去,约摸过了一顿饭的工夫。冯虞忽然听到外边脚步声响,门帘一挑,进来的正是杨雄杨千户,只见他依然穿了那天开元寺中所穿的官服,只是脸色更开朗了些,想来这些天是没遇着什么麻烦事。冯虞上前见礼:“参见大人。”
  “呵呵,免了。”杨雄倒背双手,上下打量了冯虞几眼,点了点头。“总算来了,看样子这几日忙啊,倒比那天见面时瘦了些。”
  冯虞心道:这几天关门炼“丹”,没日没夜的,能不瘦吗?嘴上却不敢怠慢。“多谢大人挂怀,这几日操办的事多了些。”
  杨雄点了点头,一屁股坐到太师椅上。“来,坐下叙话。”
  待冯虞落座,杨雄开口道:“冯虞,那日与你腰牌之后,我已着人查过你家底细,还算是清白人家。如今你的身档已经报备,不必再行填报了。只是有一事,我锦衣卫的来由、职责你可知晓?”
  “小的略知一二。锦衣亲军都指挥使司为陛下侍卫亲军。前身为太祖所设御用拱卫司,专主察听大小衙门官吏不公不法及风闻之事,无不奏闻。另掌管诏狱,领巡察缉捕刑讯定夺之权,不经法司。”
  “嗯,说的不错。不过,有句话某家还得再说一回,我锦衣卫只效忠万岁爷一人,其他人等,不论王公重臣、内廷外廷,都在我等监察之列。若有不法情势,当以雷霆之势断然处置。梁公公镇抚福建,对你也有恩,平日里自然须礼敬有加,不过……”
  “小的心中有数。”
  “如此甚好。”说罢,杨雄呼唤一声,一名士卒手捧个大包袱应声而入。杨雄示意将包袱递给冯虞。冯虞接过包裹,解开一看,里头是三套锦衣小旗的幞头、褚红袍、白裤、皂靴,一柄绣春刀,一本太祖长拳三十二式拳谱,还有一本单刀十八式。“你是检校,平日不可着锦衣袍服。与你这个,只是紧要时临机决断之用,切记。至于刀谱拳谱,都是锦衣卫惯常把式,有空多少练练吧。”
  “是。”
  杨雄咂了口茶,又说道:“这几日,你都在筹备吃食店吧?说说看,进展如何了?”
  听杨雄说到这事,冯虞简单说了店铺规划和筹备进展,至于冯氏十三香一节却是略过不提。杨雄听了不时点头。待冯虞说罢,杨雄接着说道:“嗯,有想法,有魄力。这样罢,我与府台那边打个招呼,只说是梁公公的意思,免了你的税,多多照顾生意。此外,跑堂的你就不用招了,开张前我给你派几个伶俐的过去,店中察听之事便由他们来做,工钱也不用你支如何?”
  冯虞还能有何想法,自然是连声应承下来。察听就察听好了,只要不在店中大打出手就好。再闲聊几句,看杨雄没有别的吩咐,冯虞告辞离去。总的说,这次会面还是有得无失,单是免税这一项,一年下来,就是好大一笔收益。不过呢,据说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这个冯虞倒也明白。日后还会有什么际遇,这会子倒也估算不到,兵来将挡水来土屯吧。
  把东西放回家中,冯虞再次出门往东,朝朱紫坊他舅舅家去了。两人见面,舅舅陈廷继一把拉住他的手就不放了,不停地嘘寒问暖。自永乐朝开始,陈家就是世代宦门,家境是不错的。到了陈廷继这一辈,只有他和冯陈氏兄妹二人,自小感情极好。陈廷继只育有三女,见了冯虞跟看见自家孩儿一般亲切。
  听舅舅问起近况,冯虞将那日在开元寺遇着梁公公,资银二百两,以及自己筹备速食店的事情说了一遍。至于加入锦衣卫这一节,自然是隐去不表。听了外甥这般言语,陈廷继沉吟了半晌说道:“也罢,结好梁公公总比得罪他好些,只是这些个宦官名声不佳,平日里又得哄着供着,依虞你要小心自出。”
  俩人又说了些闲话,陈廷继强留冯虞在家用饭:“你三个姐姐都已经出阁,平日我们老两口在家对觑,难得你来,就多陪我们说几句解闷嘛。”舅妈陈黄氏这会儿已备下饭菜,出来与冯虞相见,抱着哭了一场,方才进里屋落座用餐。
  午后,冯虞告辞要走。陈廷继拉住他,让下人封了五十两纹银硬是往冯虞怀里塞,一边说道:“我们福州人有句话,外甥象舅,你这眉眼,就有几分舅舅的形色。每次看你我可是越看越亲,直拿你当亲生儿了。如今你要做事养家,开销的地方只多不少,舅舅这边好歹还能帮衬些,不要推辞,不然就疏了亲戚情分了。”见推辞不过,冯虞只得收了,满怀感激拜别而去。
  怀揣巨款,冯虞自然不敢四下乱窜,开元寺只好不去了。三两日后,再去开元寺时,却听寺僧说明性长老前两日已然坐化了!立时惊得冯虞呆在当地,半晌无言。那小沙弥问明来意说道:“长老圆寂前留有一封书信,说是哪日施主来访,将信呈交就是。施主在此稍后,小僧这就去拿。”
  等不多时,小沙弥拿了个信封出来,递给冯虞,合什而去。冯虞看着手中信笺,一时间竟有几分天人永隔的惆怅。回到家中,拆开信封抖开信纸,只见上头写着几行小字:“前番馈赠,皆是往昔所藏。些许身外之物,反为之着相许久,此番赠与施主,可谓得人,亦解老衲尘缘。老衲观施主深具佛缘,只是纤尘未洗,尚有一番经历,故未到自渡之时。期间望能照拂僧尼信众一二,便是结法缘成善果。”
  有佛缘?自渡?照拂僧尼信众?老和尚什么时候改算命的了?冯虞反反复复看了半天,依旧是不得要领,只得把信收好,今后之事今后再说吧。
    正文 第十章 餐饮服务速成班
     更新时间:2009…6…18 18:22:04 本章字数:2524
  又过了几天,餐馆装修工程土木、漆粉都已经完工,只待购置些用具、摆设。人手也已配齐,三个掌勺、三个帮厨,外加锦衣卫那边免费赠送的四个站台五个跑堂,收银的一时没有着落,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