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明官商 >

第15部分

大明官商-第15部分

小说: 大明官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赠送的四个站台五个跑堂,收银的一时没有着落,只好由冯虞这个掌柜的先兼着。
  人一到齐,冯虞立即着手岗前培训。依着冯虞的想法,别个都好办,只需熟习工艺、严守礼数,几个厨子却要悉心雕琢一番,速食店能不能起来,大半便要落在这几位身上了。只是这几个厨子虽说还算不得什么驰名地方的大厨,好歹也像模像样掌过勺,如今看一个半大孩子要来给他们授课,一个个自尊心受到严重伤害。一个名唤王七斤的性子急,当场就要撂挑子走人。另两位牛师傅、陆师傅也是一阵嘿嘿冷笑,不答腔。
  冯虞也不生气,请他们在外屋坐了,自己扎上围裙进了厨房。只听得里头“唏哩哗啦”一阵声响,香气直往外冒,三个人面面相觑,不知道里头正演哪出。一盏茶的工夫,冯虞端了个托盘出来,一盘爆炒双脆,一盘卤牛肉,一碗葱肉汤,三块海蛎饼往桌上一摆。“三位师傅,别的不必多说,你们且尝尝滋味如何。”
  三个厨子将信将疑地对望了一眼,各自取了碗筷勺子,先闻后品,一样一样细细尝过。那脸色,赤橙黄绿青蓝紫,一会儿一变。看他们那副惊讶的神情,冯虞心中大定,成了!
  “三位师傅,还能入口吧?”
  还是那王七斤抢先答话:“好,好手艺。少东家,这些个虽说都只家常菜色,调味、火工却是从未有的。先前我是不敬了。”
  “呵呵,之前的就不提了,诸位请随我来。”
  四人重又进了厨房,来到临窗的老虎灶前。冯虞指了指左手的大锅,陆师傅抢过去掀开锅盖,屋中顿时浓香扑鼻。仔细看,盛的是半锅酱色的卤汁。这时冯虞说道:“起先各位吃的卤牛肉,便是在这里卤得的。各家知名卤货,都用陈年老汤来熬卤,台江卤味陈,据说还是百年老汤,想来几位师傅也见识过。我这却是用自家配方新调的。诸位说说看,两厢比较,滋味如何,只管说实话就是。”
  三个人凝神回味一番,牛师傅答道:“若说陈年醇厚,自然不如,可是滋味却胜过他万分,想来全是调料之功。”另外两个也一个劲猛点头。
  冯虞心道,所谓百年老汤,无非就是取那常年郁积的杂陈醇厚之味。不过从医学角度来说,经过反复蒸发,剩下的水都是重水,水中无挥发性的有害物质和亚硝酸盐高度浓缩,对人体有致癌作用,实在是弊多于利。
  此时的卤料无非是酱油、酒、八角、茴香、红糖(白糖太贵),有的人家再加点蒜瓣、桂圆之类的就算是独家秘制了。自己调配的卤粉用了八角、茴香、陈皮、桂皮、甘草、豆蔻、草果等十几味食材药材,同样是研磨成粉,用时按固定配比掺高汤、冰糖、葱姜、酱油、料酒、香油,烧沸后改用小火慢熬,味道自然是天差地别。
  当然,对这三位没必要说得那么细,冯虞只将制好的卤粉交给他们就好,另外叮嘱几条:卤汁每回用后,须得撇除浮油、浮沫,过滤去渣,定时加热消毒;务必以用陶器选阴凉、通风、防尘处盖上纱罩盛放;肉类下水卤制之前,千万记得先得焯水。三人一边听一边点头,显然是牢牢记在心上。这也是没法的事,这种秘技只能口口相传,一旦形诸笔墨,迟早要泄密。
  再说那爆炒双脆,本是地道闽菜,主料是猪腰、海蛰皮,讲的就是旺火煸炒、趁热快吃。只是旺火油爆这一烹调技法出现于明代晚期,这会儿至少在福州府还没人会这手呢。至于猪腰的剞花刀功,这几位倒是不在话下。
  当着三个厨子的面,冯虞又示范了一把爆炒双脆的做法,顺手又做了一道南煎肝。这也是后世闽系名菜,将猪肝切成薄片,在酱油、酒、蛋白等调成的卤汁里拌过,之后入猛火热油快炒,再加入糖、葱、麻油翻上几翻,大功告成。三个人尝过之后又是连声叫好。
  几个厨子还是头回见识爆炒这一手,这会儿更是一个比一个好奇,轮流掌勺试了一把。爆炒,尤其是油爆,讲究的就是快颠快炒,火候精到,这可不是看两眼就能看来的。趁着开业前这些日子,好好练吧。
  至于那葱肉汤,靠的全是冯氏十三香的调味。海蛎饼也就是制法独特,学会门道,后世街边老太太也能做得像模像样。这些东西自然不用多费心思,多费口舌。
  这边治住了三个厨子,那头冯虞还有不少事等着费心呢。店堂布置、联系供货、人财制度、定价、岗前培训……确是万事开头难。餐饮又不比别个,每个环节都直接事关千百顾客的肚子,可谓是细琐繁杂,冯虞自然不敢掉以轻心。加上周遭众人,没一个是穿越来的,后世快餐店的业态也就是冯虞一人心中有数,自然更是凡事亲历亲为。
  几天下来,冯虞累得脱了人形,心疼得薛采妍暗自抹泪,又帮不上什么,只能紧着端茶送水,不时拿了手巾追着给冯虞擦汗。连冯母都惊动了,自告奋勇出山助阵帮着采买。这真叫打虎亲兄弟,上阵母子兵了。
  转眼到了十一月中旬,总算是万事齐备。忠叔专程跑了趟南门外,请南禅山徐半仙摆起文王卦,算得腊月初六开业大吉。冯虞这才放下心来,赶紧的结结实实睡上几觉,兴致来了还翻开那刀谱、拳谱,练个一招半式的。说来也就这两天能缓口气,一旦到了腊月,冯虞精心筹备的前无古人的促销计划一开幕,到时候又有得忙了。
  看冯虞闲下来,最开心的就属薛采妍了。经过这么多的事儿,现在她一门心思全放在了冯虞身上,每日除开做些家务,必定粘在身边,端个茶水递个手巾,之后就是定定地看着冯虞做事、练字。
  对一个十三岁的小姑娘来说,最近这些日子发生的太多事情不是她这个年龄、阅历所能承受的。幸好冯虞这些时日表现出一个少年极为难得的沉稳淡定(殊不知,从心理年龄来说,冯虞怎么算都和“少年”这个概念都挨不上边),自然被她看作唯一的依靠,更何况,两人之间还有那么一层名分。
  采妍的心思,冯虞心中又何尝不知晓。这些日子事务千头万绪,便是**也够喝一壶了,更何况他现世这身子实在娇嫩了些,有个女生在后边默默加油,这样的精神动力确是难得。这样的心态之下,闲下来的时候,两人的话渐渐多了些。
    正文 第十一章 那一场风花雪月的事
     更新时间:2009…6…18 18:22:04 本章字数:2129
  这日晚间,冯虞手头事暂了,信步走入庭院。此时已是初冬,夜色如水。冯虞立在桂树下,心中一时间不知所谓。回想穿越后这些时日这些经历,说是一场梦恐怕更能让人接受。
  想到这儿,冯虞下意识地在自己胳膊上捏了一把,真疼!这几日忙得头昏脑胀,这会儿静下心来,冯虞蓦然发觉,自己依然没能如当日所想完全与前生说再见。说来也不奇怪,在这个世上不过一个来月的工夫,三十年的前生经历,也不是挥挥手就能不带走一片云彩的。
  正在胡思乱想中,冯虞忽然觉着身上一暖,有人给他披上一件袍子,回头看去,是采妍。果然是入冬时节,在外头站上一会儿,还真是有些冷了。冯虞伸手想拉紧衣襟,不意却碰着一只冰凉的小手,仔细一看,采妍自个儿只穿了件薄衫。想来是只顾了给他送衣衫过来,自个儿出屋却忘了加衣服。
  一时间,冯虞心中有些酸酸的,不及多想,掀起袍襟将采妍拢了进来,拉过她一双素手到胸前,呵了一口热气,握在掌中摩挲生热。对冯虞来说,前生如此对待女友是再正常不过,却未留心夜色中的采妍已是满面飞红,只觉着掌中小手腾得一下热了起来,还当是摩擦生热原理见效呢。不过不管怎么说,握着小女生的手,感觉还是相当旖旎,冯虞不觉想起前生的那次初恋,那段严格说来还未正儿八经开始就已莫名消逝的情感……
  许久,冯虞低下头轻声说道:“依妍,唱首歌你听可好?”
  “嗯。”这答话声几乎轻不可闻。
  片刻后,一阵悠悠的歌声于夜色中轻响,在院落中徜徉。
  象一阵细雨洒落我心底
  那感觉如此神秘
  我不禁抬起头看着你
  而你并不露痕迹
  虽然不言不语
  叫人难忘记
  那是你的眼神
  明亮又美丽
  啊——
  有情天地
  我满心欢喜
  不知不觉间,已是月上三竿,院中的两个身影却久久不曾分开
  ……
  腊月初四一早,鼓西新店门窗依然紧闭,只是在店门外支起一副丈二高的青缎面金色流苏招幌,上书四个海碗大小金字:“雅味满堂”。店内一会儿一会儿的还有琵琶声动,弹的是《高山流水》、《飞花点翠》、《十面埋伏》。
  这动静一出,四方八里顿时便轰动了,店门外层层叠叠几百号人,满是围观的,私底下还一边交头接耳:“兄台,这家唱的哪出啊?”“不知道。这里做的什么生意?”“看幌子很像是吃食店罢?”“那怎的不开门啊?”“这不还没悬牌开张嘛。”“你说谁人在里面弹的一手好琵琶?”“我也不会意啊,或是个大家闺秀,不好见人的。”“不知道开业时分这弹琵琶的可还在,说不得要过来看上一眼。”……
  这会儿,冯虞就在人群外不远处,瞅着这些个看热闹的暗自得意,一会儿工夫眉头又锁了起来,心中念叨着:“这乐坊要价着实太狠,两天下来竟是五两银子,还真是开张吃一年。”又站了一会儿,看看无事,冯虞转身离开,登门给梁公公、杨千户送请柬去了。
  第二天一早,店里又响起丝竹之声,却是古琴、洞箫合奏。这回来的人更多,免费音乐会,不听白不听。到得中午时分,一些居民渐渐散去,得回家用餐去了,听曲毕竟当不得饭吃。同时却有附近福建省三司衙门和福州府台衙门的吏员,趁着午歇时分纷纷过来看个热闹。这时不知打哪儿飘来一阵扑鼻的香气,引得大伙儿胃肠咕噜噜直叫。
  只见两个伙计模样的搬来一张长桌,又有三人每人拎了两只大号食盒,往桌上一搁。开了盖子,热气腾腾,隐约见着里头摆满了拳头大的小号紫砂盖碗和竹筷。这时一个伙计朗声说道:“各位乡贤,明日本店开张,今晌东家有话,请在场各位先品为快。若是觉得口味差着点,请诸位不吝赐教,若是觉得还入得尊口,万望各位明日午时拨冗赏光。”
  说罢,几个伙计开始发放碗筷。围观众人一听还有这等事,争先恐后抢了过来。盖碗入手,觉着热度适中,掀起碗盖,香气四溢,只见里头拼了两款菜肴。左右看看,各人手中菜色似乎都不相同。品一口,竟是从未体会过的滋味,有些食客已经是叫出好来,有几个老饕回身还想再要一份。
  这会儿,只听先前那伙计说道:“诸位客官乡贤,今日只是试尝,诸位若是满意,明日午时小店开张,诸位就可大驾光临一快朵颐了。各位手上的碗筷是本店精心烧制,诸位不必还回,尽管携回留念。”
  听了这话,不少人拿起碗筷细细端详,这才发现上头雕了梅兰竹菊等图案,线条纤雅,不似寻常,还有“鼓西大食堂”五个篆字,果然精致得紧。看到这儿,众人更是喜上眉梢,拿了碗筷各自离去。只有些闻着风声来得迟的还在一旁张望,听着边上运气好的高谈阔论那些菜肴如何美味,心中垂涎不已,想着再等会儿看还有没有下一拨。却见伙计已经在收拾东西准备走人,更是懊恼,直想明日一定要早些过来等候。
  看这番情形,冯虞心中暗自欢喜。看样子,这场造势的效果比预想的还要好些,前头关子已经是卖得十足,单等明日见真章了。
    正文 第十二章 开张大吉
     更新时间:2009…6…18 18:22:04 本章字数:2601
  弘治十八年腊月初六,天色微明,冯虞便翻身起了床。洗漱完毕出屋一看,嗬,全家都起来了。今天对冯家来说,算得上是个重振家声的大日子,谁能睡得踏实,一家人都存了到店里助阵的心思,只是彼此没通气罢了。
  看这情形,冯虞不禁莞尔一笑,“既是都起了,那就一齐去吧。”一家人浩浩荡荡奔店里去了。到地方一看,厨子伙计都已到齐,忠叔一早还带了两人到市上采买,这会儿也到齐了。没什么废话,冯虞带头祭过财神、土地,一声令下:“开工。”收拾的收拾,备菜的备菜,一直忙活到巳时,万事俱备,大伙才拢到一块歇息了一阵子。
  看看午时将近,冯虞令厨房开始烹饪,其余人等准备开门迎客。这会儿门口已经聚集了不少食客,想来多半是昨天没吃着的那拨。冯虞自己站在虚掩的店门外,抻着脖子静待贵客光临。
  别看他面色如常,心中多少有些打鼓。毕竟这是穿越后的头一单,对市场的判断,店里的管理制度是不是合理,说实话,他心中也没有十分的把握。另外,今天请的两位贵客虽说收请柬那会儿都答应的蛮痛快,可待会儿到底能不能准时过来捧场,也是没准的事儿。这会儿也没别的办法可想,等吧。
  日中时分,午时一刻,越聚越多的人群外忽然一阵骚动。冯虞心中暗喜,来了。只见围观人等忙不迭往两边一分,几个锦衣校尉在前把住通道,梁公公、杨千户,还有个冯虞不认识的官儿信步走了过来,后头还有一大群随从跟着。
  见是正主,冯虞赶忙迎上前去,躬身一礼:“小店开业,几位大人拨冗光临,可是带来不少喜气,小店沾光,真是蓬荜生辉啊。”
  梁裕听了这话哈哈大笑,“你倒是能说。我与杨大人既然应了这事,自然是要来的。我还另给你引来的贵客。”他一指身边穿正四品文官袍服,长相略有些獐眉鼠目,面色倒是颇为和蔼的那位,“呐,福州知府叶如荫叶大人。”
  一听这话,边上围观人群“嗡”的一声,当场议论开了。这家店主人什么来头,竟然有这么多大人物过来捧场?冯虞赶忙冲着那叶如荫补上一礼:“父母官驾到,不曾远迎,恕罪,恕罪。”
  “呵呵,不必多礼。听梁公公说这边有个新奇去处,一时兴起,便过来看看。你自忙你的。”
  一番客套过后,冯虞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