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甲午之华夏新史 >

第701部分

甲午之华夏新史-第701部分

小说: 甲午之华夏新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陆军方面也是这样,法国陆军虽然数量较多,但是感觉战斗意志比1战要弱一些,他们十分依赖掩体。战法上也偏向通过防御来消耗对手,而不是主动发起进攻。也许一战中法国人流的血太多了,让他们对战争充满了畏惧,这对于我们来说似乎是个不错的消息。”博克将军对凯塞林的话十分认同,随即借口道。
    “但是那样又如何?期待法国人退出协约国集团?还是赌一下法国会像西班牙那样在战争中无所作为?法国是一个大国,而且我们和法国之间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怎么能将战争胜利的希望寄托在对方的懦弱上呢?当我们把兵力集中在数千公里之外的中东的时候,谁能保证法国不会从防线后面钻出来发动对帝国的攻击?帝国的面积太小了,缺乏足够的纵深,在空军和机械部队的兵锋之下,稍有闪失就有可能断送整个帝国!法国问题必须解决!在这个问题解决之前,我认为无论是讨论k计划还是攻略南亚的计划都不现实!”兴登堡倒不是否认凯塞林和博克所说的内容,而是对其中的侥幸心理十分的生气。在他看来,两人的说法和想要表达的意思简直就是把战争当成儿戏!
    “其实从这次战争可以看出,在双方摊牌之前,无论是我们还是协约国都在刻意避免战争的扩大化,比如说这次,双方的战斗几乎被限制在意大利本土,我们没有对协约国的殖民地发动进攻,而除意大利外,协约国也没有对巴尔干地区以及我们的海上交通线发动进攻。这个是客观事实,在制定计划的时候需要考虑到这一点。别的我不敢肯定,但是如果我们对伊朗动手的话,法国人肯定不会有太多的反应。”兴登堡摆摆手,示意鲁登道夫先听完。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那么我们在伊朗的对手开始只可能是英国人和华夏,而且华夏顾忌自己在中东的油田,也不会全力以赴。随着时间的推移,美国人可能会加入进来。但是因为距离的问题,美国需要较长的时间准备。而法国人绝对不会在伊朗投入太多的力量。英国人陆军规模有限,那么为了弥补战力不足的问题就必须要用空军和海军来补充。这样的话,对我们直接威胁最大的皇家空军将大量东调,我们的压力会缓解不少。”兴登堡继续说道。
    “没错,我们拿下伊朗问题不大,但那时这个问题似乎和我们解决西面的威胁没什么太多的关系吧?”鲁登道夫有些迷糊了。
    “有英美两国倾力支援的法国我们是拿不下的,但是如果英法两国将力量集中在数千公里之外的中东的话,那么谁能来救法国呢?”兴登堡笑着反问道。
    “这不可能的,我们攻略伊朗大概是在3年后。但是到了那时候,我们只是准备好了在中东打一场有限度的战争,并不具备和协约国和华夏全面开战的能力。而攻击法国一定会挑起全面战争的!而且即使英美的注意力被集中到了中东,但是我们想要攻破马奇诺防线的话,那也不是一时半会的事情,要是西线攻不破,东线也守不住的话,那就全完了。”鲁登道夫大声反驳道。
    “听我说完,我们可以这样做,在发动k计划的时候,我们给英美在伊朗留下一个桥头堡,甚至可以在战后谈判的时候多给他们一些好处。那么接下来英美两国会怎么做?他们加强这个桥头堡,并且把精锐的部队调往南亚。同样规模的军队,英国人部署在南亚的代价要远高于部署在法国。但是印度又是不可能放弃的,我们完全可以利用距离上的优势来变相削弱协约国的力量。而当最终之战来临的时候,我们的第一目标是法国而不是印度!扫清欧洲大陆之后,我们再转过身来对付英美和华夏!”兴登堡认真的说道。
    “这个计划看似可行,但是依然没有解决最开始的那个问题,我们如何以较小的代价迅速攻占法国?而且就算英国人把相当一部分空军调往中东,我们在空军总量上依然不占优势,即使我们暂时放弃东线甚至是两河流域的部分地区,我们的优势依然不大。”鲁登道夫依然不看好兴登堡的计划。
    “如果我们海军和空军能够保证把陆军送过马其诺防线的话,陆军有信心在较为平坦的地区快速击败法国吗?”就在两名陆军元帅争执不下的时候,代表海军参加会议的斯佩伯爵插嘴道。而他话语刚一出口,就让在座的陆军将领不由的一震!这个情况是德国陆军梦寐以求的。在旷野上决战,德国陆军不惧怕任何国家!无论是西欧的美英两国,亦或者华夏!
    晚些时候还有一更,求订阅求支持。

第一千一百九十三章 破局
    “其实我们这次通过战争获得好处不仅仅是意大利,同时也进一步优化了我们在欧洲地区的战略形势。而这时无法用金钱或者其它物质来衡量的。大家都能看到地中海成为了同盟国的内海,但是为何就不想想我们如何利用这个优势呢?如果大家老想着,如何利用空军和陆军从正面突破对方的防线的话,那么要我们海军又有什么用处呢?”斯佩伯爵笑着说道。
    “大家请看地图,从意大利的热(百度)那亚地区通过海运到法国的马赛和土伦港才有多远?我并不认为这个距离会比通过基尔运河要远多少!法国人可没有在自己的南部地区修筑一条沿海的马其诺防线。而等到公海舰队进入地中海之后,法国的港口将直接出于我们的舰炮和舰载机攻击之下,我并不认为在公海舰队全力施为之下,配合里希特霍芬元帅的空军,会有多难。而且在德意志帝国海军的督促之下,西班牙人也绝对不敢放任协约国的舰队通过直布罗陀海峡。甚至于只要我们在西班牙部署一些航空兵以及布雷部队,就可以轻易的锁死地中海的西大门。我不懂陆军,但是按照各位所说的那样,法国人一定会把主力部队部署在北部边境线进行防御,即使发现南部出了问题,恐怕也来不及阻止我们在法国南部站稳脚跟。”斯佩伯爵说完看了看里希特霍芬,示意他继续。
    “如果战场在法国南部的话,帝国空军不会惧怕英国和法国人。我们在部署上更有优势,我们可以在意大利和西班牙部署空军。我们有更多的机场更为宽阔的正面。英国人的战斗机性能不错,但是航程太短了。如果英国人在中东部署超过3成的空中力量的话。那么帝国空军加上奥匈空军将形成对英法在欧洲空军的优势,这个优势会比较大。具体能有多少。还要看意大利的产能恢复的如何。”里希特霍芬想了想说道。
    里希特霍芬绝对不是开玩笑。虽然空军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专场飞行,调动的机动性要比陆军强上很多,但是实际上飞机飞过去后,能发挥多少战斗力还要看机场的情况和物资储备,飞机可以从空中飞过去,但是燃油和各种零件还需要通过铁路和公路进行运输。而且机场是否拥有足够的防空火力和雷达预警也至关重要,就算对方在机场囤积了一些燃料和零件够临时调拨过去的飞行队使用,但是总不能也在2线机场囤积一堆高炮吧?尤其是大口径高炮,其造价是十分昂贵的。至于雷达吗?有的雷达是机动的。但是有的雷达是固定的。当战线瞬间发生变化后,法国人不可能把沿着马其诺防线构筑的防空体系直接搬到南部!
    “这个思路倒是有点意思。不过如何把大量的军队不动声色的调往意大利这是一个比较麻烦的问题,不过作为新的突破口倒是不错。这个计划可以完善一下。”几分钟之后,鲁登道夫也表示了对这个计划的支持。从这一刻开始,徐杰担忧的事情终于发生了!随和意大利的灭亡,法国脆弱的腹部终于暴露在同盟国的刀锋之下。而后者却依然没有采取任何补救的行动!
    当然,想法出来了,并不代表可以轻易拿下法国,毕竟法国的效率和实力可比内忧外患的末流列强意大利强太多了。而且一旦和法国动手。那么就意味着大战的开幕,同盟国必须尽早拿下对手!而随后,德国总参谋部的高官们也开始考虑如何实现这个计划。
    想要击败对手,那么首先就要了解对手的力量。法国在南部的兵力确实比较空虚,除了少量潜艇部队和一些近海鱼雷艇之外并没有其它海军力量。而作为和撒丁岛比邻的科西嘉岛也没驻扎太多的军队,因为法国人认为一旦开战。如果同盟国想要攻下科西嘉岛肯定易如反掌。法国高层认为把大量部队和装备部署在孤悬海外的岛屿上不但起不到任何作用,反而是一种浪费。除了潜艇之外。海上另外一个威胁就是港口附近可能存在的水雷阵,但是如果德国能突然发动进攻的话。那么法国人仓促之间也很难部署多少水雷。
    法国人海上的防御力量不值一提,但是陆军力量却比较雄厚。要说法国人没想到德国可能对南部港口发动登陆那是冤枉了法国人,但是戴高乐提出的担忧确实没有得到法国高层的重视却是真的。法国高层是这样认为的,未来战争中德国人的作战重点将是在远东,从德国在克里特岛和巴尔干半岛以及伊朗湾建立大量的海军基地就可以看出,所以德国人在西欧完全可能采取守势,而英国人为了保住印度也会把主力调往南亚。也许有人提出了直捣黄龙可以更快的结束战争,但是一战时德国陆军的强悍让英法美三国记忆犹新。所以在协约事会议中也不要求英美法三国陆军可以从法德边境突破。毕竟德国人想打美英支援下的法国是很困难的,而法国陆军想要打破德国重兵驻守的防线那就是几乎不可能的了!
    所以,法国陆军的主要任务就是牵制德国陆军主力,减少协约国在中东和南亚的压力。同时防御德国陆军对法国发动进攻。并且以法国作为协约国空军在欧洲大陆的航空基地,以便美英两国战略轰炸机部队能够发动对德国的战略轰炸。所以总体而言法国陆军的作战思想是用于本土防御,而进攻的事情交给英美。而根据上一次世界大战的经验,除了建立一条坚固的防线之外,还要拥有较大的纵深,预设第二和第三条防线以便封堵缺口。原本法国陆军需要防御的就只有法比两国与德国的边境。但是现在,因为意大利的沦陷,法国也必须在法意边境部署兵力,而在法意边境的后面,法国人也部署了一定规模的机动兵团。
    总体而言,法国陆军的部署情况是偏于防守,静态防御兵力占了总体数量的很大一部分。而机动兵团数量相对不足,尤其是南部兵力比较少,在法意边境的部队主要以山地战部队为主,缺乏重武器。所以主要能限制住对方的增援,那么在海军的全力支援下,德国陆军在法国南部登陆的难度不算大。
    “空军能不能保证瘫痪法国的交通体系?”在随后的讨论中,兴登堡不止一次询问里希特霍芬。港口的吞吐量是有限度的,尤其是从对手手中夺过来的港口,其吞吐量肯定没法和和平时期相比,在相当一段时间里德国陆军将在缺乏重火力的情况下作战。德国舰队不可能一直保持高强度的火力支援,而且火力支援的范围也比较有限,最终能指望的也只有空军了。而如果短时间内拿不下了,随着英国空军和法国空军逐渐适应情况,那么登陆的德军情况就会更加糟糕。被赶下海喂鱼也不是不可能。
    而对于这个问题,里希特霍芬虽然在开始保证会有一定优势,但是那只是数量优势,实际情况如何还真说不准。所以这个想法只是给德国人提供了一个思路,而想要把这个思路变成现实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路需要走。而让德国人想不到的是,在经历了上一次大战的惨重损失,又没有获得任何补偿的法国,在国防政策的保守方面远超出同盟国的估计,换句话说就是彻底怂了!
    甚至于法国政府内部还出现了一种中间派思想,即想要通过中立来保持法国的利益。虽然这种思想没有导致法国退出协约国,但是作为距离意大利最近的国家,法国在意大利内战中的投入简直可以用吝啬来形容!而这还是英美以及华夏为法费部分买单的情况下!而对未来的战争,法国人更是提出了一种被称为“有限责任”的作战原则。即法国保证自身安全,以静态攻势和强大的兵力威胁德国本土,以便减少协约国在中东的压力。但是至于怎么威胁法,是发动进攻牵制呢还是吓唬对手,法国人没明说。
    而且在协约力进驻问题上,法国则更加保守,以主权需要得到尊重以及基础设施不足等接口,严重研制了英国空军进驻法国的航空队规模以及机种。原因很见面,因为距离的问题,德国人报复英国可能费点劲,但是对付法国却很方便。法国人不想为英国人做炮灰。从法国人一系列的举动中,华夏和美英两国已经嗅出了一种浓浓的绥靖味道。虽然历史改变了,法国人也在加强自己的军备,但是其中的绥靖主义的倾向却和历史上如出一辙!这种行为自然引起了盟友的不满,更引起了徐杰深深的担忧。就这样还打算和强悍的同盟国打一仗?这不是说笑话吗?
    “是时候找新的盟友了。”徐杰叹了一口气说道。
    感谢书友zhouyu1976的打赏,以及书友包黑子的月票支持。第二更奉上,求订阅求支持。

第一千一百九十四章 莫斯科的夜晚
    “知道吗?第谷最终屈服了,带着他的舰队和不愿意成为德国奴隶的人离开了意大利。”一个略显低沉的声音传入了托洛茨基的耳朵中。而这位现任莫斯科市长也随即放下了手中的文件笑着看了看眼前的军人。
    “很正常,布柳赫尔将军,第谷的失败早在他向黑衫党下手的那一刻起就已经注定。区别不过是坚持的时间长一些还是短一些的问题。第谷非常清楚这件事情,但是他还是做了。”托洛茨基回答道。
    “这让人很难以理解,一名将军居然会去挑起一场注定失败的战争,这让我对他的评价下降了至少两个档次,我一直以为他是意大利军队中唯一一个能称的上名将的人。但是现在……。”布柳赫尔话语中充满了讥讽。“可怜的意大利人。”
    “他并不傻,如果现在不行动,那么德国迟早也会对意大利动手。知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