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甲午之华夏新史 >

第93部分

甲午之华夏新史-第93部分

小说: 甲午之华夏新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想法是好的,但是想法和现实是有极大差距的。就在徐杰处理完和江南局,金陵局,以及英国人,上海道的一系列大大小小的官僚之间的事情后,就在徐杰准备好好睡上一觉的时候,彭老大找上门来了!要是别人,哪怕是林永升,徐杰都敢先睡觉再办事,但是偏偏这个彭海丰,徐杰可不敢怠慢,人家儿子还要带上万子弟和日本人拼命呢,海上运输还要靠南洋华人的船队。而且彭海丰最大的优势在于,南洋华人和李鸿章这些北洋旧势力不是一条线的,对清政府没有任何好处,如果徐杰要行非常之事,彭老大远比李鸿章的北洋甚至是刘铭传更可靠。而在根本目的上,彭海丰和徐杰的目的更加接近。所以说,到目前为止,除了自己手中掌握的舰队,彭老大是最适合也是最重要的盟友!
    “彭老大,十分钟时间,最多十分钟。我要睡觉。”徐杰双眼红肿的说道。
    “徐先生,老朽钱来此只是传个消息,上海丝商们想和徐先生谈一些事情。不知徐先生是否可以赏个脸?”彭海丰看着两眼通红快要暴走的徐杰带有一丝歉意的说道。要说清末上海的丝商,大多出自与南浔。该地气候条件得天独厚,十分适合桑蚕养殖,早在宋朝的时候就已经是重要的丝绸产地,几百年来长盛不衰。尤其是到了太平天国运动之后,大量的丝商为了躲避战火,纷纷依据上海,而当时的上海又是远东第一大商港。于是这些精明的商人们立即走上了出口丝绸的道路。出口丝绸获得的巨额收益让这些南浔丝商的资产迅速增长,在历史上就出过四象八牛七十二狗的说法。这是如何分类的呢?民间有这样的说法,所谓的象是指家产在一百万两以上的大商家。一百万两到五十万两的称为牛,二十万两到五十万两的称为狗。虽说这只是民间的说法,但是也并非没有依据,这些丝商在当时的上海,甚至在整个清国南方的经济生活中都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要说彭老大为首的南洋华人如何和这些丝商打上交道的,还要从当年华人资本大举进入清国说起。大量的华人资本进入上海,两广和台湾后,首先投资的行业就是轻工业,而缫丝业又是重中之重。这就与上海本地的丝绸商产生了正面竞争。南洋华人工厂有上海道,淮系罩着,自然在官府方面没啥办法,于是,南浔的丝商便利用手中的原料渠道以及市场人脉与南洋华人展开竞争,而南洋华人虽说是外来户,但是有句话怎么说的?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从效率上来讲,你手工缫丝水平再高能比得上机械吗?而且你还没发控制全部的原料渠道,人家南洋的华人可是从生产运输到销售都是一条龙的内部循环体系,成本要低的多,同样一船丝,你南浔的商人卖给上海的洋行,和南洋华人直接把生丝投放到欧洲的最终市场上这利润能比吗?南浔丝商只是掌握了原料和生产这两个环节,而南洋华人则是从原料一直到最终市场,整个体系。况且双方的技术水平还有明显代差,资本方面,南洋的华人更加雄厚,对对外贸易更加熟悉,这整体一比,南洋华人自然占据着优势。后来呢,一件事情的发生促成了双方最终的妥协,那就是当年南洋购买战舰的事,广大南浔丝商为了讨好刘坤一是出了不少钱的,而后来爆发对日本的经济战后,在刘坤一的授意下丝商们自然要有些动作,而在徐杰的安排下,南洋华人也开始加入对日本的经济战,这样一来,双方有了共同目标,而且有了合作的基础。于是两方面开始从对抗转为合作,具体而言就是丝商们负责清国国内的事情,例如原料和工人。南洋华商负责生产运输和销售。两股大势力的联合的结果是直接让MADEINCHINA的生丝把日本的生丝打的落花流水!这件事过后,双方开始重新划分势力范围,南浔丝商人家就是干这个的,自然不能丢了老本行,而华人商人自然也不能白白的把到嘴里的肉吐出来,于是,双方约定,南浔丝商负责原料和生产,而华人负责为丝商提供相关的机械和技术支持以及运输销售,并且在缫丝厂中占有股份。就这样,双方成立了一个类似于托拉斯的生丝生产体系。而开阔了眼界的丝商们越来越不满足于单纯经营生丝产业,他们发现现代工业运输业,尤其是机械产业的利润非常之大!而南洋华人也需要通过丝商这条路来获得在清国国内更广阔的发展前途,毕竟有这么一句话叫强龙不压地头蛇!!更何况这是一群地头蛇呢!!
    但是现在问题又来了,南洋华人开始也没有从事重工业的经验,当年在东南亚混的时候,都是搞种植园运输和轻工业的,当一票南洋华人到了欧洲了,立马让那些把自己的产品吹的天花乱坠的经销商搞迷糊了。有些人着急,买了一批回来后发现其中有不少是人家淘汰落后的产品,另一些人,沉得住气,结果呢?空手回来了……。
    彭老大整整为徐杰解释了大约半个小时,头昏脑胀的徐杰才搞明白这个所谓的接风到底是怎么回事,原来是想让他出面,利用徐杰的知识和欧洲的人脉帮助这些华商采购产品!在彭海丰等人眼里,徐杰从英国人哪买舰炮,从德国人哪卖陆炮,从法国人哪买动力系统。最后在意大利人哪造舰,几大列强都走遍了!帮助彭海丰他们采购这些东西应该没任何问题。
    “真见鬼,早知道穿越,在看多看点基础工业方面的史料了!”徐杰心中抱怨道。不过呢彭老大的要求,自己不能不管,于是答应下来以后,反正这事再早也要等到战争结束后才能开展,自己去无非是表个态,然后定一下大概的策略罢了。不过徐杰可不想参加什么费事的宴会,让彭老大把几个代表叫过来,在自己的住处合计一下就行了,这个战争关头,徐杰没那么多功夫去管这些事。
    有收藏,有推荐作者才有动力啊。

第一百八十二章 新的合作伙伴
    彭老大确实会办事,既然徐杰不方便见那么多商界人士,也没有那个时间去管这些事,那彭老大自然要体谅一番。于是直接找了南浔丝商的代表,四象中的张家和庞家。张家来的人叫张宝善。这人没啥名,但是他儿子实在是太厉害了,他的儿子就是张静初。此人支持过孙中山的革命运动,被称为国民党的四大元老之一。而庞家的代表则是庞元澄,此人也是个牛人。不但是同盟会成员,更是一手创办了复旦大学。而华人方面的代表则是彭海丰和郑振勋的代表陈明。
    “各位的想法很有预见性。徐某也确实十分愿意促成此事的成功。但是现阶段,徐某公务缠身,怕是没有时间和能力过问此事。“徐杰听完张宝善的介绍后说道。”不过,这事也不是一时半会可以解决的,徐某可以提供一个思路,具体怎么办还要看各位的运作。“看着众人的脸色有些晴转阴,徐杰赶忙说道。
    “洗耳恭听。”庞元澄拱拱手说道。
    “徐某在欧洲工业界确实有一些人脉,主要是在英国和意大利,诸位完全可以和英国的盖琳小姐和意大利的维托里奥先生和茱莉亚小姐去联系。有钱赚的事情他们不会拒绝,诸位完全可以组成一个商贸采购团,在意大利和英国设立办事机构,这边需要什么产品,直接通知在欧洲的办事机构去采购和代买。而我的外国朋友可以为各位提供信息和支持。”
    “但是鄙人听说,在当今之欧洲,意大利的工业还是不如德国和法国的,如果将采购定在英国和意大利,哪我们如何和法国或者德国去联系?”庞元澄的语气中透出一些不满,在他看来,这个徐大人明显有些偏袒意大利和英国商人。
    “博采众家之长是好的,但是首先也要了解。”彭海丰有些不满,不软不硬的顶了庞元澄一句。
    “庞先生说的确实有道理。不过徐某也并没有说不去法国或者德国采购啊。只是办事处设在英意两国,随着生意越做越大,自然可以再在法国德国设立办事处。而且我们的采购和招标是面对整个欧洲的,如果法德两国有兴趣的话,自然可以来谈。我只是说,草创阶段,还是在鄙人比较熟悉的地方开展工作比较好,我再意大利断断续续待了4年,英国也去过几次,德国只去过一次,法国一次没去过。而本人的人脉更是集中在了意大利和英国两国。所以照本人的观点来看,还是从英意开始比较好。”徐杰对庞元澄的话丝毫不生气,在徐杰看来,会选择的商人才是好的商人。
    “这个我们也想过,但是关键在于没有技术上的权威来为我们提供参考。我们曾经合伙去过欧洲,但是面对那些琳琅满目的产品,真是有点挑花了眼啊。”张宝善有些惭愧的说道。
    “这技术绝对不能光听一家之言。其实我们完全可以聘请专门的资深专家来组成评定团,当然这些评定团是不能评判本国产品的,例如意大利评定团来评定德国产品,德国人则评定英国人的产品。而我大清也有一些留洋的学生,从中招募一些人也可以为大家提供技术支持。”关于技术团队,徐杰也没啥好办法,虽说洋人不好用,但是总比没有强吧?而且不可否认的是,部分人还是很讲职业道德的。例如北洋舰队的洋员们,要不然,徐杰也不敢把自己手中最大的底牌交给琅威理!
    “同时我还想提醒大家注意这么几个问题,第一,并不是越先进的东西就越适合各位。一定要根据自己的需要去选择最好的产品。第二,除了设备以外,人员也必须放到和设备一样高的位置。熟练的技术工人,管理人才等等都必须跟上,否则没人会用,空有机器也没有办法运作。第三,注意相关产业的衔接,想要创办工厂是很好的想法,但是随着大量机械的采购,各种包养和维护工作也会接踵而至,所以为了能让工厂顺利运作,大家也要做好准备。第四,也是最重要的,那就是我们不能光靠买别人的机器过活,各位都是胸有大志的人,不会打算一辈子受到别人的牵制,去赚那一点点的小钱吧?”说到这里,徐杰话锋一转。
    要说这些商人,本身处于封建官僚和外国资本的压迫下,当年历史书上说的没错。在双重重压下的民族资本家确实有反帝反封建的要求,但是同时他们又要依靠这些封建官僚和外国资本,这种两面性问题十分严重,而徐杰现在所做的就是尽可能把这些民族资本家的先驱中的奴性剔除掉!虽说这不是一句话就可以解决的,但是如果国际形势可以随着甲午战争的结束而发生改变,而真正走向世界的民族资本家们怕是会改变一些吧?民族资本家作为一个阶层是很庞大,但是与一个国家的国运和世界形势来看,中国的那些先行者是那样的孤单与弱小。所以,徐杰更关注的是如何从国运和形势上改变历史。
    “这个,还是要慢慢来。路要一步步走。”庞元澄言语闪烁的说道。
    “如果可以的话,我们自然要走向世界。”相反,张宝善的信心却是很足的。
    “如果可以,我希望在战争过后,我们能去直隶,两广,甚至是内陆发展。大清的国土如次广阔,我们不能把视线仅仅放在沿海!!”彭海丰说道。
    “各位想向内陆发展的想法很不错,但是有一点,诸位的产品,原料乃至设备如何运往内陆?靠马匹和牛车吗?”徐杰反问道。
    “徐先生的意思是要去修路?”陈明说道。
    “要想富先修路。”徐杰直接盗版了自己那个位面上的一句“名言”。“这一点从外国人在我大清窃取修路权就可以看出,控制了交通线,就控制了一个地区的命脉,交通如同人身上的血管,只有交通线抓在自己手里,我们才能做自己的主人,而不用受制于人。”
    “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很难啊。”陈明说道。
    “现在是很难,但是也有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徐杰说道。
    “你是说眼下的战争?”张宝善问道。
    “没错,大家看到了,这战争就是一个机会!我彭海丰就是个例子!想我彭家只是一个南洋商人,化外之民。而现在呢,我想我彭家的一些底细各位还是知道的吧?更大的发展空间,官位,兵权所有的一切都有了。”作为徐杰的盟友,在这个时候,彭海丰自然要帮助徐杰说话,毕竟只有把更多的人拉上这条船,战争赢得把握就会更大!
    “我们明白了。彭先生的大恩,我们南浔丝商绝对会报答徐大人的提点之恩。如果有用得着我们的地方,我们责无旁贷!”张宝善和庞元澄起身说道。
    “结果还算不错,至少又有了一方助力。”看着远去的张宝善等人,徐杰满意的点了点头。
    “这笔买卖不错,至少这场战争又有了几分胜算。但是战争结束后呢?”彭海丰问道。
    “先打完再说,这场战争不仅仅是要打趴下日本,更要打开人们的眼界。”徐杰回到道。
    作者情绪很低落啊收藏,推荐和点击为啥就不涨呢?已经写了46万字了,大家给力点行吗?也够肥的了

第一百八十三章 日本海军战略的调整
    日本大本营会议厅。陆军大臣大山岩大将和海军部大臣西乡从道大将坐在会议室中间,左边是陆军,右边是海军。对了,还有一个海军的人站在大山岩和西乡从道对面,这就是日本游击舰队司令坪井航三。经历了伊豆海战后,他先把舰队带到横须贺港去维修,然后就来到大本营,向海陆军的大佬们汇报伊豆海战的详情。刚一进门,就能感觉到日本联合舰队同僚们同情的目光和陆军大员们杀人的目光!!
    “也就是说,鞍马号,朝日,吉野,浪速都被重创,短时间内根本无法投入战斗,而高千穗勉强可以在一个月内投入战斗?”川上操六首先发难道。
    “鞍马号被两艘归远级战舰攻击而且舵室被摧毁,朝日号浪速号两次参与战斗。吉野本来就有旧伤。”坪井航三解释道。
    “海军真有本事啊,5艘战舰,总共2。5万吨的排水量,居然被清国的3艘巡洋舰,1。5万吨排水量的海军打的重创。真不知道海军这些年是如何备战的。”川上操六的目光中透出一股蔑视。
    “你们陆军就打的很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