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甲午之华夏新史 >

第94部分

甲午之华夏新史-第94部分

小说: 甲午之华夏新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知道海军这些年是如何备战的。”川上操六的目光中透出一股蔑视。
    “你们陆军就打的很好吗?陆军一个师团的兵力僵持在牙山和成欢一线。连攻数日都毫无进展。难道各位陆军的将军们就不应该做一些检讨吗?游击舰队至少尽力了,至少也把清国北洋快速舰队重创了,从上海谍报机关得到的情报来分析,归远三舰已经失去了战斗力,三个月内根本无法投入战斗。而帝国游击舰队最多2个月就可以恢复战力,海军已经获得了压倒性优势,只要能等2个月,游击舰队战力恢复,就是北洋舰队的末日。”桦山资纪针锋相对的说道。
    “清国陆军的步兵武器占有优势,而且我方大型火炮因为运输的问题,始终无法投入战斗,后勤补给也是个问题,陆军的物资需要通过海路运输到釜山然后再通过朝鲜糟糕的道路运输到前线,而北洋方面的补给都是从海路直接运抵牙山一带,后勤补给上占有很大优势,而且人数方面,我军也没有太大的优势。对方占据地利,这仗自然很难打。”桂太郎不满的说道。“如果要让陆军发力,至少补给一定要跟上。”
    “陆军建议最好可以在群山建立港口,这样一来,补给线更近一些,同时开辟第二战场的时间要提前,帝国经不起这样长时间的消耗战。把一部分陆军主力运往元山,然后猛攻平壤切断清军后路才是最有效最直接的办法,而且平壤攻克后距离清国边境就不远了,帝国完全可以穿过鸭绿江防线进攻清国本土,伊藤首相和西园寺君也是这个意见。”陆军大将大山岩突然抛出了这个重磅炸弹。这话意思很明白,以后的战略将以陆军为主,先保制海权再争夺陆权的战略已经不适合当今的情况。而且伊藤博文,西园寺公望这些政界大佬们对陆军的做法表示支持,你们海军看着办吧!!
    “元山登陆可以,元山在朝鲜东岸,那里安全不用海军护航,但是如果在朝鲜南部的登陆点要向北推移的话,和有可能和正在逐渐活跃起来的北洋舰队主力碰上,在游击舰队修正结束前,是很危险的举动。一旦失败,恐怕连朝鲜海峡都无法控制。”西乡从道叹了口气说道。海军连战连败,战胜清国北洋舰队的信心正随着一场场的失利而逐渐消退。前几次都是被横扫,这回双方打了个两败俱伤,场面上的结果好一些。所谓的比较好是,“皇军”在这场战斗中居然没沉一艘船!!还把对方打了个半死。好吧,自己也被打了个半死。如果北洋舰队3舰真如请报上所讲的那样,以后的战斗中没法再战了,那自然是帝国海军大胜,但是如果对方修一修还能用,那战斗就彻底回归起点了!而且自己的船啥情况自己知道,就日本的修船工业水平,即使是“修好”了。这也要打相当大的折扣的。而且像吉野这种已经“二进宫”的战舰,桦山资纪心中是十二分的不放心啊。
    “必须要速战速决,战争已经进行了3个月了,在这样打下去,光消耗日本就受不了。还是希望海军方面能拿出一个确定的计划来,不过,元山登陆已经势在必行,陆军将单独行动。至于锚地向北推移的问题,还要拜托海军诸位了。”大山岩起身鞠躬道,虽说身为陆军的大山岩大将和海军一向不对付,但是在决定国运的战争面前,大山岩还是分得清轻重的,要不是现实把日本逼上了绝路,大山岩也不想跳过大本营直接和政界元老们联系,要知道,这是很招人非议的。大山岩的目的很明白,为了保证陆军的补给,日本舰队本队必须冒着和北洋舰队主力一战的危险去向北移动,只要不败,哪怕是像伊豆海战那样打个两败俱伤也行!至少陆军补给线是没问题了。
    在大山岩看来,要让海军拼命的话,海军即使迫于压力同意的话,也要磨蹭一下吧?但是谁知道,3天后,海军就吧拼命计划的文件送到大本营了!“出什么事情了?难道海军的那群马鹿们突然转了性?”陆军一众高官们集体晕乎了。
    海军自然不会再短短的3天时间内转性,唯一让西乡从道他们改变看法立马决战的原因不是别的,而是英国人在上海的高调介入。北洋舰队的巡洋舰进入耶松船厂的船坞,这点肯定瞒不住,英国远东舰队主力进入上海,更是路人皆知。在这种情况下,清英同盟已经隐隐出炉。如果日本海军不在英国人表态之前就获取一定的优势的话,那这场战争就彻底没指望了。而如果没有获得什么好处的话,你让借钱都借到没人肯借程度的日本怎么活?即使英国人不介入,在英国的帮助下,如果北洋快速舰队恢复了实力的话,一旦北洋两支舰队回合,而游击舰队战力没有恢复的话。日本舰队本队还打毛啊。所以现在日本海军也急了。预期等着局势向不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还不如先拼一把试试!当然,西乡从道、桦山资纪他们也不傻,要打的话一定要找一个适合自己的时间去打,例如北洋舰队护送补给的时候。最好能先吃掉对方一部分战舰然后再决战。所以,在拼命计划的文件中,西乡从道还专门加了两个条件,第一,在牙山一线的陆军必须加强攻势,以消耗对方物资,逼迫北洋舰队增加护航次数。第二,在海军北上期间,陆军应将重点放在元山登陆场。因为舰队主力无法同时顾及新舰登陆场和朝鲜海峡两个方面。朝鲜海峡将布置雷场协助防御。这两点很明白,第一点是要让北洋陆军感觉到压力,然后催促北洋舰队更加频繁的运输物资,以便让海军找到机会,另一点吗就是让陆军自己寻找更安全的登陆点,别啥事都指望着海军!这一战还难说结果呢,陆军的大佬们你们自己先想想办法吧!!
    大山岩,桂太郎这些人焉能不知道海军的打算,不过在基本上满足了陆军条件的情况下,在深究细节就有些过了,所以陆军部也没啥大的意见。最终日本大本营通过了此次作战计划,而新的战斗即将随着该计划的实施而打响!
    感谢书友空晨的打赏。有收藏作者才有动力啊下面改陆战了,甲午时期提前出线的堑壕战

第一百八十四章 中枢三国演义
    北京紫禁城内,在落日的余晖下,这个清国最高统治者的宫殿是那样的威武壮丽。光绪帝在书房中拿出了最近的战报,陆军与日本人在牙山成欢一线对峙。海军则是双方的分舰队刚刚拼了个两败俱伤。那个5年前参与北海阅舰式的年轻人如今已经是北洋舰队快速舰队总兵了。想起当年的情况,光绪还是对那个让自己颜面尽失的化外之人有些不满,不过这都是小节。战争时期吗。能打赢才是硬道理。北洋快速舰队基本上就是他设计选型监工直到最后的服役。从现在来看,这几百万两银子花的还算值得。归远3舰历经丰岛,仁川,伊豆群岛三战。(与彭老大打劫日本运输船的事没算)击毁击伤敌舰十余艘。可谓是功勋卓著啊。就在光绪还在想象着北洋快速舰队纵横海上的雄姿时。翁同龢不失时机的打断了光绪的美梦。
    “皇上,李中堂又来催款了。”说着翁师傅把一份折子递了上去。
    “那就拨款吧,现在一切以战事为重。”光绪连看都不看就直接把折子扔到了一边。
    “李中堂的北洋水陆二师虽说能打,但是这银子花的也如同流水一般啊。而今年正好是太后大寿,臣这户部实在是难以为继啊。”翁同龢哀求道。
    “大寿必须要办,这仗也必须要打。这是朕登基以来爆发的第一场战争。如果打赢了,正好扬我大清国威。”光绪皱了皱眉头,压住心中的不满说道。
    “那就只能向外国洋行借贷了。”翁同龢试探的说道。
    “这事我不管,只要他李鸿章能打赢,要多少银子都可以。”光绪可不理会翁同龢的苦衷,在他心里如果这北洋能打赢这一仗,怕是自己的帝位会名副其实了吧?而与此同时,就在光绪一心想打,翁同龢一心想找银子的时候,慈禧太后和荣禄也在打着自己的算盘。
    要说这开战之初,慈禧还想着自己的大寿如何去过,如何在这场战争中消耗一下淮系的势力,让李鸿章更听话的话,那现在慈禧突然觉得局势有一点失控的迹象。淮系有封疆大吏,有将军,有陆军,有海军。但是朝廷为何能控制的住李鸿章呢?根本原因就在于中枢抓着李鸿章的钱袋子,外面还有刘坤一张之洞这些人牵制。但是从目前的迹象来看,这李鸿章的淮系经过几年的经营居然已经有一些一家独大的局面了。
    先说钱,这李鸿章不但最后把那三艘巡洋舰的尾款凑足了,而且还给北洋旧船的装备换了个遍。这可是几百万两银子啊。单靠朝廷拨款是根本不可能够的。而开战以来,别的不说,就说在朝鲜的3万余北洋陆军和那支巡洋舰队的消耗。就不是个小数。结果李鸿章的钱袋子还是扛住了。到目前为止虽说向朝廷上了个要钱的折子。但是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来,李鸿章的家底还是很厚的。而这北洋新军和手里的军工产业也实在是让人刮目相看。不但满足了北洋扩军的需要,甚至连荣禄的练军都从天津机械局买来不少武器。从经济和装备两方面来讲北洋已经成了一个独立的体系。而且现在的淮军比当年的淮军以及现在的湘军余部和荣禄的练军更加强悍。再加上得到了两广,台湾,上海的淮系部将的支持,这北洋底气组的很啊!!
    而朝廷用来牵制淮系的湘系呢?先别说南洋水师消极避战,就是现在让刘坤一和张之洞拾掇一下手中的兵力,怕是已经无法与李鸿章抗衡了吧?按照慈禧的意思,让北洋和日本人斗个两败俱伤最好。但是最近李鸿章的一些举动和暗示让慈禧必须对这个计划仔细斟酌了。
    首先,李鸿章并没有动用手中的全部兵力去打,加上一些从南方支援过来的团练,李鸿章手里的新军旧军加在一起怎么着也有7万人了吧?但是现在朝鲜方面只有3万,剩下的4万呢?全守在旅顺了!而海军方面,除了那个叫徐杰的后生带着自己的舰队和日本人打的你死我活以外,北洋舰队主力就是护航。和日本人主力没有打!这是什么意思?慈禧不懂军事,但是荣禄看出点门道来。在荣禄看来,李鸿章还是把自己的老窝旅顺放到第一位。只要旅顺不失。北洋海陆师主力还在。他李鸿章的北洋就还是第一大藩镇。至于他李鸿章撒出去的部队吗?朝鲜的陆军可以通过水路撤回来,而出去游击的巡洋舰队,则可以利用航速摆脱可能的追击。虽说现在被重创了,但是可以修,总体来讲,他李鸿章虽说也用力去打了。但是这些力是可以收回来的。这样一来,直接就让慈禧想让北洋和日本拼个你死我活的计划落空了。
    其次,如果朝鲜失守,不管是北洋在朝鲜的部队是被全歼也好还是逃出来也罢。这东北怎么办?他李鸿章可以守着辽东半岛不动,可是朝廷不能不管东北啊。那可是清朝的龙兴之地,满族人的老家!要是李鸿章就是死活不动,这东北就只能靠八旗兵去打了,这八旗兵什么战斗力别人不知道,她慈禧可是一清二楚啊。让他们打个猎围个场还行,要是打仗?还是算了吧。
    第三,李鸿章坚决主战,这点和光绪的意见一样,要知道,李鸿章原来可是后党!虽然翁同龢与老李之间积怨颇深,但是在李鸿章和光绪意见一致的情况下,无论如何,他翁同龢都必须出点血。自己是主和的,如果自己再逼紧一些的话,这李鸿章会不会从后党变成帝党啊。如果这直隶总督和皇帝一条心了,她慈禧还玩什么啊?
    基于以上三点,慈禧实在是没有心思继续筹办他的大寿了。于是召回了自己的心腹,在西安练兵的荣禄来商量对策。但是讨论来讨论去,慈禧和荣禄认为,现在绝对不能和李鸿章翻脸,否则要是老李真往辽东半岛一退,东北可就真空虚了。至少也要在朝廷调动荣禄的练军上来后,在把湘系的部队调过来一些再说。此外,关于钱的问题,能挤出来一些还是要挤出来的。如果没有银子,谁给你卖命打仗啊。而且就拉拢李鸿章,防止北洋向光绪靠拢这一点来说,慈禧就必须有所动作。至于其它的事情吗先放放再说。另外还有一件让慈禧和荣禄都摸不着头脑的事情。那就是李鸿章要求朝廷放开对开工设厂的限制。虽说近年来慈禧也知道北洋与那些华裔商人出的不错,但是以慈禧的阅历来看,她是很难相信,仅仅一些商人就可以让北洋完成如此大的扩军步骤。所以为了慎重起见,她还是决定先不准,但是对北洋下面的一些作为也不做约束。等到形势明朗了,自己在做定夺。
    而在天津金钢桥的李鸿章呢?最近也十分之不爽。要说这李鸿章没尽全力,那可真是冤枉了他了,别看自己在辽东还有数万之众,但是呢,从目前来看北洋能调动的运输力量和银子根本就无法支持更多的部队在朝鲜作战,而现在在朝鲜的北洋部队也仅仅能维持住战线而已。而现在限制日本陆军势力的交通问题,随着徐杰的快速舰队被重创而最终得以解决。从日本本土到朝鲜的海上交通线除了个别袭击舰外,已经畅通无阻!而听闻俄罗斯已经帮助日本经过日本海运兵了。这直接就使得日本的海上运输能力大增。在可以预见的将来,日本陆军在朝鲜大规模登陆只是个时间问题,而自己的3万孤军将最终消耗殆尽。这可都是李鸿章的心血啊,数万淮军将士不能说没就没!更让人揪心的是后勤和资金问题,自己的那个关门弟子打的是不错,但是这钱花的也如同流水一般!在威海库存的相应级别的炮弹和从南方的江南制造总局和金陵机械局购买的炮弹都基本上用于这几个月的作战了。而通过徐杰等人的密电来看,即使被寄予厚望的琅威理舰队即使回航,所携带的弹药怕是也无法支持舰队的作战需要,虽说老李和徐杰对后勤补给已经很关注了,但是毕竟没有经历过大战,而且这已经和历史上的甲午出现了极大的偏差,徐杰所谓的记忆也根本没用了。战争长期化已经是必然性的了,即使琅威理的舰队回航后,能彻底击败日本海军,已经登陆朝鲜的十几万日本陆军在获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