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龙象 >

第365部分

龙象-第365部分

小说: 龙象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以为……”

    “李丹青杀不得!”

    ……

    在场众人哗然。

    他们当然都知道两位皇子之间的明争暗斗,心底也暗暗觉得,撇开太子的身份不言,聪慧且有南疆势力支持的姬斐,明显是要强出姬权不少的。

    但李丹青杀不得这六个字眼在大殿中响起,众人心底对于二位皇子的评断,便不可避免的出现了分岔。

    那可是弑君的逆贼,这样的人怎么还能留下性命呢?

    还是说这位二皇子,因为先帝的死来得太过突然,一时间已经乱了手脚,故而才会在这相封殿中说出如此大逆不道之言?

    姬权在这时也是一愣。

    他当然巴不得姬斐快些犯错,让他寻到机会将之除之后快。

    但当这样的机会摆在自己面前时,姬权却有些错愕与恍惚,他甚至有那么一瞬间觉得自己是不是在做梦——

    这一日的时间中发生的一切,着实太过顺利。

    一天之前,他还在忧心忡忡于自己的位置不保,父皇对他不甚满意,同时姬斐与候妃也步步紧逼。

    他甚至不得不铤而走险,做出逼宫的事情。

    但却以失败告终,姬齐虽然未有惩戒他,但话里话外的意思都已经算是让他彻底失去的争夺皇权的可能,那时的姬权已经是心如死灰,却不想还未走出神御宫,明照殿却忽然塌陷,李丹青在众目睽睽之下,杀了姬齐,他的人马尚且还在宫中,于是乎他便顺势入宫,在第一时间掌握了神御宫,成为新王。

    这样运气已经算得上是天选。

    不过身后背负着有南疆势力支持的姬斐依然是他的心头大患,他还在暗暗想着该如何解决这个麻烦时,姬斐却自己犯了错。

    这一系列的事情,就像是冥冥之中,有个伟大的存在,在暗暗帮助他一般。

    姬权的脸上在那时浮现出兴奋之色,他看向姬斐,脸上的笑意盎然。

    “皇弟方才说什么?”

    “李丹青杀不得?”他如此问道,眉宇间的笑意更甚。

    姬斐却似乎并未察觉到场面上古怪的气氛,也并未看到姬权那嘴角的笑意,他不觉有他,在那时说道:“是的!”

    “臣弟以为,李丹青杀不得!”

    “大胆!”莽桓爆喝道。“你竟敢说出这样忤逆之语!”

    “二皇子竟然敢给那逆贼求情,莫不是那逆贼同党!?”大良司的龙无郁也在这时冷笑道。

    二人一唱一和,转瞬便给姬斐按上了一个李丹青同党的高帽子。

    “二位不必心急,二皇子想说什么,还是待他说完,二位再给皇子定罪也不迟。”而也就在这时,一个声音慢吞吞的响了起来,说话的不是旁人,赫然便是圭玉府的府主陆沉戟。

    他的年纪约莫六十出头,穿着一身与百夷府府主差不多制式的白色长袍,睡眼朦胧,似乎有些疲惫,说起话来也慢吞吞的就像是随时会睡着一般。

    但在场众人却没有任何人敢去轻视这样一位老人。在武阳朝这样的地方,越是年长之人,又越是能位居高位之人,便越是可怕。

    他们表面上是府主司命,但数十年在武阳朝经营起来的势力党羽便越是骇人。

    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

    姬权听闻这话,脸色一变,整个武阳朝三府九司之中,除开自己的外公项略文,他最忌惮的二人便是眼前发声的陆沉戟,以及至始至终都站在一旁,眼观鼻鼻观心的殷无疆。

    此刻陆沉戟所言之物,虽然并未明面上帮着姬斐,可话里话外显然是在向在场众人传递一个讯息——哪怕姬权现在掌握了先机,占据了上风,但姬斐依然不是孤身作战。

    他陆沉戟以及他背后的圭玉府,是姬斐的人!

    这分量十足。

    足以在很大程度上去动摇那些本就尚且未有站队的士族与官员。

    姬权的面色一沉,自然不会将这样的心思宣之于口,只是笑道:“那就让皇弟说一说,为何这李丹青杀不得。”

    姬权这样说着,话音一落又是一顿,旋即再道:“但这是事关我武阳社稷的大事,可不是小时候过家家的玩笑,我希望皇弟能给我一个让我以及在场诸公都心悦诚服的说辞!”

    “不然!哪怕我与皇弟素来相交匪浅,也不得不治罪于皇弟!”

    姬权话里的威胁之意已然溢于言表,如果说朝堂之上无人站队姬斐,他尚且还可以稍稍安心,表现几分自己的大度,以此拉拢人心。

    但陆沉戟的表态,却是让姬权意识到,断不能轻视姬斐,跟不能放过任何一个将之除去的机会。

    而面对姬权的威吓,姬斐依然淡定,他拱手道:“谢过皇兄。”

    “但诸位都误会我的意思了。”

    “李丹青当然该死,但却不能被皇兄这样杀死!”

    “哦?何意?”姬权闻言眉头一挑,如此问道。

    姬斐挺直了腰身说道:“父皇昨日被李丹青所杀,这消息确实传遍了武阳城,但据我所知昨日夜里,皇兄也曾带兵入宫,敢问皇兄,昨日那番行径是为什么呢?”

    姬权眯起了眼睛听出了姬斐的言外之意,他沉声道:“自然是听闻父皇遇难,想要入宫营救,以及抓捕逆贼!”

    姬斐笑了笑,却又言道:“可据我所知,皇兄入宫的时间是在亥时之初,而李丹青行凶却是在亥时之末,中间足足相差了三刻钟的时间,那敢问皇兄,皇兄是如何未卜先知,知晓李丹青要行不轨之事的?”

    “而皇兄若是事前知晓,又为何不早告知朝廷,反倒让那贼子得逞?”

    姬权脸上堆砌出来的笑意,在那时消融了几分,他阴沉着脸色问道:“皇弟到底想说什么?”

    姬斐赶忙拱手言道:“皇兄切莫多想,臣弟知晓皇兄的为人,跟明白你与父皇之间的感情,自然不会去怀疑皇兄。”

    “可虽说清者自清,浊者自浊,但又有言,人言可畏。”

    “李丹青弑君之日,皇兄恰好带兵入宫,这事传扬到好事之人的口中难免会出现些臆想出来的非议之言。到时候一传十,十传百,恐怕天下人就都会非议皇兄,皇兄若是如此杀了李丹青,那岂不是跟给人一种杀人灭口的错觉。”

    “皇兄还未登基,就落下这等口实,于我武阳社稷不利啊。”

    姬斐这番话说得是言辞恳切,若不是见识过姬斐的手腕,姬权说不定当真得以为自己这位皇弟,是在真心实意的为他考量。

    他在各处的暗桩中可还从未听闻过这样的谣言,不过他却有理由相信,一旦自己真的就这样杀了李丹青,这般为他量身定做的谣言,一定会在坊间流传开来。

    他完全有理由相信,候妃与姬斐有这样的能力。

    他立足未稳,这样的谣言对他而言,可不是一件好事。

    想到这里,姬权的脸色一沉,看向姬斐,咬牙问道:“那以皇弟的意思是?”

    听闻此问,姬斐知道自己的目的已经达成,他展颜笑道:“明日是皇兄的登基大典,到时候文武百官,城中百姓都会前来观礼,臣弟以为,不如就趁着这个机会,在众目睽睽之下审问李丹青,如此便可以让世人心悦诚服,也堵上天下人的悠悠之口!”

 第一百八十一章 审问

    姬权要在登基大典上审问李丹青的消息很快便在武阳城传开了。

    这个消息可谓石破天惊,武阳城中的百姓们这几日大抵都在谈论这件事情。

    一位皇帝被旁人在宫中刺杀,这样的事情放在以往那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

    那位李世子倒是一如既往的可以做出些出人预料的事情,并且,这一件比一件让人措不及防,让人难以想象。

    众人也都在谈论为什么李丹青会有这么大的胆子,敢在神御宫中刺杀武阳的皇帝。

    而他为什么这么做?

    是因为生性顽劣,所以一时兴起?

    还是蓄谋已久,积怨过深?

    其中种种在坊间可谓是众说纷纭,但无论哪个人说得再言之凿凿,也依然难以做出定论。

    而事情的真相,越是扑所迷离,便越是容易激发好事者的好奇心。

    于是乎,当这个消息传开之后,武阳城近乎沸腾。

    ……

    登基大典,在第二日如期举行。

    典礼场面宏大,以神御门为始,连接内城与外臣的御前街,足足十三里的长街两侧站满了甲胄鲜亮的甲士,他们在两侧一字排开,手握长枪,腰跨大刀,头束红缨,甚是威武。

    而街道两侧站满了前来观礼的百姓,这一天的武阳城除了这条御前街,可为是万人空巷。

    姬权的龙辇镶金戴玉,仪仗前开路的甲士身骑雄壮白马,足足百人之重,每一只都生得高大威猛,且步调一致,几乎费毫不差。

    身后跟着的宦官宫女,数量更是达千人之多,更不提前来观礼的文武百官。

    这样的场面可是难得见上一次,毕竟皇权更迭本就不算频繁,加上上一次,姬齐得天子位时,因为得位多少有些不正,且继位之后就要忙着对付南疆叛军,故而根本未有举行如此浩大的典礼,只是简单的走了个过场。

    此番,对于大多数百姓而言,这样的盛景当真是算得开天辟地以来的头一遭。

    坐在龙撵上的姬权此刻可谓春风得意,他微笑着看着周围的百姓,心安理得的享受着他们的恍惚,为了这一刻他等了太久。

    他眯着眼睛看向队伍前方的姬斐,眉头微挑。

    今日出行游街时,他特意安排让姬斐走在队伍的前方,为他执剑。

    武阳尚武。

    早年武阳太祖便是以兵甲起势,推翻前朝,创立武阳天下。

    虽然武阳对于前朝的记载素来陈善可乏,甚至将之视为禁忌,但同时对于太祖的尚武之道,却又素来推崇。

    历代武阳君王,都会继承太祖的配剑——镇沧水。

    传闻此间生有剑灵,且剑灵修为强悍,几乎可以媲美武君级别的强者,剑灵一出,哪怕是刚刚入境的武者凭借此物,也能与武君大能打得不分伯仲。

    只是传闻虽然说得神乎其神,但至少在武阳城的百姓的记忆中,他们可从未见过此剑的风采,在更多的时候,这把镇沧水,大抵也只是作为皇权的象征,被传承下来,手握此剑,便意味着你是皇权正统。

    而能为天子执此剑者,自然得是皇帝最仰仗的亲信,譬如十多年前,姬齐继位时,为他执此剑者便是天策上将李牧林。

    但姬权自然不可能信任自己这位同父异母的弟弟,他的心底盘算着的始终是怎么让姬斐从这世上消失。而之所以将这样殊荣赠予姬斐,一来是展现自己身为帝王的大度,日后就算清算了姬斐,也可以告诉世人,自己是真心待他,奈何他一意孤行,非得谋反,他方才不得已而杀之。

    这二来嘛……

    原因就更简单了,只是单纯的想要恶心恶心这个在以往处处与自己作对,处处与自己争锋的家伙。

    他作为胜利者即将登基继位,而姬斐却只能为他执剑,看着他享受万民的拥戴。

    虽然此刻姬斐背对着自己,但姬权依然可以想象,姬斐脸上的神情此时应当是极为精彩。

    姬权虽然并不是一个聪明的人,但此时他对自己皇弟的猜测,倒是并没有太多的出入。

    手拿姬家祖剑的姬斐走在队伍前方,看着欢呼的人群却是眉头紧皱。

    他做了一个很大胆也很冒险的决定——

    当得知父皇被李丹青杀死的消息时,姬斐整个人都是懵掉的。

    在此之前,他谋划了很多。既有关于如何应对姬权,也有如何在姬齐那里取得宠幸,夺得太子之位的,甚至也做好了最坏的打算,例如姬齐死后,姬权继位自己该如何行事。

    但做这些谋划都需要时间去慢慢推演、落实,而非一撮而就。

    姬齐突如其来的死亡,彻底打破了姬斐的谋划,姬权顺利的掌握了神御宫,神御宫中的一切,姬斐的处境瞬间变得极为艰难。

    姬权派出了大批人马围堵在他的府门前,虽然并未有太多的限制他的人身自由,但自己的一举一动都被监视着,他想要联系南疆亦或者调动在武阳城中的势力都会落入姬权的眼中,对于已经掌握了先机的姬权而言,只要自己有半点异动,便会被他以此为由,轻则关押入天牢,重则身首异处,甚至想见一见自己的母亲,都同样是难上加难。

    姬斐急得宛如热锅上的蚂蚁,而这时自己一位平日就跟在自己身边的太监却忽然在一日午饭时,偷偷递给了自己一张纸条,纸条上的内容很简单,无非几个字眼而已:欲救己,先救人。

    姬斐意识到这似乎是某些极为重要的讯息,于是乎他在府门中以歇息为由,终于寻到了与那宦官独处的机会。

    这才从他嘴里知道,这消息的传递者是他门下的一位小太监,小太监给了他这个纸条并且告诉他,想要脱离困局,就要先救下李丹青,而至于如何救,方法也很简单,就是想办法说服姬权在今日的大典上当着所有人的面,审理李丹青。

    这其实不是一件特别难的做到的事情,昨日姬斐还是费了些口舌,便让姬权答应了这事。

    但麻烦的是,如果李丹青没有办法在这场审判中给自己脱罪的话,李丹青固然会丢掉性命,而姬斐同样需要付出很大的代价——昨日他向姬权提出那样的建议,看似逼宫,实际上却也表达出了另一个意思:待到这登基大典完成之后,他便会改口称呼姬权为陛下,也就是说是承认了姬权作为武阳皇帝,而一旦他这样做了,便等于封死了自己所有的退路,日后真的想要再做什么,那也是名不正而言不顺了。

    故而,此刻姬斐的心中其实是有些后悔的。

    虽然自己对于那位递来消息的太监是百分百的信任,但将这消息传给他的小宦官可就来路不明了,他昨日夜里越想越不对劲,便让人去查了查那小太监,可那位小太监却像是人间蒸发了一般,不见了踪影,怎么找也找不到。

    这保不齐是姬权给他设下的陷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