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龙象 >

第402部分

龙象-第402部分

小说: 龙象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于是,所过之处,伐辽大军的甲士们,如败革一般尽数倒地,有的人直接被那巨大的力道轰成了烂泥,也有人口鼻流血,直挺挺的栽倒在地,生机已然断绝,但饶是如此,他们却用尽最后一丝力气,转头目光直直的看着李丹青,张开嘴奋力的想要对李丹青说些什么……

    但已经断绝的生机,让那些到了嘴边的话,最后终究还是归于无声。

    李丹青仿佛听懂了什么,却又仿佛更加的困惑。

    他站在原地,仿佛忘了周遭的一切,只是看着那些死去的甲士,将他们此刻的模样刻入脑海,藏于心底……

    辽将的眉头一皱,他显然并不太能接受,这志在必得的一击,却被一群在他看来宛如蝼蚁的家伙所阻拦。

    李丹青是大辽国的心腹大患,战端开启之前,辽国的王庭之上,对于此事便早有定论,此番大战,大统领完颜冕更是早已做了决断,定要将这心腹大患,斩于此地。

    能诛杀李丹青的人,可以获得足以让人下半生安然无忧的财富,以及巨大的权柄。

    同时为了斩杀李丹青,辽军已经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死在李丹青手中的辽军已过五指之数,而折戟的辽军尸首更是堆积如山。

    于情于理,这辽将都有非杀李丹青不可的理由。

    而被阻碍的他,此刻的心底自然是异常的愤怒,他轻蔑的瞟了一眼,在他一刀之下,死去的数位甲士的身影,心底骂了一句自不量力,身子便在这时再次朝着李丹青大步走去。

    蝼蚁的阻拦终究只是蚍蜉撼树,此刻大军早已将众人围得水泄不通,李丹青也早已受伤严重,此刻他便犹如笼中雀,插翅难飞!

    想到这里,那辽将的脸上露出了冷笑之色,他神色狰狞的提着刀,走到了李丹青的面前,尚且还在淌血的刀身,被他举起,以一种胜利者的姿态看向李丹青。

    “李世子!我叫慕容故城,记得,是我杀了你。”他这样说道,那高举的刀就在这时朝着李丹青的头颅落下。

    李丹青还是站在原地,神情麻木,双眸空洞。

    显然,他依然处在某种震惊的情绪中尚且未有抽离,以至于面对那越来越近的刀刃,却依然待在原地一动不动。

    而就在那刀刃眼看着就要落在李丹青的头颅之上时,一道身影却猛然来到了李丹青的身前。

    他手持一柄满是豁口的刀,双手握着刀柄,用尽浑身的气力,将刀刃高高举起迎向那朝着李丹青落来的长刀。

    铛!

    一声闷响荡开,两柄刀在那时相遇。

    巨大的闷响声,将李丹青从自己的情绪中被拉扯了出来。

    李丹青的目光一凛,也在这时看清了眼前的情形。

    来者不是旁人,赫然便是之前带着这群甲士一路穿过军阵,杀到李丹青面前的柴鸿云!

    此刻,这壮汉正双手托举着刀刃,太阳穴上青筋暴起,回头朝着李丹青用几乎嘶吼的声音说道:“世子!快跑!”

    慕容故城眉头紧锁,他的心头无比的烦躁。

    他讨厌这一茬又一茬冲出来的家伙,讨厌他们的悍不畏死,也讨厌他们的屡屡阻挠。

    这一刀,他志在必得,李丹青也似乎无力抵抗,所以,他挥洒得随意,也所以并未有在第一时间取下柴鸿云的性命。

    但怒火已然中烧,他眯起了眼睛,眉宇间煞气涌动。

    “自不量力。”他冷笑着如此言道,刀身上的力道在这时随即变大,他眯着眼睛,盯着眼前的柴鸿云:“不过是垂死挣扎而已,你们都注定会是我大辽国铸就神国的垫脚石而已!”

    他这样说着,手上的力道正要再次增大,而就在这时,数道声音却忽然从一旁杀出。

    他们大抵都意识到以自己的修为难以对眼前这位辽将造成太多实质性的伤害,故而都在这时舍弃了手中的刀刃,而是一个接着一个的冲到慕容故城的身前,或抱住对方的腰身,或死死抱住对方的手足,然后用尽全力的拖拽,试图以此阻止对方接下来的可能对李丹青造成任何威胁的行径。

    虽然这时已经有足足五六位甲士出手,试图拦住慕容故城,但双方修为上巨大的差距却远不是靠着这点人数所可以弥补的。

    慕容故城眉宇间的煞气有凝重了几分。

    “找死!”他怒声骂道,双足在这时猛然跺地,体内的气劲也旋即爆开,将众人纷纷震退。

    数道惨叫声在这时传来, 那冲上前来的数位甲士在这时被纷纷震退,他们的口鼻流血,瞳孔中神光涣散,俨然是在这一击中,被断绝了生机。

    慕容故城此刻早已受够了这些蝼蚁的纠缠,他不愿再继续拖延下去,再次举起手里的刀,就要朝着李丹青的面门砍下。

    可这一次,他的手刚刚抬起,又数位柴鸿云带来的甲士在这时再次扑来,他们身上的甲胄早已在这一次次的冲杀中破烂不堪,周身的伤口上不住的有鲜血流淌不止,模样狼狈。

    但饶是如此,他们的行动却极为坚决,没有半点的犹豫与畏惧,他们用尽浑身的气力死死的抱住慕容故城,然后朝着李丹青大吼道:“世子!快跑!”

    在这样的相互搏杀中,大批的辽军也回过了神来,开始不断朝着此处杀来,更多的武阳甲士在这时冲上上前,用自己的身躯拦住了那些辽人,为的只是给李丹青争取到逃跑的机会。

    身旁浑身是血的柴鸿云也在这时踉踉跄跄的艰难站起身子,他抬头看向李丹青,将自己手中的刀握紧,李丹青能感觉到,对方那已经血肉模糊的双臂在打颤,似乎连刀都无法握得结实。

    可饶是如此,他还是朝着李丹青言道:“世子,快走,我们帮你拦住他们……”

    他说得那般执着,那般坚定,似乎从未去怀疑这么做的意义。

    可李丹青没有办法去坦然接受这份用无数性命所换来的沉甸甸的馈赠。

    他伸手拉住了柴鸿云,言道:“没用的,即使是我也改变不了什么,我们输了……”

    “那世子就回到武阳城,重整兵马!再来打上一场!”柴鸿云却这样言道。

    “只要世子活着,只要武阳还在,我们终归是能打回来的!”

    李丹青顿时一愣,他苦笑道:“哪有那么容易……”

    “就是因为不容易,所以世子才要活着!”

    柴鸿云却再次打断了李丹青的话,这个中年男子此刻的眸中有光芒亮起,他说道:“那么大的武阳,那么多的能人异士,但只有世子会振臂高呼,说辽人当伐,也只有世子,会想尽办法救助我们这些难民!”

    “这么麻烦的事,老柴我做不来,旁人不敢做,又不愿做!”

    “只有世子,肯去殚精竭虑。”

    “所以,我们得让世子活下去,也请世子好好活下去!”

    “这世上不是只有世子一人心存家国大义,我们虽是草莽,讲不出漂亮话,但心意与世子一般。今日之战,我们不是为了救世子,而是为了救更多与我们一般的平头百姓,只有世子这样的人活着,我们这样的人,才有活路!”

    “他日,四郡光复,世子记得来这埋骨地看看我们,我们便可安息!”

    “现在,就请世子撤退,我等愿以命为世子断后!”

    周围的甲士听闻柴鸿云此言,也在这时纷纷应道:“我等愿为世子断后!”

    众人这般言罢,辽人的大军已至,众甲士不敢迟疑,在这时纷纷上前,提着刀剑迎向那些杀来的辽军。

    而青竹与夏弦音也在这时斩杀了两位阻击的辽将,来到了李丹青的身旁,她们大抵也明白发生了什么,当下也顾不得其他,伸手拉起了李丹青,拖拽着对方浑身是血的身子,快步朝着后方杀去,而远处的刘自在等人也似乎明白了此刻的处境。

    黑水军与方厚土带来的万余人马兵合一处,将李丹青围在其中,嘶吼着朝着阵外杀去。

    四十万大军混乱一片,但总有人心存信念,公孙止同样带着一批军队朝着这处杀来,数量不多,但配合着方厚土与刘自在的军队,却足以在战场中杀出一条血路。

    所有的力量都在这时围拢在了李丹青的身边,所有的人在此刻都不再有其他的心思,他们只想确保李丹青活着。

    因为于他们而言,李丹青便是希望。

    大军冲杀,哪怕是掌握了对抗阴兵的办法,可辽军的数量,此刻已经远胜于尚且保留着战斗信念的武阳甲士,血肉横飞的战场上,武阳大军的每一步都走得极为艰难,但又极为坚决。

    那被众人保护着的李丹青,此刻早已出于半昏厥的状态,之前的大战消耗了他态度的力量,辽将慕容故城的突袭更是几乎将他的内府击碎,他疲惫不堪,几乎随时都会晕厥过去,若不是身旁青竹与夏弦音搀扶着,他甚至立马就会栽倒在地。

    而哪怕是在这样的情形下,李丹青却强撑着身子,在这时举目看向那战场的深处,那着那一小撮无论是数量还是战力都并不出奇的武阳甲士,在辽人的围攻下,一个接着一个的倒下。

    风雪很大,炙热的鲜血倾洒在大地,很快便会冷却,凝固,然后被覆盖。

    但李丹青眸中火焰,却愈发的炙热,愈发的滚烫,仿佛要将这天地焚尽……

    那一天,姬齐死后的第三个月。

    武阳北伐的四十万大军,被辽人袭杀,大军溃败。

    世子李丹青在残部的誓死保护下,仓惶逃窜,狼狈如丧家之犬……

    

 第二百三十四章 朝堂之变

    李丹青兵败的消息很快便传到了武阳城,对于发辽大军给予厚望的武阳百姓,在那时哭成一片。

    而神御宫的相封殿中,更是在这时闹得不可开交。

    “四十万大军啊!”

    “那可是我武阳的精锐,一夕之间,全没了消息!”

    “当初老夫就说,李丹青此子顽劣,不堪大任,可长公主非得以一己私情而重用李丹青,今日之恶果皆是长公主所造成!可却要我武阳数万万百姓来承担!”

    大殿之中,项略文一脸痛心疾首的大声言道,他对李丹青是恨之入骨,尤其是当初李丹青将难民征召入伍,百万难民全由龙象府供养,以至于,他手下的四大禁军不得不由他自己想办法来供给银钱。

    那可是一笔巨大的开销,哪怕是身为百夷府府主的他,要调度这样大笔钱粮,也多少有些捉襟见肘。

    如今李丹青战败,除了少数军卒逃回了武阳城外,包括李丹青在内的数十万大军,已然没了消息,可谓生死未卜。

    陆沉戟怎么能不接着这个机会,好生发难一番呢?

    台上的姬师妃脸色难看,听闻这话,侧头看了一眼陆沉戟,却是沉默不语。

    昨日收到这消息后的姬师妃险些昏厥过去,既是因为四十万大军的战败,这意味着武阳的设计于此时已是危如累卵,可同时,她也为李丹青的生死未卜而担忧。

    她一夜未眠,召集了诸多逃难回来的残兵败将,亲自询问他们在陆屋郡的战场上到底发生了什么。

    而得来的答案,大抵相差无几,无非就是李丹青执意主动出击,前往枯月山,却不想中了辽人的埋伏,而后又深入敌阵,被辽军围困,不知生死。

    这些逃难回来的逃兵,倒也都听说过长公主与李丹青的一些流言蜚语,在讲述这件事情时,用词酌句倒是极为避讳,但从对方的态度中,姬师妃大抵能明白,辽人来势汹汹,李丹青被层层围困,而所带领的大军却已成溃败之势,在这样的情况,岂能留有生机?

    这些甲士们,对此闭口不谈,也是知道以武阳的律法,他们这些临阵脱逃之人,会被处以重刑,如果再激怒了姬师妃,等着他们可能就是身首异处的下场了。

    姬师妃心头震怒,却终究没有下令处死那些逃亡的残部,倒不是姬师妃法外开恩,而是她着实没有心思去理会这事,李丹青的死给她带来的冲击太大,而她更明白的是,随着李丹青战败,会带来的一系列连锁反应。

    之前有李丹青的存在,可以很好的制衡项略文与陆沉戟。

    特别是在李丹青手握四十万大军的兵权之后,项略文与陆沉戟对其是愈发的忌惮,而四十万大军的覆灭,定然会让满心怨气的项略文与陆沉戟二人借机发难。

    此刻项略文的反应便很好的应证了姬师妃的推断。

    她沉着眉头看向台下的文武百官,他们也都看向姬师妃,眉宇间的冷冽之色,几乎已经将逼宫二字写在了脸上。

    而还不待她说些什么,一旁的陆沉戟却也抢先道:“有道是国不可一日无君,长公主数年来一直在白龙山中深居简出,对于朝堂之事鲜有了解,轻信了李丹青也不能全怪长公主一人,我们这些老臣未有及时提醒,亦有过失,如今我武阳有累卵之危,我看关于新君之事还是要早做决断,不然如此群龙无首下去,若是再给奸邪庸碌之辈,寻到了可趁之机,那武阳百年社稷,可就真的毁于一旦了!”

    这话一出,朝堂之上的众人顿时脸色一变,皆颇为意动。

    姬师妃执政监国,固然有姬齐的遗命所致的缘故,但更多的确实当时无论是太子一党,还是二皇子姬斐一党,都没有稳操胜算赢下对方的自信。

    维持脆弱的平衡,是双方反复思量后等来的权宜之计。

    但在这期间,随着李丹青的反复出手,双方都意识到长公主姬师妃并不是他们想象中那般,可以轻易被掌控操之人  ,反倒是他们在这个过程中,手中的力量被不断蚕食削弱,借着李丹青兵败,姬师妃在民间的声望大减的时候,双方都决定在这时出手,夺下那道他们梦寐以求的王位。

    而在场的官员,大都是两党之人,听闻这话,自然如同听见了冲锋的号角,一个个摩拳擦掌,蓄势待发。

    “陆府主说得没错,国不可一日无君,早立新群确实是必要的事情,太子是先帝生前所立,名正言顺,理应继承大统!”  项略文在这时接过了话茬,如此言道。

    “当初朱紫甲曾说过,先帝走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