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从军事片开始当大佬 >

第295部分

从军事片开始当大佬-第295部分

小说: 从军事片开始当大佬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是李南池这位导演缺少这样一枚勋章吗?我想,是不缺的!至于理由,应该是显而易见的。遍数这位年轻导演在电影市场上的战绩,撇开《钢铁侠》的一枝独秀不谈,这位导演一惯擅长的抗战片也是一只独秀从其处女作《地雷战》开始,五年的时间里这位导演已经达成百亿导演成就,准确的说是单人累积150亿元票房成就!”

    “这样的稳定生产力可怕吗?可怕!从更宏观的导演视角来看,国内没有一位导演能拍着胸脯说自己的每部电影都能保持10亿以上的稳定成就,但李南池做到了。这种稳定发挥,即便是在国际导演市场上,除了那些位列全球影史名人堂的导演之外,也是少有的由此可以推导出,李南池这位导演应当已经具备了全球影史名人堂的能力,未来,有望达成令人瞩目的成就!”】

    这篇帖子区别于当下对献礼片这部电影的整体性吹捧,而是将吹捧的重点放在了李南池这一个人身上,正因此,一经发出,是逐渐获得了李南池本人庞大粉丝群的青睐。

    李南池有多少粉丝呢?

    单就围脖粉丝量如今已经是无线接近于五千万的量级,这样一个粉丝量级的数据,足以轻松将任何一个潜水话题炒到爆。

    更何况。

    帖子中所提出的一个词:“稳定生产力”,是在此刻得到了很多网友的公认。

    就有网友将红星影视出品的历来作品票房成绩列了一个清单:去掉一个最低的处女作《地雷战》以及去掉一个票房最高的《钢铁侠》后,《地道战》、《三毛》、《永不消逝的电波》三部电影票房平均成绩是达到18亿元以上!

    面对这样的数据,不少网友纷纷表示:

    “应该可以说,池大是国内电影稳定输出的第一人了!”

    “不会还有人认为,在七位导演中,池大段位最低吧?”

    “我认为,池大应该是七位导演中竞争力最高的一位!”

    “此处应该有其他导演的表情包:原来你才是隐藏的大佬。”

    “所以说,还是总局的眼光老辣,敢于直接在一众导演中让池大做了总编和总策!”

    “由此一看,池大这种稳定输出的能力,就有些可怕了!”

    “”

    因为李南池这一路票房战绩而引发热议的同时,也有人关注了写这篇吹捧帖的人。

    贴吧id名很是阴阳,也很长,名叫:“不会真有人以为我叫李南池吧”

    李南池同名贴吧的群友id号并不陌生,这位深藏不漏的铁粉是一位“老池吹”了。但是更多网友对于这样一个id号并不熟悉,就很好奇起这样一个id名的人是谁?

    有贴吧群友对此热情的解了惑,对这位“老池吹”的历来吹捧战绩是做了一个长图时间列表,列举了这位长id在一路以来对李南池孜孜不倦的“热吹”。

    但有所不同的是,这位长id也没有像其他吧友一样在自己的id号之下发表私人动态和照片之类能够反应身份信息的东西,这就让身份锁定变得异常困难。

    不过尽管如此,更多李南池的粉丝是对这位长id“老池吹”是报以极大的热忱。

    这才是铁粉的标杆啊!

    其他小粉在追粉李南池的同时,未尝没有在粉丝圈里打响自己名气的意图,若是能在粉丝群里做上一个小队长的位置,那也是圈子里也能人前亮堂不是?

    而这位长号id呢,除了起一个看上去很阴阳的名字外,就一直默默无声的发赞帖,不求回报,不求名利。

    相比之下,不少粉丝感觉到自惭形愧。于是,不少人就开始私信这位长id“老池吹”,想要让这位铁粉进入到集体大家庭之中

    对此。

    李南池看到这些动静后,保持低调并没有发声,对于所有通过贴吧渠道对马甲号发来的私信,他一概未予回复。

    原因很简单,这个id就是在同名吧建立之初,自己一手创建的马甲号,相当于自己自建的夸夸楼。之所以开这样一个马甲号的目的也很简单:就是闲来无事夸夸自己。

    这算是李南池个人独享的小秘密。

    更重要的是,一旦曝光后,肯定要社死。

    其实,李南池自己也没想到,这以往挂着马甲使劲儿的吹也没出什么意外,热度也就是在贴吧群里流转着,但这次不知道怎么的,突然就外溢得厉害,曝光在朗朗目光之下。

    所以,为了避免自己尴尬社死,此刻,承载着舆论关注的李南池,更是闭口不言,一路返回到京城交差。

    这回到京城后。

    面对的就是一摊子事儿。

    先是电影总局方面在王府井某馆子摆了六大桌子,叫上七位导演并一众主要演员,并电影体制内的一些人,庆祝献礼片大获成功。

    庆功宴上,王局长笑得合不拢嘴。他自然有理由开心,这部历时三年打造出来的献礼片公映出来后的效果远超预料,直接引发了全民讨论热和欢迎热,这算是自己任期内的一个亮眼政绩。

    紧跟着,李南池回到红星厂。

    对红星游戏厂的《使命召唤》游戏研发组进行了下一步进展进行了日程安排,初步准备定于元旦正式进行国内首发。而距离元旦还有的这两个月时间,一方面安排现有游戏数据往新搭建的雄安红星厂数据中心迁移,另一方面在保证端游稳定性测试的基础上加大对手游的研发进程。

    然后,又去了一趟雄安新区。

    现场看了一下数据中心的建设进展,经过这段时日的马不停蹄,现有搭建的服务器组群已经可以为运营《使命》提供服务,这会儿的继续建设,其实已经是在组建备用资源和整个数据中心的完善性建设。

    最后,京城这边的一圈事情安排完毕,在李南池收视好行囊,准备直飞羊城、再转道开平的前一天,还要完成最后一项行程:新闻采访。

    采访是央视六公主一早就预约的,但向红星影视提交采访申请的并不只这一家,一并还有小十三新闻频道、人人日报两大新闻和报刊系统等多家媒体。

    不过考虑到李南池本人行程紧张,所以,陈婷在推掉一些小采访的基础上,将来自于邻居总台方面的采访邀约做了一个协调打包,形成一个联合采访。

    采访照例放在红星影视一号仓的铁廊走道上进行的。

    见面客套之后,小十三新闻频道的一位中年资深记者作为采访主力手,除了摄影师之外,还有另外两家记者揣着小本本站在旁边。

    “李导,那咱们这就开始了?”记者客气道。

    “嗯。”李南池人坐在高脚椅上,摆了一个舒服又不显随意的坐姿。

    “恭喜李导,《我和我的祖国》取得了热烈的反响。有影迷反映说,影片中的七个故事根本不够看,对此,李导您怎么看?”

    第一个问题,算是采访前的预热,作为一个成熟的记者,知道该如何由浅入深、调和节奏。

    李南池笑着回答道:“坦白讲,在红星内容创作部对建国以来的历史进行梳理的时候,是一共从滔滔历史中择选出了四十多个故事的,那肯定不能是一个个都拍了,不然得拍成一部电视剧(彼此都笑)。所以,在梳理完毕后,我们最终挑选出了其中最具代表的七个故事。”

    中年记者闻言,关注点放在“四十个多故事”这个点上,随即就接着问道:“四十多个故事筛选为最终的七个,这样一个筛选标准是什么呢?”

    李南池想了想回答道,“考虑到我们电影的明快性,我就定下这么一个挑选方针:历史瞬间能共鸣、全民记忆可回味、情感相撞要来潮。换言之,筛选标准就是要最重大、最鼓舞、最献礼。”

    这采访一上来,李南池就给影片的七个故事定下一个大基调。

 第606章 追梦人回组(五一快乐二合一)

    “历史瞬间能共鸣、全民记忆可回味、情感相撞要来潮。”

    此话一出,面前的中年记者在心中顿时记下,后面站着的两位跟班记者,也是眼睛一亮。心中不由感慨,不愧是总编剧啊,一句话把这部电影故事的特征就概括得很到位。

    事实上,在这些天里,随着《我和我的祖国》这部献礼片的热映,也有不少影评人在分析概括为什么这部献礼片电影会这么火?

    分析出来的文章有很多,但在这位央视老牌记者看来,总感觉隔着一层纱,距离核心总感觉差了一点意思。或者说,他们不是影片的参与者,说话分析的底气,总没有眼前这一位来得那么足。

    现在,这位年轻的总编剧一句话,就点题了,故而这位中年记者在心中感慨,还得是原作者最能概括自己想要表达的主旨。简单明了,又直达命中准心。

    因为这句话略微惊讶了之后,这位中年记者很快就调整好了心态。

    他也是老江湖了。

    准确的说,是知晓李南池的采访说话风格的。

    这些年里,作为在影视圈呼风唤雨的人物,且红星厂又是隔着一个红绿灯路口的邻居,所以每当红星厂搞出什么动静的时候,来自于自家的采访并不怎么缺。那么这多次采访接触下来,对于红星厂这位年轻当家人的采访风格逐渐也是确定知晓的。

    概括而言,就是:

    采访一上来,给出态度,摆开阵仗;尖锐批判性的问题,化身“李大炮”;大而笼统的问题能聚焦于微;看上去浅显的问题又能说出别人看不到的点

    简而言之,就是:会聊天。

    记者往往是很愿意与这类风格的人聊天,并不是一味的侃大山,这什么问题都能招架得住,而且自己也能获得报道的深度。

    当下,这位中年导演继续问道一个颇有意思的问题:“在七位导演里,除了李导您,其他六位导演都是从五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年龄阶梯内成名的,而李导您作为新生代导演的卓越代表,在过程中面对其他导演,会是怎样的一个心态呢?”

    李南池哈哈一笑的说道:

    “嗯,这个怎么说呢,我认为电影是一个很复杂的统筹性工程,像我这样一位新生代导演,客观的说,在很多方面对比这些年代导演是有差距的,这种差距首先就体现在镜头表达上。镜头表达不是说可以速成的东西,这是需要时间来积累、也需要去取长补短的。”

    “所以,我本人十分乐意与各位导演合作,这是一个相互学习的过程。事实上,像陈导、文导等都可以说是京影的老师了,在我还在上学的时候,这几位还是我们讲台上的邀请嘉宾呢。那时候,我坐在台下就在想,或许有一天我也会尝试着进入影视圈里看一看。”

    面对记者提出的这样一个问题,李南池从“镜头表达的学习”这样一个属于专业领域的角度予以了答案。

    听闻此言,坐在对面的记者心中感叹,这就是情商啊。没有恃才傲物,也没有毕恭毕敬。

    接着问了几个相关的问题后,中年记者又提出了一个网上关注度挺高的问题:“那么在七个故事中,李导您选择拍摄了《夺冠》这样一个故事,为什么会做这种选择?”

    这样一个问题,其实是在网上讨论得比较火的一个话题。大家都知道,七个故事的剧本都是出自于红星影视之手,在网友们看来李南池本人应该是有着优先选择性的。

    但从最终的大荧幕结果看来,用网友的话说,李南池既没有选择逼格最高的《白昼流星》,也没有选择国家主题的《回归》,亦没有选择又帅又飒的《护航》,而是选择了《夺冠》这样一个故事,是有些“在高个儿中拔矮个儿”。

    在大多数人看来,对比于像《白昼流星》、《回归》、《护航》这三个故事,《夺冠》这故事本身至少没有那么“大气”的。

    听了这么问,李南池双手交织在腿上说道:“我所拍摄的这个故事呢,主题是想表现体育精神对于一代人的情感标杆作用。”

    “情感标杆?”

    “是的,就是情感标杆。虽然我本人并没有经历过改革开放后那段弄潮时代,但我的父母一辈是亲身经历的改革开放之后,在打开国门看世界的初期,国人的心理是一个比较深沉的状态,这个时候我们的,不管是第一枚金牌,还是女排精神、乒乓精神,都给改革开放初期的人们以莫大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这就是一个情感标杆因此,在这部影片的所有故事里,《夺冠》这样一个故事灵感来源于父母,所以在选择拍摄时我定下了这样一个故事。”

    这一点上,李南池倒真不是胡编乱。自己的父亲,当年也曾有过白衣飘飘的梦想,但是现实劈了个叉,原本想要走运动员路子的他在爷爷的强势下一头莽进了商场

    中年记者闻言恍然了,很多人猜测李南池选择了《夺冠》这样一个在七个故事中并没有显得有多“大气”的故事原因,原来并不复杂,所谓的瓜葛在当事人这里也颇为简单。

    不过,从当事人的嘴里出来,这话就说得有水平,“情感标杆”,咝,又是一个好词!

    采访有条不紊的往下推进着。

    声音,在一号仓铁廊走道周边盘旋着。

    周边,红星影视一号仓也显得静静悄悄。

    这一号仓内有不少影视部的员工此刻并不在这里,而是已经结束休假状态,先一步回到《让子弹飞》剧组,准备即将开始的开平戏份拍摄工作。

    四十多分钟后。

    中年记者问起了这次联合采访的最后一个问题:“李导,既然这部电影聚焦了改革开放以来的大时代,但我们有注意到影片引发共鸣的瞬间大多都是角色个体的一句话、一个动作,是有意识突出来角色个体在时代大潮中的表现么?”

    李南池摇了摇头,然后笑着回答道:

    “应该说并不需要可以突出吧,我们是把一段历史摆在这儿,然后从中以细微的视角截取出一部分,所以才会呈现出这样的观感。在这并不是放大,也不是突出,做多也就是以某一个群体用艺术的手法概括为一个符号在金陵的那场线下首映会现场时,我提出了一个词,把这些见证历史并参与了历史的人物称之为‘追梦人’”

    当下,李南池又阐述了一遍“追梦人”这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