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隐世医女 >

第14部分

隐世医女-第14部分

小说: 隐世医女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道长莫烦恼,我去江南西路之后,想法子去找找前朝郑氏医女的那本玄黄针法,说不得会有法子。”

    道衍听了眼前一亮:“素闻郑氏医女于妇人科和哑科上颇有建树,若真能找到,王三郎和长公主的病,说不得都有法子。只这针法早已失传,怕是不太好找。”

    “江南西道有真人,还有外翁和药行医馆那么多位老先生,或许能有迹可循也未可知啊。”秦念西眨眨眼道。

    “事在人为,事在人为啊,若找着了,一定要尽早知会一下贫道!”道衍点头道。

    道衍又送了几本行医手札给秦念西,让她路上可以翻来看看。待得秦念西告辞出来,正碰上六皇子和广南王世子。

    秦念西规规矩矩施了一礼,正准备径直回去,广南王世子却说:“你这是来给道长辞行?”

    “回世子爷的话,正是。”秦念西只低着头看地上。

    广南王世子眉毛一挑:“听说你挨个都辞了一遍行,怎的没有给我们辞行?”

    秦念西心想着,和你们这是辞的哪门子的行啊?却还是只能毕恭毕敬地道:“民女的舅舅应会来向二位爷辞行,多谢二位爷照拂。”

    “你这丫头怎的区别对待,爷瞧你对那王三有说有笑,怎的到了我们面前跟个闷葫芦一样的?”广南王世子撇撇嘴道。六皇子站在一旁只嘴角微微上扬地看着,也不说话。

    这一回,秦念西真的在心里翻了一个大大的白眼,依旧敛衽一礼道:“二位爷身份尊贵,民女不敢造次。”

    “你这意思是你怕我们?”广南王世子睁大了眼,似乎发现了什么很有意思的事情。

    说到这里,秦念西再也懒得与他们浪费精神:“正是,临行在即,事务繁忙,请二位爷恕民女就此告退。”说完转头就走。

    广南王世子却在后面道:“你站住,爷有话还没说完呢,你就走,谁让你走的?”

    秦念西只得站住脚,转回身行礼道:“还请世子爷示下。”

    “爷问你,你这走了,还回来吗?准备什么时候回来?”

    “世子爷果然心怀天下苍生,竟连蝼蚁搬家如何搬,何时搬也要操心。”秦念西低头撇嘴道。

    “诶你这丫头片子,这话儿是怎么说的?”

    “在世子爷面前,民女可不就是如同那蝼蚁,何敢劳世子爷动问。”

    “爷是看祖母舍不得你,才问了好去安慰安慰祖母。你这丫头好不无礼,竟敢挤兑爷。”

    “民女不敢,这就当面去跟老太妃禀报民女以后的打算。”说完转身就急急地走了,其实心里已经后悔极了。

    不知为何,秦念西总觉得看到这二位,脊背就不自觉绷得极紧,一时没忍住,竟挤兑了出来,这时反应过来,干脆转身就走。

 第三十一章 南回

    广南王世子看着眼前这小丫头转身就走,急急在后头跺着脚喊着:“你你你,爷没让你走,你竟敢……”

    六皇子拿折扇捅捅他道:“别喊了,走都走了,看把人喊来,说你欺负一个孤女,等外祖母知道了,你猜会怎么着?”

    “你这是什么意思?那是我家祖母,还能向着那小丫头不成?”

    六皇子瞥了他一眼:“那要不你试试?”

    广南王世子从鼻子里哼出了声,想说什么,最后却只甩了甩袖子道:“算了,爷不和一个小丫头计较。”

    六皇子只从后面看着他,神色间有些说不清的意味。

    当日夜里,秦念西翻来覆去,有些难以入眠,总觉得这一去有一种天高海阔的自在,却又有些淡淡的惆怅,说不清从哪里来,却有些心绪难平。

    夜阑人静,只能听见风儿吹过山林的沙沙声,待得模糊浅寐,直觉刚闭眼,赵嬷嬷已经来叫起了。

    天还没亮,道衍亲自做了道场,送了灵棺出去。因身份和辈分的原因,老太妃几人皆不能相送,只聚在大殿前高阶之上,远远看着赵嬷嬷抱着秦念西上了马车,出了山门……

    秦念西隔着帘子看着山门越来越远,人影越来越小,越来越模糊,最后竟至看不清,秦念西才放下帘子,由着嬷嬷帮她脱了外面的麻衣,睡了下去。

    广南王太妃和长公主与明夫人往回去了太妃院里,正叙着伤感,王三郎身边的乳娘遣了小丫头急急来传话,他突然发起了高热。

    明夫人只连忙施礼告退,急得三步并作两步往回走,一边又遣人去请了道衍。

    王三郎最近一直有些郁郁寡欢之意,昨日连话都说得少,阿念来辞行时,应是还躲着哭了一场。

    明夫人知道儿子是心绪难平,却没想到突然会发热。

    道衍急急过来给王三郎把了脉,沉吟了许久,才问得明夫人:“小公子日常是不是鲜少发热?”

    明夫人点头道:“因他素日身体不好,家里都很注意,确实极少发烧。”

    道衍却是捻着胡子道:“依贫道看,这应当不是什么坏事,反而是那原先若有若无的一丝生机有了蓬勃之感。”

    明夫人极其疑惑:“这却是为何?”

    道衍虽不能确定,内心却有些喜悦,轻声解释道:“大约是近日这些医治有了效果,夫人莫急,待贫道先来施一回针再看。”

    道衍先帮王三郎顺着经络做了一通按摩,又施了一回针,待取了针下来,细细把了脉,沉吟着开了一个方子,急急让婆子随道童去观中药庐抓了药来,煎了给王三郎服下去。

    过得半个时辰,王三郎的烧果然慢慢退了下去,人也清醒了过来。

    道衍又细细诊了脉,面上露出一丝喜色,微笑着对明夫人道:“三公子已经无碍了,经了这一回,这身子反而还要强了些。”

    明夫人听得道衍如此说,当下松了一口气,只有些惊讶问道:“这却是为何?”

    “不知夫人可曾听说,这发热原本是体内元气和病邪做抗争,病弱者体内元气不足,抗争力就没那么强,便会正不压邪。”道衍解释道。

    明夫人欣喜地问道:“如此说来,是我儿元气有增?我儿是真的有救了?”

    道衍点头答道:“总是比原来好了许多!”

    道衍又转身对王三郎道:“三郎切勿气馁,每日早晚一定要把我教你那功夫练上一遍!”

    “是,道长!多谢道长相救之恩!”王三郎虽声音极低,但中气却不弱。

    道衍点头道:“无需多礼,此乃我医者本分。你如今没有用什么药,那药膳反而让你睡眠变好,日间食欲也好了许多,倒是比成日里吃药还强些。如今入了夏,你那药膳的食谱也该换换了。只放宽心好生将养便是,切莫心思太重!”

    王三郎连忙应诺。

    待得送走道衍,明夫人见儿子只直勾勾看着帐顶,便坐在床边矮榻上安慰他道:“道长说的是,你莫要心思太重,于治病不利。”

    却见王三郎突然飞快地眨了一下眼,两行清泪自眼角飞快地落了下来,只哽咽着说:“阿娘,儿子这心里,实在是……”说着却再也说不下去。

    明夫人心酸得直疼,这么好的孩子,却因为这病,只圈在这方寸之间,不知明日为何,不敢有理想抱负,就连那一点点小小的欢喜,都觉得是奢望,都……

    那边秦念西一行在张青川的安排下,妥妥当当地行路,待过得半月,行至冀州地界时,突然从京城传来了消息。

    六皇子和广南王世子和二皇子外家,靖宁侯府嫡次子姜昕,为了争一只海东青打起来了,六皇子和广南王世子把姜昕打得断了一条胳膊。

    皇上为了这事,把六皇子和广南王世子传进宫里发落的时候,正是在皇后宫里,长公主在向帝后辞行。

    见得二人,皇上发了好大一通脾气,直骂到最后:“你们二人锦衣玉食长大,成日里只知道飞鹰走马,不知民间疾苦,为了争只鸟能断人手脚,往后还有什么做不出来的,朕还能指望你们办差?”

    广南王世子虽跪在地上,却无辜地眨着眼,只纠正道:“姑父,那是海东青,海东青不是鸟……”

    “大胆,连朕的话都敢驳,这次朕要是不惩治你们这两个,越发地无法无天。正好,安北王妃要回北疆,你们给朕护驾送她回去,若少了一根毫毛,哼……”皇帝面皮发青道。

    长公主有些莫名其妙,她从北疆来的时候,带了许多护卫,要两个半大孩子送回去算怎么回事。

    长公主正欲言语,却见皇后娘娘只看着她轻微摇了摇头,就知道里面必有缘故,便改了说到嘴边的话:“也好,让这两个小的随我去军中历练一番,若是路上有什么不妥,到时候让王爷罚他们到军中洗马去。”

    皇后娘娘笑着点头道:“如此甚好,你们听好了,路上莫要再淘气,若不听长公主教诲,便要叫你们吃些苦头。”

    皇上又哼了一声道:“你们还不滚回去收拾行李,明日卯时初,到安北王府随驾出行,若晚了,就抽一顿鞭子再上路。”

    六皇子和广南王世子跪的膝盖正疼,听得此话如蒙大赦,连忙边晃晃悠爬起来边答:“明日必定准时,必定准时!”

    看着他们步伐虽踉跄,但速度却不慢,一溜烟就没人了,长公主才问道:“皇兄可是有什么打算?”

 第三十二章 虚实

    皇上遣散了殿中诸人,才对长公主说道:“不瞒阿若,今春湘楚之地旱灾严重,若今夏旱情不减,今冬必然要发赈济,事涉常平仓,只能隐而不发。朕让这两个小的先去看看情况,一是让他们历练一下,二是和阿若在一路,方便隐去行藏。”

    长公主心下了然,这才点头道:“臣妹这趟回来,这两个小的陪着我在万寿观住了有旬月时间,素日里都十分妥帖。这趟出去,必能历练一二,皇兄和娘娘无须担心。”

    皇后眉间虽有一丝忧色,却只浅笑道:“孩子总要长大,要放出去的,只听皇上安排就是。只阿若近日吃了那太虚真人送来的药,有何感觉没有?”

    长公主摇摇头:“真人既一言半语都未捎来,必是有不好说的缘由,这药估计也是权宜。”

    皇上安慰道:“阿若莫急,这回起码知道了是个什么原因。只阿若如今身份敏感特殊,不好亲去江南西道,这趟六哥儿和峥哥儿正好走一趟江南西道,去真人那里问清楚是个什么情况,若果真无法得治,为了北疆稳定,怕是要想法子。”

    “皇兄,不是阿若没提过,王爷他不愿意,我……”长公主眼圈泛红道。

    “皇兄知道,此事先不急吧,你们还都年轻,等得了那太虚真人的信儿再说吧。”皇上想了想又说道:“明日皇妹启程,此去又不知何时才能得相见,让你嫁去那么遥远的苦寒之地,皇兄实在对不住阿若!”

    “皇兄莫要如此说,当年是我自己愿意的,这些年王爷也待我极好,皇兄不必牵挂与我。只如今还有一事总不得放心,还请皇兄皇嫂照应一二。”

    皇后娘娘却接话道:“你要说的莫不是那秦家姐儿的事?”

    皇上问道:“听说那张家陪你一起长大的那个,也叫若姐儿的没了,你说的是她那一点血脉吧?”

    长公主点头道:“正是,臣妹远在北疆,连幼年唯一的姐妹都没护住,实在难过得紧。如今只剩得那一个小小的女孩儿,我总要想法子护佑一二。”

    皇后娘娘道:“前儿我娘家老祖宗来了,听她老人家说那秦家姐儿去江南西路外翁家了。”

    长公主道:“正是,若能在她外翁跟前长大,我倒是放心,就是那秦幼衡,为人心术不正,千万不能让他拿了阿念做文章。”

    皇上心念略转了转,情绪有点复杂,只叹了口气点头道:“那张家,哎,不说也罢。你放心,那秦幼衡如今这个差使挺好,就一直让他当下去便是。”

    皇后娘娘也道:“前儿老祖宗还说,待得明年春暖花开,想去江南西道住些日子。老祖宗喜欢那孩子,不会让那秦大人误了她的前程的,你只管放心。”

    长公主了了这件心事,也算能勉强安心回北疆了,想起安北王,她突然觉得想家了,而这出生长大的地方竟然成了他乡,只有回到那个人的身边,才能觉得那是家。

    待得秦念西与张青川得知此事时,六皇子和广南王世子已经出京七八日了。

    这一日,秦念西一行在冀州路的张家医馆歇脚。张家医馆遍天下,却有个不成文的规矩,并没有统一的名号,俱是掌柜的或是开馆大夫自取的名字,这家名叫通和医馆。

    这名字原是开馆大夫张通和的名字。

    这张通和家本是张家世仆,因自小儿喜欢医术,得了张老太爷允准,学了医。后又随着万寿观道人外出历练多年,到得冀州路这处,正碰上城中闹疫症,拉痢疾者众。

    城中医馆尽数无法阻止,高热夺了不少人命,甚至有些医馆的学徒伙计都染上了,再也不敢接诊。

    张通和此时已经医术有成,便以一人之力,活人无数,城中百姓尽知其名。

    张通和便干脆在此开设医馆,逐渐在此扎根。

    这通和医馆规模挺大,看上去是三进院子,实则与邻街的那一幢宅子后园相通,连成了一体。

    秦念西带着丫鬟婆子住在最后头那一进。

    窗外,正能远远看到一池荷塘,莲花开得火热却安静。夏日的晚风带来一丝水的腥气和莲花清淡的香味儿,秦念西刚洗漱完擦好头发,张青川就来跟她说了这六皇子和广南王世子出京的信儿。

    秦念西细想了半晌,对张青川道:“舅舅,只怕要赶紧打发人回去与外翁禀明缘由。”

    张青川笑道:“这却是为何?”

    看着舅舅那笑容里带着一丝说不明的戏谑之意,秦念西有些恼道:“舅舅笑话阿念。阿念不过是想着这两人突然出京有些怪异,恐护送长公主是假,悄然去湘楚是真。”

    张青川只不出声看着她,她只得继续道:“前儿舅舅说六皇子问过湘楚旱灾的事,此时又闹出这样的动静。”

    张青川见外甥女如此说,便知她心中已经想明白,便点头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