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隐世医女 >

第158部分

隐世医女-第158部分

小说: 隐世医女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换方之后,到得夜幕降临时,张家老祖再次号了脉,略点了点,又让旌南王世子吩咐下去,用瑶花煮米汤水,一支瑶花做四次用。

    旌南王世子虽说心有疑问,却还是连忙打发了小厮去了厨下,才转头问了张家老祖:“仙长是准备拿这米汤做药?”

    张家老祖点了点头道:“正是,病人脏腑皆弱,不宜过度用药,五谷是补阳之最,瑶花补气而平缓,极适合病家如今之症状。世子爷可略放松些,兴许,过的片刻,病人就能醒过来。”

    旌南王世子听闻此言,有些不可置信看向张家老祖,见他略微点了点头,在再转头去看炕上老者,心里的期待开始慢慢散开。

    张家老祖见旌南王世子看向床上病家的目光,满眼皆是孺慕之情,再想起他下晌见得阿升好起来,又主动提出让阿升去照管大王子,只抿了抿嘴唇,从怀中掏出瑶生丸,倒了两粒出来,递到旌南王世子面前。

    旌南王世子见得张家老祖倒出这药丸,知道是上晌给过那位小道童用过的,自然是补虚损之圣品,连忙伸手拿掌心接住,却立即问道:“这要怎么喂,是等会儿醒了喂吗?”

    张家老祖摇头笑道:“世子爷面色不太好,有些虚劳太过了,这丸子上回世子爷用过。”

    旌南王世子颇有些意外,只笑着道了谢,就了桌上一盏已经微凉的清水,咽了药,直接开始盘腿调息。

    半个时辰过后,派去熬米汤的小厮端了食盒回来,旌南王世子也睁开了眼,只觉神清气爽,再次道了谢,却并不多问,这药丸的事情,这份进退有度,倒莫名让张家老祖心生了一丝好感。

    那碗浓米汤渐凉,炕上的老者依旧没有醒来,旌南王世子心中的希冀似乎也像那碗米汤一样,渐渐有些发凉……

    随着阿升进屋时,带进来的那一丝初春的寒凉之气,那老者喉咙里突然发出一阵奇怪的呜呜声,旌南王世子有些难以置信地靠过去,又看见他眼皮在微微翕动,忍不住轻轻唤了一声:“阿爹……”

    当日夜里,老者排了一回便,拉出几粒燥屎,又沉沉睡了过去。

    张家老祖才笑道:“好,这第一关总算是过去了,咱们也都去歇歇吧,他这一觉,能睡上几个时辰,不要担心,让他安安稳稳先睡一觉,宁升便在这外间守一下吧。”

    旌南王世子送了张家老祖出来,外头月朗星稀,旌南王世子倒也不避讳,只是很自然地伸展了腰肢,吐出一口浊气,笑着对张家老祖道:“仙长医术出神入化,实在是令哲无比钦佩。”

    张家老祖微微笑了笑:“世子爷谬赞了,世子爷无需多礼,请留步。”

    如此又过了十来日,病家已经不满足于每日用些米汤了,旌南王世子从前三日一直守在炕前,到一早一晚来看,见得自家父王一幅小儿馋嘴模样,不禁笑道:“阿爹还真是,才刚好些,吃什么都得听仙长的。”

    张家老祖摆手笑道:“想进食是好事,只可惜老道和我这童儿都不擅药膳食补之方,王爷这病,只怕还真得从安远调两个懂药膳的过来。”

    旌南王世子不解道:“是要找会用药材做菜的厨子吗?”

    张家老祖笑着摇头道:“哪儿那么简单,这药膳原是我道家前辈高人,为治病救人特创的,讲究的是个以食为药,所用食材大半平和无害,讲究阴阳均衡,提振体内之正气,达到以正祛邪的目的。”

    “这里头可是门大学问,做的好的,不仅能治病,还能让病家吃得爽口,十分难得。说起来,老道我平日里就挺喜欢吃他们做的那些药膳的。”

    炕上老者听得这话,喉咙咕咚咽了口口水,旌南王世子反倒跟着笑了起来。老者轻声道:“去找找,找找,这米汤,日日这么喝,实在有点腻了。”

    张家老祖笑着按抚道:“这事儿急不来,若不然,最近给王爷把米汤改成米粥吧,放点肉汁熬粥……”

    说完这句,又忍不住转头看向阿升道:“宁升,他们那个粥怎么熬的来着?”

    宁升一脸尴尬道:“师祖,宁升也不太清楚,好像是拿山药和肉煮了汤,再用汤煮的粥……”

    张家老祖笑着对边上立着的小厮道:“你就这么吩咐厨房先做做,试试味道吧……”

    隔日,旌南王世子自去寻了张家老祖,拱手道:“多谢仙长相救,不知我父下一步如何诊治,仙长可有打算?”

    张家老祖笑道:“老道要回一趟安远城,一来要备些药,二来要寻个做药膳的过来,其实王爷和大王子都需要膳食调养,最重要的是,王爷的病,宁升已经尽了全力,老道要带他回去换他师兄过来。”

    旌南王世子有些了然道:“是要换上次为吾施针那位小仙长吗?”

    张家老祖点头道:“王爷的病,如今安远城里,或许只有他能勉力一试了。”

    旌南王世子又问道:“那,你们回去这段,这两个病人可如何是好?”

    张家老祖抿了抿唇才道:“老道就是顾虑此事,才一拖再拖,宁升留下其实没什么太大作用,他如今用药上还很稚嫩,没有师傅在跟前,他是不可以擅自用药的。”

    “而老道若不回安远,王爷和大王子要用的药,这磐城只怕还真凑不齐,关键是如今安远城里也正缺大夫,老道要回去调度一番,才能在王爷这病上,放手一搏。”

    “世子爷需知,如今王爷这病,不过是暂时稳住,若不尽快解决岩症的问题,任由其迁延,最多能像现在这样,至于别的,就真不用想了,想必在王爷和世子爷心里,这肯定不是你们所期望的。”

    “这样吧,老道留两方,定保十五日平安,以此为期,老道必回!”

    第二日一早,旌南王世子给张家老祖一干人等送行,先奉上了三万两大云通兑的银票,说是请张家老祖采买药材。又跟侯将军和李参军道别,倒是没再提先前的话题。

 第236章

    仲春的安远城外,绿影也开始婆娑。

    秦念西接到君山来的诸人时,简直有点惊着了,实际来的,可比那信上写的,要多多了。

    道明一脸的笑,先问了张家老祖,得知竟是孤身一人远赴磐城,才轻呼道:“师傅所料果然不差,我等还是来迟了。”

    秦念西摇头笑道:“法师不必自责,老祖宗也是独来独往惯了的。这会子你们来得正好,这北地,还真是极缺人手。”

    道明点了点头,指了自己身后那几个身姿挺拔的青年道人:“宁元、宁和、宁平、宁舍,宁平你最熟,其余这三个,一直在外云游,去年年下才回来,师傅说,今年北地最是要用人,就让他们一起来了。”

    道明这一番介绍,只让秦念西忍不住愣了愣,这四位,都是宁字辈最杰出的弟子,尽皆派来北地,真人和外翁,这是……

    秦念西一一见过礼,宁平和她最熟,上下打量了一番才笑道:“一年未见,咱们小阿念长高了不少,快成大姑娘了。”

    宁舍性子略微跳脱些,也跟着宁平把秦念西从头看到脚,接着笑道:“如今咱们后山竹林里那些猴儿的祖宗,看起来可是不太像猴儿啊,这是谁误导的道人我?”

    宁和直直补了一句:“这大概是猴儿长大了,脱胎换骨之后的模样。”

    众人齐齐笑了起来,宁元是宁字辈大师兄,也是太虚真人最看重的徒孙,目光平和,气度不凡,瞧着秦念西微笑道:“师祖和几位师叔,提起阿念便是赞不绝口,宁元外出云游近五载,回山之后,竟见山上气象比之从前,大为不同。”

    “原只觉君山女医馆,开我妇人科和哑科先河,山上两月静观细思,才能体会其中之为计深远,阿念所建之功,令我辈守成之弟子,汗颜万分。”宁元说完,再行了个无比标准的道礼。

    秦念西连忙避开,摆着手道:“大师兄万莫如此,实在叫阿念惶恐,都是凑巧,凑巧得很。”

    道明拉了宁元一把,又指了他身后那一群十二三岁的道童,笑道:“这些,都是无字辈徒儿,都是师兄挑过,说是可以出来历练历练的,有两个,针上功夫极为出色,师傅说让你带着,多调教调教。”

    秦念西摆手笑道:“可惜阿升不在此处,不然定要高兴坏了。”

    旁侧君山药行一溜儿药师更是让秦念西侧目,胡大先生竟让自家大郎胡启方来了北地。

    胡先生领着一众君山药人、大夫、医女、药女行礼,才正色道:“姑娘,得老太爷和大爷吩咐,由小的暂掌北线药材调度,大爷命小的在隽城行生药炮制,专司炮制的药师和药人均已在隽城落脚,这几位,是专来安远往老祖宗和姑娘跟前听吩咐的。”

    秦念西听得这话,忍不住倒吸了一口凉气。

    君山药行之中,胡大先生门下,大弟子擅药,承接胡大先生衣钵。二弟子便是这胡启方,在药材上不如师兄,但对君山药行的人和事,知之甚深,君山药行一应事务,都是由他在协助张青川打理。

    秦念西忙屈膝道:“有劳胡先生,能得胡先生亲来,实在是叫老祖宗和阿念解了后顾之忧。”

    胡先生忙躬身拱手道:“不敢当,原是小的该做的,小的定会竭尽全力,保北线药材平稳供应。小的此来,还从药行带了一批大先生和师兄炮制好的稀缺药材过来,回头卸了车,再请姑娘过目。”

    一行人进了安远城里的君山药行,秦念西嘱了袁大袁二安排众人去歇息,只留了道明、宁平及胡先生叙话,袁大掌柜作陪。

    道明看着秦念西一脸不解,便笑道:“阿念是要问,怎的突然遣了这么多人来北地吧?”

    秦念西笑道:“家里送来的信上,可没说有这么多人,家里可怎么支应?”

    胡先生拱手笑道:“姑娘多虑了,这么些人,还动不了咱们君山的根本。”

    “如此就好,阿念就怕长辈们担心老祖宗和阿念在北地不适应……”秦念西连忙点头道。

    “这也是一方面,主要是咱们第一批人其实已经到了豫章,山上突然得了宫里和隽城两路送的信,老太爷和真人,还有大先生和大爷,加上道恒师傅,直商讨了大半夜,才又点了小的这一批补上。”胡先生解释道。

    秦念西扬了扬眉头道:“什么信?”

    胡先生摇了摇头道:“这就不是很清楚,只听说是医女们在祁城折损了人手,还有宫里好像送了笔银票子,说是调什么强军的药材……”

    秦念西一听,便大概知道是个什么情况了。夏槿的事,她是不让袁大掌柜往江南西路捎信的,但是隽城那边估摸着还是听到了消息。至于宫里,大概是安北王递折子为买药材的银子请旨之事。

    这么多人送过来,长辈们的心思,也不难猜了。

    当日夜里,长春进了安北军大营时,营里已经人静灯熄,只中军大帐中,依旧灯火通明。

    安北王正就着灯火,看着本折子,听见动静,见得长春走近,一边低下头继续看折子,一边问道:“南边来的医家,都进了安远城?”

    长春躬身答道:“回爷的话,都到了,爷……”

    安北王听得长春只说半截儿话,便又抬起头道:“这是怎么了?有话就说。”

    “回爷的话,小的就是,就是有点弄不清,这里头是不是有什么事儿。”长春没头没脑说了一句。

    安北王把手上的折子往桌案上一放,站起身往长春跟前,一边笑一边道:“噢,还有我们北地春大爷摸不着头脑的事儿,说来听听。”

    长春躬着身子,一脸讪讪道:“爷,来的人,有些多,而且,万寿观除了领头的那位太虚座下二代弟子,据说还有四位三代杰出弟子,其中一位,还是三代大弟子。”

    “君山药行大先生家大郎,带了二十余位药师,四十余位制药师傅,送了十位进了安远城,其余已在隽城驻扎,说是直接在隽城炮制药材,供咱们北地大营。”

    “君山医馆来了十余名成手大夫,还有五六位医女,十余名二代医女,十余名专司药膳的药女。”

    “爷,您说,他们送这么多成手过来,这是想干嘛?”

    安北王背着手,在长春身边来回踱着步子,听得长春发问,才轻笑道:“呦,春大爷,你这是问我呢?”

    长春一边说一边想,这时才回过神,只恨不得把腰躬得对折起来:“爷,您就别打趣小的了。”

    安北王脑子里在转,嘴上却笑道:“怎么了,人多不好吗?咱们北地不是正缺大夫吗?”

    安北王说着转头看向大帐中挂的那副北地的舆图,蹙了蹙眉突然道:“你去,你们四个一起去,在祁城和安远中间,挑块地方,要有山有水,最好有田地,重点要有能起院落的平地,要阔大。要快,明日落日时分来报。”

    长春顿时心中一凛,突然好似体会到一点什么,忙应诺带了长夏三人出去。

    春夏秋冬四个人,到马厩里牵了马出了大营,将要分开时,长冬一马拦在长春前头,一头雾水问了句:“春哥,你说爷这到底唱的是哪出,我怎么没搞懂啊?你好歹给句话,我们才好办事吧。”

    长春拿马鞭把长冬往边上捅了捅才道:“有那么个民间传说,栽梧桐引凤凰,听说过吗?”

    长夏略眨了眨眼,一边拱了手再调转马头,一边道:“懂了,多谢春哥指点。”

    长秋咂咂嘴道:“春哥,你这意思,咱们这里要建那什么?”

    长春一马鞭抽在长秋坐骑的屁股上:“快走,怎的那么多话。”

    长冬蹙着的眉头舒展开时,长春早就一溜烟跑没影了。

    六皇子得安北王突然相召,进了中军大帐见过礼,正要相询,安北王拉了他坐到茶桌边,倒了两盏淡茶,做了个请的手势:“这是念丫头给配的茶,说是晚上喝了能安眠,味儿也还行,你试试。”

    六皇子听得提起秦念西,也不接话,只笑着端了茶盏,轻轻啜起了茶水。

    安北王也啜了口茶,才笑道:“六哥儿对念丫头比较熟,不如,今日咱们就着这茶,来说说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