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隐世医女 >

第3部分

隐世医女-第3部分

小说: 隐世医女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长公主只觉浑身无力,也只得悠悠叹了口气:“哎,你爹心术不正,聪明的不是地方,你娘真是被他骗了!”

    既定了主意,长公主也不再多耽搁,干脆拍拍秦念西的手站起身:“好孩子,你这几天先卧床,我让荣嬷嬷在这里陪你,后日我再派李公公来接你,一起去万寿观。”看着丫头扶着她躺下去,盖好被褥,才转身去了灵堂。

    灵堂内,来来去去已经走了好几拨前来吊唁的人,有些是见长公主回京就过府吊唁的,也有些是远道而来的商户。

    王丞相府上,却是长媳邬大奶奶亲自来了,邬大奶奶行完拜祭礼,长公主正好回转到灵堂。

    邬大奶奶连忙上前见礼。

    长公主有些疑惑,邬大奶奶微躬着身子,跟着长公主进了女眷歇息的西厢,见四下没有外人,才轻声解释道:“家翁昨日得信,才告知我家相公,张家老太爷旧年与我家有大恩。本来今日是婆母过府拜祭的,只因家翁昨夜心疾发作。今日只得让我过来祭奠,还嘱我一定要看望这府上的小姐。家翁深悔,张老太爷风光霁月,就这一点骨血,竟就这样没了,还称他无颜再见旧人。”

    说着又瞟了一下帘子外灵前跪着的柳姨娘,继续说道:“家翁还说,如今张太太膝下,就一个女儿,秦大人回京三月,张太太就去了,看今天这情形,估计也是个靠不住的,让我尽力看顾。”

    长公主这才点头:“王相公有心了,张老太爷一向施恩从不图报,让他不必过于悲痛。彤娘,哎,这秦幼衡就是她命里的劫数。阿念是个好孩子,你去看看她吧,往后,我远在北疆,鞭长莫及,还请你们府上多多关照!”

    邬大奶奶连声称是,行了礼跟着杜嬷嬷去了内院。

    来吊唁的人无不是家中人口众多,对后宅那点子阴私,都是心里有数的。见灵堂前跪着身穿银红色中衣的柳姨娘,都暗自有了一番猜测。

    胡尚宫得了长公主的吩咐,掀开帘子走到灵堂棺前,朗声对李公公说道:“长公主有令,尽快把这里清理干净,莫要耽误死者安息!”

    “遵公主令!”李公公答道。随即转向秦幼衡问道:“秦大人二甲出身,想必熟读刑律,不敬主母,残害嫡出是该是什么罪过?”

    柳姨娘闻言颤了一下,连声大叫:“老爷救我,老爷!”公主随行的两个健壮婆子立即上前绑了她,塞住了她的嘴。

    秦幼衡顾左右而言他:“公公,此乃下官家事,不敢劳烦公主动问!”

 第六章 得见故人

    李公公瞄了眼眼前这一位谦谦君子般的斯文败类,心里却叹了口气,这还真是个自以为聪明的傻子,明明声音都有些打颤,却还要表现出风骨凛然,可他身上透出的那股子风骨之气,却实实在在有些酸臭不堪。

    李公公砸了咂嘴,语带嘲讽道:“于公,秦大人这纵容后院不尊规矩礼法,当家主母丧期,姨娘不穿孝,不为主母守灵,甚至穿红挂绿披金戴银,秦大人不惩罚,不规劝,甚至与其一桌吃饭,其乐融融。更何况,府上小姐指证,这姨娘曾妄图残害她性命,丫鬟婆子尽皆是证人。当今圣上最尊礼法,秦大人可要与咱家带上这姨娘御前分说?亦或者是等府上亲家告上京城府尹,我等亲眼目睹之人皆再上堂作证?如果我没记错,秦大人还在候官吧?”

    说着又弯弯腰,冲着长公主歇息的方向拱手道:“于私,长公主曾与张太太有姐妹之谊,也算张太太的娘家人,如何就连问都不能问一句?既如此,这姨娘咱家先绑了,安北王府会派人看在府中小姐院中,等张家递了状子进府衙,自会送去衙门。”

    说着又轻轻碰了碰秦幼衡的臂膀,压低声音道:“秦大人是聪明人,该当如何,想必心里一清二楚。咱家提醒一下你,长公主不过是打老鼠怕伤了玉花瓶,否则……”

    秦幼衡自知今天无论如何是保不下这姨娘了,当即犹豫道:“来人,将这贱婢拖下去,杖八十,不死则发卖出去。”

    长公主吩咐胡嬷嬷道:“你去看着,不得饶了她,打完送到乱葬岗去喂狗!”

    胡尚宫轻声道:“公主放心,这府上杜嬷嬷已经安排好了!”

    发作了柳姨娘,长公主喝了一口茶,心中郁结稍稍松了一些,只叹气发起了呆。

    李公公看着秦老爷,不给他丝毫机会。直到胡尚宫进来,长公主起驾,李公公才又对秦幼衡道:“公主怜惜府中小姐年幼,大病未愈,无法起床守灵,特指派了身边的嬷嬷服侍,后日,公主会接小姐扶灵前往万寿观,待到养好身子再扶灵南下归葬。”

    邬大奶奶的到来,让秦念西有些怔愣。

    前世里,秦念西最后一次见到邬大奶奶是十年前,在京郊的庄子里,邬大奶奶像往常一样去探望在庄子上守寡的秦念西,给她送去了放妻书。

    邬大奶奶是江西南路邬家嫡支三房长女,邬家素以耕读传家,也算是江西南路的世家大族,族中人才辈出,连续几代都有人在朝为官。邬氏族中风清气正,邬家儿女教养得宜,各世家大族争相与邬氏联姻。邬大奶奶虽长袖善舞却品行高洁,确实不负邬氏女盛名。

    前世里,秦念西第一次见到邬大奶奶,应该是十岁那年,她在江南西道为母守孝三年后回到京城。

    王家托人为王相公家三子王尘上门求亲。王尘是王相公老来子,明夫人生王尘时已经四十,所以他自幼体弱多病,坊间传闻,活不过双十。

    但是,能和王相公家结亲,即使秦老爷明知王尘身体并不康健,却乐得和相爷家攀亲。

    秦念西定亲王尘之后,青舅舅在她出嫁之前,尽数收回了被秦老爷划归己有的张家产业,交到她手中。

    十六岁时,秦念西嫁入王家才知,这门亲事不过是青舅舅为她寻找到的一份最好的庇护。青舅舅料定,王家上门求取,秦老爷必不会拒亲。王相公为王尘求取秦念西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内心却甚为愧疚。

    王氏一族在若干年前的浔阳大水里,尽皆丧命,只留下了进京赴考的王相公和回了外家的明夫人及两个幼子。王相公在京赴考两次落地,生不见人死不见尸,灾后明夫人携幼子回浔阳,又遇灾荒,只得上京寻夫,却被流民裹挟,不知去向。

    王相公断了盘缠,无家可归,病重在京郊破庙藏身,得遇张老太爷。张老太爷救了王相公一命,并帮王相公找回了失散的妻儿。之后,王相公高中二甲第三,一路做官风生水起。

    这几十年,张老太爷从未找过王相公。

    秦念西一介孤女,却有一注巨财,托庇与谁,青舅舅都不放心。张老太爷生前多次称赞王相公心地忠厚,品行高洁,是一国良相。后来事实证明,王相公确实如外翁所言,王家满门对秦念西都是极其爱护的。

    秦念西悄然南回后隔年,新帝登基,王家以通敌广南王谋反大罪被满门抄斩。秦念西知道这个消息时,王家人尸身都已经化了,她才知道,那纸放妻书,其实是王相公给她的活命书。

    王相公必是早就知道,王家有此一劫。

    北疆平乱时,六皇子出征,王相公在内统总钱粮军需。帝国安稳二十年无大战,却养了一群耗子精。各地常平仓问题频发,调不出粮草,今上派广南王世子为钦差,沿路查处常平仓积弊,疏通粮路协理军需调度。

    那就是青舅舅一直蛰伏以待的时机。

    广灵县翁家被抄,全族男丁尽数被斩,女眷发卖西北军中效力。与此同时,被抄家灭门的,还有秦幼衡秦老爷,他的续弦,就是翁家的女儿。

    翁家人极通钱粮财货,族中科举入仕者寥寥,但师爷遍天下。秦老爷县令广灵期间,早与翁家人勾结。翁家人知秦老爷丈人家巨富,以翁家女许之。秦老爷一方面逐渐尝到张家对他钱物上的掣肘,想据为己有;另一方面深觉翁家这股师爷深流的力量,想得此助力。

    到时坐拥巨富,摆脱商贾之妻,还能平步青云。

    可这世上因果报应从来不爽,早被青舅舅盯得死死的,张家产业尽数收回了不说,还绸缪多年,以翁家多年来倒腾常平仓为引子,静待时机,抬高粮价,做了个大局等待翁家自己跳进瓮里。

    此案中,受牵连的官员、小吏无数,天子震怒,但凡牵涉其中有实证的官员一律抄家问斩。

    秦幼衡那一面,被青舅舅做得铁证如山。

 第七章 青舅舅

    事后,青舅舅来京城向秦念西辞行,并向王相告罪,渺然南去。临去时,把张家在他手上最后的产业,粮行交到了秦念西手中。

    那时的秦念西,混沌得很,根本不明白,青舅舅费尽心力,为报张家大仇,对他而言,意味着什么。

    青舅舅是在水灾之中痛失父母的,跟在张老太爷身边长大,虽入商道,却也是满心达则兼济天下之仁心。如此搅动粮市,只为一己私仇,却可能置天下百姓于水深火热之中。

    青舅舅只怕是胸中心念早已轰塌,只留满心痛苦,只能远遁他方,了此残生。

    此事发动后不久,王相公就明白其中定与张家有关。可那么多粮已经流入粮行,粮价居高不下,当年新粮还在地里青黄不接,前方战事要粮,受战事牵连的灾民要赈济,南粮北调战线太长,远水接不了近渴。

    王相公急得嘴上一缭火泡,彼时的秦念西虽醉心内院,于从商一途,却有天然的聪颖。王府三郎王尘,惊才绝艳之人,却因体弱多病无法出仕。夫妻二人在相府内院之中,借王相公和广南王世子之手,搅动天下粮市,平抑了粮价,筹措了北军三年军粮。

    秦念西先是放出外翁留下的恒升号全部四十七家粮行中的当年新粮,分批平价入市,调动银钱自买自卖,将平价粮的风声在行市中散开。

    再将所有陈粮放出,让广南王世子以常平仓案抄没的钱财逐渐买入,运去北军解燃眉之急。

    当年新粮价格平抑之后,陈粮价格更是一落千丈。粮商们此时其实都是满仓,朝廷正好低价收入陈粮。

    由广南王府和王相公府上牵头捐银捐粮赈济。再以募捐来的精粮、新粮到粮行换取陈粮,拿捐来的银两尽数购买陈粮,运到北地放赈。

    让朝廷在北边战事后方屯田,发放赈济。让灾民领救济粮的同时,复种荒地,朝廷三年免税。关中以内,流民不入,不放赈。

    鼓励预收灾民粮食,平价预收,朝廷三年免商税。在恒升号的带动下,关中商贾闻风而动。

    与此同时,南粮北调,借商船往北。如此南北相顾,首尾相接,军粮赈济粮源源不断。

    等解了眼前危局,各地秋粮已经入库,灾民不流徙,回到土地上,有饭吃有活儿干,少了饿殍,减少内乱。

    粮价平抑,与民生息。

    那段时间秦念西每日调银算账,忙得头晕目眩,等一切稳妥下来,人瘦了一圈,却觉得前所未有的头脑清明,心中欢喜。最后关账时,秦念西支出白银二百七十余万两,恒升号粮仓皆空。

    王相公翻看完那本厚厚的总账册,眼圈有些发红,站起身,肃然对着秦念西躬身一礼:“这一礼是代天下万民!”

    秦念西连忙侧身避开:“父亲不可,媳妇当不起,这本是,本是青舅舅为了我……”

    “不可如此乱语!”王相公叱道。

    “你这孩子心地纯良,那硕鼠养成,皆尽贪念,竟成胆大妄为丧心病狂之势,必会自取灭亡。你舅舅虽说借了力,却也是此案最大的功臣,只手段有些极端。但即便没有这些手段,这场危机依旧存在。”

    王三郎拉拉秦念西的袖子,轻声说道:“父亲,这也算是种什么因得什么果吧,所幸这场祸事已了,没有您在朝中殚精竭虑,没有广南王世子在外奔波劳累,靠我们在内院根本无法成事!”

    “这一向,广南王世子确实居功至伟,能力和手段样样出色。六皇子阵前大捷频传,此等英才,实为我朝幸事!”王相公心情似乎颇佳。

    “父亲,朝中,朝中局势复杂,还望父亲大人不要过于刚直!”

    王相公怔愣半晌,长叹一口转身而去。

    可经此一役,不管王相公怎么想,他都直接被贴进了六皇子党。后来抄家灭门,皆由此而生。

    虽然锦衣夜行,但那段时光,是秦念西和王三郎最好的一段日子,她在他眼中,看见了她自己,也不知是他的眸光熠熠生辉,还是眸光中的那个她在熠熠生辉。

    可好景不长,那以后不过一年光景,王尘终是病骨不支,离她而去。

    秦念西和王三郎短短六年的夫妻生活,是她一生中,内心最为复杂的一段时光。

    他们从无夫妻之实,不但如此,大婚的第二天,他就以觉浅,与人同床无法入睡为由,搬去歇在榻上。

    再然后,他们一个住东厢,一个住西厢。

    尽管孱弱,但谦谦君子,温润如玉用在他身上,一点也不差。

    除了不和她同床共枕,他给了她所有丈夫该给的一切。

    每日同进同出,观花下棋,读书练字。

    那时她甚至有一丝错觉,她不是嫁了一个男人,而是找了一个玩伴。

    有时忍不住怨怼,怨怼青舅舅给她做的这些安排。

    有时安慰自己:这样也好,起码无悲无喜,没有期望,也就没有失落,更不会有母亲当年那样的伤心失意。

    他书房里满满当当两面墙的医书,从那时起,她慢慢爱上了看医书。而且她慢慢发现,她能过目不忘的,除了账册,还有医书。

    再后来,两人逐渐熟悉以后,她发现,他心里应该住着一个人,一个能让他偶尔想起来会发呆的人。那时她也挺同情他,暗自在心里想了许多遍,如果他健康如常人,是不是他早就娶了他心里的那个人?

    他那样风仪出众,才气纵横的相府公子,又有哪个女儿家得他青睐,会不动心呢?就连她,明知他不康健,心里有一个别人,最后还是慢慢被他吸引。

    她不会忘记,他和她下棋时的智珠在握,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