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我要做明世祖 >

第131部分

我要做明世祖-第131部分

小说: 我要做明世祖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朱见济嘉奖他的功劳,打算把人召回京城任职。

    但因为原杰此前任职江西按察使,被调过去安抚流民的时候过于急切,连老婆孩子都没有带上,老母亲更是恰巧生病,只能单人前去荆楚一地。

    这次再调任,还是去京城,他便打算先回江西收拾好家当,安排好老母妻子,一家人一块上京。

    结果一回江西,原杰便听愤怒的老百姓对龙虎山天师府进行了举报。

    原来此时当家龙虎山的,正是第四十六任张天师张元吉。

    此人倚仗家传特权,做了无数恶事。

    即使龙虎山对外人不停的宣扬其出生时有何异样特殊,但也无法掩饰张元吉的本性。

    张元吉性格素来凶顽,在天师府里还僭用乘舆器服,擅易制书,胆大包天。

    像强抢良家子女,夺人财物这种,更是寻常之事。

    最离谱的,是这位张天师还在家里设置了一个私人监狱,前后被他关押在其中,并且致死的人,有四十来个,其中还有一家三口全部被害死在那个幽暗的地下室里。

    在朱见济的农会推广到龙虎山地带时,这人也是叫嚣着阻拦,后面一看朝廷派了兵马过来,自个儿又无法召唤天兵天将,请历代天师下凡,这才认清了自己,停止了躁动。

    但死性不改,就算地方百姓加入了农会,这人也时常进行“强制性收税”,要求百姓上供。

    当地人不堪其扰,偏偏江西地形复杂,小老百姓想去外面告状都难以做到,只能含泪忍气吞声。

    这次原杰回返,恰巧路过当地,如此天赐良机,便使得这位前按察使被人拦路告状了。

    原杰震惊。

    按照大明法律,越级上诉和随意拦阻官员车架告状,是要先把老百姓打一顿的,之后管不管上诉之事,又是另一个问题。

    眼下当地人宁愿忍受这种区别对待,仍然坚持咬牙举报张元吉,可见这位张天师的确“福泽世人”,让百姓恨不得立马送他去成仙。

    又惊又怒之后,原杰老实的上报,请求朱见济这位天子来解决一下张天师这个“陆地神仙”。

    我要做明世祖

 第212章 针对僧道和女真

    朱见济收到原杰的报告后,自然龙颜大怒,当即表示要下凡收了张元吉这个孽畜。

    旁边陪侍的阮伯山和马冲都在心里琢磨着,这件事貌似有点眼熟。

    僭越、杀人、藐视皇权、视自家所在之地为禁脔……

    啧啧啧。

    这不是当年北孔搞的事儿吗?

    现在北孔全家都凉的差不多了,衍圣公变成了奉圣公,剩下的曲阜孔家人,还被关在老家被迫接受劳动改造呢!

    没想到“南张北孔”的情谊如此深厚,老朋友还没躺几年呢,张家人就想要跟着一块去黄泉路走两步了。

    遥想当年,已然被朝廷钉上耻辱柱的前任衍圣公孔彦缙躲在家里指点江山的时候,就曾口出狂言,讲什么“曲阜孔、江西张和凤阳朱”的骚话。

    眼下看来,倒是一语成谶。

    曲阜孔变成了衢州孔,名声都快跌没了。

    就连作为皇族的朱家王爷们,也被皇帝颁布的《宗室管理办法》给折腾的欲仙欲死。

    只差江西的张天师了!

    “私设监牢,残杀百姓……这世上还有什么是这个张元吉不敢做的?”

    “朕看他就快造反了!”

    要说捉拿北孔人员,考虑到儒家士大夫们的口舌,还得先给人泼泼脏水才好下手,可对付张天师,朱见济就极为爽快了。

    中国自古以来,就没有神权凌驾于皇权之上的规矩!

    对于一个正常的政府来说,行政权、执法权和行刑权更是不能落于他人之手。

    谁敢沾染这种独属于朝廷的权力,谁就该死!

    区区龙虎山的几个道士,还能翻了皇帝的大棒?!

    于是朱见济当即派了锦衣卫去江西查明缘由,一旦证明原杰报告所言不假,立刻就把张元吉以及其他的张家人给抓回京城审判。

    “张元吉有罪,朕抓定了!”

    “张道陵跟其他神仙下凡都救不了他!”

    拍桌子发泄了一下怒气,朱见济回过神来,觉得说来说去,还是朝廷给人的自由过了火,让某些人真认为自己非同凡响,不是个肉体凡胎了。

    他倒是要看看,一刀子过去,能不能给人吓出通天纹来。

    随后,在张天师事件的刺激下,朱见济想起了他的计划。

    也不用多等了,干脆趁着收拾龙虎山上的道士们,把大明的僧侣集团都给整顿一番,一了百了。

    于是他下旨让商辂陆瑜他们去清点在账的僧道数量,又令地方官呈报当地的出家人数,以及寺庙所占面积和每年收入。

    有隐瞒者,那就说明比起皇帝的旨意来,地方官更喜欢听漫天仙佛的话了,自然得让人跟他的神仙一块待着去。

    反正大明的教育体制改革已经实行了不短时间,朱见济还不时抽调过地方官吏进京培训,给人发了执政小册子,对其做了不少指导工作。

    那些学了的,都是能干活的。

    随时能够填补官员被抓捕以后出现的空缺。

    在今天的内阁会议上,中央方面的僧侣清点已经有了结果,张元吉也被成功带回了京城,只是地方还得等等才能收集成功。

    谁让大明疆土过大呢?

    有些地方还挺难搞,像乌斯藏那边也有僧侣管理机构,清查那些藏传喇嘛的财产,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清点好所有东西后,就发出告示——”

    “从此以后,朝廷要对僧道等信教者征税!”

    “宫观里面有多少人,又占了多少地方,都得按着正常百姓的法子来交税。不肯缴纳就没收他们的度牒和宫观,轻者强令还俗,重者发配边疆,不必留情!”

    内阁众人眉头一跳,心想强行让僧侣还俗之事,那是国家初建,缺乏劳动力时太祖做过的事。

    可如今承平已久,老百姓自然享有信仰自有的权力,而且佛道等教派在此时也有极多信众。

    ……如此行事,就怕地方上有妖僧妖道趁机闹事。

    毕竟大明朝可还窝着个专门以造反为目标的白莲教呢,不可不防。

    朱见济也知道这个问题,所以又补充了一句,“让各省的都指挥使都给朕预备好,不要到时候手忙脚乱的!”

    在乾圣朝大批量的裁撤地方卫所后,都指挥使司掌控这个地方军事的机关仍然保留,只是职权从控制地方卫所,变成了控制当地所筹练的招募来的兵马。

    募兵数量不比卫所的多,但战斗力是可以保证的。

    加上各地还有民兵辅兵的存在,只要不是早有预谋的大规模叛乱,都指挥使也不是个白痴,将之镇压下去,并不是件难事。

    再说了,除了白莲教那个邪教之外,正常的僧道少有造反暴动之事,别人也没傻乎乎的会跟着出家人去对抗朝廷。

    怎么着,

    成功了还能建个地上神国咋滴?

    还是之后立地飞升能成仙了?

    “遵旨!”

    商辂等人又躬身应下。

    既然皇帝心里已然有了决策,那做臣子也不该反驳。

    特别是在眼下内阁成员调动之时,谁能够更得圣心,谁就能成为下一任首辅。

    要有人站出来给朱见济提意见,眼馋首辅位子的徐有贞第一个出来喷他!

    “张元吉那边,搞个三堂会审。”

    “在龙虎山当了那么多年的神仙,竟然做出这等恶事,简直惹人厌恶!”

    朱见济又对因为整顿哈密有功而升任新刑部尚书的彭时吩咐道。

    他当然不会对一个公然违背大明律法,还在龙虎山上设立“小朝廷”的张天师留手。

    衍圣公何等人物?

    犯了差不多的事儿后直接没了。

    想来张元吉的下场也得跟孔彦缙对标。

    “还有辽东征讨女真的事……”

    朱见济坐在椅子上,手扶腰带,“还是让武靖伯赵辅为帅去处理。”

    赵辅其人,在景泰朝改土归流运动中做出过杰出贡献,属于在西南大放光彩的大明将领之一。

    而且他也是出身勋贵,为梁国公赵德胜的侄孙,世袭济宁左卫指挥使,还参加过北京保卫战,战功卓着。

    是一个可靠的将领。

    柳溥、于谦这些京营长官相继去世后,朱见济就命他成了团营副官,跟陈豫一起管理。

    本来关于他的任命,在一个月前就要定下的,可于谦的去世打断了这个安排。

    其后朱见济罢朝不上,又有陈循等老臣上疏辞职,一边伤心一边处理些许政务,也就拖延了一段时间。

    “对女真人犁庭扫穴,这是朕一直想做的。”

    “想当年辽东亦为我中华繁盛之地,相继而起的王国有夫余、高句丽、渤海等等,世代为中原臣属,为我诸夏成员。”

    “奈何前宋无力,以至于中原与辽东隔绝数百年,等到我朝太祖时才重新收复。”

    “一想到此等地域,被女真人占据之后,竟然成了人人畏惧的苦寒之地,甚至其蛮夷之族,还对大明生活在辽东的军民频频侵扰打劫……正统朝乱后,先帝在位忙于安抚朝政以复国力,更是让其嚣张。”

    “朕便是咬牙切齿,深感厌恶!”

    朱见济用一大段话表示了他对辽东的看重和对女真的排斥,重申了皇帝要在明年对辽东用兵的决心。

    乾圣三年已经快结束了,内阁里面都烧起了煤炭取暖,今年出兵只能是在梦里。

    诸臣在之前知道皇帝的心意后,也曾经试着劝过,没成功后也认了命。

    此时听完朱见济的话,当即起草起了给赵辅的任命书,让他带着老婆孩子去辽东那边过年。

    我要做明世祖

 第213章 成立审计署

    “还有,就是内阁这边的事……”

    在说完了目前要处理的一些事情后,朱见济饮了一口茶,慢慢说道。

    徐有贞立马挺直了腰板,努力的让自己在平均身高都比他高一头的众人里显得夺目多彩。

    “陈循、俞士悦这两位,近来都给朕递交了辞呈,朕也予以批复了。”

    陈循他们应声而起,朝着同僚们拱了拱手,充满风度的一笑。

    “如今内阁理政已成常态,不能使首辅之位有所空悬。所以朕打算……”

    徐有贞更加挺起了胸膛,在心里呐喊起来。

    “让李贤来当新首辅。”

    ???

    徐有贞愣住了。

    李贤却是反应迅速,对着朱见济一拜,“臣,谢过陛下隆恩!”

    徐有贞被打了个措手不及。

    虽然从一开始,他就觉得李贤是自己强有力的竞争对手,其他人要么刚刚入阁资历不够,要么就是年纪较小还需等待……

    可他也在拉选票了啊,最近更是不敢有所过失,

    陈循对此也是眉头一跳。

    他的确在上呈辞职报告的顺便提了下徐有贞,想着皇帝考虑人选,起码会再斟酌一段时期,怎么这么直接就定了李贤?

    “这……”

    徐有贞张嘴想说什么,但站在皇帝身后的马冲瞪了他一眼。

    你是什么身份?

    敢质疑皇帝的决策!

    找死吗?

    徐有贞一身冷汗,回过神来,刚张开的嘴立马闭上了。

    “除此之外,以后内阁也要有具体的规矩——”

    “但凡是正常处理政务,六部和各殿学士都要到来,各部尚书和侍郎轮番来内阁任事,不来者就留在部堂理事……涉及军务,五军都督府也必须加入。”

    “专人专事,不可以随意而行。”

    此前关于开战,朱见济都有把朱仪他们捎上的。

    “另外,以后入阁的人,都要有治理地方的经验。还是朕说过的那句话,经世致用嘛!”

    “一方百姓都管不好,何谈坐镇中枢?”

    徐有贞听到这话,心里却是活泛起来。

    要说地方经验,那他肯定比得过李贤。

    毕竟李贤科举入仕之后,基本都是在中央混的,偶尔会作为特派员去外面转一圈。

    可自己却是实打实在地方待过好几年,亲身巡查修建过黄河大堤的。

    如此一来,未必不能跟李贤别一别苗头。

    陈循当首辅的时候,还有高谷跟他对着干呢!

    眼下内阁经手的事物也越来越多,日后未必不会弄个次辅出来。

    “另外原杰入京,朕打算让他入都察院,跟王竑一起主事……你们等会就将这件事安排好吧!”

    这些年来,随着对官僚们的监督力度越来越大,都察院也在朱见济的旨意之下扩张了一些。

    但人一多,事情也跟着多了起来。

    特别是现在朱见济派遣御史去地方巡查的概率也提高了,日常工作的范围扩大了,便更加忙人。

    皇帝想着反正六部都能有两个尚书,不如都察院也配上,成双成对的,两人平衡一下也方便自己掌控监察机关的动向。

    朱见济还是担心监察人员出问题的。

    “还有,朕近来打算设立一个审计署,掌管全国财政审核之事,不归于户部控制,直接挂在朕的秘书处下面。”

    户部尚书沈固惊讶的抬头,“此等官署……还请陛下指教一二。”

    金濂、张凤、沈固。

    这三代管理户部的长官,只能说能力一个比一个下滑。

    金濂曾经主导过正统年间的财政改革,张凤萧规曹随,能按着朱见济的吩咐把一切及时安排到位,沈固与之相比,却是有些东张西顾,果决不够,靠他自己做的财政预算还被朱见济打回去过。

    当年大明名将郭登镇守大同,沈固曾经与之共事,就被郭登嫌弃过办事不力,最后景泰帝听取意见,让年富取代了他,把沈固召回京城任职。

    如果不是之前张凤老迈多病,需要有人帮忙分担工作,户部之中沈固是个老资历,张凤也说过沈固敏锐多思,朱见济才懒得任命他。

    “审计署办事,主要权责有三——”

    “一是主管全国审计工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