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我要做明世祖 >

第132部分

我要做明世祖-第132部分

小说: 我要做明世祖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审计署办事,主要权责有三——”

    “一是主管全国审计工作!”

    从景泰朝到乾圣朝,朝廷在朱见济的要求下,已经习惯了一到新年,就对接下来一整年的国家财政做出计划,打好报告,让国库提前做掏钱的准备,也方便当年的赋税征收。

    但财政支出去了,又如何保证那笔钱是真的用到实处了呢?

    就像水泥路。

    朱见济登基以后,是很注意搞基建的,尤其是在西南这种新开发,需要大力扶持的地区,要想迅速的强化朝廷的威严和统治,除了武力镇压清除抵抗势力外,还要搞好交通水利这种建设工程。

    不让老百姓感受到被朝廷统治的好处,他们对朝廷是没多大依附倾向的。

    所以朱见济在西南那边普遍设立了水泥厂,鼓励地方修路。

    但就像后世的某些情况一样,路要么一直修不好,要么就是修了坏坏了修,让收到皇帝旨意督察此事的贵州布政使王越气恼不已。

    朱见济当然也跟着一块生气,然后便想起在用钱这方面,必须得监管起来才行,只靠太府寺和户部这几个组织,实在管不过来,漏洞太大。

    毕竟这些部门还有其他事物要做,不可能尽心尽力的去翻陈年旧帐,一下下的敲算盘。

    所以他思来想去,便决定成立审计署。

    左右他在这小十年里,已然培养出了一大批的计算人才,是有基础去做这事的。

    当年在南方清田理户,就让天下见证了这群计算机的威力。

    中央拨下的款项去了哪里,地方绝对不能隐瞒!

    一旦隐瞒闹出事端,别说三堂会审了,锦衣卫跟东厂能直接把人全家都给抓起来扔去诏狱里喂老鼠!

    “其二,审计署成立之后,朕还要增设一些相关的律法,也是要由其负责。”

    审什么,怎么审,审了以后做什么,都要有个条理。

    在场的臣子也熟悉朱见济这个皇帝的脾气。

    这是一位喜欢按照规矩办事的天子。

    不过,那规矩得是朱见济自己承认的。

    “其三,审计署还要对布政使这等地方大员和京中四品以上的官员进行财物审查,配合都察院的工作,要是有问题便处理掉他!”

    朱见济慢慢的,把自己关于审计署的想法说出来。

    大臣们都听出来了一头冷汗。

    这么个机构……貌似来者不善啊!

    钱有多重要,在场的臣子都混成老油条了,当然不会不明白。

    而掌管钱的流向,自然就成了一项让人眼馋的权力。

    这也是户部长官能隐隐搞出其他同僚,偶尔可以跟吏部尚书掰腕子的原因。

    由此可见,审计署一旦正式开门营业,就能在大明朝野掀起多少风浪。

    这是在抽某些人的命根子了!

    但此时朱见济的权威已经建立起来了。

    不管是朱见济登基四年间对外战争的胜利,还是征税开海以来鼓起来的国库,或是京城大营的将领是被皇帝亲自提拔的……

    都是能让臣子闭嘴的东西。

    对于朱见济的决定,他们不敢多话。

    “既然陛下已有决断,臣等自当奉诏而行。”

    刚刚被定为下一任首辅的李贤投桃报李,在其他人还沉浸在“财政审计”的震撼中,主动对皇帝的新手段表示赞同。

    大明……

    到底是姓朱的。

    他们只是臣子罢了。

    我要做明世祖

 第214章 皇帝和公主的日常

    年关将近。

    内阁的位置调整也结束了。

    朱见济宣布组建了审计署的后一天,陈循就正式退休,由李贤升职为新一任的首辅。

    随后,又有明文圣旨下达,将朱见济此前说的话都列为定律,为内阁成员的组成赋予了法律效益。

    此前的内阁从法律上讲,不过是皇帝的私人顾问,无明确的行政权,但从此后,已然是正式的行政机构了。

    毕竟六部的尚书和侍郎都得轮班去那边当值。

    还有五军都督府那边也收到了旨意,成为了挂牌的内阁人员,只要朝廷决定打仗,就必然要有他们参与。

    而等朱见济关于“非地方不得入阁,亦不得为三品以上官”的话语传出,更是让臣子失落。

    虽然在元年之时,那堆新科进士被外放为官,已经让他们有了相应的准备,但皇帝如此行事,也让那些自诩清流的翰林学士们大为震撼。

    很多人选择踏入翰林院,本意便是想当个侍讲郎官,接近皇帝,然后一步步的走向权力中心。

    现在好了,还是找门路外放,或者调去都察院做事吧。

    闭门看书的前程,在这乾圣朝走不通啊!

    “我听先生说,哥哥这么做,是在效仿古人的话……讲的是猛将必发于卒伍,宰相必起于州部!”

    固安公主看着朱见济处理完了手边的奏疏,便抱着大橘过来跟大哥打招呼。

    自打朱见济觉得汪氏有点古板顽固,景泰帝留下的血脉又只有他们三个,不能给养废了,便端起了长兄为父的架势,在空闲和处理些小事情的时候,把常两个妹妹带在身后。

    他也不用太过费心,反正还有其他宫人来负责安排两位公主的事物,作为兄长和皇帝,他只需要在二人犯错之时,及时站出来纠正她们,顺便给点小惩罚就好。

    毕竟固安和固怀是皇帝的亲妹妹,宫人们哪里敢去“教训”她们?

    好在两个妹子年幼时跟着汪氏吃过苦,本性也正直,并没有随便长歪掉,又有皇室血统的加持,长大后也成了貌美活泼的少女。

    朱见济忙活下来后跟两人处处,也算放松心情了。

    除此之外,为了响应朱见济提出的“建设高素质皇族”计划,皇帝在听翰林院学士讲经说书的同时,也会让两个妹子加入。

    慢慢的,朱见济自己直接放养,让学士只负责给公主们教学了。

    所以现在的大明公主,可不是只长了脸蛋的草包。

    “你凑过来干什么?为得是我吗?”朱见济往椅子上一靠,甩了下批阅奏疏之后有些酸麻的手腕。

    他算是带着两个妹子长大的了,话语之间自然也没把她俩当外人,称呼亲近。

    “你就是馋人张懋的身子了!”

    乾圣四年将至,朱见济都十七岁了,两个妹妹跟他差的不大——

    固安只跟他差了小一岁,固怀则是两岁多一点。

    也就是说,等到今年过了年,固安就年满十六,到了可以讨论亲事的年纪,要是想省点功夫,还能打包处理了她妹固怀。

    对此,朱见济也很上心。

    因为他曾经记得,明朝公主的婚姻大多不怎么幸福,甚至因为皇家常与平民小吏联姻的不成文例子,让堂堂的公主去了别人家里干活受委屈。

    貌似还有嫁给病秧子冲洗,结果没多久就守寡了的!

    这简直让朱见济震怒!

    老朱同志辛苦繁衍出这么多血脉,还是皇帝的女儿,能被这么折腾?

    真是没把皇家放在眼里!

    为了防止这种事情发生在自己眼皮子底下,朱见济其实是用行动暗示过两妹妹的。

    他偶尔骑马健身,练习骑射功夫,会叫一些勋贵高官家里的适龄儿郎进宫陪侍,或者直接去宫外打猎,还会把固安和固怀也带上,让她们抱着猫狗在旁边看热闹。

    其实朱见济还想过要不要从翰林院里找些年轻文雅的人出来,让两个妹妹的选择范围扩大一些。

    可惜能够考上进士的,即便是探花,也有不小年纪了。

    不提皇帝嫌弃人家大了公主一两轮的事,就说二十郎当岁的年轻俊杰里,家里少不得有几个暖床的女仆在。

    朱见济可不想自己的妹妹过去以后就陷入宅斗剧情,开启新世界。

    而通过如此行动观察,朱见济发现固安对张懋颇为上心。

    为了防止是因为对方作为皇帝当年的伴读,经常出入宫廷,凭借了高出场率才获得公主亲眼,朱见济还特意让张懋去甘肃驻守了一段时间,然后继续带着年轻俊杰们在妹子眼前转悠。

    近来算是确定了,固安的确看上了张懋,听到对方要回家过年的消息,还特意找到自己身边来,企图通过讨好皇帝哥哥的方式,跟人见上一面。

    朱见济一方面为了妹子在自己的选择之下,有了心上人而高兴,一方面又因为养大的白菜要被猪拱了而有点气不过。

    张懋跟他一块长大,对于这人,朱见济还是了解的。

    他,是伴读三人团里最憨厚老实的一个。

    因为小时候的经历,以及他母亲对他的管教严格,经过锦衣卫的打听,也没在家里外面干过什么深入浅出的坏事。

    把妹子交给他,的确是个好选择。

    而且阮伯山也有汇报,张懋在外的这段日子,可还托人往宫里送了点东西,不少是地方上的特有小玩具。

    朱见济这边没收到,给的谁自然不言而喻。

    可见这二人是互相倾慕的。

    被大哥这么一说,固安红了脸,支支吾吾一阵,却还强行挽尊,“英国公的脸也是好看的!”

    她哪里只是馋人家身子?!

    ……

    确实,张懋长的像爹又像娘,综合了父母长相优点后,成功进化成了帅哥。

    “不过哥哥也俊朗非凡,比我见过的其他男子都好看!”

    “哼!”朱见济不屑一笑,“为兄贵为天子,自然没有面容丑陋的道理!”

    就算小时候长的胖,但经过这几年的迅速发育,朱见济已经把原来的肥肉甩掉了大半。

    目前他的身材,顶多算是微胖。

    五官更是张开了,帅的犹如潘安再世!

    所以他是如此的自信。

    不过也是如此,让杭太后她们关心起了朱见济的婚事。

    皇帝十七岁,妹子都怀上春了,也该娶十几个老婆,给皇家开枝散叶了。

    只是由于朱见济说了要给先帝守孝三年,所以充实后宫,还得等新年以后才能弄起来。

    “反正哥哥帮我相看妹夫,过几个月我也替哥哥相看嫂嫂,不好吗?”固安调皮一笑,把企图奔向皇帝怀抱的大橘重新捞回来,继续摸着猫肚子暖手。

    “那你可得给我好好看看,除了端正知礼之外,尽量给为兄挑一个好看的!”

    别的不说,皇后的地位很不一般,朱见济更是一个讲规矩的天子。

    只要不发生意外之事,他肯定是睡皇后睡的多,以后还要考虑嫡子的问题。

    朱见济可不想要一个“慧中不秀外”的大老婆过来占自己便宜!

    他长的这么帅,要是妃子匹配不上,那他不是亏了吗!

    我要做明世祖

 第215章 大年三十

    固安自然是笑嘻嘻的应了。

    朱见济随后去了仁寿宫那边,跟杭太后和吴太皇太后两个准备过年庆祝的项目。

    这是他在位的第三年了。

    等元旦一到,他就该结束“守孝”了。

    此前为了这事儿,朱见济没在宫里搞过什么热闹排场,顶多喊几个王爷过来三陪,甚至还裁减过宫人,要么把人扔去改造成计算机,要么就是放出宫让他们自由生活。

    毕竟在朱见济看来,他全家老小就这么点人,完全不用浪费银子在养一个庞大的宫廷仆人上面。

    有那笔钱,拿去做点其他事情不好吗?

    但以后不行了。

    因为朱见济到了娶亲生子的年纪,皇室不可能一直这么空荡荡下去。

    就连杭太后身边,也都换上了些年轻漂亮的宫女——

    本来在朱见濡和万贞儿的事情发生后,杭太后震惊之下,是把周围有条件的宫人给驱逐了的。

    她生怕有女的仿照这个例子,也去勾引当时不过十三岁的皇帝。

    听说北魏之时,那些鲜卑皇帝基本都是十三四岁就当了爹,然后因为元阳早泄,年纪轻轻就没了。

    杭太后哪里敢赌这种情况?

    她宁可身边多跟着老成守旧的女官,也不想哪天让个小妖精勾搭上了朱见济。

    没看见周氏跟万贞儿的尴尬气氛吗?

    儿媳妇比自个儿还大!

    现在皇帝长成,倒没必要防的这么严实了。

    “听说民间有个德云社很有名气,我跟你奶奶都想把他们家的戏班子招进来看看。”

    为儿子递上暖手袋之后,杭太后微笑着说道。

    “是啊,宫里已经去联系了。”

    ……

    最初收留几个能说会道的鹦鹉,目的是给沉闷在宫里的老妈找点乐子。

    后面朱见济想到舆论的重要性,就把人弄去搞事情了,只送了他妈一猫一狗。

    没想到兜兜转转,德云社终究还是出现在了杭太后面前。

    “等听完了乐子,我就要给皇帝挑选些好看的人了。”

    杭太后满意的看着自己的儿子,心里决定一定要给朱见济配个各种方面都优越的皇后。

    “儿子都听母后的。”

    朱见济在旁边啃着糕点,无奈笑笑。

    第二天,便是大年三十。

    皇宫里面一改之前的素雅清冷,处处张灯结彩,想要把前三年没受过的热闹都补回来。

    朱见济为了弥补之前配合儿子守孝,即便过寿也就是单纯庆祝了一下的杭太后,还把他极少见面的外家舅舅杭敏夫妇给召唤进宫,让他们陪老妈过年。

    可惜的是,今年的宗室亲王仍然不愿意进宫跟朱见济玩三陪游戏,一个个都在闭关苦读,或者思考作弊技巧。

    因为等到正月份,他们所在封地的郡学、县学开学了,会迎来一个开业考试,到时候宗室的考核也会放在那边。

    以朱见济为他们定制的严格标准,哪个王爷敢偷懒辍学,不用朝廷出手,他那一脉的宗室就会先一步把他举报掉!

    没别的原因,

    谁让王爷考试不及格,会牵连整个王系?

    三次不过还要革除爵位!

    如此一来,不如宗室先下手为强,以其他罪名把王爷搞了。

    这样,只会有亲王倒霉,扯不到自个儿身上。

    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