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我要做明世祖 >

第133部分

我要做明世祖-第133部分

小说: 我要做明世祖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此一来,不如宗室先下手为强,以其他罪名把王爷搞了。

    这样,只会有亲王倒霉,扯不到自个儿身上。

    根据宗人府的消息,这一年来,宗室整体表现好了不少,在大明的皇族摆脱“猪”这个标签的路上又走了一步。

    在陪老妈奶奶看了几场相声,听台上面熟的鹦鹉演完了大明版的《西征梦》、《托妻献子》等等经典后,朱见济趁着大家还沉浸在德云社复杂的伦理关系中时,叫上了他的三个伴读溜去旁边的殿里做大人的游戏。

    他们在打麻将。

    朱见济这个当皇帝的忙碌了一年,也是想要放松的。

    麻将这种东西,在之前便有了雏形,还跟郑和关系不浅——

    根据王景弘回忆,当年下西洋因为路途遥远,船上漂泊的日子无聊到让人发疯,就有很多人产生了厌倦心理。

    有吵着回家的,也有在空虚之下企图造反干掉郑和追求刺激的。

    后面为了安抚这群人,郑和便命人按照马吊和牌九的样式做起了早期麻将,来给船上的人消磨时间。

    朱见济得知之后,直接让这种“船牌”超进化了一回,成为了现代玩法完全的麻将,然后迅速普及到大明各处。

    当年的东宫伴读也被他教导过,至今也是老牌友了。

    徐永宁跟柳承庆响应的非常积极,只有张懋拖拖拉拉的,过来的时候身上还多了个没见过的香囊,看着皇帝,极为不好意思。

    对此,朱见济只能冷哼一声。

    “糊了!”

    “给钱!”

    打了几把,皇帝给自己的小金库回血完毕,这才对张懋有了些好脸色。

    今年他给两个妹妹发了红包,还给朱见濡刚出生的儿子朱佑极赏了个金镶玉的长命锁,也是一笔开销来着。

    “你不要总给陛下喂牌啊,不能为了公主的美色,你就出卖兄弟!”

    徐柳二人因为输了钱,从而在旁边疯狂指责张懋。

    张懋红着脸不说话。

    朱见济只觉得自己是靠本事赢的,哪里需要别人喂牌?

    他又不是梁武帝!

    “等开春之后,老张就给我滚去辽东打女真,打的不好,固安你就别见了!”

    也许是得到了长辈的默认,今天入宫没多久,张懋就跟固安公主耍起了眉来眼去剑法,看的朱见济牙痒痒。

    张懋顿时发誓,“臣一定帮陛下拿下辽东!”

    “那我俩呢?”

    “总不能闲着吧?”

    徐永宁他们跟着问,“乾圣四年……就打辽东女真?”

    “当然不可能!”朱见济摇头否认。

    大明最顽固的老对手蒙古已经被打下去了,只要大明看的严实,继续用经济政策同化、分裂蒙古的不同部落力量,让其无法团结起来,北边在未来几十年里,预计不会出现新的敌人。

    除非草原上的长生天显灵,真给蒙古佬逆天改命了。

    西边的亦力把里也是安稳。

    新任国主上台以后,他们正忙着和那个仿佛朱祁镇上身的家伙内斗呢,哪里想要和大明开战?

    西南改土归流成效良好,已经有很多地方给朝廷缴纳赋税了。

    但这并不代表,朱见济就能坐享其成了。

    外面的历史遗留问题可还有安南、旧港宣慰司等地呢,小日本偶尔也需要考虑下。

    内部更要注重。

    以中国的体量,自古以来的覆灭,极少亡于外国,很多都是亡于内伤。

    内部关系不调整好,一伤再伤,到时候朱见济的后代子孙还要去吊一回煤山上的老歪脖子树。

    “我已经成立了审计署,让吴敬担任审计长,负责审核乾圣朝以来,朝廷上下的财政去向。”

    “你们应该能猜到查账这事有多大影响吧?”

    三人齐齐点头,当然明白。

    账本是某些人的遮羞布和钱口袋,一旦有人要掀开,轻则“火龙烧仓”,重则“水煮钦差”。

    跟上次查官田一样,不动用雷霆之威,下面人才舍不得掏钱出来给朱见济看。

    加上还有让僧侣们纳税的事,都需要徐永宁他们像三年前那样,去外面走一走。

    我要做明世祖

 第216章 乾圣四年

    乾圣四年。

    大臣们只觉得跟以往没啥不同,仍然是打卡上班,然后去吏部进行考核,想着办法升官发财。

    毕竟皇帝已经掌权挺久了,总不会再出新的幺蛾子。

    下面的朝臣对自己信心满满,想着再来其他的冲击,自己也守得住!

    但事实证明,他们身体虚,受不了。

    正月十五一过,朱见济就宣布正式成立审计署,并对太府寺进行了改组,将后者兼职的“审查”职能交由新组织负责。

    而审计署的成员,大多是朱见济此前培养出来的计算人才。

    长官由数学家吴敬担任,下面又有五朵金花作为副手——

    这五个姑娘是最早被朱见济发掘出来的算账能手,如今跟着他做事已经很久了,甚至还在太府寺中当上了不小的管理领导,虽然没有朝廷的正式任命,但北京城里的人都知道,这五位是眼下大明朝罕见的女性官吏。

    而这五朵金花也深知如此前途来之不易,所以并没有趁着朱见济几次大放宫人的机会辞职回老家,而是选择留在了宫中。

    她们都是因为家里贫困,很小就被父母卖到宫里的。

    这些年有了积蓄,曾经联系过父母,结果发现后者在卖女儿拿了笔钱之后,已经生了新的孩子,天下逐渐步入大治后,新的生活也让他们把当年卖入宫廷的孩子忘到了脑后。

    金花们非常遗憾,然后便决定不去打破对方的平静了。

    反正这么多年下来,她们要出宫做普通人也难。

    而且被皇帝调教过,又经历过不少事,金花们心里自有一股傲气。

    出宫重新做人,结果无非是带着多年积蓄,以“老女官”的身份嫁人,留在宫里,指不定另有天地可以去开拓。

    以她们的身份,如果不能嫁个有作为的汉子,还不如在宫里侍奉皇帝终老。

    要知道,朱见济的名声在常年经营下,在民间和宫廷里是很好的。

    因为身处下贱,所以他们只会去注意哪个统治者能对自己好一点,让自个儿活得轻松一点,朝堂上血流成河,其实跟老百姓并不相关。

    在这方面,扶持百姓建立农会,开工厂给人提供新的工作机会,又大力推动大明道路建设的朱见济显然是话本里道德完美的“圣明无过天子”,不再需要德云社的努力宣传,自有百姓拥护。

    宫人们也从未见过有皇帝会如此友善的对待自己。

    又是教本事,又是放人回家跟家人团聚的,甚至到新年这种传统好日子,朱见济还会给他们放假发红包……

    在乾圣朝,原历史上嘉靖帝遇到的“壬寅宫变”绝对不会发生。

    就算有胆大放肆的宫人企图造反,也会被人举报掉。

    所以,除了高贵的官老爷们觉得皇帝对自己过于苛刻之外,朱见济简直是超大号的“圣光普照仪”。

    这些人爱戴朱见济,服从朱见济,对于皇帝让他们去查官老爷的账本,也毫不犹豫的去做了。

    最先遭殃的就是京城的各个部门。

    即便有老爷们费尽心思的掩藏,在计算机们尽心尽职的搜查之下,还是被揪了出来。

    锦衣卫当场将人拿下,送入诏狱进行审问。

    正月还没过完,北京城的官场中又是一片哀嚎,那些因为经济问题被暂停职位的官员让吃瓜群众们看的非常快乐。

    王文老头的脸色也为此非常难看。

    他此生最得意的事,无非是辅佐了两个有为君主,开创了大明如今的中兴景象。

    考成法虽然让他在六七十岁再次成为了“孤儿”,但王文并不后悔。

    为官一任,总得做些能在史书上被人熟知记住的事情。

    眼见大明吏治好转不少,王文也跟着心里飘飘然起来。

    很多官员都相信,只要朱见济保持这样的作派十来年,就能让大明承接永乐、仁宣之治,步入盛世时代。

    到那个时候,大明便是真正的“远迈汉唐”。

    王文作为老臣,在汗青之上,也会有浓墨重彩的一笔。

    结果这次的审计,却让吏部尚书见识到了“百密一疏”这个真理。

    原来在他坐镇的京城,还有这种事!

    虽然朱见济安慰他经济问题永远存在,但王文觉得还是自己辜负了皇帝的厚爱!

    他怀着一腔火气,决定把今年的考成难度继续提高。

    搞完了京城之后,朱见济又以吴敬为钦差大臣,率领审计署成员去地方各省查账。

    吴敬和徐永宁他们一同坐船南下,先去了浙江。

    随行的还有要去龙虎山宣读皇帝对张元吉这位天师处理结果的使者。

    船只在南京靠岸,使者就转入长江,沿江而上去了龙虎山,跟吴敬他们和平分手。

    徐永宁跟柳承庆携兵而来,让当地的官员想起了四年前的类似事件。

    有了那人头滚滚,拆家分产的例子,没人敢在明面上和吴敬过不去。

    等吴敬一落地,就有老朋友上门拜访。

    毕竟吴老头好歹当过浙江布政使司的幕僚,还负责一省田赋工作,认识的官员其实不少。

    “你我相识数十年,若是有点差错,还请手下留情啊……”

    老朋友含泪说道,“吴兄你是了解我的,我对钱财一窍不通,只知道按朝廷心意做事。这些年来,治下太平,几次调任,也有百姓相送……”

    所以要是查出来了经济问题,那一定是底下的官吏有过失,他不过是个清白单纯的老男孩啊!

    “吴兄你是了解我的,我的职位低微,上官一来就能对我呼来喝去,要是有什么问题,也不能赖在我的头上……”

    “吴兄你是了解我的,”还有人哭诉的理直气壮,“我根本不干活啊!”

    既然不管事,那出了问题也不能关联到他身上!

    吴敬被这群人烦的头都大了。

    最后,大头娃娃吴敬只能强行闭门谢客,请了徐永宁二人过来镇宅子,方才能安心的对浙江省财务进行审查。

    在此期间,省府之中总有过去管账的人员出意外——

    或不小心暴毙身亡,或畏罪自杀,或主动投案。

    甚至还有喝醉了的神经病企图当街刺杀吴敬等审计署特派员。

    在刺杀不成,神经病被果断击毙后,又见有火光在浙江各地燃起,要么烧了用于存放档案的库房,要么就是把某些关键人物给烧死了。

    反正给审计署的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麻烦。

    好在勇敢吴敬,不怕困难!

    他毅然决然的选择了迎难而上。

    徐永宁他们也反应迅速,直接带着兵马入城驻扎,有问题就直接抓人,宁可杀错不可放过。

    而另一边,使者一路跋山涉水,总算是来到了道门圣地龙虎山。

    他风尘仆仆的上山,浑然不管道门超然之气,立志要让皇帝的意志取代天师的意志。

    张家道士们颤颤兢兢的迎接了使者的到来。

    自打张元吉被老百姓举报后,原杰除了打报告请皇帝指示,还派人上龙虎山交涉过,质问天师府的恶劣作风。

    不过他们当时也没在意,毕竟自己是道门执牛耳者,而原杰不过是路过此地,连现管的权力都没有,何必理会?

    直到张元吉被从天而降的锦衣卫给压入囚车,他们才后知后觉,乾圣皇帝才不会给自己这个面子——

    当初为儒门执牛耳者的北孔家族,现在已经变成执牛鞭者了。

    听江湖传闻,就是当时的太子,如今的天子指使人把事情扩大化,然后利用滚滚舆论对其下的死手。

    信仰儒门的,可是能掌握权力的士大夫们。

    北孔如此地位都被干趴下了,他们又算什么?

    以前山高路远,只认为皇帝不会对自己重拳出击,谁知道来真的?!

    于是当使者宣读圣旨,对张家进行毫不客气的斥责时,天师后人们听得满脸通红,在湿润的三月春里不停打颤,诚惶诚恐不敢反驳。

    我要做明世祖

 第217章 宗教管理办法

    “张天师?”

    “我大明朝从未有过天师这种东西,尔等僭越至此,难怪陛下震怒!”

    在使者宣读完旨意,在张家道士的不停讨好挽留下,才稍稍缓和了脸色,收好银子进口袋,说了这么一句话,“孔家已经学乖了,尔等好自为之,不要自寻死路了!”

    以朱太祖的豪横之姿,“天师”这种东西本就是犯了他忌讳的。

    想皇帝自称天子,你来个天师,岂不是要压老子一头?

    于是老朱同志下旨不准张家人自称天师,只能称之为“真人”。

    奈何就跟安南一样,对着朝廷说自个儿是国王,其实在国内仍然自称“大越皇帝”,骗爸爸玩呢!

    张家对民间的宣传里,还是打着天师的旗号。

    等到现在,随着市民文化发达起来,人人都称张天师,就算是殿上君子,偶尔也会随大流的叫两声。

    不过眼下皇帝对张家人很不满,他们给自己脸上贴的金,自然也就被无情剥了下来。

    “可……可我等如今的掌教如何?”还有道士比较关心张元吉的下场。

    毕竟他们可以通过这人的结果,推断下当今天子对自家的态度。

    使者冷哼一声,“还想着那个罪人呢?你们自身都难保了!”

    “反正我言尽于此,接下来要有事,最好听朝廷的,不然……”

    他一甩袖子,转身走人了。

    张家人等人没了影子,才敢在后面忿忿,“这阉人当真可恶,收了钱就含糊了咱们两句!”

    多说点不行嘛?

    人长了一张嘴,就是用来说话的!

    但即便他们心中再怎么恼怒惊颤,也就如此了。

    天师府里的道士们难得认真打坐,祈祷上苍,希望老祖宗能保佑下自己。

    曲阜孔家那近乎抄家的下场,张家人听完只当看了个热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