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我要做明世祖 >

第146部分

我要做明世祖-第146部分

小说: 我要做明世祖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论朝堂诸公,还是四海匹夫,亦当明白我中华不容侵犯之理,切不可只会做仁人君子,却忘了孔圣人以直报怨的教诲!”

    “我朝子民的命,还是比旁人高出许多的。”

    朱见济说完,就转身而去,留着已经被割了一大半鱼香肉丝的妥罗等人在刑场上有气无力,被人强行灌入人参水续命。

    朝鲜那边,朴珍樉带着大明派遣的使臣黄宏和沈倩成功见到了李瑈。

    姿态英武的朝鲜大王以正式的礼节迎接了两位上国使者,又设下隆重的宴会予以款待。

    吃吃喝喝到一半,李瑈就借着气氛问起了大明方面的回应。

    “陛下要拿辽东,心意坚定,不可能转移,大王还是放弃吧!”

    李瑈也知兵事,虽然有点不甘心北土沦为大明掌控,但小国对上大国,就得认清自己身份——

    虽然太祖皇帝曾经把朝鲜列入“十五个不征之国”的名单中,但后面朱太宗不就变了卦,还在越南设立了交趾布政司吗?

    而且朱太祖要是对朝鲜完全信任,又何必将明显的谎话写入《皇明祖训》里面,给后人留下一个拿捏朝鲜的把柄呢?

    所以李瑈再怎么不满,面对大明使者明显的不耐烦后,也放弃了纠结领土的问题,转而关心起了“宗系辩诬”一事。

    当得知大明皇帝的确承诺修书以做更改时,李瑈松了口气。

    只要在他当政期间,能够解决这个困扰了朝鲜数代的难题,那他李瑈就注定是个“明君”!

    他会有个好名声的。

    本以为这是出使最大的好消息,结果朴珍樉去后面独自汇报之时,又说了皇帝对“训民正音”一事的不满,引得李瑈再次惊讶愣神。

    “以臣之见,世宗的训民正音的确是无聊之举,大王不若将其更正,一来可以扭转世宗痹政,二来也可向国内的贵人百姓,以示大王仁慈教化之心。”

    我要做明世祖

 第238章 巩珍到达了好望角

    朴珍樉也是有些上进想法的。

    遇到难题了,国内的权贵把他推出去当龙套,活的死的都随便,怎么会不让朴珍樉心里忿忿?

    而在大明待的那短暂日子里,朴珍樉不仅见到了天子的圣颜,还在放下压力后,认真去体会下天朝上国的风物。

    着实比物资贫乏的朝鲜好太多了!

    作为一个半岛小国,朝鲜的地形本就是山地居多,适合生存发展的地方小得可怜。

    就连国都汉城,比起他在大明经历的地方州府都不如,又小又矮的,地上还没有铺上平整结实的水泥,就是一片稍微平坦点的沙土地,人走两步,尘土就飞的到处都是,跟在大明的乡村差不多。

    在没去大明之前,朴珍樉觉得自己能混到汉城里当个不起眼的官员,已经是祖坟冒青烟了,汉城自然也是他眼里最豪华最雄伟的城市。

    结果现在滤镜破灭,在大明的降维打击下,更让朴珍樉进化成了一个中华的忠实舔狗。

    朝鲜国内本就极度推崇大明的文化,现在朴珍樉的转变,也是情理之中。

    黄宏和沈倩与之乘船到朝鲜之时,也曾经对其有过指点,让朴珍樉心里的不平衡和野心更加膨胀。

    他朴珍樉,又何尝不想做出一番功业,等着出名以后,移民大明呢!

    所以他想要在朝鲜爬高一点。

    当年申叔舟等人利用“训民正音”一事得到世宗信任,由此成为朝鲜政坛常青树,自己也可以!

    虽然朴珍樉也知道,对方也是有真才实学,才有这番成就……

    可大明天使不是告诉过他了嘛,有没有能力不重要,能让上头的大王舒心才是最棒的!

    对于李瑈来说,没什么比巩固他的地位更重要!

    “废止这种弊政,的确很有必要!”李瑈沉思之后,面对着朴珍樉期待的眼神,最终点了头。

    训民正音这事吧,在国内本就是反对力量极大,要不然推行了几十年,仍旧成果寥寥?

    用当时反对派的话来说,“我朝自祖宗以来,至诚事大,一遵华制。今当同文同轨之时,创作谚文,有骇观听。”

    “……蒙古、西夏之类,各有其字,是皆夷狄事耳,无足道者。传曰:用夏变夷,未闻变于夷者也。……今别作谚文,舍中国而自同于夷狄,是所谓弃苏合之香,而取螗螂之丸也,岂非文明之大累哉”。

    反正就是坚持自家是“小中华”,跟中国同文同种,才能在大明的众多狗腿子中独占鳌头。

    一旦有了谚文这种不伦不类的文字,自家就跟蒙古日本那样的蛮夷一样了!

    直到现在,汉字还是朝鲜官方的正式文字。

    用谚文,那是会被贵人们鄙视,称之为“文盲”的。

    废止这玩意儿,可以拉拢士大夫,同时为自己培养一些民间的帮手。

    两班到贵族垄断朝鲜的官位,也是很久了……

    于是李瑈跟朴珍樉一拍即合,决定响应上国号召。

    为此,黄宏答应之后会将大明那边用于教人识字的“字典”给朝鲜带几本过来——

    朱见济之所以能够迅速的培养出一大批识字知数的计算机,很大的程度便是他弄出来了一套基础的认字方法。

    他让翰林院的学士们把古代用于标音的音符收集出来,然后按照后世章太炎发明的汉语注音法,参考各方意见,总结出来了大明版的“三十六字母”,用于教导文盲认字。

    等到登基后,他更是直接让翰林院以这套音符为基础,编修《乾圣字典》,收录了上千个民间常用字,疯狂撒钱印刷,推行地方,成功为大明的扫盲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

    李瑈他们当然高兴黄宏的大方。

    虽然这项运动听起来跟训民正音差不多,但中国的就是好!

    在朝鲜的文化圈里,只要跟“中华”沾点边,总是很受欢迎的。

    ——————

    就在朝鲜折腾一轮新的“训民正音”时,一直被朱见济惦记着的巩珍船队,却是正停留在非洲的最南端进行修整。

    刚刚经历了一场风暴的船队得到了各方仙神庇佑,没有损坏多少,但一通风浪下来,还是让船员们受惊不小。

    为了安抚大家,巩珍当机立断,决定靠岸休息休息。

    他们落脚的这块地方没有出现那种浑身黑皮的土着,估计是个无主之地,倒也方便了大家放松。

    一些人组织起来去旁边狩猎,或者捕捞海里的鱼填填肚子,巩珍却是摊开被海水打湿的世界地图,小心的勾画着。

    他正在对那副朱见济根据“太宗带他马踏寰宇”之梦绘制出的地图进行修缮。

    因为理论和实践一结合,巩珍发现地图上面还有不少错误。

    比如说他沿着海岸线一路向西去,并没有遇到那个囊括了地中海的奥斯曼帝国,而是在埃及之地,撞到了名为“马穆鲁克王朝”的怀抱里。

    那是一个由奴隶阶级篡位而建立起来的奇葩政权,如今也正处在内战频繁之时,王座上面经常换人。

    要不是巩珍手里带着大明皇帝和帖木儿帝国卜塞因分别开具的通行证,还有一路行来各国给出的证物,只怕就得被埃及给扣押在那边,不得脱身了。

    对于马穆鲁克王朝来说,帖木儿帝国多次击败过自己,算得上“宗主国”地位,对于从它那边来的使者,还得到了统治者的手书认可,必须得谨慎对待。

    而大明的面子,他们也是必须给的!

    不要觉得马穆鲁克王朝远在埃及,就跟大明没有关系,其实并非如此。

    太宗永乐时期,除了郑和下西洋之外,在传统的陆路交流上,也没有落下。

    太宗皇帝派遣当时的外交家傅安多次远行帖木儿和东察合台汗国。

    此人跟前辈苏武一样,经历了被扣押、被追捕、被排斥等等事情,最终成功的说服了两个中亚大国对明朝宣布臣服。

    而在此后三十多年,长达数代皇帝,傅安不断的往来于大明和中西亚之间,促进了双方各方面的交流。

    就在此前提到过的,帖木儿使者目睹了大明阅兵之雄壮,对其低头的事件中,马穆鲁克王朝其实也派出了使者到来,在土木堡接受了太宗皇帝的接见。

    埃及方面本来没把大明这个新兴的东方帝国当回事。

    在他们眼里,只有曾经纵横天下无敌手,还用马踩死过伟大哈里发的蒙古人才值得他们弯腰跪拜,所以在郑和带着船队到埃及的时候,还被马穆鲁克给拒绝靠岸过,表现的极为不友好。

    结果在阅兵之后,帖木儿帝国软了,马穆鲁克也跟着软了,使者回去告知大明的强大后,埃及就开放了和大明的往来限制,态度大为好转。

    由于隔的太远,同样是在土木堡之地发生的大变乱并没有传到埃及统治者耳朵里。

    所以在此时此刻,这群人仍然觉得土木堡是一个充满了帝国荣耀的地方,大明仍旧是一个靠着亮亮肌肉,就可以“万国来朝”的世界级霸主。

    对于从大明来的,久违的官方使者,就算国内动乱非常,他们也不敢轻易下手。

    只是巩珍觉得对方家里乱糟糟的,自己的船队上还带着不少珍贵商品。

    一时之间可以按耐住贪婪之心,时间一长就不容易了。

    谁让隔了个大洋,出点事是很正常的呢?

    再加上出行之前,皇帝让他多走走看看,除了原有的郑和航线,也要敢于开辟新航路,所以巩珍决定只在埃及停留短短时日,做了些交易,把接下来的物资补充好后,又继续沿着海岸线南下,直到新大陆的最南端。

    我要做明世祖

 第239章 巩珍越过了天涯海角

    本来从大明本土出发,一路来到这边,也花不了太多时间。

    起码不会用上一年多的功夫。

    可巩珍的船队除了开辟航路,重续郑和荣光的使命外,还附带了外交任务,是需要和途径各国进行交流交易的。

    而亚非大陆何其广大,上面分布的国家又何其之多!

    一路走走停停,算上进行补给、遇到意外后修整的时间,才让他们走了这么久。

    如果现在返航回家,倒是没必要再用一年有余了,可以直接扬帆而回,航程估计会缩减一大半。

    但巩珍并不甘心。

    他眼下到的新大陆最南端,正是郑和当年航行中,到过的终极地区。

    只要他再往前踏出一步,就会见到一片从未在大明的航海图上记载过的天地。

    他年少之时就极为仰慕郑和的功绩,现在人近五十,还有机会超越偶像,如何能让巩珍放弃?!

    而且朱见济给出的地图,也有不少地方需要修改,要是不根据事实依据调整眼下的世界各国地图,只怕会误导后面下海的人。

    好在朱见济对自己的水平也极有自知之明——

    在巩珍下海远行之前,朱见济不仅抓着人,把自个儿肚子里关于沿岸各国的情况转告给了对方,还坦然承认,

    “朕当年于梦中见太宗,随之游览天下乾坤,虽然有幸,却不免年幼懵懂,醒来后亦是记忆有缺……故而地图之上,难免有差错,还请卿家多多担待,能改则改,莫要顾念朕的颜面。”

    有错就要改正,不能给别人挖坑。

    这是朱见济的优点。

    再说了,为什么他弄出来的世界地图只叫做《乾坤万舆图》,不是《坤舆万国图》呢?

    不就是因为他历史成绩不好,根本无法把这个时代的世界各国给清楚指出来嘛!

    能够认出奥斯曼、帖木儿,已经是他努力过的结果了。

    为了防止自己的无心之失坑到了巩珍这个航海家,朱见济没有在地图上多折腾,除了他认得的几个有名国家外,并没有多余的记载,只是标记出了单纯的地形地貌,还有海上洋流。

    后面的几个玩意儿对一个文科生而言,还是可以复制出来的。

    毕竟“洋流”本就是高中地理的大章节。

    至于各个大陆的名字……

    这个就交给大明的航海家们去起了。

    那些前世的地理名词,到现在就得按照大明的习惯来命名!

    所以对巩珍而言,其实他还有个帮皇帝补全世界各国和地理情况的任务在身。

    大明本土所在的大陆,自然就被称之为“神洲”了,这是绝对不可能更改的。

    不过后世的汉语地理名词,也有不少是根据中国人自己的风格整出来的,所以像“地中海”、“红海”等,并没有变。

    而他绕过红海后南下的这片应该被称作“非洲”的广袤大陆,就因为其炎热的气候,被巩珍标注为了“炎洲”。

    炎洲东部也有几个国家,由黑皮的蛮夷组成,其文明亦是极为落后。

    不过他们待人还挺友善,除了见到他们的船队时喜欢大喊大叫,围着他们左看右看外,倒没有多余的攻击举动。

    有赖于东炎洲北部受埃及地区的影响深远,其中那个“阿比西尼亚”之国也有不少通晓埃及语的人才,经过几手翻译,勉强能让双方实现交流。

    巩珍趁此机会跟这几个黑人国家交换了不少物资,得到了大量的黄金。

    炎洲这边,好像盛产黄金啊……

    这个消息一传回国内,估计得引发大震动。

    毕竟大明本土缺乏金矿,这是个不争的事实。

    而炎洲背后,又是哪些国家呢?

    那些被他们雇佣来的黑人和埃及翻译说,炎洲西部比起东边,要更混乱落后,还有食人族存在,非常危险。

    可巩珍就是按耐不住浪起来的心思,想要绕过炎洲角,去看看新天地。

    想到这里,他又不免埋怨上了埃及统治者的傻逼。

    地中海和红海就隔了那么一点点距离,文明诞生了这么多年,竟然没有人想到过给它开凿一条运河出来,以至于往来几个大陆之间,还要花不少功夫。

    若大明控制这里,那肯定会条修运河出来,然后把控这个人工的海上要道,天天坐等收钱!

    哼,

    蛮夷的脑子就是不好使!

    巩珍边画图边怨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