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我要做明世祖 >

第147部分

我要做明世祖-第147部分

小说: 我要做明世祖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若大明控制这里,那肯定会条修运河出来,然后把控这个人工的海上要道,天天坐等收钱!

    哼,

    蛮夷的脑子就是不好使!

    巩珍边画图边怨念,等到修整好后,才召集大家宣布了自己“越过天涯海角”的决定。

    他还是要去新世界走一走。

    “船上的罐头要装一批新的,还有豆子也得发起来……”巩珍又对人吩咐道,视察起了船上的储备。

    对于下西洋,朱见济是非常重视的。

    除了在造船和人手上的关注,有点小强迫症的他就连船上应该吃什么都掺和了一脚进去。

    远途航行,很多物资都不利于储存,人在海上漂久了,体内缺乏一些营养,也容易出现不测。

    好在大明已经出现了玻璃。

    朱见济于是命人制作出了简易版的罐头,将烹制好的食物装入玻璃瓶子里,木塞封口后又高温杀菌,配上中国传统的泡菜,倒是极大缓解了船员的维生素问题。

    而且中国人的种族天赋就是种菜,船上也建了几个大箱子,装了土当成菜地用了。

    “越过这个大陆角,会有洋流往北……我们可以乘着这股海流北上,进入地中海。”

    “埃及那边的人说,泰西之地小国林立,鱼龙混杂……当年东罗马帝国覆灭,其中学者、遗族,大部分都逃去了泰西,也不知道如今剩下多少。”

    巩珍还是不忘初心,牢记朱见济让他收集罗马文献资料的任务的。

    可惜他西行而来,走过了神洲中西部的其他国家,都表明东罗马亡国之后,大部分国民都因为信仰有别的问题,跑去了泰西。

    残留在原本土地上的各种资料也是零零散散,逼的巩珍必须去趟泰西才行。

    想那东罗马举国信奉一个名为“东正教”的宗教,跟泰西的天主教倒是同出一脉。

    双方间虽然有异端别派的分隔,但比起亡其国的异教回回来说,还是有亲近理由的。

    虽然这种信仰争端对巩珍而言,不是什么大问题,完全没有必要强求别人只信一个神,但他还是尊重别人选择的。

    再说了,东罗马的残余分子们,也没别的地方可以去了。

    停留了两三天后,巩珍率领船队再次扬帆起航,航向转变,向着北边而去。

    “从今日起,我便是超过郑和了!”

    看着罗盘上的指针换了个方向,巩珍心里豪气干云。

    如果王景弘和马欢他们知道自己“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也不知道会是何等表情。

    为了这一刻,吃再多苦难也是值得的!

    只是炎洲西部的海岸线过于漫长,巩珍他们的飞剪船在搭完了洋流这趟顺风车后,也在海浪飘摇之间显得颇为吃力。

    比起海岸线平整的东炎洲,西海岸的路上还有各种曲折的海角以及蛮夷阻隔,以至于过了两三个月,才成功到达地中海的门口。

    我要做明世祖

 第240章 乾圣五年

    在后世的直布罗陀海峡前,巩珍差点激动的落泪。

    此时按着大明的时间算,已经到了乾圣四年的末尾,再过几个月,他们就出海满两年了。

    这让巩珍和他的船员们怎么不感慨万千?

    “等过了这个海峡,就直去罗马那边……”

    作为这个时代的欧洲中心,罗马的地位是非常崇高的。

    不仅仅因为教皇在那边宣布代表耶和华统治人间,其周边地区的经济繁荣也是它受到泰西各国亲赖的原因之一。

    更重要的是,东罗马帝国的王族和学者们,貌似都在罗马城中。

    “其他的蛮夷之国,不必理会,咱们不要在这群鬼佬身上浪费太多时间。”

    巩珍心里想的很直接。

    毕竟在出行之前,皇帝陛下就对他说过,泰西之国虽然号为文明,可其根骨之中,“匪性极重,不便交流”。

    泰西民族的祖先,就是以前南下攻击古罗马帝国的野蛮人,灭亡了先进的文明后,硬生生的把还算干净整洁的泰西洲给拖到了黑暗的中世纪里面,统治水平大为下降。

    听说其经济模式还是中国周朝时候的分封井田制,国主任免还得让教皇来……

    有此种种,巩珍便放弃了跟其他国家打招呼的想法,决定见了教皇就行。

    反正那个宗教头子才是泰西的真正统治者嘛!

    可惜想的挺好,现实里却总会遇到意外。

    就在船队刚刚靠近海峡,和地中海遥遥相望时,巩珍他们就遭遇了一场性质恶劣的海盗打劫事件。

    海盗对他们来说,其实也算熟悉了。

    毕竟走了这么远的路,谁还没看过几大波海盗?

    真以为海上和印度一样平和?

    不过这次的意外之处,在于和海盗进行交战的,是一个泰西国家的船队。

    依照巩珍此前收集的资料,对面船只上高高挂起的旗子,貌似是西班牙国的标志。

    而与之交战的海盗队伍,则是在炎洲北部和地中海内,享受诺大声名的瓦尔瓦里海盗。

    瓦尔瓦里海盗作为一个被奥斯曼帝国扶持,以及自己还在陆地上控制了一片领土的强大团体,在地中海上严重威胁着南欧意大利城邦和西班牙的海上贸易。

    特别是在这个狭窄的海峡附近,时常会爆发剧烈的战斗。

    而巩珍他们这次迎头碰上的,则是海盗们压着西班牙的船队打的场面,后者的船舷都被打断了,显然撑不了太久。

    海盗们也没有忘记观察四周,在追逐慌不择路逃跑的猎物时,自然看到了船体巨大,高挂着大明龙旗的巩珍船队。

    他们以为这又是一头肥羊。

    虽然对面新冒出来的船队他们没有见过,但豪横久了,也不怕出事。

    先打劫了再说!

    ……

    “还击!”

    虽然不想掺和进泰西这边的烂摊子里面去,但对手既然送上门来了,巩珍也不可能逃避。

    是时候让蛮夷遍地的泰西人见识见识,什么叫做“世界第一的水师”了!

    一路行来,哪个国家不给大明几分面子?

    既然这群海盗敢对着挂龙旗的大明官方船队发起攻击,那下场自然不言而喻。

    真是没想到,踏入地中海范围的第一件事,竟然就要打海盗。

    也是无语了。

    ——————

    “开春之后,要把太学里面的那堆家伙拉出去溜溜,不能一直关在教室里读书。”

    在寒冬没有去尽北京城里,朱见济裹着轻薄却保暖的毛衣,正在对今年的工作进行指导。

    距离第一批太学生入学,已经到了第三年,等到下半年左右,他们就要被放去地方担任官吏,为大明的发展发光发热。

    为了防止出现后世大学生那样,刚出象牙塔就迅速面对社会险恶,以至于毕业生们忙脚乱的局面,朱见济表示“工作实习”是很有必要的。

    山东和直隶的一些地方,去年年底又遭了灾,至今还没有缓过来,正好可以让那些在太学里泡了快三年的帝国学子们去体验一下赈灾抚民的艰苦,顺便参与开春后的耕种事务。

    谁让太学生们大多年轻,正是浑身活力的时候,在太学食堂和必修的骑射课的培养下,个个都茁壮成长着。

    那体魄,不扔去田里拉拉犁实在是可惜了。

    “还有武校里的,也要准备送去边关了……”

    项忠和李秉这两个老头已经上疏抱怨了很多次,说辽东、辽阳和辽西这三个新设立的布政司事情太多,人手稀缺,忙不过来。

    上次西榜弄过去的几百人说来也是九牛一毛,砸下去后出了几个圈的波澜,就没有动静了。

    而且中原和关外情况不同,适应当地的气候和游牧生产体系,也是需要时间的。

    哪怕利用纺织业拉动经济,已经慢慢成了北部地方官的常识,但养羊、整理羊毛和修厂子抢占毛纺织的市场……都很考验官吏们的执行能力。

    除此之外,这三个省终究是初设,大明在那边的统治还没有足够稳固,还是需要进行半军事化管理的。

    蛮夷们在没有足够的教化之前,是需要大明爸爸对其表示关爱的。

    于是他们请求朱见济派更多能镇住场子的猛男过去,一旦出现不听话的,就能狠狠教训对方一顿。

    蒙古作为大明立国以来的长久敌人,好不容易趁着其内乱的东风把人给打趴下了,可不能再给这群混账重新崛起的机会!

    对此,朱见济只能庆幸去年便收了一堆武校学生,眼下也培养的差不多了,倒是可以解一下这燃眉之急。

    “关西的路也要快点修,最好修一条连通嘉峪关和哈密的大马路出来,这样就方便调兵了。”

    去年和帖木儿的使者哈撒说了下夹击亦力把里的事情,虽然不知道哈撒回国后,卜塞因是如何想法,但朱见济显然是要大明提前做好准备的。

    投放军队的一大因素是交通问题。

    道路通畅了,那就能节省下很多功夫,中途调度出了差错,也能有迅速回转的余地。

    所以从关西七卫被合并成新省,王越被调任成首任布政使后,那边就在大肆修缮道路。

    同样的,水泥厂、玻璃厂和纺织厂等等厂子也在那边建立了起来,吸收了不少无业的蒙古汉子进去,缓解了下这个大明最西省份泛滥的拦路打劫问题。

    算上同时在辽阳旅顺,还有山东青岛修建的港口,朱见济竟然也被某些无聊人士抨击为“大兴土木”了。

    奇怪,

    明明他登基以后,都没有修过宫殿,生活上也一直以简朴着称,怎么就成了滥用民力的统治者了?

    朱见济对这些说闲话的民间碎嘴子很不感兴趣,也懒得让东厂锦衣卫的人去查对方了,只是在心里想着,果然是日子好过了,键盘侠都在大明出现了影子。

    “启禀陛下,还有各藩属国的使者们……”

    商辂及时提醒了一句,让还沉浸在建设大明中的皇帝想起来,他的鸿胪寺里面,还窝着一大堆外国人,等着伟大的皇帝召见呢。

    我要做明世祖

 第241章 东南亚的使者们

    去年下半年打了下满者伯夷立威,收效的确不错——

    李继业率领一万多人成功绕着金洲岛转了一圈,把上面不听话的都打服了,顽固到底的,则是被彻底屠灭,在大岛之上,抹除了其部落所在的痕迹。

    在旧港城那无数堆艺术品的震慑下,有幸前来参观的当地酋长对着李继业挂出的大明龙旗指天发誓,绝对臣服于大明的统治下,如果有反叛者,那被做成新的艺术品也是活该。

    之后,东爪哇岛上的满者伯夷统治者终于听到了自家西岛沦陷的消息,带着无比的愤怒,拖拖拉拉的组织了几千人的舰队,就要去攻打大明军队。

    可惜这群家伙已经各自为政很久了,光是为了个总指挥的位子,就差点弄出个新的内乱来,更别说团结一致打大明了。

    加上李继业一边发出上国征讨的旗号,一边派刚刚宣誓效忠过的金洲部落长者前去劝降,又加剧了对面的分散。

    李继业以大明使者的身份给了东爪哇岛上的不少酋长承诺,说如果他们从满者伯夷的统治下独立出来,自己会说服皇帝承认其合法地位,将之接纳为大明的藩属国之一。

    这让本就摇摇欲坠的“满者伯夷帝国”更进一步的分裂。

    因为这个时代的蛮夷都知道,能做大明的狗就是最大的荣幸!

    大明有钱又脾气好,每一个藩属国给他进贡,都能够收到丰厚的回礼,还不会随便插手自己国内的管理。

    甚至在国内动乱的时候,派个人去大明找爸爸哭一顿,还能感受到伟大的父爱。

    想当年越南陈朝被胡家人篡位,大明不就站出来为其主持公道了?

    虽然后面因为陈朝后裔“中道崩殂”,以至于大明在打趴下短暂的越南胡朝后,“不得已”在其地盘上设立了交趾布政司……

    可最开始,的确是在支持老陈家的人复国啊!

    大明这个宗主国,厚道啊!

    自己一个藩属国下的领主,是不配得到大明爷爷这般爱抚的,但要是摇身一变,从孙子变成儿子,那结果就不同了。

    于是在军事上被李继业挫败了数次,感觉打是打不过了,酋长们转头就准备起来了自家部落的独立运动。

    最后,满者伯夷的淡目太守率先宣布自立为王,自称“苏丹”,建立起来了印尼群岛中,第一个回回教国家。

    要知道,满者伯夷本来是以印度教为国教的,可偏偏由于地理位置优越,吸引了不少***们来经商。

    为了想办法从这群家伙的口袋里掏钱,淡目地区的统治者也跟施家人一样,转信了回回教。

    不过比起施家“老子信教只是为了更好赚钱”的清醒,淡目太守全家转信后,却是越发虔诚,在其统治之下,生活在淡目的***越来越多,信仰问题也让该地区和整个国家越走越远。

    就算没有大明横插一手,再过十来年,这地方也会宣布自立建国的。

    如今不过是提前了十来年罢了。

    由此,满者伯夷还没攘外呢,安内的问题就火速成为了国内第一大矛盾。

    其国王完全控制不住局面,只能坐视手下的酋长一个接一个的跑去旧港,对着大明的龙旗宣示臣服。

    如果不是因为满者伯夷的国王带着老婆连夜跑到了雨林深处躲了起来,指不定就有人立功心切,出卖原来的领导,以换取新爸爸的喜爱。

    李继业为此颇为遗憾。

    要是生擒一国之主,那就可以宣布自己灭亡了这个国家了。

    这是何等的巨大功劳!

    不过他这人稳妥惯了,知道在完成基础战略目标之后,再贪功冒进,容易引起意外事件,葬送此前的成果。

    热带雨林,还是不怎么好混的。

    打南洋的这次,满者伯夷的反抗是小问题,最让大明军士烦恼的,就是当地的气候和茂盛的林子。

    一个不小心,染上了疫病痢疾,那就玩大了!

    于是班师回朝,以述功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