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我要做明世祖 >

第148部分

我要做明世祖-第148部分

小说: 我要做明世祖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个不小心,染上了疫病痢疾,那就玩大了!

    于是班师回朝,以述功绩。

    朱见济对其非常大方,让他做了南京镇守使,负责东南沿海的水师军务,马云则是去广州维护南边的海上和平事业。

    而跟着他们一块回来的,是东南亚诸多藩属国派出恭贺天朝镇压不臣成功的使者。

    大明,已经有很多年没有对南边下手了。

    北边的蒙古和女真跟他们关系不大,所以知道大明干趴老对手后,这些国家的震撼并不是很强。

    而且大明打蒙古,从本质上来说,证明了大明仍旧在维持“大陆本位政策”,对海洋没多大需求。

    这让东南亚的政客们挺放松的。

    结果突然来这么一回事,怎能让人不悚然?

    大明的国策,又要转为海陆并举了吗?

    压力倾斜而来,让人坐不住了。

    特别是满剌加王国。

    满剌加,又称马六甲,本是起家于马来半岛的一个小国家。

    其开国君主拜里米苏拉原来是室利佛逝(旧港东南小国)的王子,国家被满者伯夷所灭后,就逃到了北边半岛上求生,起先还向暹罗称臣纳贡,小日子过的着实不怎样。

    但和正在疯狂独立的满者伯夷地区酋长一样,拜里米苏拉很清楚的知道,当孙子和当儿子,哪个更好。

    所以趁着郑和下西洋,他跟着船队到了北京,拜见太宗皇帝,得到了大明官方的册封,由此建立满剌加王国,摆脱了暹罗的控制。

    借由郑和开辟出来的西洋、南洋航线,位于马来半岛最南端,辖控马六甲海峡的满剌加赚的手脚发麻。

    等后面大明内卷,放弃了海外利益后,满剌加更是接手了大明在南洋的大部分商路,还把领土开拓到了海峡对面。

    李继业环岛打架,也“不小心”把满剌加在金洲上面的势力给剿灭了。

    满剌加王国对此严重抗议,李继业不闻不问,只当有人在放屁。

    反正皇帝说了,整个岛都是大明的,还宣布了海峡的归属。

    满剌加没有办法,眼见赚钱的金猪被大明抓到了手里,就算势力差距再大,也不得不派人入京,对朱见济进行上诉抗议。

    利益驱动之下,蚂蚁也是要去咬大象一口的。

    另外,梁白开在走了快两年的路后,终于顺利从西边返回。

    随同而来的,还有西亚的使者。

    “也好,安排好时间,朕见一见他们。”

    朱见济把趴在自己腿上不肯放爪子的肥猫扒拉开,让内阁去准备使者朝觐的事。

    旧港收回来之后,大明势必控制南洋。

    也该给那群松快了四十来年的小弟们立立规矩了。

    “下臣请大皇帝为我国主持公道!”

    五天后,朱见济才在椅子上坐下,满剌加的使者立马蹦了出来,趴在地上声泪俱下。

    口口声声,都是在谴责李继业的蛮横不讲理,凌辱藩属国。

    朱见济淡定的让他喝点茶,别嚎坏了嗓子。

    “当年尔国之君来拜我太宗皇帝,所得赐的金印、图册,都只在半岛一角,未曾越过海峡。”

    “金洲全境,本就由我朝所设的宣慰司管辖……”

    “如今你说金洲上有尔国领地,那我大明的宣慰司何在?”

    “满者伯夷侵我旧港,故而有今日下场,其国主逃遁雨林不知踪迹,满剌加也想步其后尘不成?”

    我要做明世祖

 第242章 大明对南洋有占有权

    “不要以为朕坐在北京城里,就不知道你们做了什么。”

    朱见济每年花自己小金库里那么多钱去养锦衣卫和东厂,还有德云社那群鹦鹉,可不是为了好玩的!

    虽然还是比不上传言里的“无所不能”,但在近十年的努力下,大明的情报网络的确铺开到了很广阔的程度。

    这极大的延伸了朱见济的“视力”。

    加上马六甲海峡在大航海时代开启后的重要地位,朱见济用脚趾头想想,都能猜到满剌加在大明退出海洋后,从中攫取到了多少好处。

    以前还有不少官员会念叨“朝廷下海,与民争利,于事无补,浪费国力”……

    可等海贸为大明国库赚来的钱越来越多,这种傻逼也当起了缩头乌龟。

    皇帝,不好骗啊!

    “本来李继业镇守使不说你们的事,朕也就当做不知道。”

    “满剌加要是乖顺一点,聪明一点,朕是既往不咎的。海峡那么宽,每天过的商船那么多,大明也不是不能分些好处给大家……毕竟靠海吃海,大家都是要过日子的。”

    朱见济起身提了下腰带,俯瞰下面趴着的使者,“可你们不肯松口,就咬准了这件事,让朕想装糊涂都难!”

    “现在朕在强调一遍,南洋,是大明的南洋!”

    “当年郑和下西洋,可不是为了你们下的!”

    “顺则共赢,逆则讨之,没有别的选择!”

    他对着满剌加使者说道,“现在朕把话说开了,你是要点脸面自己退下去,还是朕让人把你拖下去?”

    “下臣,下臣……”

    “拖下去!”

    朱见济抬手一挥,旁边的侍卫就把还在高喊的满剌加使者提了出去。

    这样的强硬态度,让其余的使者都感觉到了沉重压力。

    虽然他们也早就看满剌加不顺眼很久了。

    这个小国从开国起,就透着一股阴风邪气——

    拜里米苏拉作为流亡王子,在流浪到半岛上后,就刺杀了接纳他的当地酋长,等抱上了明朝的大腿,就对着原来的宗主国翻脸不认人了。

    之后金洲上的华侨面对着满者伯夷的步步紧逼,也曾向着隔海峡对望的满剌加求援,以免遭到屠戮。

    结果满剌加明面上说着接纳,转手就将华侨积蓄洗劫一空,还吞下了金洲的一块地方,霸占马六甲海峡的贸易暴利。

    但这并不代表,看着在东南亚作威作福多年的满剌加被大明皇帝如此嘲讽,他们心中不会“兔死狐悲”。

    因为大家都清楚,皇帝这番话的打击面有多大。

    “安南使者何在?”朱见济又点明了一位。

    坐下的越南代表立马心中一颤,站出来道,“请大皇帝训示!”

    “回去告诉黎思诚,朕的忍耐是有限度的,让他管好越境的那些家伙。要是他管不好,朕就派兵去帮他管!”

    黎思诚作为现任的安南国王,跟朱见济还是同一年继位的,于国家内政上还算有点水平。

    其人掌权之后,就在国内改革官制,大兴科举,把原本断断续续举办的考试制度固定下来,推广儒家文化。

    而越南学习中国的政治制度,也搞中央集权制,这在权力松散的东南亚各国里是非常少见的。

    因为越南的气候跟中国类似,四季分明,故而跟华夏文明走的近,蒙元攻陷中原之初,越南当时的君主还在那里哀嚎着要“为中华复仇”。

    但其他地区气候却接近于印度,使得阿三哥的文化对暹罗、缅甸等国影响深远。

    偏偏众所周知,阿三哥在对外打架上,很不行。

    所以越南这个模仿了中国的残次品,竟然成了东南亚一霸,还有样学样,强迫邻国对其称臣纳贡。

    在幼儿园里打遍天下无敌手的黎思诚未免有些飘飘然,不把大明放在心里供着了。

    在此之前,大明和越南就因为边境问题,爆发过不少次地方斗殴。

    广西那边的官员对此抱怨连连。

    如果交通条件还没有改善,大明西南地区还是被土司盘踞着,那朱见济估计也不会知道,越南这个小国,还有胆子觊觎天朝领土。

    因为从广西、云南传消息来北京,实在是太难了。

    可现在朱见济不管什么“百万漕工衣食所系”,强硬要求沿海地区的官员信件,多用快船发送,便强化了中央对西南边疆的信息收集。

    对此,朱见济曾经下旨斥责过安南几次。

    可黎思诚一边上疏推脱,一边放任国内的土民向着大明境内迁移,然后偷梁换柱,鸠占鹊巢。

    这已经踩到了朱见济的红线。

    他杀满者伯夷这只鸡,不就是为了吓安南这只猴嘛!

    “朕言尽于此!”

    “尔等回去自己想明白,莫要犯了错误,引来天兵才知道肉痛!”

    提高了裤腰带说话就是硬气。

    朱见济腰板笔直的用言语敲打了一番这群使者,然后还毫不掩饰的表示,“旧港宣慰司重设,日后南洋的规矩都由大明制定,不要犯了朕的忌讳!”

    既然要控制南洋,那往那边增派兵力也是应当的。

    金洲那边的人力物力还跟不上来,需要持续性的移民扶持,所以朱见济打算扩建广州的造船厂,以制造更多的船只用于军事和商贸。

    到时候,不用皇帝亲自敲打,南洋各国自然会安分守己,知书达礼了。

    至于造船所用的木材,那也是很方便获得的。

    南方本就水热充足,金洲和琼州岛上面长了不少大树,就地砍伐就地使用,省时省力。

    这也是朱见济要在东北的旅顺建港的原因之一。

    辽东的木材资源也是很丰富的,不用白不用,还能增加当地的就业率呢!

    使者们心里再怎么生气,也不敢冒犯上国,以免跟满剌加的人一样,被毫无尊严的拖出去。

    于是他们只能忍气吞声,附和着朱见济的话。

    “陛下今日训斥列国使臣,是否有些严苛了?”

    宴会散去后,有陪侍的臣子对朱见济小小的提醒道,“我朝礼仪之邦……”

    “礼仪是讲究往来的,上下尊卑不分,不臣于大国,这哪里算得上礼仪?”

    朱见济冷声回道,“大明要有上国气度,可不能一味容忍纵容他国,当个装聋作哑的管家翁。”

    “朕也不做仁宣那样的天子,卿家也不必多劝了!”

    仁宣之治的确不错,但国家政策上的转变,却让大明走上了前宋的老路子。

    朱见济表示,虽然这两位都是他祖宗,但自己是被太宗托梦过的。

    所以在学习前人方面,必须得尊老爱幼!

    可公然暗讽仁宣二帝,也让座下耿直的文官们有点受不了。

    这可是你亲爷爷啊陛下!

    “内阁和六部要忙正事,不要总惦记着朕说了什么……”

    朱见济打断了企图为仁宣说两句话的文官,转头叮嘱起了李贤和徐有贞。

    “物价局、水利局和交通局要在地方州府建起来,人和事都要多多注意……这段时间还是要辛苦一下诸位爱卿的。”

    总派中央的人手下地方视察工作,这对朱见济来说太麻烦了。

    加上封建王朝的体制下,对于事物权责划分本就不及后世详细,地方官员很多都是各种事情一把抓,无法将全部精力放到治理地方上去。

    所以朱见济在思考一阵后,决定增设几个地方机构,方便办事和追责。

    我要做明世祖

 第243章 太学生下乡运动

    眼下大明走在正轨上,除了老天爷不给面子,每年都喜欢弄几场天灾出来祸害人外,朱见济自我感觉,是符合一个正常王朝发展规矩的。

    按照前面历朝历代的经验,一个政权建立后的七八十年左右,当迎来一个盛世。

    因为大多王朝开国之初,政治清明,一路打拼上位的君臣脑子也清楚,能力强大,很容易就能安抚住从战争泥潭里走出来的百姓。

    休养生息、劝课农桑、积蓄国力……这是立国时期的主要基调。

    等到二代三代皇帝上位,一边继承先帝政策,一边做出些许调整,国家就能迎来一个迅速发展的“治世”了。

    就像大明朝的“仁宣之治”,还有汉朝的“文景之治”,本就是抚民政策推行几十年后,厚积薄发的成果。

    而经历过如此的几十年后,应该是要更上一层楼,铸就巅峰辉煌,以成“盛世”的。

    毕竟“治世”只是说明国家情况稳定,百姓没有大面积的受灾,挣扎在痛苦中罢了,在对外方面,可能还会存在着强大的竞争对手。

    如大明的蒙古,汉朝的匈奴。

    而“盛世”却是意味着经济文化和国力都到达了高峰,同时也击败了敌人,成为了该国所在文明范围内的中心。

    以此类推,大明朝的盛世本应该在二十多年前就到了。

    但这不是天降奇才朱祁镇了嘛!

    那一大波见了鬼的操作,直接把朱见济这个大伯送上了历史帝王的倒数位置,保二争一,蔑视赵家三姐妹。

    后面光是为了收拾他留下的烂摊子,就献祭了朱见济他爹和不少老臣子。

    到了如今,这个属于“明朝”的盛世,也该到来了!

    不过朱见济是个很注重实际的统治者。

    “乾圣”可以有盛世,

    可鞑清的“康雍乾”也有盛世啊!

    他绝对不能让自己放松下来,沉浸在天下太平,没有爆发大规模起义和人口增长的快感里,最后让他的盛世也变成“吃糠喝稀”的样子。

    天下兴亡反复多少次,可老百姓的日子差不多只保留在一个水平线上,还是在受苦。

    朱见济和一些地方的农会管理者有书信往来,是知道此时农民情况的。

    虽然集中生产让他们少了很多负担,可下面人还是希望朝廷能给自己多贷一些粮款和农具,以便度过荒年。

    人,是很难胜天的。

    更何况是在小冰河期里面。

    这对于朱见济来说,想要缔造一个他心目中的“盛世”,难度自然比前人更高,要花费的精力也就更多。

    而当务之急的,就是保障农业问题。

    老天爷靠不住,他们就只能尽力而为的去调和水土。

    广修水利,发展交通是极有必要的。

    所以朱见济对朝廷机构进行了调整。

    “以后专人专事,检查起来也方便。”

    权责不明,是懒政怠政的一大因素。

    毕竟不能确定这事责任在于我,那皮球就能随便踢,跟击鼓传花似的,随机找人背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