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我要做明世祖 >

第168部分

我要做明世祖-第168部分

小说: 我要做明世祖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使者听前面的话还挺高兴,可后面一句就不行了。

    “我朝皇帝统御万疆,本就无需事事插手,能御人者,才能御天下。如此次出征,正是因为陛下鼎力支持,方能节节取胜。”

    “帖木儿于大明称臣,汝如此称呼皇帝,已是大不敬之罪!”

    卜塞因本想装个逼,在外臣面前展示自己的胸襟豪迈,没想到被对方揪着这话不放,脸色顿时难看了起来。

    可哈撒在他发怒之前站了出来,让使者先行退下,回城传话。

    “苏丹不能轻易动怒。”

    “用中国的话说,两国交战不斩来使,这是外交礼节。”

    卜塞因冷着脸听他说道,“而且,一旦帝国发兵向西,东方的守备必然会随之空虚,到那个时候,明朝和帝国接壤,如果心里对帝国有怨气,难免不会出兵骚扰。”

    “是伊犁重要,还是波斯重要,还请苏丹想清楚。”

    “我看你是去多了明朝,对他心怀恐惧了!”卜塞因粗着声音斥责。

    “我如果背叛了伟大的苏丹,就不会说这样的话,”哈撒解释道,“我见过明朝的军伍,他的确强大。”

    “明人已经向北击败了瓦剌和鞑靼,向南控制了海洋,现在撕裂了东察合台汗国,獠牙已经露出来了。”

    “以后帝国和明朝肯定会有一战,但不应该放到现在。”

    因为比起明朝那个才二十出头,已经有足够的疆域让他折腾的小皇帝,白羊王朝的乌宗哈桑已经锋芒毕露,就在今年,刚刚打败了曾邀请卜塞因一同出击对方的黑羊王朝统治者贾汗·沙,并且杀死了他。

    黑羊王朝眼见就要覆灭,正不停的向着帖木儿求援。

    卜塞因答应过贾汗·沙生前的邀约,更加拉响了对白羊王朝的警报,在出发之前,曾经对着黑羊王朝的使者立下誓言,说征服了东察合台,就会调转兵锋,为作为战俘而死的贾汗·沙报仇。

    乌宗哈桑的锋芒已然逼近,帝国不应该在此期间两面树敌。

    卜塞因喜欢战事而不爱文化,哈撒真怕他看不清局势。

    如果他两年前知道贾汗·沙会败的这么干净利落,人都没了,哈撒自觉也不会劝卜塞因答应和明朝夹击东察合台的事。

    可事实早就定下,并且主导权由两国君主掌握,他说不上话了,只好请求随军出征,以防苏丹或者某些人做傻事。

    卜塞因想想,觉得有道理,可心中仍旧不平。

    “我对明朝的使者还算客气,只是想和对方大军进行一场正式的比拼罢了,并不是要发动战争。”

    “这不会破坏两国友谊的,你先下去休息,让羽思奴不要激动!”

    东方帝国的军队近在咫尺,让喜爱战争的卜塞因错过切磋的机会,实在困难。

    再说了,他也记仇!

    帖木儿对明朝称臣,那是为了套取对方丰厚的回赐,在除国书以外的任何地方,都是称为苏丹(皇帝)的,卜塞因更要一统天下的土地。

    结果刚刚被人指着鼻子说自己得对明朝皇帝放尊重点,哪里能忍?

    等到第二日下午,明朝的龙旗在远处扬了起来。

    大明的主力军到了。

    卜塞因大笑着向对面发去约战的书信,伊犁城里也派了代表前去说明。

    “真是一些不着调的!”

    方瑛和赵辅这几个老牌将领听完以后,也拉着脸说了一句,不知道是在骂哪边的家伙。

    “他要战,便战!”

    “不能堕了大明的威风!”

    “这一场仗必不可免,如果不能把帖木儿打的服气,那这西域也安稳不了。”

    由于卜塞因让大军先把他们跟伊犁隔开了,要对城里进行支援,必然要突破他的封锁,所以算来算去,还真的只有打一场最简单。

    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

    要是不给人点颜色看看,只怕在谈判场上拍桌子了,对方还觉得你跟他玩呢!

 第277章 两个帝国的短暂碰撞

    响应卜塞因的邀约,方瑛他们决定给他一个好果子吃。

    眼下战事将终,亦力把里注定要一分为二,一为明朝的安西都护府,一为帖木儿扶持起来的羽思奴版察合台汗国。

    但是有赖于朱见济亲自主持后勤工作,同时特派审计官随军核查各方面是否安排到位,使得军队的物资十分充足。

    好不容易从关西拖到这边,要是不花掉一点,那大炮不就白推了吗?

    这铜炮也好重的!

    不过由于打着的旗号是“切磋交流”,总不能真跟仇人一样,把对方往死里打,所以双方只是将军中精锐按比例各自抽调出来,进行对冲。

    卜塞因亲自指挥自己这一边,仍然信心满满。

    因为他这次出征,带来了数千名重装骑兵。

    这些骑兵来源,都是帝国内部享有免税权的“良家子”,相比起步兵可以从平民中选拔,这群家底丰厚的人一开始就具备了锻炼自己军事能力,以及筹备军用物品的条件。

    在战场之上,他们的体格和战斗力,是非常强大的。

    这也是帖木儿,乃至于卜塞因能够带领军队,征服很多地方的主要原因。

    如果不是因为往东察合台这边走,路途漫长且艰难,卜塞因还想带上一些象兵,让训练过的大象对明朝的步兵团进行无情的冲锋践踏,让他们变成肉泥之后,悔恨自己对伟大苏丹的不敬。

    有鉴于大家是在联盟背景之下的“军事交流’”,卜塞因可以考虑把踩踏事故控制的小一点。

    只是他不知道,在明初沐英平定南方的时候,就已经对抗过象兵了。

    而且此时的大明,也在朱见济的努力砸钱暴兵之下,勉强做到了火器的大范围覆盖。

    虽然比起后世,这些火器水平还有许多不足,但已经比仍旧流行的骑兵力量好很多了。

    后发优势告诉朱见济,火药是要炸碎旧时代的,

    而大明在这样的滔滔大势之下,必须成为新时代的领航者。

    在沐英发明“三段击战术”之时,来自火器的那一点星火,已经瞄准了佩戴着铠甲,不可一世的骑兵们。

    等李秉他们在蒙古草原上,把三段击扩充为排枪战术时,骑兵老爷倒在马蹄之下的送葬唢呐就已经有人给他吹起来了。

    在北边守了几年,经常和草原骑兵打交道的方瑛,更是见惯了这些敢于对大明的排枪队发起冲锋的人和马。

    还是那句话,

    大人,我已经说腻了!

    用好不容易推过来的火炮压阵,排枪队在前,又有手持八步大长矛,负责对残余冲锋而来的骑兵进行戳刺伤害的矛手紧随其后,盾手在最前面,跟卜塞因的骑兵们摆开了阵仗。

    伊犁城下,变成了两个帝国精锐军队角力的角斗场。

    只有最关心伊犁城归属的羽思奴在旁边焦躁不已。

    他无法理解明军手里的长管子有什么作用,只希望战无不胜的亲家公赶紧帮他把地盘拿回来。

    如他所愿,卜塞因发起了冲锋。

    明军的炮手点燃了早就装填完毕的大炮。

    再厉害的具装骑兵,在巨大的冲击力下,大多享受到了跟罐头差不多的待遇。

    他们的盔甲的确没有人能用刀兵砍坏,但撞击却足够通过身上的铁板,把他们五脏六腑撞的开花。

    接着,是排枪手连续不断的射击。

    他们已经很习惯做这样的动作了——

    摁下扳手,后退装填,再接着射击。

    无敌的生活,就是这样的枯燥、乏味。

    长矛手在火炮、排枪送走了大部分人后,得到了为数不多的表现机会,把靠过来的人马狠狠扎了几矛。

    由站在城墙上吃瓜围观的徐永宁等人计算得出,从卜塞因的自信冲锋算起,但他派出来的表演队落魄下场,只过去了半柱香的时间。

    卜塞因被火器的威力震撼的说不出话。

    他没有想到,世上还有这样厉害的东西。

    不是说帖木儿帝国没有火器,其实在蒙古人征服世界的时候,他们就有使用火药的经验了。

    帖木儿大帝之时,也曾经让人制造过大型火器,企图折腾出大炮来攻城,但他到底是蒙古和突厥两个游牧民族的混血产物,天生没有这样的技能点,所以最后那些简陋的火器并没有在他的征服过程里发挥很大作用。

    整个帖木儿帝国,流行的依旧是骑兵作战。

    这也是太宗时期,来到土木堡观看阅兵仪式的帖木儿使者为什么会第一个纳头便拜的原因——

    作为一个兴盛的中亚帝国出身者,比起一些低眼界低文化的人,他更能看出明朝展示的火器威力又多么巨大。

    这是两个时代了。

    可惜到了现在,大明才有机会对着帖木儿帝国开一枪。

    ——————

    “卜塞因撤兵了?”

    嘉峪关里面,又黑瘦了一点的朱见济对着传回最新命令的使者说道。

    “看来他还是知道点进退的,不然我连他一块打了!”

    敢抢自己钦定的西域治所,不要命了?

    “就是,我大明天威如此,本就不需要跟这种属国一块动手,军队一动,西域便会手到擒来。”

    旁边的徐有贞趁势又给朱见济拍了个马屁。

    结果朱见济摇头,“还是有点必要的。”

    西域此时的景象,远远不及气候湿热,降水充足的汉唐时期。

    当年雄极一时的吐蕃王朝在气候转变后直接退化成了部落,可想而知西域也不是很美妙。

    在出兵之前,朝臣里也有不少反对意见。

    不是说朝臣又怂了回去,实在是打西域收益不高,治理起来又麻烦。

    朝廷大开海贸之后的确有钱了不少,但也不能到处浪费啊。

    甚至还有人企图转移朱见济的注意力,跟他提议与其西征,不如南扩,去打安南猴子。

    宣宗当年让交趾分裂出去,在明人看来也是极为遗憾的一件事。

    如今大明想打仗,还打得起大仗,不如把交趾收回来!

    奈何朱见济心意坚决,没有理会。

    在马六甲海峡入手,大明在金洲大搞开发后,以这个时代的航海技术,南海和印度洋注定变成大明的后花园,所以处理越南根本不用着急。

    对他而言,收复失地,维护秋叶海棠的统一,是更重要的事。

    至于收益问题,以后重开陆上丝绸之路,总归是可以回本的。

    “朕的意思,有告诉卜塞因吗?”

    “此人又如何回应?”

    “被咱们打了一顿,自然是都答应了,反正他又不吃亏。”传信的人嘿嘿一笑。

    朱见济在战事走入后半段后,就手书一封送到了前线,为的是解决战后问题。

    划分国界线是肯定要的。

    朱见济也不狮子大开口,只是以后世的北疆之地为模板,往四周多了点地方。

    这些地区正是大明打下来的地盘,卜塞因和羽思奴他们,经过之地大多为南疆。

    这是一个可以让人接受的提议。

    随后是关于战俘的事,别的不说,被大明俘虏的各个毛拉长老,朱见济表示他并不想要。

    这几百年以来,西域虽然环境上绿化少了,可心灵上的绿化很迅速,并且大多是喜欢发动圣战的狂热教徒,你不信它就有人跟你拼命的那种,很不利于稳定。

    但直接把这些人砍了,有鉴于眼下回回教在西域大为流行,可能会因为过于强硬的手段引起某些人反复,朱见济就想着,直接就把这群人打包送给同样是信奉回回教的帖木儿算了。

    不管是卜塞因当接盘侠,还是羽思奴来当,他们都没有理由拒绝接受这群同信仰的教徒。

    把该赶走的人赶走了,同时把更荒凉的地方交给对方开发,最后还在皆大欢喜的结局上展开双边贸易……

    这是朱见济拉上帖木儿一块打架的原因。

    他得找人帮大明接受垃圾,分担下开发西域的压力。

    要把小冰河时期的西域建设好,的确不容易。

    再说了,东西一块动手,还减少了大明的后勤压力,以后要是再想拓土,就能以伊犁等地为基地,直接调度往旁边打了。

 第278章 战后

    在西域的治理上,朱见济决定仿效唐朝的方式,将之分为三种——

    一类是在适合农耕的地方直接划分州县,接受朝廷管辖,一类则是设置新的卫所,实行军事化管理,最后针对散布在茫茫戈壁沙漠中的绿洲部落,则是采用羁縻统治。

    没办法,虽然朱见济很不喜欢羁縻这种只拿个名义的治理办法,但那些部落实在分散,在打完仗以后,国库又陷入了短暂的空虚贤者时间,需要时间恢复,没多余的钱投入其中。

    “大明是中央天朝,西域又是汉唐故土……你们臣服于大明,本就是应该的。”

    在战事结束后,朱见济在嘉峪关接见了那些投靠明朝的原亦力把里人。

    皇帝仍旧是一身干练的打扮,很客气的为他们举办了一次宴会。

    不过朱见济可以随意洒脱,底下的人却唯唯诺诺的,不敢有丝毫僭越。

    明朝那惊天动地的火炮,已经把这群生活在草原时代的牧人给吓破了胆子,而且敢于反抗的,也都被杀掉了,留下的更没啥骨气。

    听皇帝这么说,他们自然疯狂点头。

    “伟大的皇帝,是天底下最高的统治者,万物都该臣服于你!”

    朱见济莞尔,随后提起了另外一件事。

    “朕知道,你们还在担忧信教的事。”

    明军在战中针对某些分子的重点打击,让这群人也有阴影。

    虽然佛教在西域影响深远,他们能够迅速的投向明朝,也表明其并非狂热信徒。

    毕竟很多人,都是被迫皈依的。

    但底下的无知平民总是会很轻易的落到宗教陷阱里去,何况回回教作为一神教本就激进,成功洗脑了很多底层人。

    这让信念浅薄的领导想要再次改换门庭,也得考虑下底层的反应。

    他们又不能把反对者都杀了,那可是自家的基本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