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我要做明世祖 >

第169部分

我要做明世祖-第169部分

小说: 我要做明世祖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让信念浅薄的领导想要再次改换门庭,也得考虑下底层的反应。

    他们又不能把反对者都杀了,那可是自家的基本盘!

    所以他们只能保持现状,看看皇帝本人的态度。

    如果皇帝厌恶,那他们自损八百也得改,因为要保住部落延续,不然明朝弄几个大炮轮一发,他们就没了。

    如果皇帝态度中和,那他们就能像佛教、景教那样,融入大中华嘛。

    “朕对这些东西,都是一视同仁的,总不能信了佛祖真武,就不准人去信别的神了……中华自古以来就包容万物,没什么嫌弃的。”

    “但任何教派,到了中国,就得守中国的规矩!”

    “那些被处决,被抓去修路的,是因为他们本就有罪!”

    在激进的思想指导下,在大明以前对西部放任的情况下,那些人弄了多少次“圣战”,抢了多少次大明的商队?

    朱见济在来之前,可是拉了一大串清单出来,要跟他们算账的。

    眼前的这堆投降派能够好生的来到嘉峪关面见天子,很大程度上,除了他们举白旗很快外,还有他们没有对大明造成过大的伤害。

    所以朱见济可以给他们安排好吃喝。

    至于世俗化……那也不成问题。

    穆圣人在经书里还提出过女的不能乱抛头露面呢,奥斯曼的宫廷中不照样流行露着肚脐细腰跳舞的美艳妃子?

    再高大上的理论,都是要为人服务的。

    特别是在从古至今都重视世俗生活,强调人本主义的中国。

    在文明程度的碾压下,脱胎于原始游牧,还得依靠鼓吹神明来凝聚人心的一神教也没能抗住来自中华的同化。

    太祖时代就有个回回官员,遇到教法和国法冲突,还被教徒走后门求情的情况,最后还是依律做出了处理。

    对面前这堆信仰本不坚定,还见识过天朝福报的人来说,世俗化还是挺容易的。

    而只要肯乖乖听话,朱见济也不会过于为难这些教徒。

    都是大明子民嘛。

    于是在皇帝的亲自指导下,新成立的安西都护府除了在建设方面定下了基调,划分了行政区域,在信教方面,同样取得了巨大的成果——

    回回们表示要顺应社会发展,绝对不搞教条主义,并且承认,比起穆圣人那“最后一位先知”的身份,已经传承数千年,并且仍旧是世界第一强国的大明天子更具有权威性和神圣性。

    一旦双方发生冲突,代天行政的皇帝必然是第一位。

    同样的,他们也要接受朝廷宗教办的管理,跟佛道等教一样,经过定期考核,来看其有没有传教立庙当长老的资格。

    因为对此持有反对意见的,已经死绝了。

    所以在座诸位点头起来,都很开心。

    剩下的事情,都有另外的人接手,按理来说,朱见济应该带着中央重臣们打马回京,回归他的正常生活了。

    督办后勤,是一项很枯燥乏味,偏偏还极为繁琐的任务,毕竟出了差错,反应到前线上就会造成将士伤亡。

    以朱见济较真的性格,他无法忍受这种错误出现,连带着跟过来的大臣也天天盯着表格,老眼昏花。

    现在大部头好不容易结束了,皇帝却还是不肯回去,哪怕北京那边的皇后已经传信过来,说“京城夏瓜已熟,君可缓缓而归矣。”

    但朱见济要留在这边等着大军返回奖励其军功,还有继续收集陕西的土地占有资料。

    他在陕西待了几个月,也不是只待在嘉峪关不动,坐着长痔疮的。

    在空闲时间里,朱见济会走出舒适圈,去周边视察民生。

    李贤他们也曾建议,西部气候干旱,皇帝万金之躯不能随便吹风,要想了解情况,传召陕西地方官员问对即可。

    可朱见济拒绝了。

    某些官员的嘴,那可是骗人的鬼,光听他们打报告又能如何?

    已经来了这边,要是不去地方亲眼看看,那他这个皇帝哪能当的心安理得?

    即便在北京,朱见济在休沐的时候,也不会放松自己,而是会跑马去附近的农院、工院里,跟里面的专家探讨良种培育和器物制造事务的。

    不趁着年轻多干点,以后老了不能动,就只能养老于宫廷当咸鱼的。

    让人去衡量陕西的土地占有情况,对每家每户的田地进行实际调查,然后跟官府中的黄册进行对比。

    他要知道,这么大的一个省份,谁拿了大头,谁又苦哈哈的挤在巴掌大的地上,翻身不得。

    又是谁在后面贪婪怠政,连个数据都不想更新。

    景泰朝对东南清田理户过,当时翻出来黄册配合,结果发现上面的内容竟然还停留在洪武朝时期,引得朱见济跟他爸一块气得跳脚,狠狠惩处了涉事官吏。

    而调查这个,总是避免不开这边的地主、士绅和宗室。

    陕西的情况复杂,让这片土地上的百姓生活艰难,所以在生活磨砺下,人民的性格也很剽悍。

    上次武校选生,陕西出身之人的占比不小,李贤这位兵部尚书也进言过,说这里的人适合当兵为将。

    而百姓如此,统治阶级更加不可能柔顺恭谨了。

    朱见济把带来的禁卫派出去辅助清查土地,还遇到过暴力抵抗的。

    有一个地主根本不管来的是谁,组织了家奴乡勇,企图攻击禁卫和派下去的官吏。

    由于人手分散,也没人猜到还真有人胆子这么大,差点还真中了招。

    慌乱的逃出生天后,带队的禁军深感耻辱,又去当地官府找了人手杀了回去,把对方一家都抓了起来。

    这,还只是个小地主在排斥田地清查方面。

    陕西另外的权贵们呢?

    陕西之外的又如何?

 第279章 慰问军队和移驾延安

    九月份,随着大军慢慢的归拢入嘉峪关,朱见济便在这里举行了盛大的阅兵仪式。

    由于从刀兵砍杀的冷兵器时代走入了威力更大,操作也更简单粗暴的热兵器时代,可以做到远距离的杀伤,所以刚刚从战场上下来的大明将士身上并没有沾染上过多的血腥味。

    只是眼神中透出的一股锐利之气,仍旧难挡。

    这是一支真正的灭国强军了。

    谁能想到,西域会被他们亲手收复,盘踞在西域百年之久的强大汗国,会被他们撕裂到国王全家都被割掉了头颅?

    “朕说过,这是代表大明迎来新时代的一战!”

    朱见济骑着高头大马,虽然没有亲身上战场,但几个月的后勤工作和下乡的经历,也让他周身的气质无比英武。

    行走在这支队伍之前,丝毫不显得怯场。

    而将士们在训导官的时刻精神灌输下,也懂皇帝陛下为了他们做了多大努力。

    即使天子此前未曾现身,但他的影响力却无处不在。

    在训导官这种扎根在军队中的组织面前,在武会尽可能的传授战事经验后,没人会忽略后勤和背后发出指令的领导者的作用。

    所以面对年轻的天子,将士们也显得非常恭敬。

    “此战之后,大明的兵锋是天下无敌的了!”

    大明的西北两边,在这十来年里全都被打了一遍,并且没有再崛起新的挑战势力,东边南边海运昌盛。

    新接壤起来的帖木儿帝国,在卜塞因亲眼见证火炮排枪的威力后,也陷入了良久的沉默。

    回到营帐和对明朝有深度了解的哈撒单独会谈一阵时间,痛饮了十几杯烈酒之后,他再次接见了出伊犁城跟自己对过话的那位明朝使者,却是没有再表示出对大明天子的蔑视,也默认了对方咬定的宗藩关系。

    一个称霸中亚的帝国,就此对明朝低头了。

    等消息传到更远的地方,面对比帖木儿帝国更强大的大明,其余国家只会更加敬畏和崇敬。

    所以朱见济说这话,是有很大底气的!

    “你们都是国家的功臣!”

    “朕不能亏待你们!”

    论功行赏,这是必要的,朱见济甚至还要亲自手书战死者的姓名,为他们立上祭牌,供入在嘉峪关内,新修建的英烈祠中,有骨灰遗体等物,会派专人送还地方安葬。

    而且当地的亲王,每三年还要代表皇帝,来祠中吊唁,以示皇家重视。

    其人子女父母,由朝廷帮扶至成人终老,解决青壮年男丁死后,给家庭带来的剧烈动荡。

    虽然这会给朝廷增加一个新的负担,可朱见济表示:

    “为国家者,自当永垂不朽!”

    如此考虑人的生前身后名,实在让将士感动的两眼汪汪,三呼万岁。

    在大军面前转了几圈后,朱见济又专门去行伍之中,慰问起了受伤士卒。

    他不嫌弃因为人数过多而引起的脏乱,在暑日之下充斥着汗臭味的营地里也面不改色,一个个的走了过去。

    这次战事的伤亡率还算低的。

    一来是技术优势,让敌人在碰到自己之前就没了,到了跟前也有各种器物护体,再送人上路。

    二来,则是由于朱见济调了不少由医学院培养出的外科护士们过来,负责为士卒处理伤口——

    当年他让朱子埅在开封创办的方剂讲堂,如今因为年年加大投入,以及受到了皇帝奇思妙想的光环普照,在前年成功扩展成了大明第一所医学院校。

    除了传统的中药方剂外,还新增了其他的科目,例如弄出来了种牛痘方法的儿科、进行外伤处理的外科、处理疫病和传染的防疫科等。

    其中甚至还有专门的妇科大夫,招收的都是对医药学感兴趣的女性。

    在皇帝的大力支持下,这科虽然冷门,还被人说了不少闲话,但也有收了几十个弟子进去。

    开战之前,朱见济就把外科学子给调用了过来,效果非常显著。

    毕竟在过往战场上,很多人受的只是皮肉伤,不算殃及生命,可偏偏因为后期伤口感染发脓,才导致了死亡。

    有了这样的奶妈,就算人的技术还不太行,消毒药品上最多就是用蒸馏出来的高度酒擦擦,也救了不少人。

    这在将士眼里,又是皇帝“爱民如子”的一项力证。

    等到周六福被皇帝慰问的时候,天边已经发红,即将日落了。

    “周六福?这个名字听起来,很有富贵之气啊!”

    朱见济得知面前这个糙汉子的姓名后,憋不住笑了。

    “你以后要是想开珠宝店,一定要跟朕说一声……朕帮你投资一点!”

    周六福憨憨一笑,搞不懂皇帝突如其来的笑点,也没告诉朱见济,他兄弟中还有大福、万福这排号。

    “朕听人介绍,你是从军多年的老兵了,功劳不少……想要什么?”

    周六福脸色一红,“……我想要娶个老婆。”

    他眼下在军队的职位还挺高的,但眼光也跟着挑剔了起来,不想娶个普通娘们。

    军营里大多是汉子,人类高质量女性根本没见过,所以不愿意将就的周六福把婚姻大事一直拖着,还因为家里总是催婚,他这几年轮休,都懒得回去了。

    现在人都快三十了,皇帝还很和蔼,不趁机找天子要个指标,周六福也白在武会里学习那么久的知识了!

    机会,总是转瞬即逝!

    一个好妻子是能够影响三代人的,周六福靠着军功从赤贫走到了此时能将数百的军官,自然希望下一代能够进化的更完美一点。

    朱见济闻言,倒是沉思了一阵,最后点头应下,“想娶个好女人扶持家业,这是人之常情,朕得成人之美啊……”

    正好,他宫里培养出来了很多计算姬们都没有成婚。

    她们平时忙着敲算盘实现人生价值,也未曾对朱见济提起过如此条件。

    因为皇帝培养她们时,让人读过书。

    有了知识和稳定的工作收入,对于男人的追求也就降低了。

    嫁个一般守旧的男人,还当真比不上给皇帝做事。

    毕竟嫁了人,计算姬们通常是要出宫,过百姓日子的,无法保证生活质量和未来的路。

    不过要是安排单身有为的军官们跟她们相亲,估计后者的接受度会高一点。

    要是军官的婆娘变成了自己手下的计算姬,也有利于朱见济更进一步把控军队。

    “这样吧,朕等会就让人统计出军中年岁合适,又未成家的有功将士,给你们弄个相亲大会出来!”

    朱见济一拍大腿,有了主意。

    而继慰问士卒,让人去安排相亲事宜后,朱见济仍旧停留在陕西,只是御驾从嘉峪关转移到了另一个地方。

    他来到了大明的延安府。

    名义上,是由于陕西省的土地测量还没有结束,数千禁军还跟着测田官吏忙活在乡间,镇压暴力抗旨的地主士绅,朱见济需要继续等待结果出来。

    而嘉峪关周围,他在几个月里已经视察过了,自然要转移去另外的州府进行巡视,就在附近的延安府被皇帝履足,是很正常的事。

    但只有朱见济知道,他来到这里,是有一种朝圣心态的。

    虽然以皇帝的身份来到这样的地方,让朱见济望着延安府的大门有点踌躇不敢踏入,但最后在时代的召唤下,他还是仰首阔步的走了进去。

 第280章 皇帝在延安接见了农民

    延安。

    这个地方在后世,是鼎鼎有名的。

    只是在此时的大明,延安于陕西诸多府城中,并不是很起眼的一个。

    它北接榆林镇,又位于陕西之西,以地形气候和环境推断,人民生活条件并不是很好。

    不过这些年来,北边的蒙古人被驱逐收服,榆林镇太平了,延安也跟着稳定,不需要再承担向榆林运送物资军需,还有被征调过去抵御的任务。

    没有了这样的辛劳,加上朝廷的政策落实到了这边,延安府城的百姓,在西北阔大的天地间,却也透露出了几分盛世太平人士的从容。

    朱见济来到延安府的官衙时,都很难见到一些色彩鲜艳夺目的物件。

    当然了,再穷的地方,只要想刮油水,那就算再偏僻荒凉,官老爷也能把自家修缮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